-
1 # 看文讀史
-
2 # 延慶卅四年
其一,玄宗奪了壽王李瑁的楊玉環,實在有損帝王威嚴,楊玉環又引入了楊國忠(她的兄長)為相,宋璟姚崇罷相,玄宗實在是任人唯親,把口蜜腹劍用在楊國忠身上也不為過(原說李林甫)。
其二,玄宗指定的接班人肅宗在寧夏靈武即位,架空了玄宗,導致他晚景淒涼。
其三,安史之亂髮生在玄宗時期,讓他大失民望,大唐百餘年的發展成就都不復存在,所謂的倉廩實、知禮節不復存在。
-
3 # 直言不諱229
唐明皇李隆基即位時才二十多歲,血氣方剛, 他一心想恢復先帝唐太宗的事業。他重整了朝政,除舊佈新。經過幾年的堅持不懈的努力,。人民安居樂業,國家逐漸走向富強,到處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這就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開元盛世,也唐王朝的全盛時期,當時四方來朝,不可一世。同時,唐玄宗還十分開明,他讓不少外華人來中國經商、定居,學習外國優秀之處。當時的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因此,此時的唐玄宗應該說是一代明君。
可是,唐玄宗到了晚年,一改年輕時勵精圖治的作風,過起了荒淫奢侈的生活,沉溺於女色,長期不理朝政。對於其最愛的女人楊貴妃,那是百依百順。甚至為了計好楊貴妃,不斷為楊氏家族加官進爵。漸漸的,他疏遠了忠臣,重用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朝政越來越腐敗。 終於讓圖謀天下的人有了可乘之機, 節度使安祿山趁機反叛,帶領叛軍直逼長安城。盛極一時的唐王朝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雖然叛軍最終被剿滅,但是,這場戰爭持續近八年,使得百姓受難,國基受損。史稱“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同時也為以後的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埋下了伏筆。它加深了政治黑暗,削弱了統治力量,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縱觀唐玄宗一生,功過鮮明。他開創的“開元盛世”流芳百世,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最輝煌的一面。然而也是他的荒淫無道造成了“安史之亂”的出現。是他把唐朝推向了最頂峰,也是他,一手造成大唐王朝日薄西山,氣息奄奄,進而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滅亡。
而這一切的一切,均源於一個叫楊玉環的女人。為了博其一笑,唐玄宗不惜興師動眾,勞民傷財,讓人千里之外飛騎運荔枝。 為了哄其開心,玄宗大封楊氏一族。其中,楊玉環族兄楊釗被賜名國忠,天寶十一年為右丞相。楊國忠專橫跋,惹得天怒人怨。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叛軍攻陷洛陽,潼關失守。唐玄宗倉皇逃離京師長安,為了躲避叛軍,逃往四川的馬嵬驛(今陝西興平)途中,引起兵變,楊國忠全家被殺。玄宗為了自保,無奈之下賜死楊玉環。自此,玄宗和玉環的愛情故事,就只能是故事了。
-
4 # 嗔痴歷史觀
原本年輕時候也算為大唐興盛鞠躬盡瘁的唐玄宗,只因為晚年縱情聲色,屢出昏招,才導致自己最終變成孤家寡人。
一、唐玄宗獨寵楊貴妃作為一國之主,後宮佳麗三千,而李隆基卻並不知足,竟然看上自己兒媳楊玉環,還透過先以為大唐祈福的名義將楊玉環弄去寺廟唸經。結果楊玉環屁股都沒有坐熱,李隆基又把她接回來封為貴妃,一系列操作簡直歎為觀止。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他僅僅是愛美,那還可以理解,可是他偏偏還獨寵楊貴妃,為了能讓楊貴妃吃上新鮮荔枝,不惜一切代價只為搏她一笑。
此外,楊貴妃在朝中也是招搖過市,肆意妄為,楊家勢力逐漸變大,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楊玉環表哥楊國忠,這個大奸臣在安史之亂中扮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唐玄宗,成天吃喝玩樂,還引狼入室,將安祿山召進宮並且讓楊貴妃認為乾兒子,還給他“洗三”,兩個人在澡堂的畫面,想想都覺得不堪入目。
可是唐玄宗似乎不在乎,還樂呵呵假裝啥也沒發生,我實在不理解他心裡想什麼。
就因為楊國忠與安祿山爭風吃醋,最終爆發安史之亂,致使大唐盛世將盡,不斷衰落。
二、馬嵬坡賜死楊玉環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對於殘忍的歷史而言更是如此。唐玄宗不問朝政,最終下場就是安祿山發現漏洞,舉兵造反,發動安史之亂。
李隆基半睡半醒,甚至不相信安祿山這個乾兒子居然如此膽大妄為,至於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個人覺得除了爭奪皇權,也有爭楊玉環之意。
原本一個小小的安祿山,並沒有多大威脅,可是大唐士兵安穩日子過得太久,已經不太會打仗,再加上唐玄宗信任楊國忠,交由他指揮,簡直屢戰屢敗。
先派出去迎戰的高仙芝和封常清,原本根據長安易守難攻的設計制定出的作戰計劃主要是防守。楊國忠不懂戰術,但是權力滔天,貴為一國宰相,瞎指揮兩位將軍貿然進攻。
事實很殘忍,潼關失守,兩位將軍打了敗仗回家還被楊國忠慫恿愚昧的唐玄宗將二人斬首。一下子大唐錯失兩位大將,對於後來戰事影響甚大。
唐玄宗昏招還不僅於此,接下來把臥病在床的哥舒翰也叫上前線,老將軍本來也打算以防守為主,偏偏楊國忠繼續命令其主動出擊攻打安祿山,結果哥舒翰戰敗被俘最後殺害。
一下子唐軍失去三個大將,軍心渙散,長安城被安祿山乘勝追擊,一氣呵成霸佔。唐玄宗只能草草帶著楊國忠、高力士等人逃跑離開長安前往四川。
到達馬嵬坡下,糧食匱乏、軍心渙散,士兵們左思右想,覺得戰敗的罪魁禍首就是楊國忠與楊貴妃。想明白之後,士兵很快將楊國忠亂刀砍死,接下來就是楊貴妃。
外邊士兵耀武揚威,口口聲聲要殺死楊玉環才願意繼續保護唐玄宗,唐玄宗在高力士一再勸說之下,終於決定將楊貴妃賜予一條白綾自縊。
楊玉環死後,士兵繼續保護唐玄宗,而另外一邊,他的兒子李亨在靈武登基,唐玄宗自知理虧,迅速下旨以保兒子順利登基。
此後,唐玄宗被李亨封為太上皇,可是玄宗心裡總想著愛人楊貴妃,再加上經歷那麼多事情,自己臉上實在無光,老年生活十分黯然傷神,處於思念與悲哀中度過,最終孤獨死於夢中。
結語世事都有因果關係,種下惡因,總有惡果,只是時間先後順序不同而已!
回覆列表
玄宗在勵精圖治,取得成就以後,驕侈心代替了求治心。過去焚錦繡毀珠玉,矢志儉樸的作風被拋在一邊,在生活上漸漸窮奢極欲,揮霍無度。他越來越崇道好仙,以為可以安享太平了。
玄宗的驕惰荒政大致發端於開元后期。開元二十一年(733),守正不阿的韓休為相,玄宗“小有過差”,他即據理力諫,弄得玄宗“殊瘦於舊”,玄宗雖然口頭上稱“吾貌雖瘦,天下必肥”,但內心卻很厭惡,因此韓休只做了七個月宰相,即被趕下臺去。開元二十四年(736),要用牛仙客為尚書,張九齡極力勸諫,玄宗對張九齡的諤諤之言更是不耐煩,勃然大怒:“事皆由卿邪?”張九齡也被罷免相職。
寵信奸佞、宦官玄宗在拒諫飾非的同時,卻提拔重用奸佞之臣。“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因善於迎合而擢任宰相。李林甫慣於耍陰謀。為了自專大權,他威嚇諫官說:“今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之不暇,烏用多言!諸君不見立仗馬乎?食三品料,一鳴輒斥去,悔之何及!”一些朝臣明哲保身,鉗口不言。這樣的奸佞人物卻深得玄宗信任。天寶三載(744),玄宗曾對高力士說:“天下無事,朕欲高居無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經高力士勸諫而止。②在李林甫當權時期,排斥了李適之、韋見素等賢能大臣,製造了韋堅、杜有鄰、楊慎矜等冤獄。因此,他在相位十九年,朝政烏煙瘴氣,致使天下大亂。
王鉷原任戶部郎中,他見玄宗用度奢侈,遂投其所好,敲剝百姓,每年於租調之外征斂巨億萬,供天子私用。玄宗卻以為王鉷有富國之術,寵遇日厚,遂擢為御史大夫,兼京兆尹,又兼任二十餘使職,寵任僅次於李林甫。他在居第旁建大院辦公,“文書叢委,吏爭入求署一字,累數日不得者。天子使者賜遺相望,聲焰薰灼”③。 楊國忠是個奸邪小人,因遠房堂妹楊貴妃的專寵而屢被擢用。他先是趨附李林甫,以監察御史兼領十五餘使職。後來代林甫為相,“立朝之際,或攘袂扼腕,自公卿以下,皆頤指氣使,無不讋憚。”至此,凡領四十餘使職。
玄宗在重用奸佞之臣的同時,還懶懶散散,把大部分政事交給宦官去處理。他打破了唐太宗“內侍省不置三品官”的成命,對稱心如意的宦官往往授任三品左右監門將軍,穿朱紫之服的高階宦官竟多達千餘人。這時的宦官已不再是宮中受人驅使的家奴,已開始干預政事了。武集團與太平公主黨羽時曾建有大功,因遷為右監門衛將軍、知內侍省事。玄宗對他深信不疑,常說:“力士當上,我寢則安。”每四方進奏文表,必先呈送高力士,力士除了大事上奏玄宗,一般事則自行處理,幾乎成了玄宗的代理人。因此,李林甫、王鉷、安祿山等多“因之而取得將相高位,其餘職不可勝紀”。 縱情聲色,追求享受玄宗把軍國大事交付李林甫之手,左右又有宦官代理,從此便怠於政事,追求享受。
開元二十五年(737),玄宗寵愛的武惠妃死去,他終日悶悶不樂。高力士獻殷勤,說玄宗的兒媳、壽王妃楊玉環“姿色冠代”,玄宗一見鍾情。開元二十八年(740),先以女道士之名召入宮中,後又冊為貴妃。楊貴妃時年二十一歲,不僅“姿質豐豔”,還精通音律,能歌善舞,“智算警穎,迎意輒悟”。這正中玄宗心懷,遂“三千寵愛在一身”,終日沉醉於聲色之中,“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對於軍國大政,他已無心過問了。玄宗還極力追求物質享受。大造離宮別館,開元二十六年冬,在兩京建行宮、殿宇各千餘間。他每次進餐,“水陸珍羞數千,一盤之貴,蓋中人十家之產”。他還鼓勵公主進食,為此還特命宦官袁思藝為檢校進食使。每次外出,都由楊貴妃姊妹隨從,其奢侈豪華,無不驚人。
為了益壽延年,玄宗崇道好仙。開元二十二年,把“自言有仙術”的張果迎入宮中;開元二十九年(741)他夢見玄元皇帝,把老子畫像迎置在興慶宮。此後,一些投其所好的奸人或詭稱見到玄元皇帝真容,或揚言聽到玄元皇帝談話,他也不辨真假,一律給予獎拔。這就更加荒廢了朝政。唐玄宗在位的天寶後期,政亂刑淫,封建統治漸趨腐朽,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朝廷是奸臣當道,上層的內部矛盾鬥爭也很激烈。李林甫屍骨未寒,楊國忠就誣告他與人謀反,因而剝奪了其官爵,清洗了其黨羽。楊國忠與安祿山也勢若水火,他奏請哥舒翰為河西節度使,以與安祿山相抗衡。均田制已破壞,官僚、商人大地主的勢力進一步發展,土地兼併嚴重,“開元之季,天寶之末,法令弛壞,兼併之弊,有逾於漢成、哀(帝)之間”。為了防禦外敵,曾在沿邊地區設定了節度使,至天寶元年(742),全國擁有57萬多軍隊,而分佈在軍鎮的就多達49萬。形成了內輕外重的軍事格局。再加上玄宗貪求邊功,有“吞四夷之志”,窮兵黷武,因而民族矛盾也有所激化。天寶末年的安史之亂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發生的。
安祿山,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胡人,開元末年曾在幽州藩帥張守珪部下任捉生將,後又任營州都督、平盧軍使等職。他迎合玄宗好大喜功的心意,屢次挑起邊事,以邀功賞,得到了玄宗的賞識,先後擔任了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
安祿山見玄宗春秋漸高,不理政事,綱紀廢毀,精兵悍將多集中在邊鎮,朝廷力量空虛,於是便蓄有政治野心。他羅致了一大批文臣武將,於范陽築造雄武城,貯藏了大量兵器,又從同羅、奚、契丹人中精選了八千強健者,作為他的“假子”。當他準備就緒後,遂於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九日率十餘萬大軍南下,以誅楊國忠為名,發動了武裝叛亂。由於承平歲久,中原武備鬆弛,兵不習戰,叛軍一路勢如破竹,至十二月十三日即攻陷了東都洛陽。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這時沉湎於聲色中的玄宗如大夢初醒,頓時慌了手腳,匆忙命封常清為范陽、平盧節度使,赴東京募兵;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率兵東征。同時還起用在京養病的河西、隴右節度使哥舒翰,讓他率大軍討伐安祿山。
各地軍民奮起抵抗叛軍。河北平原郡太守顏真卿組織河北軍民抗戰,有力地打擊了叛軍,一時失陷的各城紛紛脫離了叛軍;唐將李光弼率兵出井陘,連下數城,與顏真卿遙相呼應,嚴重地威脅著叛軍的後方。張巡率兵扼守睢陽,與叛軍血戰數百次,阻止叛軍不得南下江淮。哥舒翰也鎮守潼關,叛軍不能西進。這樣使叛軍一時處於困境之中。
但在至德元載(756)六月,昏庸的玄宗被叛軍的假象所迷惑,屢次催促哥舒翰出關收復失地;楊國忠因害怕哥舒翰圖謀自己,也極力贊成此事。結果在靈寶一戰,唐軍潰敗,潼關失守,玄宗連夜倉皇出逃。在逃至馬嵬驛(今陝西興平西)時,扈從的六軍將士痛恨楊國忠的禍國殃民,發生了譁變,射殺了楊國忠,逼迫玄宗,縊殺了楊貴妃,這才平息了眾怒,才得以逃往成都。京都長安也很快落入叛軍之手。
安祿山的叛亂,使唐朝的半壁河山陷入兵荒馬亂之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繁華的都市變為廢墟,社會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從此,唐朝再也無法恢復元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