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蜘蛛腳腳

    一個王朝的滅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明朝的武器是先進,但是制度腐化,丟了民心,導致李自成大順軍勢如破竹,就像民國一樣,腐敗已經腐敗到了骨子裡了,從上至下,民心不齊還怎麼保天下?

  • 2 # FireBreak

    明末年間吏治腐敗,貪汙嚴重,加上匠戶制度問題,但是明末時期的火槍火炮質量很差,再加上技術落後,很多銃手甚至不敢開火,最嚴重時炸膛的機率達到了30%。至於火炮,明軍多是重炮,只能用於守城,雖然有一下虎蹲炮,佛朗機炮,不過無論大小,都存在質量問題。同時,明末軍制幾乎徹底崩壞,軍戶連飯都吃不飽,試想一下一群吃不飽飯計程車兵拿著動不動就炸膛的火槍,能打勝仗嗎?

  • 3 # 直江信綱

    隔壁某問答網站流行一句話,叫做“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題目裡說,“明朝擁有世界最多的軍隊及火槍大炮”。其實到了後來,清朝憑藉著戰場繳獲和自造,所擁有的火炮數量絲毫不遜色於明朝。

    1621年的沈遼之役,明軍大敗。清軍在遼陽繳獲了由京營鑄造的“呂宋大銅炮”,這是清軍第一次獲得西式火炮。

    1631年的大淩河之役,明軍又大敗,繳獲紅衣炮五門,發熕(另一種火炮)四門。

    1633年,孔有德、耿仲明降清,清軍獲得紅衣炮11門。

    此外清軍還曾嘗試自造火炮,1631、1632兩年鑄造了仿紅衣大炮的火炮7門。

    在1644年明朝滅亡之前,清軍所擁有的紅衣大炮已經達到了數十門之多。

    所以不要一提到清軍就是刀矛弓箭......一直到鴉片戰爭中,清軍也有很多火器(因為訓練火器比弓箭簡單得多,不需要體力),只不過由於不思進取,火器水平實在太過落後,比明末也沒強多少,最終敗於英軍數千人之下。

  • 4 # 江東小白板的話事堂

    袁崇煥殺了毛文龍以後,他的部下我就是後面的尚可喜等人投靠了清軍,加上其他投靠清軍的明朝文武官員,再皇太極時代清軍的火器已經不輸明軍了

  • 5 # 燕國術士虎胤空

    堡壘是從內部被攻破的,明朝儘管擁有較滿清八旗先進的熱兵器,但是皇帝用人不信,官僚腐敗內耗,軍隊戰力低下,名將壯志難酬,一系列的原因導致大明帝國就像一棵從根部開始腐爛的大樹,即便偶爾有一兩根新枝丫出現,比如孫承宗,比如袁崇煥(這還是一根自帶蛀蟲的枝丫),但是失去了營養的供給(政府的全力支援)也註定只能是曇花一現。封建時代家天下出現這種情況正常,第一代創業,第二代守業,第三代鬆懈,第四代開始敗家,敗著敗著就敗沒了,上至皇帝下至百官,無一不是如此,當國家成為供某些人揮霍的財產來源而不是立身根本的時候,就是新老交替的時候,這個跟用什麼武器無關。

  • 6 # 喜歡歷史的妹紙是蓉兒

    當時的後金可不是大刀,長矛!大炮也有的。

    明朝是亡於內亂,不是亡於滿清。

    明滅亡,原因多了,一個大帝國的垮塌,幾個人能撼動,土大夫們寡廉鮮恥,朝中文人愛錢,武人怕死,風尚相襲,華靡承蹈,以至於亡。明朝之亡,始於朋黨,成於閹豎,終於盜賊,南渡繼之。

    而且

    滿清可不是大刀長矛,在明朝末期,滿清的火槍火炮的質量數量一度比明朝還高。

    當時明朝己是個已經腐朽不堪的朝代,從軍心士氣到武器裝備,明朝全都是落人一步的,連士兵和工匠的工資都開不出了,而士紳官員們富的流油,江南商業稅居然為個位。

    別看記錄上明朝都那麼多樣厲害的武器,可他們不認真製造呀,也不認真用,引進紅夷大炮整整用了二十年。

    反而滿清認真生產這些武器,在滿清,工匠的待遇比明朝強多了,監管也嚴格。

    明朝製造武器的工匠被後金挖的七七八八(工資侍遇比明朝高的多),加上大批投降的明軍可是帶裝備投的。

    後金不但對火器的掌握速度極快,而且技術改良也極快,1630年(天聰4年)意外獲得1門紅夷大炮,1631年(天聰5年)就生產出了改進型鋼鑄紅衣大炮“天佑助威大將軍”,1643年(崇德8年)更生產出了複合炮身紅衣大炮“神威大將軍″。

    當時八旗就相當於八個軍,構成一個大型的諸兵種合成的大型野戰集團軍。

    而八旗並不全是滿族人。

    八旗又包括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

    滿洲八旗就不說了,全是滿人。

    蒙古八旗是滅掉蒙古族之後,收編的人員組成的蒙古八旗,而漢軍八旗則是清軍數次入關帶回的俘虜或降軍組成的。

    這24大軍團組成在一起,且不說漢軍八旗,滿洲八旗和蒙古八旗都是遊牧民族,戰鬥力可想而知。

    而且皇太極經過軍事改革之後,八旗裡步兵、炮兵、工程兵等分工明確,十分類似現在的軍團作戰。

    還有,滿族有點半奴隸制度,所以領導者有絕對的生殺大權,這也就使得八旗的作戰統一性、服從性很強。

    所以,別以為只有武器裝備先進就萬世萬萬世了,人心士氣這才重要,請參考抗美援朝!

  • 7 # 宋安之

    這不是很明顯的招黑問題嘛,明朝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多的軍隊差不多,但是火槍大炮就有點扯淡了吧,畢竟明末清初正是西方列強崛起之際,西方列強善於使用火器,明朝都仿製西方的火器,而且冷兵器還是軍隊主要武器,怎麼可能有最多的火器呢。

    還有明朝有火器,清朝就沒有了嗎?

    清太宗皇太極時期,清朝可是大力發展過火器的,皇太極對於火器人才可謂是求賢若渴。有可能是因為父親努爾哈赤死於或者說重傷於明朝紅衣大炮之下,所以皇太極對於火器很是重視。

    以吳橋兵變為轉折點來說,最終叛將孔有德降清,可是帶著不少火器還有火器人才過去的,可以說是技術入股了大清這個新興公司了。

    經過皇太極時期的大力發展火器,明清火器基本上沒有什麼差距,甚至某些方面清朝還要領先一些。當然清朝入關統一中國以後,因為滿漢矛盾的原因,害怕人口基數龐大的漢人造反,所以對於火器這種利器是一度停止發展,最後原地踏步之下被西方列強暴打,所以給人一種清朝一直是用冷兵器的呆板印象。

    最後再說一下,雖然當時清朝在關外不斷攻城拔寨,但明朝並非亡於清朝之手,而是亡於李自成之手,明朝可是耗死了清朝太祖和太宗兩代人的,換其他大一統王朝可沒有清朝這麼慢的統一天下速度。

  • 8 # 歷史微探索

    首先要明確的第一點就是,明亡乃是亡於黨爭,是亡在那些平日裡一口一個忠心為國,以死為諫的世家大臣手中,像李自成的起義以及其他的各處起義,清兵的強大等等都只不過是黨爭造成的直接表現而已。

    這裡先不說其他別的方便,就當從題目所說的來看,為什麼明朝擁有最多軍隊,火槍大炮卻擋不住清兵的大刀長矛?這裡不得不說是悲哀,此時的明軍相信與甲午海戰時候的清軍悲涼程度有點相似,雖然軍隊人數眾多,但是領不到餉,吃不飽飯,戰時做炮灰,平時根本不訓練,也沒力氣訓練就是,軍制混亂,武器鎧甲不全,這還怎麼去打仗?他們應得餉銀,裝備,糧草去哪了,還不是被那些文臣吸走了,這裡為什麼不說武將剋扣,那是因為這種後勤上的是武將地位低大頭他們根本沒資格插手,可能也會貪汙點小的,或者虛報軍隊人數等等。

    再者火器,軍備向來有公家用次的,私人用好的說法,明朝的私軍的戰鬥力都大大的超過正規軍,就拿大名鼎鼎的關寧鐵騎來說吧,就是私養家奴騎兵,火器那種下雨就不能用,最可怕的是質量差,開幾槍就炸膛,倒是省了對手的事,自己把自己給炸死了,炸不死那自己也廢了,至於大炮,又有幾門能真正落到邊軍手上,就算落到邊軍手上的又有幾門是精品,而很多好的火器大炮都會交易給清軍,所以清軍也不是隻有大刀長矛。

    另外不得不說的是清軍的正規軍所穿的皮甲,加上內襯的棉甲,那是連清軍自己的弓箭都射不穿的存在,更別說是明軍的了,除非射中頭部要害,不然壓根沒影響,所以為什麼擋不住,那是因為內部腐朽了呀,再堅固的城堡,那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 9 # 歷史大學堂

    在我們的印象裡,冷兵器的軍隊是打不過熱兵器軍隊的,清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晚清落後的裝備面對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被虐得體無完膚,喪權辱國。其實清朝曾經也有輝煌的一面,那就是依靠冷兵器打敗了裝備熱兵器的宗主國軍隊,明王朝的軍隊,成功入主中原。裝備熱兵器的明朝軍隊怎麼會輸給只靠弓箭、大刀的後金?

    明軍的失敗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明軍引以為傲的火器部隊曾一度在萬曆北韓戰爭中把十幾萬的日軍送到大海里餵魚,短短几十年,明軍由原來的刀俎變成了砧板上的魚肉。這個轉變與明朝內部落後的生產體制有關,明朝末年黨爭不斷、政治腐敗,加劇了體制的腐敗。

    圖1 明代的槍劍 和 萬勝佛郎機

    明軍內部擁有大量的火器不假,但這些火器的質量卻非常差,電影《大明劫》裡面有一個場景,孫傳庭考核火器的使用情況,結果很多銃都發射不出去,且精度也是偏得離譜。明軍火器質量差在戚繼光時期就存在了,在他自己的《練兵實紀》有記錄到明軍的火器彈藥和槍的口徑不匹配,即使彈丸放得進去,點火裝置又不好用,效率極低。在戚繼光時期的明軍的火器就存在如此嚴重的質量問題,到崇禎時期更是雪上加霜。

    明軍的科技水平低嗎?答案是否定的,在嘉靖年間,廣東、四川、遼東等地區都有兵工廠,生產規模化,新式武器也不斷開發,現代戰爭的水雷、機關槍等武器在明朝都有雛形。但生產體制的落後徹底禁錮了明朝的開發能力,尤其是在張居正死後,萬曆親政,軍工生產一落千丈。明軍生產體制部門多,相互制約,比如火力強大的魯密銃、鷹揚銃炮,各部門為了獲得更多的財政撥款,從中獲取一些利益,各部門彼此爭吵,相互打擊、壓制,結果這兩款武器都不了了之。工匠們因為沒有驗收部門,得過且過,質量怎麼可能好,如果像秦軍那樣在兵器上刻上工匠的名字,相信明軍的火器必然會是上盛的。

    圖2 佛郎機

    明軍的落後還體現在人的身上,李如松死後,遼東的軍備也日益廢弛,這才讓努爾哈赤有了可乘之機。明軍雖然人數眾多,又是實行衛所制度,軍事訓練鬆懈,以當時明軍的裝備水平,最好的野戰方式是結陣而戰,兩翼由騎兵保護。

    戚繼光早期建立起了一種車陣,這種車陣以“佛郎機”炮為主體,火箭、銃、騎兵為輔的陣型,“佛郎機”是一種後填裝炮,射速快,每分鐘可以發射5-9次,這套陣型曾打得後蒙和日本毫無還手之力。但這套陣型需要較好的訓練水平和兵種的協調,特別是火器兵的訓練,但明朝後期的明軍的訓練水平可以說是雞肋,軍隊缺編,訓練水平糟糕到一些火器兵連佇列和發射號令都不懂,基層指戰員戰鬥經驗缺乏,連將帥對陣法也是一臉懵逼,再強大的武器、戰術、陣型沒有訓練保障也只是擺設。

    圖3 薩爾滸戰役

    薩爾滸戰役開始時,明軍中的五千火器兵竟然連槍都沒摸過,臨時加班加點操練,戰役開始時無論是杜松還是馬林都沒有按照戚繼光的戰法要求去作戰,當時的明軍卻是一輪齊射之後,用騎兵和後金騎兵對沖,明朝那些騎兵那是後金騎兵的對手,結果就是潰散被殲。

    後金軍的套路都是主動進攻,明軍防守,清除明軍的兩翼騎兵後,再切斷明軍的補給,明軍糧草不足,被逼放棄營盤出來野戰才被殲。如果明軍固守,不主動進攻,保護好後勤,後金軍是拿明軍沒辦法的。將火器部隊和騎兵分開來使用,沒有發揮出車陣的威力,在機關槍沒出來之前,單靠射速慢的槍很難抵抗大規模的騎兵衝鋒,再加上精度差,50米開外完全憑運氣,連同時期的西方火繩槍都需要靠排槍和近距離來提高射擊精度,這種排隊槍斃的陣型也需要極高士兵素質才能完成。

    圖4 明代的 迅雷炮

    明軍“缺錢”,明朝末年的稅收陷入了一種怪圈,就是朝廷拼命的加稅,但朝廷卻看不到錢,甚至欠稅,一些省份竟然三年未繳稅。錢都進了那些地主富商的口袋,土地兼併導致大量農民破產,土地都集中在地主手上,而明朝計程車紳優待政策,這些人不交稅或少交稅,導致了明朝中央財政的危機,也加劇內部混亂狀況。缺錢是導致明軍缺編、缺訓、裝備差的主因。

    反觀後金這邊,努爾哈赤一開始的確靠弓箭、大刀吃過明軍火器的虧,但努爾哈赤是個厲害的角色,造反之初就開始研究明軍的火器,並僱傭漢人工匠提供技術,用大量貂皮換取火藥這些資源。到遼瀋大戰時,已經能很熟練使用火器,到了後期,後金軍的火器裝備水平與明軍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遼陽大戰,明軍用大炮猛轟,八旗軍居然能與明軍對轟,且火力還比明軍強,明軍的殺手鐧部隊-----火器部隊,只有七人生還,可見八旗的火力之猛。八旗也不是那種原始的騎兵衝鋒模式,遇到攻城戰,步兵下馬作戰。

    圖5 後期經清朝改良的 紅夷大炮

    明軍後期引進的紅夷大炮也為八旗做了嫁衣,紅夷大炮是一種守城或攻城兵器,笨重、射速慢,明軍卻用來野戰,被後金掠奪過來的漢人工匠王天相製造出,並批次生產,迅速投入到大淩河戰役,對明軍殺傷極大。

    明軍最大的失敗是在人的身上,戰爭的決定因素還是人,明軍有眾多火器,如果兵員訓練有素,火器加上其它兵種配合,即使火器次一點,薩爾滸之前也許就沒有後金的事了。

    文:飛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郭濤新書翻車,認為娶女演員容易戴綠帽,出現多段不尊重女性片段,你怎麼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