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點字成金古風LOGO設計

    一、官窯廠次色瓷器在民間的處理

    在官窯瓷器的燒造過程中,誰也無法確定每一件瓷器的出窯都是證詞,這其中難免是出現一些次品或者破損件的。對於正品瓷器其理所當然的就會被送往皇宮,而對於那些次色瓷器而言,一般先會散貯在御窯廠庫房中備案或者解送京城後,在提交給皇帝后奉旨後就地變價處理以換取現銀或者銷燬處理。故此,在民間人們也會發現一些有瑕疵但印有皇家落款的官窯瓷器,這其中大部分是次色瓷器的變價處理而來。

    二、皇宮庫房裡瓷器的變賣

    在不同的朝代裡,皇宮裡眾多的官窯瓷器也不一定都用得到,再趕上時代的不穩造成皇宮內經費緊張的話,皇宮便會定期的對瓷器產品進行清理,除了那些必須要留著用的之外,其他沒有用途的瓷器便會變價處理。這種變價處理在清代後期更為明顯,甚至還曾出現過投標競買的變價處理方式,其中的瓷器甚至包括了明代和元代的官窯精美瓷器。

    三、皇宮裡賞賜的瓷器

    常在皇帝身邊的官員,封疆大吏,侍衛丫鬟,王子公主,貴族命婦或者某些為朝廷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員,皇帝皇后往往會賞賜一些皇宮裡的物件,其中最多的就是官窯瓷器,當然每次賞賜的數量從一兩件到千餘件,數量上多寡不一。在皇宮檔案中就曾記載雍正皇帝賞賜給大臣們瓶,盤,碗和琺琅彩等瓷器,乾隆皇帝除此之外還賞賜過鼻菸壺,瓷扳指,瓷翎管等小物件,這些瓷器的賞賜很自然的也便流落在了民間。

  • 2 # 韻尚

    一是御窯廠次色瓷器的處理。

    次色瓷器變價是清代御窯廠特有的一種瓷器處理辦法。官窯中的次色瓷器,是與正品中的上色對應而言的。變價就是將次色瓷器出賣以換取現銀。瓷器作為手工業產品,在燒造過程中必然有正品、次品及破損之分。從道光以後,所有次色瓷器都在景德鎮變價處理了,所以現在我們看到許多清代官窯瓷器很大一部分這樣留存的。

    二是皇宮庫儲瓷器的變賣。

    宮中的瓷器為什麼會變賣?這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緣由。

    據檔案記載,在乾隆早期,曾將庫儲康、雍、乾三朝有款瓷器中破損的或釉水不全的 14 萬餘件變賣。乾隆中期,又將康、雍、乾三朝無款瓷器 8000 餘件變賣。

    乾隆還將存量過多並無用項,或釉水淺薄,或花紋不全,或式樣平常的 11 萬餘件瓷器也拿出皇宮變賣了。

    嘉慶皇帝倡行節儉,將皇宮六庫存貯的物件全面清理,除了必須留用的,其餘久貯庫內並無用項以及用少存多者全部變賣。在嘉慶時期,共變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朝的瓷器多達 44 萬餘件。

    三是皇帝賞賜出去的瓷器。

    官窯瓷器是皇帝常常用來賞賜的物件,賞賜的物件既有王公大臣、封疆大吏,也有皇子公主、貴族命婦和身邊的侍衛,此外還有蒙古王公和西藏喇嘛等。每次賞賜瓷器的數量多寡不一,少則一兩件,多達數千件。

    四是洋人搶掠走的皇家瓷器。(圓明園事件)

    五是從皇宮盜出的瓷器。

  • 3 # 博古玩收藏

    很多人以為官窯就只有皇宮使用,其實官窯瓷器分為4類:第一類當然是皇宮裡使用的官窯瓷器。第二類就是王爺爵爺等大官使用的官窯瓷器。第三類是皇帝賞賜給官員等使用的瓷器。第四類就是一小部分有瑕疵的瓷器民間變賣。除了第一類官窯瓷器在清末動亂時候太監偷出來,八國聯軍圓明園搶到的流到民間。其他幾類官窯瓷器本來就在民間流傳。

  • 4 # 大才21

    第一、時間較近。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也是距離現在最近的封建王朝。眾所周知,無論任何物品,時間越久,受到自然侵蝕和人為因素及王朝新存代謝等條件的影響,能夠儲存下來的就越少。反之,儲存下來的就越多。

    第二、皇帝的賞賜。

    每個歷史時候,總有一些人由於為國為民及其它種種原因,受到了皇帝的青睞,得了其賞賜,清朝也不例外。由於這是世上珍品,價值很大,因此,被賞賜者往往很重視而珍藏,且代代相傳。

    第三、宮人的偷賣。

    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皇宮內,也不例外,一些宮女、太監、警衛等利用其特殊身份,或透過採用“順手牽羊,”或“狸貓換太子”或“瞞天過海”等手段弄出來,或變現、或存放,這些案例在每個朝代均有發生,清朝也不例外。

    第四、朝代的動盪與覆滅必然導致各種物品散落民間。

    每個封建王朝都有新建、興旺、衰退、動盪和覆滅期。在其動盪和覆滅期,由於統治者的力不從心,很多物品就會散落民間。如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加之,清朝經過八國聯軍的洗劫及趁戰亂相關人員的拿、搶、偷等必然會導致包括瓷器在內

    的物品流落民間。

    第五、次品的處理。

    每個瓷窯,均有上、中、下品級之分,上等貨獻於最高統治者,中等貨獻給各級官員,下等貨在市場上自由交易。

    第六、有收藏價值。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因此,具有極高的紀念意義,同理,其物品也具有收藏價值,瓷器也在其中,一些人便收藏包括瓷器在內的物品。

    綜上,清代官窯瓷器在民間大量留存也不足為奇。

  • 5 # 日飲一茶張老師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明清官窯瓷器真品,在民間藏家手中確實數量不少,有一些並不是特別精品的官窯瓷器價格也並不是大家想象的天價。

    原因有三。

    一,明清時期,縱觀這600年國力都是比較強盛的,而且陶瓷工藝水平也達到了一個高水平,所以本身產生的數量也很大。

    二,在清代中晚期,中國開始被幾次侵略,尤其是兩次皇帝西狩,和清王朝的滅亡,宮廷內的官窯瓷器到了海外和民間。

    三,隨著國內經濟水平的提高,大量華人在海外買回來了當年出走的官窯瓷器。隨著國內文化水平的提高,把當年不知什麼歷史原因流落民間的官窯瓷器發掘出來。

  • 6 # 雲移

    明清時期流到民間官窯瓷器本不多,加之瓷器易碎不易搬運,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一直戰亂,民不聊生。解放後打土豪分田地、公司合營、歷次運動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立四新,民間哪還有那多儲存完好的官窯瓷器呢?這幾年收藏熱,突然冒出了大量的明清官窯瓷器,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現在用高科技做假的明清官窯瓷器已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了。再說鑑定瓷器的真偽缺乏高科技手段,全憑個別專家肉眼判斷,所以說現在民間相當一部分明清官窯瓷器仿品居多。

  • 7 # 美股任我行

    根據之前我看過的一個紀錄片總結一下大概有這麼四方面原因。

    第1種呢,就是官方窯廠燒製瓷器的時候會產生一些殘次品,那麼這種殘次品就會被處理掉了,會流落到市面上

    第2種呢,就是說不同時期皇帝對這些瓷器的愛好也會產生變化會更新換代,這樣也會流落到外面不少。

    第3種呢,就是皇帝經常賞賜給王公大臣們的瓷器,然後他們也會進行變賣,會流落到外面。

    最後一種就是當時戰亂時期洋人搶了不少瓷器,大概有數萬件之多,流落到世界各地。雖然有太多被破壞了,但是也有非常多的被儲存下來。

  • 8 # 杞棠鑑藏

    一是御窯廠次色瓷器的處理。

    次色瓷器變價是清代御窯廠特有的一種瓷器處理辦法。官窯中的次色瓷器,是與正品中的上色對應而言的。變價就是將次色瓷器出賣以換取現銀。瓷器作為手工業產品,在燒造過程中必然有正品、次品及破損之分。

    乾隆時期有個著名的督陶官叫唐英,他在乾隆八年(1743 年)二月二十日的奏摺中曾說:“所造之器,出自窯火之中,不能保其件件全美,每歲每窯均有選落之件。”這選落之件就是次色瓷器。

    官窯中的次色瓷器,在雍正六年(1728年)之前是散貯在御窯廠的庫房裡,雍正七年(1729 年)至乾隆七年(1742 年)這段時間是解送京城。

    到了乾隆七年(1742 年)以後,就奉旨將次色瓷器在景德鎮就地變價了。道光以前的黃釉瓷和祭祀用瓷,即便是次色,也是不能變價的。

    道光以後,所有次色瓷器都在景德鎮變價處理了。所以,在民間見到的有些瑕疵但卻印有清代皇家落款的官窯瓷器,大多應該是景德鎮御窯廠變價處理的次色瓷器。

    二是皇宮庫儲瓷器的變賣。

    宮中的瓷器為什麼會變賣?這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緣由。

    據檔案記載,在乾隆早期,曾將庫儲康、雍、乾三朝有款瓷器中破損的或釉水不全的 14 萬餘件變賣。乾隆中期,又將康、雍、乾三朝無款瓷器 8000 餘件變賣。

    乾隆還將存量過多並無用項,或釉水淺薄,或花紋不全,或式樣平常的 11 萬餘件瓷器也拿出皇宮變賣了。

    嘉慶皇帝倡行節儉,將皇宮六庫存貯的物件全面清理,除了必須留用的,其餘久貯庫內並無用項以及用少存多者全部變賣。在嘉慶時期,共變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朝的瓷器多達 44 萬餘件。

    按理說,官窯瓷器只有破損或久存不用,才作變價處理,但是到溥儀退位後的小朝廷時代,由於經費不敷,竟然也打起了變價的主意,只不過與老祖宗不同的是,這時變價的不是什麼破損和平常之器,而是專門挑皇宮值錢的物件變賣,不但變賣清代御窯的瓷器,還有明代的官窯瓷器,甚至還變賣了元代青花白地瓷葫蘆瓶。讓人驚愕的是,在當時還採用了投書競買的方式。

    三是皇帝賞賜出去的瓷器。

    官窯瓷器是皇帝常常用來賞賜的物件,賞賜的物件既有王公大臣、封疆大吏,也有皇子公主、貴族命婦和身邊的侍衛,此外還有蒙古王公和西藏喇嘛等。每次賞賜瓷器的數量多寡不一,少則一兩件,多達數千件。

    清宮檔案反映,皇帝賞賜瓷器的品種有很多,如雍正時期既賞瓶、盤、碗,也賞琺琅彩等瓷器。乾隆時期賞賜的瓷器,除了瓶、尊、盤、碗外,還有小件的如鼻菸壺、瓷扳指、瓷帶鉤、瓷翎管等。

    晚清時期賞賜的瓶、罐等大件瓷器,也就是通常說的琢器,其品種較為固定,主要有哥釉四方杏元雙管瓶、鈞釉四方杏元雙管瓶、哥釉四方八卦瓶、霽紅玉壺春瓶、青花起線玉堂春瓶、青花芭蕉欄杆玉壺春瓶、花廠官釉太極紙槌瓶、天青釉四方太平有象瓶。

    光緒朝還增加了五彩百蝶玉堂春瓶、五彩紅百蝠玉堂春瓶、天青釉描金皮球花玉堂春瓶、紅雲蝠太極紙槌瓶等。

    清代晚期賞賜用的碗、盤、盅、碟等小件瓷器,也就是通常說的圓器都有哪些?

    舉個例子,在光緒八年(1882 年)賞賜用的圓器共有 14 種,分別為白地紅雲龍尺六大盤、五彩八吉祥串花尺二大盤、青雙龍尺四大盤、五彩白地裡外紅百蝠尺六大盤、裡外霽紅七寸盤、裡外霽青七寸盤、裡外霽紅五寸碟、裡外霽青五寸碟、裡外霽紅大碗、裡外霽青大碗、五彩八吉祥中碗、青雲鶴八卦中碗、裡外霽青墩式中碗、紅龍酒盅等。可見,清朝皇帝賞賜出去的瓷器是花樣繁多的。

    四是洋人搶掠走的皇家瓷器。

    晚清時期,清王朝國勢衰敗,西方列強先後兩次攻入北京,第一次是 1860 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第二次是 1900 年八國聯軍的入侵。列強兩次進京大肆搶掠,皇家瓷器自然也是在劫難逃。然而,遺憾的是歷史文獻中少有這方面的專門記載。

    以圓明園為例,咸豐十年(1860 年)英法聯軍對圓明園進行了瘋狂的掠奪和野蠻的焚燒,歷朝精心製作的陶瓷器皿更不能倖免。對於圓明園在這場浩劫中究竟損毀了多少瓷器,100 多年來始終是個謎。

    現在,根據景德鎮官窯的進貢清單,對劃撥到圓明園的御用瓷器數量作了個統計:

    乾隆時期督陶官進貢陳設在圓明園的瓷器有 1746 件,嘉慶時期進貢瓷器陳設在圓明園的有 2015 件,道光時期進貢瓷器陳設在圓明園的有 2452 件,咸豐時期進貢瓷器陳設在圓明園的有 152 件。所有這些瓷器,都隨著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一併遭劫,或被砸碎再也見不到了,或被劫掠而流散到世界各地。

    五是從皇宮盜出的瓷器。

    皇家大院表面來看戒備森嚴,但是家賊難防。尤其是清朝晚期,宮裡偷盜之事屢有發生,作為存放瓷器的廣儲司瓷庫也不安全。宮中太監雜役等家賊裡外勾結,作案手段不一,或挖牆行竊,或揭瓦偷盜,或順手牽羊。

    清宮檔案留下這樣的記錄:光緒三年(1877年),紫禁城內廣儲司瓷庫的西牆被挖了一個窟窿,發現丟失瓷器 101 件;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廣儲司瓷庫的西牆又被挖一大洞,盜走盤、碗、盅、碟及小瓶多達 1000 餘件;光緒二十六年(1900 年)八國聯軍入京時,宮中瓷庫又被盜,丟失了雍正年間製作的瓷器 40 多件,甚至連被人們稱為庫神的馗瓶也一起被盜;到光緒三十年(1904 年)、光緒三十四年(1908 年)以至宣統朝,瓷庫被盜事件更是屢屢發生。

    這樣說來,不論是官窯中次色瓷器的處理,還是皇家庫房所存瓷器的變賣,也不管是皇帝賞賜出去的瓷器,還是洋人搶掠、宮中偷盜的,這成千上萬的清朝皇家瓷器終究是流落民間乃至世界各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仙域戰神等級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