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兔歷史

    李鴻章在曾國藩帳下,跟湘軍大佬左宗棠相處得十分不好,與水師統領彭玉麟更是水火不容,但他跟李元度交情不錯。

    李元度曾奉命出戰太平軍,因為輕敵冒進又不聽指揮導致慘敗,曾國藩令李鴻章彈劾他,李鴻章拒不聽命,還為此和曾國藩鬧翻了。

    這是曾國藩讓李鴻章去組建淮軍的原因之一。

    第二則是為了彌補湘軍在湖南招兵不足,曾國藩想讓李鴻章會合肥老家招兵,於是李鴻章的淮軍開始獨立成軍並嶄露頭角。

    最直接的因素是因為當時在上海的江南豪紳地主,他們成立了一個“中外會防局”,透過僱傭西方僱傭軍來抵禦太平軍。

    雖然這些僱傭軍裝備精良,但人數太少。

    為了穩定上海的時局,清政府排錢鼎銘到安慶去尋求湘軍的幫助,但由於此時湘軍正在攻克金陵城,沒有多餘的兵力去支援上海,所以曾國藩向朝廷推薦了李鴻章。

    在曾國藩、合肥有識之士以及上海的江南豪紳的幫助下,淮軍迅速成軍,並且很快形成戰鬥力,因為淮軍的編制基本上是照搬湘軍的。

    淮軍上乘湘軍,下接北洋軍隊,雖然在剿滅捻軍之後沒有什麼出名的戰績,但它依舊是晚清政府當時最為強大的軍隊。

    李鴻章是曾國藩的門生,曾國藩知道李鴻章的能力,這也是曾國藩推薦李鴻章去建立淮軍的一個重要原因。

  • 2 # 三觀粉碎機

    這事倒不是說曾國藩要讓李鴻章組建淮軍,畢竟淮軍就脫胎於湘軍,而是一個在各方勢力的影響下尋求平衡的一個過程,而這個人選選在了和慈禧關係密切的李鴻章身上。記住,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同時也不是因為曾國藩相信李鴻章,李鴻章作為幕僚能力強得到曾國藩賞識,在當時,這是各方權力平衡的結果,也是慈禧為同治中興所作的最大貢獻。

    那為什麼事情會朝這個方向發展呢?

    首先是太平天國自“天京事變”之後內訌不斷,實力斷崖式下跌,已經不足為懼。到了攻克天京,湘軍也已經功成名就。而當時清廷自己的八旗綠營已經被打的毫無戰鬥力可言了,換句話說,握有湘軍的曾國藩在軍權上成為了清廷第一人。

    不過曾國藩這個人,是有忠國之心的,首先湘軍本身就是為太平天國而建,當初可是拿著聖旨的。如今太平天國一散,湘軍也必須解散,這倒不是說為了防止清廷的猜忌。而是面對天下悠悠眾口,曾國藩都過不去這道坎,湘軍如果還不解散,估計能直接被人口水罵死。

    再者,當時湘軍主力將領各個因功身居高位,也不是曾國藩能夠控制的住了。恰好是這個時候,上海士紳們請求湘軍入駐上海,趕走剩下的太平軍,於是曾國藩力薦李鴻章,並由李鴻章從湘軍中重新組建淮軍,進駐上海。

    但是李鴻章的這個人選,也不是隨便選的。首先相對於其他將領,李鴻章最為和慈禧信任,這點至關重要。換句話說,我們不得而知是否慈禧給了曾國藩什麼訊息,讓他舉薦李鴻章去上海,並分化湘軍。還是曾國藩老奸巨猾,猜透了慈禧的心思,一切安排盡中其懷。當然我其實更傾向前者,也就是其中是慈禧在幕後指定,曾國藩奉命做表明,因為這樣的結局對誰都好。

    於慈禧來說,分化湘軍建淮軍,可以把湘軍打散,以免一家獨大。而且李鴻章是其親信,即使是漢人也信得過。而對曾國藩來說,把一個自己已經管不住的湘軍分化掉,自己拿名聲和地位,並且保一個安全,也是划算的。

    畢竟並不是所有人,對權力都有無極的貪慾,都想當皇帝的。

  • 3 # 一探乾坤靜觀萬物

    在許多人看來,這或許是三全齊美之局,此時太平天國因內訌,已經沒什麼戰鬥力了,湘軍踏平太平天國只是朝夕的事,作為漢將,不管有多大功勞,從來不被滿清所信任,曾國藩要想自保,仍然在清庭有所做為,湘軍必須退出歷史舞臺,教誰去組織淮軍,卻需動一番腦筋的,既要讓當權的慈禧太后信任,又能使湘軍衣缽傳延,作為曾國藩的門人弟子李鴻章似乎是不二人選。表面看來,好像曾國藩苦心沒有白費,後來李鴻章組建的北洋艦隊,無論規模數量或許成為清庭御外安內的堅強堡壘,但這一次曾國藩走眼了,由於李鴻章有一崇洋媚外的心態,在抗洋的鬥爭中一敗再敗,特別是甲午海戰強大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滅定之災,當然肯定有人為李鴻章開脫,彈藥不足等等,其實未必,同樣是滿清將領,無論馮子才鎮南關大捷,還是左宗棠收復新疆,的軍事裝備都遠不如北洋艦隊,特別是抗戰時李宗仁指揮的臺兒莊大捷,掌握的幾乎全是戰鬥力低下,裝備破爛,沒人想要的雜牌軍,卻完勝日軍的王牌,勝敗究竟還是人的因素更重要,曾國藩如果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 4 # 超然視野

    不管什麼時候打仗,打的都是兵馬錢糧!曾國藩組建並率領的湘軍,與太平軍和捻軍作戰也是如此,曾國藩背靠兩湖的人丁和糧草供應,基本上打的得心應手,軍力雖然處於劣勢,卻一直處於攻擊態勢!

    此時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成了力量真空,那就是被稱為富饒魚米之鄉和朝廷錢袋的江浙江淮地區,該地區以上海為中心,同時兼顧與西方溝通貿易的場所,是獲得西方支援和軍火的重要通道!

    因此若沒有將這樣的富庶地區佔為己有,極有可能被太平路或者捻軍獲得,若太平軍或者捻軍獲得這裡的資源,無疑會對湘軍造成極大的威脅,這絕對是一個此消彼長的問題,只有控制這裡,才能斷絕太平軍得到這裡的可能!

    當然還不僅僅是這些原因,當曾國藩率領湘軍擊敗太平軍已經成定局的時候,如何繼續存在或者自保成了曾國藩首要考慮的問題,尤其是太平軍打的八旗軍隊潰不成軍,卻被湘軍擊敗,對於清政府而言無疑湘軍才是最為擔心的心腹之患,作為傳統儒家出身的曾國藩肯定懂得清政府的這個擔憂,分化自己的力量讓李鴻章在後期代淮軍迅速崛起,從而獲得自保和延續!

  • 5 # 小川說史

    用一句話概括吧第一李鴻章不是久居人下的人。遲早是單飛的

    第二也是讓朝廷放心,畢竟當時湘軍勢力太大,樹大招風,功高震主呀。

  • 6 # 關東俠客

    一八六二年二月同治元年以李鴻章以首的淮軍在安慶正式組建,全軍十四營六千五百餘人。曾國藩為淮軍的組建傾注全力,這裡李鴻章不僅僅是曾國藩的得意門生,還是由於當時清軍嚴俊形式決定的。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第二次攻迫江南大營,清軍在長江下游的軍隊全軍覆沒,江南地區的地主豪強都逃到上海避難。上海官紳派代表到安慶曾國藩駐地求援並給出優厚的條件。曾國藩是清朝兩江總督負責江西,江西,安微,江蘇四省軍務,上海也在其管轄之內。曾國藩打算派弟弟曾國荃派兵協防上海,但曾國荃一心惦記著天京的財物拒絕帶兵,其他湘籍將領也都拒絕。這時曾國藩想到了手下幕僚李鴻章。李鴻章(1823一1901)安微合肥人是曾國藩得意門生,曾在安微老家組織過團練,懂得為將用兵之道又在曾國藩手下做過四年幕僚能力不在曾國藩之下。李鴻章欣然領命擔當大任。淮軍最初只有六千五百人,由安微淮勇團練張樹聲,劉銘傳,潘鼎新,吳長慶四營為基礎赴安慶整訓。曾國藩又把湘籍將領"春”字營(張遇春),和"濟”字營(李濟元),太平軍降將程學官"開”字營兩營,湘勇"林"字營,"熊、”字營和"垣”字營(馬先槐)。此外曾國藩還給李鴻章"贈嫁之資”兩營(南韓正,周良才)李鴻章率十三個營乘七艘輪船到達上海。曾國藩舉薦李鴻章為江蘇巡撫。李鴻章到了上海後利用海關稅收購買洋槍洋炮裝備淮軍,聘西方教官按照西方練兵方法訓練淮軍。“盡改舊制,更仿夷軍。D李鴻章不斷招降納叛,兼收幷蓄,在不到兩年時間裡把淮軍規模擴大到六七萬人,裝備精良戰鬥力強悍,成為清末主要國防力量。

  • 7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淮軍的兵員和將領主要來自安徽江淮一帶,所以叫淮軍,1661年咸豐十一年太平軍向上海進軍,上海守備無能不能抵抗,曾國藩是兩江總督,總督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四省軍務,湘軍在安慶,上海地方官員和豪紳向曾國藩求救,曾國藩早就想用訓練湘軍的制度訓練淮軍,他有個得力幕僚李鴻章主動請命招募淮勇,1662年3月同治元年二月,在安慶編成一軍,淮軍乘英國輪船闖過太平天國轄區,前往上海和英美合作打擊太平軍,李鴻章以前也辦過團練,但不會治軍,投奔在江西的曾國藩作幕僚四年,遭到湖南湘軍將領排擠,所以決心自己建軍立業,李鴻章手下主要將領都是早年辦的團練隊伍,淮軍當時成立時有六千五百人,1862年4月淮軍分七批租用麥李行輪船運兵到上海,耗費官紳白銀18萬兩,用上海關稅買洋槍洋炮並擴編軍隊,淮軍和英法軍隊對抗太平軍,配合湘軍在江蘇,浙江打擊太平軍,1864年太平天國首都南京被攻佔,淮軍開始裁撤,有一百零五營,五萬多人,從1865年到1868年,作為清廷主義,在曾國藩,李鴻章帶領下,在安徽,湖北,河南,山東,直隸,今河北與捻軍作戰,捻軍被鎮壓以後,淮軍擔負天津,保定,上海,吳淞,南北數千裡江海要地防守,所以李鴻章擁兵自重以淮軍為基礎,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掌控國家外交,軍事,經濟大權,可謂位高權重,是晚清政局中非常重要人物。

  • 8 # 卿不易

    太平天國自“天京事變”之後內訌不斷,實力成斷崖式下跌。湘軍勢如破竹,踏平太平天國只是朝夕之事,作為湘軍的最高統帥曾國藩手握重兵,節制四省軍務已然功高震主。本作為漢將,不管有多大功勞,從來不被滿清所信任,同時清廷自己的八旗綠營卻被打得毫無戰鬥力可言。曾國藩要想自保,仍然在清庭有所作為,湘軍在攻控天京後則必須退出歷史舞臺。

    當時的湘軍正全力圍殲太平天國,北方還尚有捻軍等勢力殘留;同時被稱為富饒魚米之鄉和朝廷錢袋的江浙江淮地區,該地區以上海為中心,同時兼顧與西方溝通貿易的場所,是獲得西方支援和軍火的重要通道,也迫切需要組建一支部隊來保證上海地區的安全。若沒有將這樣的富庶地區佔為己有,極有可能被太平路或者捻軍獲得,若太平軍或者捻軍獲得這裡的資源,無疑會對湘軍造成極大的威脅,這絕對是一個此消彼長的問題,只有控制這裡,才能斷絕太平軍或者捻軍得到這裡的可能!

    這個時候就需要一支強有力的軍隊來進行戰鬥,既要讓當權的慈禧太后信任,又能使湘軍衣缽傳延。曾國藩需要動一番腦筋,思來想去還是覺得自己的得意門生李鴻章是最合適的人選。

    首先李鴻章最為和慈禧信任,這點至關重要。其次李鴻章曾在安微老家組織過團練,懂得為將用兵之道又在曾國藩手下做過四年幕僚能力不在曾國藩之下;既不會背叛曾國藩,又能勝任這樣的任務。同時軍中有大批安徽江淮投誠過來的太平軍不讓人放心,正好由同是安徽人的李鴻章組建,便於管理和調配。再者,當時湘軍主力將領各個因功身居高位,也不是曾國藩能夠控制的住了。

    所以或許是三全齊美之局;於曾國藩來說,把一個自己已經管不住的湘軍分化掉,自己拿名聲和地位,並且保一個安全,是划算的。於慈禧來說,分化湘軍建淮軍,可以把湘軍打散,以免一家獨大。而且李鴻章是其親信,即使是漢人也信得過。於李鴻章來說在曾國藩、合肥有識之士以及上海的江南豪紳的幫助下,淮軍迅速成軍,並且很快形成戰鬥力,在不到兩年時間裡把淮軍規模擴大到六七萬人,裝備精良戰鬥力強悍,成為清末主要國防力量,李鴻章以後藉以淮軍為基礎,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掌控國家外交,軍事,經濟大權,可謂位高權重,是晚清政局中非常重要人物。

    更多有趣知識可關注作者百家號:荊州牧

  • 9 # 歷史寶藏

    晚清之季的不同派系對清朝影響很大,也備受世人關注。

    其中以曾國藩的湘系與李鴻章的淮系最為知名。

    湘系不同淮系,湘系具有一定的“容他性”。

    並不是說必須是曾國藩老家的人才予以重用、給予信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鴻章。

    曾國藩像

    這是曾國藩放手讓李鴻章發展淮軍的根本原因。另外,李鴻章組建淮軍得到了曾國藩的支援,也可見曾國藩對李鴻章的欣賞。

    李鴻章像

    李鴻章曾被派往安徽辦理團練事物四年,但整整四年過去了,李鴻章最終也不過是一個團練把頭而已,落下了“未轄一兵,未攜一錢”的處境。

    咸豐八年,李鴻章不得不投奔曾國藩。在曾國藩眼裡,李鴻章有“宏材遠志”,曾並沒有怪罪李鴻章無能,反而馬上對李鴻章委以重任,讓他負責招募馬隊。李鴻章在曾國藩幕下,辦事能力有目共睹,雖然和部分湘系人員不和,但和曾國藩關係一直都還不錯。

    李秀成率領天平軍進逼上海,洋人極為恐慌,連讓清廷派兵馳援上海。

    清廷不得不讓曾國藩分兵上海,曾國藩深知江南地區的富饒和上海的重要性,一開始心儀的人選是自己的弟弟曾國荃,但這個弟弟當時正在進攻太平天國老巢南京的前線,若攻下南京,這可是頭功,因此他看不上救援上海這份功勞。不得已,曾國藩想到了自己比較欣賞的李鴻章。

    無論是湘軍還是淮軍在當時都屬於地方軍,其養兵仰仗著地方補給,如果統兵大將不擔任地方高官那就很難發展勢力,往往會受制於人,比如初期的湘軍就是這樣的。

    為了李鴻章更好的發展,曾國藩還保奏李鴻章擔任了江蘇巡撫,從此李鴻章開始飛黃騰達,叱吒晚清政壇。

    曾國藩對李鴻章可謂有知遇之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為何要使用合成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