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淡然一笑72219302
-
2 # 磊落故人
有了好句子,即便不能成詩,也一定要先記下來。因為有一種作詩的方法,便是先有了一個佳句,再圍繞這個句子,展開想象,不斷提煉,直至最後成詩。
看我的親身經歷:
2015年12月31日下午,我們一行八人自邢臺驅車出發到保定訪友。那天天氣不是很好,但大家在路上說說笑笑,心情輕鬆無比,又帶著一點兒小激動。
說著說著,忽然間就有了兩句:千里相思故人意,十年風雨兄弟情。
大家一看就明白了,這顯然是來自李白的“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我當時還想湊夠四句,但用了一個多小時都沒成功,不過心裡一直唸叨著。
直到到達保定,見到朋友,一桌人邊喝酒邊敘離別之情,喝到七八兩後,感覺一下子有了。
當晚沒來得及,待第二天酒醒後,一揮而就:(當時不通格律,後初學平仄後有少許改動,但透過極力拗救,仍有一兩處救不回來,就隨它去了)
霧霾漫天少人蹤,誰令驅車向古城。
千里相思故人意,十年風雨兄弟情。
雄軀初擁心已醉,美酒飲罷體不傾。
此刻此夜君須記,九人同心九角星。
所以有了好句子,一定要先記下來。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一定會作出一首令自己滿意的詩來。
注:配圖為相聚時所照,即“九角星”之由來。
-
3 # 嶽嶽YY
這個問題相信很多搞創作的朋友都會遇到而且有時候會很苦惱。因為創作靈感真的是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總是稍縱即逝。往往還沒準備好便突然出現,給你一個措手不及。時常因一些瑣事耽誤,等到想起將其記錄下來時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想要抓住它還真得費一番心思。
一、筆記記錄
好的句子來時一定要及時記錄,千萬不要等忙完手頭工作再去記錄,那時候你的金句早都無影無蹤了。我們搞創作的人要養成隨身攜帶一個小筆記本的好習慣,一旦有了好的佳句方便隨時隨地做好記錄。免得事後後悔莫及。
二、語音記錄
我們現在活在新科技時代,我向大家推薦使用手機自帶的錄音軟體,簡單有效,有了好的句子的時候把想說的記錄下來,有時間或者有感覺的時再做整理。錄音比文字記錄相對更好,原因是錄音的時候你可以隨心所欲的去講,不用考慮太多,有什麼想說不用擔心邏輯是否行得通,詞彙是否優美。更有利於自己的發散性思維,刺激更多的靈感迸發。
-
4 # 月光河2
“妙手偶得之,文章本天成。”偶有佳句,卻難以成篇,這是寫作中的常態。怎麼辦呢?苦思冥想,搜腸刮肚,這是沒用的。我的體會就是暫且放下,待日後再說。下面試舉二例。
一,還是三十年前,一個黃昏裡,我被遠方的景象驚呆了,那山巒就如仰躺在帷帳裡的粉面新娘,於是我脫口而出二句:夕陽是鮮紅的帷帳,山巒是粉紅的新娘。但下面如何繼續寫下去,我一直沒想好。三十多年過去了,那一幕驚豔美景,還沉澱在我心裡,那二句偶得之句,也自然清晰記得。就在前幾天,我坐在路邊,突然來了靈感,就續寫成了下面的“夕陽下的山巒”。
夕陽下的山巒
夕陽是鮮紅的帷帳,
山巒是粉紅的新娘。
新娘仰躺在帷帳裡,
靜靜地等候她的新郎。
鳥兒啾啾地滑過天際,
那是孩童在鬧洞房。
溪水潺潺流過山野,
那是新娘嬌喘的緊張。
我不是山巒的新郎,
隱隱地生起莫名的惆悵。
山巒的新郎在哪裡?
怎能讓新娘獨臥他鄉?
二,有次,我看到一個美女飛奔在花叢裡的照片。我突然就想到了二句:讓我醉倒在春天裡,我最留戀的就是你。過了幾年,我才圍繞這二句,寫完了下面的“最美的遇見”
最美的遇見
我穿過萬人叢裡,
遇見了最好的你。
美美的你,就像那風和又日麗;
甜甜的你,給了我無盡的欣喜。
我美了,美在你的眼波里;
我甜了,甜在你的春夢裡。
春風萬里,不如遇見最好的你。
現在遇見你,餘生都屬你。
我坐在三生石上等,
等來了最醇的你。
柔柔的你,就像那楊柳春風依;
綿綿的你,給了我無盡的詩意。
我醉了,醉在你的柔懷裡;
我酥了,酥在你的春潮裡。
美酒千鍾,不如遇見最醇的你。
既然來得遲,更要多珍惜。
清風遇見了層層的漣漪,
漣漪遇見了絲絲的晨曦。
緣分眷顧傻傻的我,
讓我遇見最美的你。
把你藏在我心裡,
把你留在我夢裡。
讓我醉在春天裡,
我最留戀的就是你。
-
5 # 亦有所思
這種情況古代詩人也是常見,最著名的莫過於李賀了,每當有好句子就直接記下來,然後等待機再補上去。
也有更倔強的,只是記下來,沒有好句子就寧缺勿濫,直接就那麼擱著,此人就是李清照,她有許多殘句,都美到不行。
比如:詩情如夜鵲,三繞未能安
比如:少陵也自可憐人,更待來年試春草
比如:瑞腦煙殘,沈香火冷(李仙子特喜歡“瑞腦”,不知為何)
比如:南渡衣冠欠王導,北來訊息少劉琨。
比如:南遊尚怯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
比如:條脫閒揎系五絲。
弄得後人手癢不已,連我都曾絞盡腦汁,狗尾續貂過這些美句。當年玩詩詞的時候,也會偶然得到一兩句,然後怎麼續都續不出來,只好擱在那裡,有時一擱就半年多,有一句已經擱了七八年了!
晏殊有一首詞《浣溪沙》裡面有一個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歸來。”出句其實是個殘句,一直沒有對出來(因為浣溪沙的第四第五句要求必須是對仗關係),後來一個下官靈感爆棚,對出了下句。然後晏殊就加了進去,當然這個下官也升了官。
其實,如果這個好句子是連在一起的兩個單句還好,畢竟可以有一個韻腳可供延伸或想象,最難的就是孤零零的一個句子,無頭無尾,無轉無合,相當給只給你一個“一”字,讓你組詞一樣,可選得太多,偏偏卻沒有合適的。
小可的經驗是這樣(也算不得經驗,更算不得心得,只是以前就這麼推導的),碰到好的句子留下來之後,根據句子的結構鬆緊和情感基調,確定這應當是一首詩,還是一首詞。
比如七個字,結構緊湊,顯然這是七絕的第二句,或者是七律的中間兩聯。
比如五個字,結構稍松,意味有些悠遠,那麼可能性就多了,可以是五絕的第一句,可以是五律的尾聯,更有可能是《浪淘沙》或《臨江仙》詞中的結尾之句。
這個時候就犯愁了,如果是絕句或者律詩,可以根據這一句的描寫來定全詩,如果這一句是寫景,那麼顯然是第一二句,或者五律的頜聯,這樣的話,三自然要轉,或者頸聯寫情,寫事,這樣又會出來一個句子。
如果這一句是寫情,那麼似乎放在詞裡更妥一些。而且還要根據平仄來確定是否屬於《浪淘沙》或《臨江仙》。
無論是詩,還是詞,大體上不會超過,先景後情,先收後放,二聯景三聯情,反過來也是成立。
也就是說,如果硬要補充到位,先確定這一句應當是是詩還是詞,然後確定韻用,再確定這一句的位置。那麼根據,情與景,收與放,轉與合,反向推演,基本上能出來一個初稿。
-
6 # 詩詞書院
有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語叫“滿城風雨”。其出自宋代詩人潘大臨所寫的一句詩:“滿城風雨近重陽。”
故事是說重陽將近,有好友向潘大臨索看新詩,這日適逢窗外驟起風雨之聲,潘大臨的詩興也隨之而起,便在牆壁上寫下了起句:“滿城風雨近重陽。”此時,門外響起了房東催交房租的叫聲,潘大臨的思路也被打斷,只好將此句詩寄給好友。
殊不知,此詩句一下流傳起來,很多詩人都試續寫,而此句詩的知名度也蓋過了潘大臨的其他詩作。
其實,潘大臨的詩還是有不少佳作的。在翻看他的集子的時候,你還會發現,有以“句”的形式收錄的作品,如:“歸來陶隱居,拄頰西山雲。”(句.其三)、 思君帶孔移(句.其四)。在其他詩人的集子中我也發現有類似的情況。
我們且不管此是出於什麼原因。實踐中已形成了一個慣例。假若有佳句而不能成詩,是可單獨以“句”的形式編入自己的詩集中的。
至於平時在練句中得到佳句也好,有靈感得到好句未能成詩也好。我一般會先將其做成律句,再做對仗。然後放入自己的小句庫。平時一些覺得不滿意的詩作也會一併放入,看日後能不能用上。
-
7 # 穿古越今看天下666
生活中確實會突發靈感,有佳句乍現,不過有時候這樣的佳句不能組成完整的詩章,這樣的話就要先記下來,等時機成熟了再來完成。
還有一個關於這樣的歷史故事。
話說北宋年間,蘇東坡去拜訪丞相王安石,因為王安石正在會見其他客人,蘇東坡被書童請進了書房,蘇東坡看到書桌上有一首未完成的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蘇東坡笑到,看來宰相真是老了,原來這麼高的才華,現在一首詩只能寫出兩句。
再說這兩句也不符合常識,菊花就是開敗了也不會落地,怎麼會吹落遍地金呢?於是提筆補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王安石回來看到蘇東坡的提詩,沒有說什麼,不過幾天后蘇東坡就被貶到了黃州做了團練副使。
一天蘇東坡和朋友喝酒賞菊,一陣秋風吹過,才發現菊花落了一地,這才知道,黃州的菊花是落地的,他也深深為自己的無知和輕狂懊悔不已。
-
8 # 梧桐樹邊羽
偶得佳句的情況多有發生。
靈感總是在不經意間來到,古人收集靈感,刻苦成詩或者一氣呵成的故事都有。
這說明什麼?這說明靈感來了,怎麼處理還是得看個人。
靈感,靈感,是靈光一閃的感覺。這種感覺人人有,但是要變成佳句,就需要作者本身就有詩作方面的經驗積累,你腦海裡總得有那麼些正確解構當時感覺的詞,才能組合成句子吧?
談一些個人的想法和出現靈感的處理方法,相信大部分人也是這麼做的。
首先抓住出現佳句背後的感覺,對,就是靈感本身。你偶爾冒出來的句子很有可能是你大量閱讀前人作品在你腦海裡留下的反射,也就是說下意識地只是用前人的句子來反映你當前的狀態。要利用自己的讀詩經驗來區別是否前人舊作?如果是,我們換一種表達方式,還能不能確切地表達現在的感覺?如果不能,那就棄了。
如果可以,做出代表自己的佳句,那麼在儘快的情況下成詩。寫出來的東西平仄不合,韻腳不對,對仗不工,表意不清都不要緊,先把感覺寫出來。如果你的文字水平足夠撐起兩句詩,其實一氣呵成地完成四句也不是什麼問題,只是好壞之分。
但是一定要完成初稿。因為靈感這個玩意,說來就來,說不來十年也未必來。先把這種感覺記錄下來,再在空閒的時間進行精修和調整。
有朋友會說,我就只得兩句,再多一個字也不可能。
你有沒有想過,這種事情的根本還是在於讀得不多,學得不精?為什麼古人的詩一般都是張口就來?曹植七步成詩,不成殺頭。為什麼能一氣呵成?是刀架在脖子上的緣故嗎?
當然不是,而是古時候的詩人對靈感之後的律詩“起承轉合”,絕句的“起承轉留白”的方法已經瞭然於胸。曹植的“煮豆燃豆箕”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說明“相煎何太急”,從行文的一開始,靈感的閃現初期,他就想好了最後要表達什麼,要如何感動他的哥哥。
我們沒有曹植的文采天縱,但是我們有千百年來前輩詩人總結下來的一套規則。你的靈感,也就是你的詩魂。怎麼樣圍繞你的靈感進行闡敘、描寫、轉折、昇華,其實早有一整套寫作方法。
只是你不熟悉而已。
當然,寫不出來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並非每個人都熟悉這種行文方法,也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很多人就是喜歡與眾不同。但是現代社會事情這麼多而繁雜,你把句子記在那裡真的有可能這輩子都不會再想起把它聯完。
一鼓作氣寫完不行,那就儘量當天完成。自己獨立完成不行,那就上網求救啊。
現代社會,互相學習和補充,並不丟人。
只要你的詩成為了成品,抒發了你的所想,並感動了一部分人。那這首詩就是好詩。通平仄格律,精行文結構,這些東西和你的暢意表達比起來,並不是很重要。
關鍵是把靈感抓住,把感情抒發出來並感染給讀者。
我同意隨時記下靈感,但我不贊成擱置。
很多東西,擱著擱著,就會沒了。
-
9 # 使用者夜夢345801
忘掉所有殘缺思緒追尋心裡本源的表達,作品成形再潤色可得好詩,習慣了觸發而作是為思想境界!往往都是寫完即忘再無那瞬明悟!
回覆列表
可以請度娘告訴你如何寫詩,有講究押韻的古體詩,也有不押韻的現代詩。
生活處處皆詩意,
看你如何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