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蘑菇頭
-
2 # 歷史簡單說
我來說說幾個韓信必死的理由吧。
1.酈食其用三寸不爛之舌已說服齊王田廣降漢,韓信覺得酈食其不用一兵一卒就拿下了齊地七十多座城,而自己是經過血戰才拿下趙地五十多座城池,覺得這個功勞都讓酈食其給搶了,所以韓信就趁機偷襲齊地。齊田認為酈其食騙了他,所以就將酈食其給煮了。而酈食其是劉邦的使者,劉邦不可能一點想法也沒有的。
2.韓信取得齊地之後,就向劉邦請求做個假齊王,劉邦一聽,是很生氣的,但在陳平和張良的暗示下,不得不封韓信為齊王,也就是說韓信其實是恃功而請封王。
3.劉邦約韓信與彭越,對項羽發起攻擊,兩人都不到,劉邦被楚軍大敗,張良就告訴了劉邦他們不來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允諾他們好處,最後劉邦明白了,分封土地給他們,韓信與彭城才率軍前來,這個說明劉邦已控制不了韓信了。
3.韓信被封為楚王之後,韓信的帶兵能力比劉邦強,韓信的楚兵要強比漢軍強,也就是楚漢如果打仗的話,漢軍根本不是楚軍的對手,這個對漢朝來說,實在太危險了,整個漢朝得依賴於韓信反與不反之間,所以劉邦用了陳平之策,將韓信騙到雲夢澤這邊,然後將其降為淮陰侯,一起到了長安城。
4.鍾離昧是項羽的大將,項羽死後,劉邦要捉拿鍾離昧,鍾離昧因為與韓信是故交,所以投奔了韓信,劉邦讓韓信交出來,韓信不肯。韓信收留了朝廷重犯,是不是有問題?
5.韓信在長安城時,與陳稀里應外合,後來陳稀真的反了,韓信也預謀對呂后與太子發起攻起,最後被門客的弟弟告發,最後被呂后與蕭何聯手鏟除。
從以上幾點理由,就可以知道韓信必殺,劉邦是不可能將這樣危險的人留著的,這個對大漢王朝都是十分不利的,另外異姓諸侯王與漢王朝的關係是合作關係,最終那幾個異姓諸侯王也都反了。
如果韓信能夠像長沙王吳芮那樣低調,知進退,也不至於有那樣的下場。
-
3 # 杭州落戶丁老師
對於一個君王,尤其是像劉邦這樣的的草根出身的君王來說,他該死。
第一韓信屢立戰功,在軍中實力非同小可,很多人都很認可他,被貶為侯之後,樊噲還是以王禮見他,這就很能說明問題,有功高震主之嫌,對皇帝很不利。
第二韓信在劉邦整個團體裡都是算年輕的,二十五歲登臺拜將,二十八歲受封齊王......而劉邦年級卻很大,他死了誰能鎮住韓信?所以那就殺了吧!就像朱元璋對待他的那些功臣,殺了就不會對後來的皇帝造成主少國疑的威脅。
第三韓信很有能力,這是毋庸置疑的,差點和劉邦與項羽形成三分天下之勢,那麼他可以幫著劉邦奪得天下,也可以幫著自己奪得劉邦天下,更何況他還在劉邦最危險的時候搖擺不定,甚至讓劉邦封他齊王才肯出兵,這已經違反了帝王心底的大忌,他不死誰死。
所以即使他沒有想過造反,但是他有造反的能力,這本身就是死罪。
第四韓信是半路跟著劉邦的,所以始終劉邦都不信任他,沒有辦法和樊噲、蕭何他們相比,最多就是彭越英布之流,所以他們都得死......
第五韓信本身是一個軍事家與戰略家,但是卻沒有政治能力,基本上就是個政治白痴,天下異性諸王已經開始被屠戮了,卻不自知;有人勸他造反卻沒有理會;被貶成淮陰侯了還瞎得瑟,所以他不死誰死。
自古“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而他身在其中卻不自知,前車之鑑就在眼前卻沒有洞察,唉!!
-
4 # 無二紀錄
韓信該不該死,韓信到底有無謀反之心,尚無定論,個人感覺其應該當時具有強烈的兩面性,就像星座裡面的雙子座,自己一直處在糾結與權衡中。
當其部將陳豨被封為鉅鹿郡郡守,前來向韓信辭行。韓信辭去左右,拉著陳豨的手仰天長嘆道:“你可以同我說知心話嗎?我有話想同你講。”陳豨表示一切聽從將軍的命令。韓信說:“你所管轄的地方,是屯聚天下精兵的地方,而你又是陛下親信寵愛的臣子,若有人說你謀反,陛下一定不相信;如果再有人告你謀反,陛下就會產生懷疑;如果第三次有人告你謀反,陛下定會大怒而親率軍隊征討。我為你在京城做內應,就可圖謀天下了。”陳豨平素就瞭解韓信的才能,相信他的計謀,表示一切聽從韓信的指示。漢十年(前197年),陳豨果然謀反。這說明,其實韓信是有一顆謀反之心的,他在試探,或者是背地裡使絆子,韓信的人品其實一直不咋地,好色貪功自大,目中無人,流氓作風...他的性格以及當時的朝政情況,再加上劉邦與呂后各自的算盤,所以他必須死。從其個人性格和作風來看,他真的該死,NO 做 NO die。
請關注不二史書,看精彩影片 長正經見識
請關注不二史書,看精彩影片 長正經見識
-
5 # 千古名將英雄夢
從法律角度上來講,韓信不該死。首先從證據上來看,關於他的所謂謀反,疑點重重
其一,韓信曾與陳豨二人屏退左右而密語,他的門客欒說從何得知?
其二,論實力,彭越英布兩個諸侯王比陳豨要強的多,韓信若想謀反,也該聯結彭英二人才對啊?
其三,韓信造反的計劃太搞笑了,罪犯皆在官府重押之下,僅憑一封假詔書,如何釋放的了他們出來?而且韓信到哪去找那麼多兵器給他們?
其四,皇帝多次離開長安御駕親征,平燕之戰一次,平城之戰一次,都是長期在外作戰,這麼多機會,怎麼都不見韓信謀反?白登之圍那麼狼狽,簡直天威喪盡,怎麼也不見韓信謀反?這次卻偏偏反了?
其五,陳豨早在前一年八月份就起兵了,皇帝也九月份就出徵了,韓信怎麼會等到第二年正月才來造反,這未免也太遲鈍了吧!
其六,韓信一飯千金,不忘漂母;解衣推食,寧負漢皇?蕭何一言便強入宮,欲謀逆者怎會坦率如斯?事實上,韓信此人雖目空一切,但性情率直沒有啥政治頭腦,根本幹不了謀反這事,他沒有這樣的城府,更沒有這樣的狠心。
另外,韓信以謀反罪被夷三族,從法理和程式上也都是非法的
其一從程式上,呂后定罪韓信並未透過任何司法機構,也並未公開審理,甚至連皇帝劉邦都沒有通報,直接定罪處理,其專制獨裁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史上任一暴君也不過如此
其二從法理上,當年劉邦入關中,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後又令蕭何以《秦律》制《漢律》九章,廢棄秦律之夷三族及連坐法。故燕王臧荼、臨江王共尉與趙相貫高謀反,漢朝也都只處死其本人,並未累計親族(後來臧荼的孫女臧兒還成了漢景帝的岳母),呂后擅自更改漢律,以非法手段將韓信彭越夷族,這與秦二世暴政處死李斯沒有區別
然而,從漢朝的政權與國家穩定來說,韓信又是該死的。儘管韓信彭越這些異姓王當時並不想謀反,但不能保證他們今後不會反,更不能杜絕他們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因為榮華富貴使人盲目,絕對權力使人瘋狂。誠然,這樣一段歷史是非常血腥與罪惡的,但若能因此而平滅隱患,使新建的漢王朝走向統一而不反覆,卻也不失為歷史的正軌。特別是像韓信這樣的大牛,即便已沒了兵權,仍不能讓人放心,因為韓信在軍中的威望太盛,軍事能力又太強,這讓劉邦呂后對他總有一種自卑性的恐懼,這種恐懼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一天比一天長大,所以從這方面來說韓信是該死的,也是必須死的,他的死亡,是時代的悲劇,也是歷史的悲劇,是整個歷史、整個時代負了韓信!
另外,從韓信個人行事來看(請封張耳,自立齊王,抗拒發兵,自行其是),韓信也是該死的,至少從皇帝角度來說是該死的,因為韓信總是一副想和劉邦合作共進、分庭抗禮的樣子;就算被貶為淮陰侯了,和皇帝聊天時還老實說人家帶兵能力遠不如自己;這種做派,在如今的現代化企業裡大概很常見,業務經理和公司老闆也是合作伙伴的關係,平等相待有何不可呢?但在兩千年前的專制社會,韓信此等行為簡直就是異類中的異類!不想當皇帝,卻想和皇帝平等相待,這已經不是傲骨,而是整個意識形態有問題了。所以像項羽韓信這樣的與時代格格不入的異類,最終也必然會被時代淘汰,這很悲哀,但沒有辦法,歷史就是如此無情、如此無奈。
-
6 # 商本平
韓信之死,究其實質是卸磨殺驢,無論是古代倫理還是現代倫理都是反對的!何需此問?現代人的三觀真是有問題!韓信之所以被殺,是因為韓信不自甘為奴!
-
7 # 肥宅愛喝可樂1
韓信該不該死一直是一個有爭論的話題。
許多人都說韓信冤枉,但是從劉邦的角度來說,韓信該殺。
昔日劉邦與項羽在成皋激戰,韓信剛剛平定趙國,修武與成皋距離很近,而韓信為了儲存實力竟不顧劉邦死活。最後劉邦損兵折將,北上修武奪其兵權才再次抵擋住項羽的攻勢。
隨後劉邦任命韓信為相國謀劃伐齊戰事,韓信還未出兵之前劉邦派去的說客已經說服了齊王田廣與劉邦結盟共討西楚,然而韓信竟然聽取謀士蒯通的主意,偷襲齊軍,致使酈食其被烹殺,更使漢方在政治上軍事上由主動陷入被 動。
最後雙方將要進行決戰時,韓信又以不出兵為要挾向劉邦索要王位。
韓信有才能但飛揚跋扈再加上在軍中宿有威望,這樣一顆定時炸彈劉邦自然是不會留住的。
-
8 # 不靠譜的歷史研究者
說起韓信,很多人都覺得韓信死的太冤枉了,覺得劉邦殘暴,不應該這樣對待功臣,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在史書中早已寫出了劉邦沒有殺錯人的鐵證,只是大家沒有注意而已。
韓信這個人大家應該大致都瞭解,像什麼胯下之辱,背水一戰,很多人閉著眼睛都能將故事詳細的說出來,但是有誰真正,細緻的瞭解過韓信,瞭解過韓信這個人真正性格是怎麼樣的?咱們也不說那些廢話了,給你們細緻的說起來也是麻煩,光韓信性格的分析都夠寫篇論文的了,咱們直接進入正題,劉邦殺韓信的三個重要理由。
大家應該知道韓信的王位是怎麼來的。在劉邦和項羽決戰的時候,劉邦處於弱勢,劉邦向韓信求助,韓信的要求很簡單,給王位就救劉邦。小編也不知道當時韓信究竟是怎麼想的,能在那種時候做出趁火打劫的事情,就算再沒有腦子的人也知道,在這種時候救自己人是主要的,可韓信居然威脅劉邦,索要王位,光這個理由就足以讓劉邦殺掉韓信了 。
韓信有過造反的行為。這點應該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吧!網上很多人都叫著,讓韓信推翻劉邦自己自己為王,沒想到,韓信早就有過造反的行動。在公元前197年,陳豨在劉邦親征時造反。當時韓信是這樣跟陳豨說的,“你只管造反,我會在內部幫你除掉呂雉和太子”。而且當天晚上韓信就已經做好準備了,但是韓信不知道訊息已經走漏還是如約前往,結果被劉邦呂雉抓個正著,連掩蓋的機會都沒有。
最關鍵的是,在韓信因為造反被削爵之後,還抱怨劉邦和呂雉不厚道。韓信的這種行為就是在找死。最後劉邦當然是成全了韓信找死的行為。其實在韓信這件事情中,造反被當場抓住就已經是無法更改的事實了,劉邦能看在之前的情分上給他留條命就已經是給韓信面子了,結果韓信還不知道滿足,還惦記著更多的利益。這種行為讓劉邦不殺韓信都有點說不過去。
-
9 # 使用者96117864074
劉邦就是真龍天子,韓信就是軍事學術專業技術頂級書呆子。!為穩定江山社稷,一個書呆子殺就殺了。不替古人擔憂。!
回覆列表
歷史的魅力在於真相,在於一個已知和未知的真相,人們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我們瞭解歷史是為了更好的吸取歷史的經驗與教訓,共創我們美好的生活。
對於韓信該不該死這個問題?本人在這裡這可以給個看法“那就是死得太窩囊了”!
因為每一個朝代的建立都是會經歷有興到衰的一個過程,這裡我們談道德是漢初的韓信該不該死?
因為劉邦在建立漢朝之後,下一步的計劃肯定要強化自己的政權,那就要打擊能給自己有威脅人。漢初的劉邦採取的是“舉國並存”的策略。把大量的土地分封給了當初和自己打天下的功臣,成為“王中之王”。但是在和平的年代裡那些封建統治的君主那個不是想努力的加強中央集權的呢?
所以當時漢初的“異性諸侯”就成了漢初打擊的對像,而韓信就也是在異性諸侯王其中。
那麼韓信為什會被殺呢?我大概有一下這幾個觀點。
第一、韓信韓信在平定三齊之後,劉邦卻被項羽的軍隊圍困在了滎陽。那時候的劉邦可謂是熱過上的螞蟻,不知如何是好?他一邊在焦慮的和項羽對抗,一邊焦急的等待韓信的回援。但是是那時候劉邦首先等來的並不是韓信大軍的支援,而是先等來了韓信的一封要挾信,信中大致寫的就是要先立韓信為齊王。這裡我們可以想想當時的劉邦的大致心情,那就是憤怒。所以說劉邦建立政權後韓信就成了打擊的主要物件之一了。
第二、韓信在被封為齊王之後,劉邦就對他心有芥蒂,想想就知道韓信的軍事才能都是非常突出的,而且又是打敗項羽的主要功臣,這裡我們可以想想看中國古代哪一位君王在取得天下之後,沒有把那些功高蓋祖的打擊掉呢?有那也是很少!再者那時候劉邦都到晚年了,他也要為自己的後代想想啊!再者就是呂后這種人也不會允許有能對自己以後能夠獨攬大權有障礙的人存在。所以說韓信死得有點窩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