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羅藝菲1989
-
2 # 最近有點嗆
嚇死?那小心臟得有多脆弱,既然都當上了皇帝好歹也是大風大浪過來,什麼世面沒見過,嚇死應該是不存在的。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太監”是誰。
如今的說的太監大都是泛指宦官,其實“太監”是一個官職,而且只有做到頂級了才能被稱為“太監”。那這個宦官夠不夠“太監”這麼一個高貴的稱謂呢!還真夠,他就是在當時權傾朝野的權宦——李輔國,還是個當上宰相的宦官,可以想象他的手段有多高明,也可以想象當時的朝政有多黑暗。以至於李輔國“榮登”了歷史上十大亂政宦官,與趙高、魏忠賢、張讓等並列,可見也是個狠角色。
那另一位選手——唐肅宗李亨又是誰呢?
他雖然名氣不大,但是有個赫赫有名的老爹——唐玄宗李隆基。作為名爹的兒子日子並不好過,而且還生在了帝王之家,能活到繼位已經實屬不易。唐肅宗李亨在位七年(還是自己搶的,不然七年都沒有),拿得出手的政績估計就是替老爹“擦屁股”——平定了“安史之亂”。政治上平平,可家庭內部卻是暴風驟般不和諧。
李亨作為皇子既不是嫡出也不是長子,也沒有做皇帝的野心,想著安安分分做自己的皇子,不顯山不露水。結果,命運的天平向他傾斜——大皇子破了相有損皇威做不了太子,二皇子做了太子由於黨政被人弄死了,作為三皇子的李亨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太子,而且還是爹不疼娘不愛的那種。由於當了太子,“家庭矛盾”的中心都集中向了他,都想著把他拉下來,甚至連冊封自己的老爹對自己也不放心。為了保全自己李亨不得不夾著尾巴做人,心裡應該也是挺鬱悶的。
直至“安史之亂”爆發,李隆基逃出長安,臨走時還坑了兒子,讓他留下來帶兵平定叛亂。好在李亨也有個爭氣的兒子,帶著郭子儀跑去鎮壓住了叛軍,自己就帶著人跑去了甘肅,在“太監”李輔國的勸說下繼承帝位,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至此揚眉吐氣,走向了權力的定點,對一直陪在自己身邊的李輔國也是相當看重。
經歷了一系列叛亂和磨難,使得原本身體就不太好的李亨,漸漸病重,不理朝政。大權旁落到宦官李輔國手上,也促使他稱為一代權傾朝野,獨攬大權的大太監。他擁護李豫為太子,但皇后想要廢長立幼讓自己的兒子做太子,雙方矛盾激化,在唐肅宗彌留之際大打出手,李輔國更是當著李亨的面砍死了皇后,氣得李亨差點昏古七,當晚駕崩了。
唐肅宗李亨這一輩子應該過得還挺窩囊的,處處受氣處處被人壓制,即使臨死前還看到自己的老婆被跟了自己大半輩子的老奴給弄死,心裡鬱悶呀!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碼字也不容易
-
3 # 小樹師語
1
唐肅宗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個兒子,唐朝的第七位皇帝。
自古以來皇位不好坐,命運多舛的李亨在還沒出生的時候,就差點被殺死。他能活下來,多少有些幸運的成分。
李亨出生的前一年,其父李隆基被冊立為太子,與其母楊氏成婚,不久懷孕。
當時,李隆基和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關係緊張,太平公主在當時的朝堂上有著足夠的話語權,李隆基擔心太平公主會拿此事做藉口,說太子耽於女色,不堪大任。
基於這樣的擔憂,李隆基讓屬下弄來打胎藥,打算將還沒出生的李亨扼殺在胎中,也許是父愛使然,也許是心裡良心發現,最終沒有施行。比起當今無數做流產的青年男女,李隆基完全可以當模範了,嗯,至少在流產這件事上的態度,那是一條生命啊。
就這樣,還沒出生的李亨保住了性命。
2
李亨作為李隆基的第三個兒子,原本是沒有資格當太子的,但其大哥死的早,二哥被賜死,李亨就被李隆基立為太子。
縱觀李亨的太子生涯,完全看不到風光和愉快,相反過得十分苦逼。
當上太子的十多年,李亨不斷遭遇來自宰相的衝擊,而其父親李隆基也怕太子勢力做大,借宰相之手不斷打壓,可以說李亨做太子做的很憋屈,為此曾兩次休妻,以獲得李隆基的信任。
所以綜合來看,李亨在太子生涯中蒙受著巨大的身心創傷,精神也受到刺激,這與後來他壽命不算長有著一定的聯絡。
並且導致他對朝臣很難獲得信任感,尤其是對武將的防範非常厲害,反而將權力交給身邊的宦官,在後面造成宦官禍國的情況,也使自己遭受驚嚇而亡。
說到李亨身邊的宦官,有魚朝恩、李輔國、程元振等。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亨扛起了抵抗叛軍的大旗,在宦官李輔國等勸說下,在靈武登基為帝,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繼續抵抗安史叛軍。
李亨任用宦官監軍,作為一軍統帥,武將反而要聽宦官之命,漸漸地,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等操縱軍政大權,勢力日漲。
3
上元二年(761年)末,安史之亂進入尾聲,但還未完全平息,李亨患重病,不理朝政,即命太子監國。
寶應元年(762年)四月,太上皇李隆基去世,李亨悲痛不已,病情進一步加重。
而張皇后因為太子李豫非自己所生,常想廢太子而立自己的兒子,但張皇后的長子早夭,次子年幼,雖然幾次動搖太子位,但始終未能成功。如今李亨病重,張皇后謀劃廢除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
張皇后和李輔國度過先前的合作期後,也開始出現嫌隙,張皇后想要殺掉李輔國,就對太子說:“李輔國這個人啊,權力太大了,還掌握兵權,他和程元振等人陰謀作亂,必須誅殺他們。”
太子這時候看著父親病重,哪想著誅殺宦官,他流著眼淚說:“這件事啊,父親病重,先不宜奏報,我們如果自行誅殺李輔國,父皇一定震驚,對他的身體不利,先緩緩再說吧。”
張皇后見太子不同意,便召越王李系進宮謀劃,密謀除掉太子,在宮中挑選了200多名強健者,發給兵器,準備動手。太監中有人將此情報告知宦官李輔國。
李輔國、程元振一聽,立馬行動起來,謊稱宮中有變,阻止太子進宮,出兵將太子保護起來,又假傳太子命令,帶禁兵入宮,將越王李系等逮捕。
張皇后聽到這個訊息,心中大顫,趕緊跑到李亨的寢宮躲藏。李輔國帶兵追到寢宮,逼張皇后出宮。
張皇后當然不敢離開,她知道一旦離開就是自己的死期,她哀求李亨救命。
李亨本來就病重,身體很不好,看到殺氣騰騰的李輔國,再次受到驚嚇,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李輔國迅速將張皇后拖出宮,軟禁於別殿。
李亨因為受驚導致病情加重,再加上當天混亂的宮中,沒有人想起要去照顧皇帝,當夜就病死了,時年五十二歲。
說起來,李亨病重是根本原因,加上年輕時候遭受過的身心創傷,在臨死前受到的驚嚇就成為了催命符。
而宦官李輔國因為“嚇死”皇帝的“功績”,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4 # 追溯歷史傳奇
撒泡尿照鏡子能嚇死自己的人不多,但是在古代牛逼太監嚇死病懨懨的皇帝還是有可能的,那這個被“太監嚇死”的皇帝又是誰呢?真正原因又是什麼呢?
這個被太監活生生“嚇死”的皇帝不是別人正是李隆基(唐玄宗)第三子李亨(唐肅宗)。
李隆基三子的厄運唐肅宗李亨在古代的地位和現代相比毫不誇張的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一個溫室中的花朵,按照當時古代的皇位家族繼承製,或者是現代的“報考院校滑檔制”,除非他的兩個哥哥都死於非命他才有機會繼承皇位。
然而人天有不測之風雲,任由旦夕禍福。
唐玄宗的的皇后王皇后沒有兒子,因此不存在所謂的嫡子。由於長子小時候打獵又被野獸抓傷了臉,所以太子由唐玄宗的第二個兒子李瑛擔當。李瑛當太子已經二十多年了,從來沒出過什麼大錯,然而卻連同他的兩個兄弟李瑤和李琚在一日之內被他們的父皇——唐玄宗殺死了,真是血腥的家庭悲劇啊!李隆基病逝後的打擊738年,唐玄宗病死李亨被立為太子,但是他的太子路可以說是步步驚心,每天如履薄冰,沒睡過一天安穩覺,一直受到李林甫等人的威脅,可以說是一個傀儡,李享先後經歷了兩次大的劫難和兩次婚姻的鉅變,致使他的精神受到了巨大的創傷。(在當代稱作精神創傷後遺症)
公元761年4月,唐玄宗因病去世,唐肅宗李亨也因此而萎靡不定一發不可收拾。
四月中旬,唐肅宗李亨也患有疾病,而且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最後發展到幾個月都不能上早朝的地步,但是也情有可原,換做是誰也扛不住失去父親和兄弟手足的悲痛,前後還經歷了那麼大的巨鉅變,加上自己一直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恐懼之中。
此後張皇后告訴太子:李輔國勾結程元振等人打算密謀造反,隨後張皇后挑選200名身體強健的太監準備殺死李輔富等造反之人,但是不料太監中有人告密,計劃泡湯,沒能得以實施,告密一事被揭發後,張皇后嚇得躲到唐肅宗的寢宮,哭著向李享求救,沒想到的是李享得知此事之後嚇得話都說不出,氣都提不上來,李輔國趁機把張皇后拖出皇宮,李享因受到驚嚇不久死於長生殿中。
我個人覺得李亨前後經歷幾次人生的大起大落,由有一個富二代轉變為一個創業者,生活轉變巨大,外加內憂有自己親人的生離死別,外患有宦官的密謀造反,還有病魔的折磨,只是時間上剛好發在受到宦官的驚嚇後而死亡的,所以後人都認為李亨的死因是因為太監驚嚇致死的,但是單純的說李亨是被太監早飯驚嚇致死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完全是受到驚嚇死亡的,前面所說的各種疾患與一身,也是造成了李亨死於長生殿不可忽視的原因,也可能是疾病剛好在那個時候再一次的加重了,病死當場也是極有可能的。
-
5 # 尚宮女史
唐肅宗李亨的一生很悲催,死的更悲催,與其說他是被嚇死的,不如說是被氣死的,而且確實和太監有關,也和張皇后有關。如果唐肅宗在去世之前說過什麼話的話,應該是十個字:“朕還沒死呢,你們就反了。”但是大家正忙著,誰也沒有搭理唐肅宗,於是他就給氣死了。
李亨能成為太子是有很大的運氣在裡面的,武惠妃為了讓自己的兒子李瑁坐上太子之位,鬥倒了當時的太子李瑛,使得唐玄宗李隆基一天之內失去了三個兒子。當然武惠妃也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很快因為做賊心虛很快就去世了,而李瑁也沒有當上太子,反而是李隆基的第三子李亨被立為太子。
李亨這個太子當的很憋屈,被自己的父親時時盯著,他完全是靠隱忍才沒有跌進泥水裡。後來安史之亂髮生,唐玄宗帶著一些妃嬪和大臣倉皇出逃(這哪裡還有年輕時候的雄風了)。就是唐玄宗的狼狽樣給了李亨機會,他讓自己的心腹太監李輔國拉攏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密謀在馬嵬驛發動政變,政變的目標是除掉當時的宰相楊國忠,在殺死楊國忠以後,又逼殺了楊貴妃。政變到了這裡,似乎出現了僵局,因為陳玄禮雖然同意發動政變,但他的目標也僅僅是楊國忠而已,他對唐玄宗還是無比忠心的。所以李亨不可能再有進一步的動作,但李隆基和李亨父子倆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是對立的,於是兩人分道揚鑣。唐玄宗入蜀,李亨去了靈武,就是在靈武,太監李輔國勸說李亨稱帝。
756年7月12日,李亨登基為帝,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李亨繼位之後實際上並沒有有效平定安史之亂,反而極度寵信宦官,竟讓李輔國、程元振等宦官把持軍政大權。李輔國和李亨的妃子張良娣勾結在一起,相互利用,剷除異己。後來張良娣被立為皇后,李亨又縱容張皇后干政。張皇后和李輔國幾乎控制了整個的朝政,而李亨只從李輔國那裡獲知政務。
但隨著李亨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張皇后和李輔國之間漸漸有了矛盾。761年,李亨病情加劇,太子李豫監國。張皇后害怕李亨去世後,她控制不住李豫,於是想廢太子李豫而立李亨的次子李系,而另一方面,她又想除去李輔國。於是在762年唐玄宗去世李亨病情加劇後,張皇后召見太子李豫,想借著李豫的手除去李輔國和程元振,不過李豫並不願意如此做,遂不歡而散,這更堅定了張皇后廢太子的想法。
在李亨快不行的時候,張皇后動手了,她矯詔讓李豫入宮侍疾,想在宮中對他下手,只是她的計劃被程元振得知,遂通知李輔國。李輔國出兵保護太子李豫,並囚禁了張皇后、殺死了李系。
這一夜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夜晚,在李亨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宮中出現大亂,他卻無能為力,一口氣上不來就死了。四姑娘寫到這裡,突然想起《甄嬛傳》中雍正帝的去世,完全是被甄嬛給活活氣死的。
回覆列表
說這個問題就得從李亨當太子說起,711年出生,738立為太子,到756成為皇帝,在這中間李林甫就不斷的整他,李林甫那個時候可以說的上是站皇帝,李亨不得小心翼翼,生怕一個不小心就和前任太子一樣掛了。到了當皇帝,那個時候他也是李輔國幫助才能當上皇位,他是被硬推上皇位的,不是正常的太子繼位也不是李世民真刀真槍殺出來的,這個決定了李輔國會有絕大的權利,絕對的平起平坐的座皇帝。到後來李亨錯殺了自己能征善戰的兒子李炎,剩下的不可能為他去搶奪兵權,他徹底失去了奪回權利的機會。張皇后後來想為自己的兒子李豫殺死李輔國,卻被李輔國先下手為強,硬是在李亨面前處死皇后,那個時候李亨已經病危,這個時候李亨不氣死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