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聖索菲亞教堂

    粵語就是一種方言!它根本不是一種語言,語言的構成有自己的文字,語法結構~粵語根本就沒有,它還得用我們的漢字,我們漢語的語法結構!所以粵語就是一種方言,它的近親就是越猴的語言越語,粵語說白了就是古時越南話的一個分支罷了!

  • 2 # 使用者62655797834

    白話(粵語)就是我們漢族人祖宗語(古漢語),《切韻》、《唐韻》和《廣韻》分別是隋朝唐朝和宋朝的發音字典,就和今天的粵語發音高度吻合,這三本韻書印證了白話是隋唐宋三個朝代中國的語言。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粵語區的日常用語同宋朝之前的日常用語一樣的原因,這也是外國大學為什麼只研究粵語和普通話的原因,分別叫唐話和滿語(南宋同金的對抗,金實際上就是滿,所以普通話亦差不多有近千年的歷史,亦值得研究。)。史學家已經證實周朝就統一了語言,只不過當時叫雅語。而宋朝唐朝隋朝又和秦漢、戰國、春秋、周朝是一脈相承,只不過是分分合合,史書上亦沒有記載這段時間中原發生語音的變代,所以白話就是雅語。那雅語是不是盤古開天至周朝的語言呢?今天我們終於解開了漢族語言千古之迷了,那就是二十一世紀(2O18年)語言學最偉大的發現:漢字不單表意,音還表義。透過粵語的發音就知道,例子:前和後,開和合,快和慢,食和飯,飲和水。當粵語講前字時由前面發出,即舌頭和上顎之間發出(不是捲舌音),而後字是由後面聲帶發出;當講開字時嘴開啟,為開口音,講合字即刻閉上嘴為閉口音。同理食和飲是閉口音,就是進飯和吞水的動作,當然食比飲的閉合慢(飯比水難吞下);而飯和水是開口音,就是嘴在碗邊和杯邊的動作,飯的開口比水的開口大,而讀水字時的開口有點嘟。而快和慢這對相反詞,都是設計成開口音,當你講快字把手放在離嘴三寸遠時,明顯感到聲未出,氣已到,而講慢字時,手帖在嘴邊,明顯感到氣流是弱且慢,這些動作都說明音同義。而官話區(胡詞全部是開口音,亳無意義(以下例子相同)。現在交流這麼方便,有興趣的官話區的朋友可以透過手機影片聯絡在兩廣你的老鄉就知道,或者你身邊就有講白話的人,你跟他學得九成象肯定是這個動作。古人精心設計的漢字容不得別人百般抵賴,即口腔每一個動作就是一個音,並沒有因時間而改變,就好似我們知道了正方形是這樣,那畫出的正方形都不會差得那裡去,因此白話就是古漢語,就是漢族盤古開天的語言。精心設計的漢語迫使北方話(胡語)要把幾千年來極其穩定至簡的宋朝之前的日常用語改一遍(和大量棄用)的原因。如果漢語字表意是血、音表義是肉,則閉合音和入聲字則是漢語的靈魂,比如:陰和森(閉合音),當我們用嚇人的聲音讀出陰森森三個字時,明顯感動恐怖;精心設計的漢字當讀到《滿江紅》前面悲傷處:恥字,非常難受(恥字由聲帶發出,舌頭升高,儘量擋住聲流回到胸部,令到人難受。);入聲字更顯有力,比如:《滿江紅》後面激動處“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喝飲匈奴血”,你用手摸肩、胸、腹等部位,明顯感到動起來,無比激動。有血(字表意),有肉(音表義),有靈魂(閉口音和入聲),這才是漢語。如果你學會了粵語,就會知道唐詩之美,才知道漢語之偉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再多找些字來研究,比如:聲和音(有開有合,有前有後),走和行(走古時是跑的意思),黑和白,光和暗,呼和吸,裡和外,耳和鼻(聲流振耳振鼻),長和短(在上顎舌頭緊挨著發出不同的音,O.1亳都是距離),等等。仲有太多的漢語秘密留給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吧。希望香港人棄丟懶聲儘量不要夾雜英文講話,只因白話是漢族盤古開天的語言,是黃帝、周天子、秦始皇直至宋朝的各朝皇帝的語言,是孔子、李白、蘇東坡、岳飛等人的語言,比長城、兵馬俑等所有的文物加起來都珍貴。(請大家轉發,讓更多的人保護好白語) 。判斷是不是古漢語還有一種非常簡單方法:因各種原因,現在你不用宋之前的日常用語,只要你口音還在,現在用回肯定能講得出,不會歧義。比如:屙(拉),食(吃),飲(喝),喝(吼),行(走),走(跑),望(看),姣(騷),幾多(多少),文(快),幾時(什麼時候),未(沒有),箸(筷子),舊時(以前),後生(年輕),率之(終於),差人(警察),游水(游泳),返歸(回家,是本人推薦我的“土白話”,記不起中學那課古文有句:返歸取之。),等等,你要是用得越多以上的用詞來代替現在的日常用詞,證明你的語言越接近古漢語,就這麼簡單!

  • 3 # 願在衣而為領

    廣州話(英文:Cantonese),又稱白話,粵語,屬漢藏語系漢語族粵語廣府片,是七大方言中最為強勢和最具影響力的,也是公認的粵語標準音,主要流行於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江門、肇慶等珠三角地區。以及香港、澳門地區,香港粵語和澳門粵語和廣州話一脈相承,高度接近。得益於廣州在一千多年來作為對外通商口岸的強勢輻射,目前國內會使用廣州話的人數遠多於穗港澳三地的人口。

    粵語分為廣府話、勾漏話、邕潯話、四邑話、高陽話、吳化話、欽廉話、儋州話和桂南平話九種,標準音為廣府話中的廣州話(英文:Cantonese),而民國時期的廣州話又以西關音(英文:Xiguan dialect)為標準,但現時來講西關音已經名存實亡。粵語有著獨自形成的音韻系統。現漢語只有陰平、陽平、上、去四聲,而粵語方言則有九個聲調和兩個變調。聲調即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中入、陽入九聲;還有高平和高升兩個變調,保留了較多古漢語的發音。

    廣州方言由古代漢語演變而來,它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一個長期的過程。秦代以前,居住在廣東、廣西地區的是稱為“南越”(百越的一種)的少數民族,包括俚,壯、瑤、黎等。後秦始皇派兵佔領並戍守嶺南,開始強力推行漢語,由南越國(漢代)至唐宋,中原漢人源源不斷地遷徙嶺南,更加促進了粵語的發展和定型。元明清以後,粵語的變化較小。

    廣州方言又稱“廣州話”,為粵語的典型代表,但廣府話本身亦不斷地變化發展。解放前的廣州話用詞比較古雅,受北方方言的影響也較少。廣州方言主要口音:東山口音、西關口音、西村口音和番禺口音,廣州方言即狹義“廣州話”,因地處珠江流域中心城市,為廣州、香港等大都市數千萬本地居民的母語,長期引導傳統的粵語戲曲文化和粵語流行文化,影響力強大,被各粵語方言區人們接納為約定俗成的公認標準音。文革後廣州話本身亦在不斷緩慢變化。廣州音的收音範圍比較廣,連佛山、中山、香港的部分口音也一併收錄。

    粵語,又叫廣東話,本地人多稱為“白話”。粵語是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方言之一,也是一種很有特色的方言,是最一種強勢的方言。粵語主要通行於廣東大部分地區、廣西部分地區及港澳。此外,在美英加的華人大部分也是使用粵語。據估計,到目前為止,全世界使用粵語的人口已有1.2億。

    粵語作為漢藏語系漢語族的一種語言,它的詞彙自然和普通話有很大的共同性。據估計,與普通話相同的詞彙接近70%,如果內容為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詞彙一致性更高,至少有90%。

    第一、在標準粵語/粵語廣州話中保留有許多古老發音,粵語保留有較多古詞古義,措辭古雅,且粵語的許多詞語,包括語氣助詞,都可以直接在古漢語的典籍中找到來源。在漢語北方話中,這些古詞已被廢棄不用或很少用。粵語中保留有修飾成分後置及倒裝等語法專案。而且現代粵語仍然有較高使用在上古漢語中占主導地位的單音詞的傾向。一些被粵語使用者視為通俗的字辭可在古籍中找到來源。第一及第二人稱用“我”、“你”,與官話相同。第三人稱不用“他”,而是“渠”(俗寫“佢”;東漢《孔雀東南飛》:“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跟吳語一樣。複數人稱不用“們”,而是端系的 [taʔ] 或 [ti](現代粵語寫作“哋”,本字為“等”,見聖公會的公禱書)。粵語用“系”而不用“是”來代表正面答覆,“系”是明清兩代常用字。這些字眼在主流官話中逐漸淘汰,但偶仍現於書面語,例如李儼《中算史論叢》第一冊 (1955年版本,第210頁) 提及18世紀數學家 Issac Wolfram 時,就寫為“渠系荷蘭炮隊副隊長”。粵語中的單音詞如(襯)衫、褲(子)、鞋(子)、襪(子)、被(子)、桌(子)、凳(子)、粽(子)、鴿(子)、蚊(子)、蟲(子)、竹(子)、桔(子)、鴨(子)、桃(子)等一系列日常單音詞都是不需要在後面額外加”子“組成”雙音節詞“的,加了”子“聽起來反而會相當彆扭搞笑,但普通話剛好相反。

    在文言文和現代粵語中,"怪哉",“卒之、"畀”都等同“奇怪,終於、給予”的意義。古代常用的“文錢”,粵語也儲存了“文”的用法(但常用通假字“蚊”)。“尋日”(昨日)的“尋”可追溯至東晉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尋程氏妹喪於武昌”中的“尋”,解作“不久前”。“幾多”(多少)、“幾時”(何時)則可追溯至李煜的《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及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等。有些現代粵語雖可溯古,但古、今用法有異。上表中《尚書》“惟天陰騭下民”一句的陰騭,本指默默保護,後來則演化為功德之意。道教的《文昌帝君陰騭文》,就是說文昌帝君訓示人們要“廣行陰騭”。之後陰騭又衍生出陰功與陰德兩個同義詞。明人方汝浩於《東度記》當中,就將這3個詞語交替使用,然而民間相學又出現所謂“陰騭紋”,並且稱凡有此紋者,必然壞事做盡。前述3個同義詞,也出現了歧義,其中陰德仍然是指功德,但是陰騭一詞則改變成為貶義。《紅樓夢》第73回寫到“救人急難,最是陰騭事”,指的本是好事,但是現今粵語所謂的“陰騭事”改變成為缺德事的意思。至於陰功一詞,就像普通話中“好容易才……”與“好不容易才……”是同義一樣,現代粵語之中,無論說“真系陰功”。抑或“真系無陰功”,都是悽慘、可惜之意。

    第二、古代南遷到嶺南地區的華夏族與南越族原住民長期雜居,雖然官府強行推行漢語,但彼此間語言、文化、習俗等各方面不自覺地相互滲透。現代粵語在底層中仍然含有南越語成分,多表現在詞彙方面,在語法上也有一些遺存。現代粵語跟現代壯語在日常用語上接近或相同的常用詞有不少,這些詞到底是古漢語的來源,還是古百越語底層詞彙遺存,又或者根本就是其他少數民族的語言借入了古漢語的這些固有用詞而導致人們認為粵語中的這些底層詞彙是古百越語的來源,目前已無從考證。目前粵語的這些在古漢語文獻中沒有被記載過的詞彙約有20%,比重不大但使用頻率較高。

    第三、粵語吸收了較多的來來詞。在鴉片戰爭後,香港割讓給英國,在與外國長期的接觸中,粵語也就吸收了不少的外來詞,其中主要來自英語,香港粵語中吸收外來詞更多,而且也強烈影響著廣東境內的粵語。這些外來詞有的是普通話沒有吸收的,如“巴士”,普通話中說“公共汽車”,有的是普通話雖然吸收但譯法不同,如普通話中的“沙拉”在粵語中譯為“沙律”。

    第四、粵語在形成發展過程中也不斷創造出方言詞彙,這些詞彙有的沿用至今,也形成了粵語的特點。

  • 4 # 歸就櫃蘇

    中國“七大方言”之一,粵方言

    很多人,是因為聯合國網站“語言”選項裡面有一個“Cantonese(粵語方言)”選項,就誤以為粵語被定位成語言。

    不論是中國還是聯合國,都找不到任何官方檔案能證明粵語方言是語言。中國的方言,也不需要國際機構來證明。

  • 5 # 還我廣府母語客家話

    粵語。在人的思想裡就是廣東人的語言。但涯廣東就有廣東母語(客家話)。潮汕湛江汕尾(學老話)。中山珠海(石雞話)。台山(五邑話)。深圳(古漢語客家話)。佛山(土白話)。廣州(普通話)。這就是涯廣東人的粵語,如果這些語言都不知道的,這人一定是豬來的。

    關於(粵語和普通話),普通話和客家話是一樣的,全國可以通用。

    關於學老話,只能在珠三角全通。

    關於土白話,只能在廣西和汕頭湛江汕尾可用。

    為什麼廣東客家話可以在全省通用呢。因為廣東的二十一個市都有當地的客家人。比如廣州白雲區,天河區,芳村,增城,從化花都等的原住民都是客家人。最起嗎大平天國皇帝(洪秀全)是廣府客家語言人。比如深圳的本地原住民就是客家人。比如中山的原住民也是客家人,最起碼中華民國的大總統(孫中山)是中山母語的客家語言人。客家話還佔了半個中國的省份,所以客家話中國通,和普通話一樣的。

    為什麼學老話在珠三角通用呢。因為學老人在珠三角市場做生意的多,所以非常通用。

    為什麼土白話在廣東和各地不能用呢,因為白話人是一個(少數民族),又叫白豬族,廣東人都叫它們是(白話撈或白話豬,或殘民語的死漢奸)等。在使用這白話的豬大約有一千萬,還差幾條。在我廣州的本地人都叫(白話撈),因為他們是越南遷廣西,再從廣西遷佛山的。所以叫撈仔。

    為什麼五邑話的人在臺山呢,因為它們的是華僑語言,在美國,泰國,英國,法國,德國的華僑都講(五邑話)的。

    粵是指廣東,廣東人的話,有指語言的,有指方言的。比如廣東母語客家話就叫(語言),必定全國可以通用。潮汕,湛江人的叫(學老話),是要學的,不講就表達不出來的。土白話是指廣西方言,也就是廣西的一個窮地方才用這種(白話)的小方言。五邑話大一點,可以在國外通用。

  • 6 # 福興堅哥

    粵語(cantonese)是發源於北方的中原雅言(漢族母語)而於秦漢時期傳播至兩廣地區與當地古越語相融合產生的一種方言,同時也是在香港、澳門佔有主導地位的方言,民間稱白話或廣東話。粵語是一種屬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在中國廣東、廣西及香港、澳門和東南亞,以及北美、英國和澳洲華人社群中廣泛使用。它的名稱來源於中國古代嶺南地區的“南越國”(《漢書》作“南粵國”)。   古代“越”和“粵”是通假字,指華南百越地區。明清近古以來兩個字的含義開始有所區別,前者多用於江浙吳語地區的,後者多用於嶺南兩廣,長期作為嶺南地區的統稱。歷史上兩廣別稱“兩粵”

    經典粵語歌曲、電影、電視劇。(3張),廣東為“粵東”,廣西為“粵西”。直至民國時期,“粵”才逐漸收窄範圍被用作廣東省的簡稱。因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粵”有廣義(嶺南)和狹義(僅指廣東省)之分。“粵東”“粵西”在不同歷史時期其指代範圍也截然不同。 粵語的起源和發展成熟的年代遠在宋代的兩廣(兩粵)初分之前。所以在歷史文化層面上看,“粵語”事實上是廣義上的“嶺南語”(嶺南地區語言),而非特指“廣東話”。 就像英語一樣,不是特指英國。現時所稱的“廣東話”其實只是粵語口語上的叫法,粵語的標準音是西關口音(廣州話)為標準的廣府話或叫廣州話,英文作Cantonese、日文亦會寫成広東語,即一般人俗稱為“廣東話”,其實稱“廣東話”可指廣東方言,如:可細分為無法互通、理解、差別大的廣東地方里潮州話、客家話、雷州話、四邑話等詞彙或俚語、俗語、歇後語、文化詞語吸收,再納入廣東方言,這可才口語上稱作“廣東話”。若果把整個能互通的粵語只稱作“廣東話”,其實會無視同樣說粵語部分地區的人,廣西部分地區(廣西把粵語稱白話,即粵語方言的分支、與標準廣州話有一定口音上的差異,但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約95%左右可互通。)海南省部分亦有粵語地方(即粵語方言的分支,稱儋州話)等,

    一、地位不同。普通話是民族共同語,是法定的正式場合交際用語;而廣東話(又稱“粵語”)是漢語的一種方言。

    二、使用面不同。普通話全國通行,廣東話只在廣東、廣西的大部分地區和香港、澳門通行。

    三、語言本身不同。包括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

    一語音不同(包括聲母、韻母、聲調等)

    1.聲母不同。最大的區別是:普通話有翹舌音zh、ch、sh、r,而廣東話沒有。

    2.韻母不同。最大的區別是:廣東話有韻尾為 m 的鼻韻母,還有韻尾為 b、d、g的韻母(即入聲韻尾),而普通話沒有。

    3.聲調不同。普通話只有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而廣東話有九個聲調: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上陰入、下陰入、陽入。

    二基本詞彙不同。如普通話說“哭”,廣東話說“喊”;普通話說“站”,廣東話說“企”;普通話說“睡”,廣東話說“訓”;普通話說“看”,廣東話說“睇”;普通話說“吃”,廣東話說“食”。等等。

    三語法不同。或者詞序不同,如普通話說“我先上。”廣東話說“我上先。”或者使用的虛詞不同,如普通話說“我正在讀書。”廣東話說“我讀緊書。”等等。

    有區別的地方很多,因時間有限,無法細述,只說個大概。

    廣東話 普通話

    好耐 很久

    成日 整天

    肥仔、肥佬 胖子

    漏口佬 結巴

    靚女 漂亮女孩

    1. 動詞方面:

    廣東話 普通話

    除 脫

    估 猜

    搭 乘

    轆 滾

    抽 提

    2. 代詞方面:

    廣東話 普通話

    我哋 我們

    我咖 我的

    呢個 這個

    個個 那個

    咁 這

    3. 副詞方面:

    廣東話 普通話

    唔 不

    未 沒有

    唔使 不用 不必

    唔通 難道

    正話 剛才

    4. 形容詞方面:

    廣東話 普通話

    為食 饞嘴

    陰功 可憐

    實淨 結實

    喉急、喉擒 急

    均存 均勻

    5. 介詞方面:

    廣東話 普通話

    畀 被、讓、給

    將 被

    系度、響度 在

    使 用

    6. 數量詞方面:

    廣東話 普通話

    一隻狗 一條狗

    一隻蕉 一條香蕉

    一梳蕉 一把香蕉

    一班人 一夥人

    一浸煙 一股煙

    7. 連詞方面:

    廣東話 普通話

    若果 如果

    唔單止 不但

    不如、不而 不如

    抑或 或者

    唔論 不論

    8. 嘆詞方面:

    嘆詞是表示感嘆、呼喚或應答的詞,一般都不與其它詞語組合,可是說是獨立性很強的詞類,廣東話跟普通話的嘆詞狼有很大的分別,例如平常我們最常見,用以表示驚訝的「譁」,在普通話是解作喧譁的意思,並沒有嘆詞的作用。在普通話裡最常用以表達驚訝的是「嚄」跟「哎呀」。其它常見的例子如下:

    廣東話 普通話

    嚇 嘿

    啊 哦

    唔 唉

    哈哈 嘿嘿

    咩 嗎

    囉 了

    架 的

    卦 吧

    之嘛 罷了

    由於以上的材料在某程度上也關於普通話與廣東話在詞彙上的不同,因此不在我們深究的範圍之內,我們主要探討的是普通話與廣東話在句法上的不同。

    3. 句法上的差異:

    表面上看起來,普通話與廣東話在句法上的差異似乎不如語音和詞彙上的分別那麼巨大,然而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和研究,不難發現原來兩者之間也存有很大的分別,而且呈規律化,十分有趣。

    9. 詞序上的分別:

    詞序就是指詞的先後次序。這裡的詞序並不是指在詞彙中,語素出現的先後次序,而是指在句式中,詞類出現的先後次序。在普通話與廣東話之間經常出現在詞序上的差異,我們可以把這些分別歸納成以下幾大類:

    1. 副詞的位置不同:

    普通話與廣東話在這個詞序上的分別十分明顯;在普通話裡,副詞一定會放在動詞前面作為狀語,沒有例外;然而,在廣東話裡面,有很多副詞是能放在動詞後面,例如:

    動 + 副 副(狀) + 動

    廣東話 普通話

    對唔住,我行先 對不起,我先走

    俾多啲啦,咁少既? 多給點吧,怎麼這麼少哇?

    講少啲啦,講多錯多。 少說點吧,說得多錯得多。

    等埋佢啲,行慢啲啦。 等等他們,慢點走吧。

    你出去先,我要鎖門 你先出去,我要鎖門

    2. 形容詞的位置不同

    在普通話中,形容詞往往是用在名詞反作為謂語,然而在廣東話中有某些形容詞,如:多、少、大、齊等等,經常效在阿詞的前面,作為定語,例如:

    形(定) + 名 名 + 形(謂)

    廣東話 普通話

    多人唔緊要。 人多不要緊。

    好生意啦。 生意好啦。

    黃先生幾好人。 黃先生人挺好。

    大風得滯! 風太大了!

    今日真系齊人。 今天人真齊。

    3. 雙賓語的位置不同

    賓語是動詞的一種連帶成份,有時一個動詞可以帶起兩個賓語,如:「他借我兩本雜誌。」中的「我」跟「雜誌」,這就是雙賓語了。普通話與廣東話在雙賓語的先後次序上剛好相反;在普通話裡,指人的賓語在前,指物的賓語在後,構成一名(人賓語)一名(物賓語),而在廣東話則剛好相反,指物的賓語在前,指人的賓語在後,構成一名(物賓語)一名(人賓語)。簡單來說雙賓語在普通話是以「先人後物」形式存在,而在廣東話則是以「先物後人」形式存在。

    主 + 動 + 物賓語 + 人賓語 主 + 動 + 人賓語 + 物賓語

    廣東話 普通話

    俾一本書我。 給我一本書。

    佢俾錢我。 他給我錢。

    佢借兩本雜誌我。 他借給我兩本雜誌。

    你打個電話俾小華啦。 你給小華打個電話吧。

    你寫封信俾佢啦。 你給他寫封信吧。

    4. 動補結構的否定式上,否定詞位置的不同

    在普通話中的動補結構的否定式,否定詞「不」往往是在動詞之後,而在廣東話中,否定詞「唔」往往是在動詞之前,例如:

    否定詞 + 動詞 動詞 + 否定詞

    廣東話 普通話

    啲字我唔睇得清楚。 那些字我看不清楚。

    嘈得滯,我唔訓得著。 太吵了,我睡不著。

    我哋唔比得過佢哋 我們比不過他們。

    10. 比較句上的分別:

    在廣東話的比較句中副詞往往直接加在動詞性謂語之後,用以表示比較,例如:在「高」、「大」後加上「過」;而在普通話上,則會用「比」來表示比較,而且副詞一定在動詞之後。例如:

    甲 + 謂語 + 副詞 + 乙 甲 + 比 + 乙 + 副詞 + 謂語

    廣東話 普通話

    我高過你。 我比你高。

    我大過你。 我比你大。

    你到早我十五分鐘。 你比我早來十五分鐘。

    佢交卷先過我 他比我先交卷子。

    今年好過舊年。 今年比去年好。

    11. 判斷句上的分別:

    廣東話經常以「系……黎架」或「唔系……黎架」來表示肯定或否定,但是在普通話裡,我們卻不可以直譯成「是……來的」和「不是……來的」,因為在廣東話中的「黎」只是用以幫助我們判斷,而不是拍「來」的意思,所以在這類判斷句上的「黎」我們該去掉不譯。

    廣東話 普通話

    呢啲系乜野黎架? 這是什麼?

    佢系學生黎架。 他是學生。

    呢啲系玻璃黎架。 這是玻璃。

    個公仔系陶瓷黎架。 這娃娃是陶瓷的。

    12. 數量詞方面:

    在廣東話裡,數量詞往往能夠在不令別人不能理解的情況之下省去部份詞素,例如:

    廣東話 普通話

    百二 一百二十

    萬七 一萬七千

    另外,在廣東話上,當指示詞加上數量詞之後,指示詞如:「呢」、「嗰」、「啲」等等都可以省去不用,例如:

    廣東話 普通話

    啲野好好食。 這些東西很好吃。

    佢畀本公仔書我細路。 他給我弟弟一本小人書。

    架車好靚。 這輛車很漂亮。

    啲書幾錢? 這些書要多少錢?

    場火救熄未? 那場火撲滅了沒有?

    13. 「有」的句式:

    在廣東話裡經常使用「有」來表示強調的語氣,在回答問題時往往在動詞前加上「有」作為肯定的答覆,有時候甚至直接了當回答「有」;可是在普通話裡是沒有這麼的說法的。例如:

    廣東話 普通話

    有打電話。 打了電話。

    花有開啊。 花已經開了。

    我有參加比賽啊。 我參加了比賽。

    有帶遮。 帶了雨傘。

    5. 總結:

    其實僅僅以上洋洋數千字的文字,要有系統、有步驟的把普通話與廣東話在語法上的差異全面闡釋是沒有可能的事。本文只是簡單述說了普通話與廣東話在語法上差異的皮毛;然而在普通話與廣東話的語音、詞彙和語法三大部份之中,又以語法差異最小。由此可見,研究普通話與廣東話之間的分別其實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希望這一篇簡陋不堪的文章能成為研究普通話的入門階,引起您跟我研究普通話的興趣。

    第九節:應該怎樣學粵語?

    學一種語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北方人常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廣東人講普通話。”可見學好普通話對廣東人來說並不容易,不是廣東人遲鈍,北方人學粵語也會感到同樣困難,甚至比廣東人學普通話更感困難。廣東人學習普通話主要困難是在語音,而對普通話的詞彙和語法都比較熟悉,因為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人一般都熟悉民族共同語的詞彙和語法規範,但北方人學粵語困難就不僅在語音,還有詞彙和語法。因此,當你決心要學習粵語時,你必須有心理準備。

    學話的第一步要訓練你的耳朵,要把兩個不同的音聽出區別來。不同的語言具有不同的音素,當你學習粵語時,至少有一半的音是你平生沒有聽過的。一般人對母語以外的語音不太敏感,不容易把他們分辨開來。如粵語中的雞gei1,普通話中就沒有這個音(粵語中的e與普通話的e不同,它表示短的a音),通常會把它與街gai1混淆。學習時要注意這些音的區別。

    學話的第二步是要訓練你的嘴巴。有時候你本來知道怎樣發那個音,但一說起話來就會不知不覺地發了另一個音,或者說得結結巴巴的。為什麼會有這種“口不從心”的情況呢?是因為你對這種語言的發音還不熟練,舌頭還不靈活,發音時也會不知不覺地受母語的影響。解決的唯一辦法是透過多講來訓練你的嘴巴。

    學話的第三步是要訓練你的眼睛。在聽別人說話時,不僅要聽他的音,還要看他的嘴巴,看他的嘴巴怎樣動,嘴形是怎樣的。例如在粵語中“典”和“點”發音很相似,典din2的發音結尾雙唇是不閉合的,而點dim2發音結尾雙唇是閉合的,如果你能看出這個區別,你就不會混淆這兩個音了。

    每一種語言都有它特別的表達方式,只學會字的發音是不夠的,還要知道要什麼字去表達。例如在廣州要買荸薺,如果你說“荸薺”恐怕買不到,因為廣東人管“荸薺”叫“馬蹄”,即使他知道荸薺即馬蹄,也會覺得很彆扭。又如廣東人說時間時把五分鐘稱為“一個字”,“四點四十五分”叫“四點九個字”,或叫“四點九”,如果你不瞭解可能會誤以為是說四點九分。因此學習一門語言必須多看、多聽、多講。學習粵語可以看一些粵語的參考書,多與講粵語的人交談和請教,也可以聽聽粵語歌曲或看看粵語電影、電視劇,寓學習於娛樂可能效果會更好。

    總之學習語言沒有捷徑,只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在中國來說, 除了普通話被承認為官方語言, 其他地方語言都是方言

    而在世界範圍來說, 由於粵語的影響力, 香港澳門是官方語言這個不說, 在加拿大美國或好多海外地區, 粵語的影響力比普通話要大.

    所以其實這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 客觀上是被中國界定了是一種方言, 但按影響力和覆蓋面, 其實是一種語言.

  • 7 # 廣清生鮮

    凡是有完整音標和傳承符號的都可以稱之為語言,而粵語恰恰具有這兩種功能,並且粵語可能讀出並理解絕大部份漢字,相反55年才定下來的普通話反而做不到。普通話和簡化字只是出於當時國情的產物,普通話不會比粵語高階,普通話沒有經過時間和歷史的沉澱因此算不上是一門語言,只是國家推行的一種標準讀法的流行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勇泉穴發涼是怎麼回事啊?勇泉穴發涼是怎麼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