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文蹤旅跡

    空城計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種計策。要說它的使用,最廣為人知的便是羅貫中的名著《三國演義》中。小說中,諸葛亮城門大開,並在城牆之上安然自若地彈琴。向來小心謹慎、縝密細思的司馬懿不由得心裡猶豫起來,諸葛亮的琴聲越舒緩,司馬懿的心絃越緊。撤退!司馬懿自己把自己嚇得差點尿出來了。

    三十六計中的空城計實際上就是在身處危境的情況下,用一些技巧來掩飾空虛,故作鎮定,騙過敵人。換句話說,空城計就是策略矇蔽敵手,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這不但需要指揮者有眼光、有膽識、有策略,還敢於冒險。

    歷史上,三國時期的諸葛亮雖然沒有用過這個技巧,但卻不乏類似的案例。

    那麼,歷史上,有哪些人用過空城計呢?

    據《左傳》記載,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空城計的是鄭國的大臣叔詹。叔詹是鄭文公的弟弟,在鄭國的發展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周惠王十一年(前666年),楚國的令尹公子元(最高軍政長官)為了透過戰績立威,他“以車六百乘伐鄭”。那時候,鄭國比較弱小,而楚國則有明顯的比較優勢。雙方交戰,鄭軍連連敗退,幾乎沒有還手之力,楚軍快要進逼到鄭國首都。

    面對氣勢洶洶的楚軍,鄭國有人主張投降,有人主張決一死戰。這時候,叔詹出場了。他認為公子元急於建功,一定不願意貿然進攻。於是,叔詹讓城中百姓照常生活,並開啟外城的大門。楚軍入城後,見到城內一片安寧,又隱約看到內城有鄭軍活動。公子元心裡疑惑,大軍當前,而鄭軍不為所動,絕對不正常,於是下令不急於進攻。這正合叔詹的心意,他早已派人向齊、魯、宋等國求援。就在公子元猶豫疑惑的時候,援軍趕到。楚軍擔心腹背受敵,只好無奈撤軍了。

    三國時期,也有使用空城計的例項,但是指揮者不是諸葛亮,而是孫堅和文聘。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廢黜少帝劉辯,立年幼的劉協為帝,自己擅權專恣、禍亂宮廷。於是,諸侯們結成聯盟來討伐董卓。當時,孫堅依附於袁術,被封為破虜將軍、豫州刺史,駐守在魯陽,伺機進攻董卓。那時候,董卓勢頭正盛,他先發制人,安排數萬人馬征討孫堅。

    董卓的數十輕騎兵先行到達。眼看著大軍就要兵臨城下,孫堅卻並不慌亂。他“行酒談笑,敕部曲整頓行陳,無得妄動。”等到董卓的大軍逼近眼前,孫堅才引軍入城、組織防守。

    “見堅士眾甚整”,氣勢洶洶的董卓軍隊頓時失去了勇氣,“不敢攻城,乃引還。”

    強將才會帶出精兵。大敵當前,孫堅沉著冷靜、淡然自若,士兵才嚴肅整齊、不慌不忙。如果孫堅神色慌張,那麼結果可想而知。

    空城計實際上是一場心理戰,雙方比的是定力、比的是技巧。

    和孫堅相比,文聘的空城計就要更加“原汁原味”了。226年(黃初七年)秋天,孫權率領五萬大軍攻打江夏,文聘負責鎮守。當時,秋雨連綿,江夏城外的防禦工事大多被雨水泡壞,還沒來得及維修。孫權來攻,考驗文聘的時候到了。

    守住江夏是文聘的第一要務。正面交鋒則是一場惡戰。怎麼辦?文聘“乃思惟莫若潛默可以疑之。”於是,“敕城中人使不得見,又自臥舍中不起。”不可一世的孫權看到,江夏城中空無一人,文聘自己則在府中臥床不起。孫權頓時起了疑心,文聘向來以忠臣而聞名,受任鎮守江夏。而“今我至而不動,此不有密圖,必當有外救。”

    心中有賊,行必不正。孫權不敢繼續攻打,帶著大軍撤退了。

    到了唐朝,名將張守珪也使用過空城計。他少年從軍,屢立戰功,在開元十五年(727年)被封為瓜州刺史,兼墨離軍使。到了駐地,張守珪見瓜州城十分破敗,連忙組織軍民進行防禦工事的修建。但是,工程才剛剛開始,吐蕃軍就再度來攻。《舊唐書》中說:“城中人相顧失色,雖相率登陴,略無守禦之意。”

    老百姓亂了,張守珪萬萬不能亂了陣腳。“彼眾我寡,又創痍之後,不可以矢石相持,須以權道制之也”。他急中生智,“於城上置酒作樂,以會將士。”此計果然奏效,吐蕃軍“疑城中有備,竟不敢攻城而退。”

    說起來,“空城計”不過是一種防守之策,權宜之計。打仗憑的是智慧,更憑的是實力。

  • 2 # 愛尚文史

    ——空城計

    意指在危機情況下,掩飾空虛,騙過對方的策略。——是中國歷史上,常用的一種戰術型策略。

    其中最著名,最家喻戶曉的,不用說,一定是諸侯孔明的空城計。城關大開,兩個小童,數十個老叟,一曲高歌,一扶琴,不動一兵一卒嚇退了老狐狸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廣為後世流傳以及讚賞。算是最成功的空城計了。

    ——史料並未明確記載

    那麼?除了虛構世界中的孔明的空城你,歷史上還有哪些真實存在的空城計呢?

    簡單的舉幾個例子:

    第一:王平的空城計

    王平是巴西宕渠人,是三國時期,蜀漢後期的超級明星戰將。原從屬於曹魏,在曹劉爭奪漢中期間,曹軍大敗,王平轉投了蜀漢,被任命為牙門將。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役,任命王平為馬謖部先鋒,輔助馬謖鎮守街亭。期間,馬謖主動舍水上山,依孤山紮營,部隊排程混亂,王平幾番苦勸不聽。於是分兵千餘,下據城池。適逢馬謖兵敗,王平率眾大張旗鼓,張郃疑其有伏,不敢往逼。

    第二:趙雲的空城計

    趙雲,常山真定人,初事於公孫瓚的麾下,與劉備惺惺相惜,後請辭而歸。在劉備單槍匹馬逃奔冀州的時候,趙雲正式加入劉備集團,深得劉皇叔所器重。

    在曹劉漢中對峙期間,黃忠斬夏侯淵後,曹操親自領兵出征。趙雲、黃忠二將為先鋒,駐軍於漢水。黃忠打聽到曹操的運糧隊往北山下經過,決定領軍出擊搶奪曹軍的糧草,留趙雲把守大寨。

    不料在約定的時間內,未見到黃忠歸還,趙雲獨領數十騎前往窺視。正值曹操揚兵大出,先鋒大軍與趙雲遭遇。趙雲領數十親隨,前突其陣,將敵軍衝散。敵軍勢大,散而複合,趙雲且戰且走,奔回大營。偃旗息鼓,大開城門,作空城伏兵之狀。曹軍追至營門,疑其有伏,不敢往逼,遂引退。趙子龍抓住時機,專令弓弩手射敵後方陣腳,敵軍見後方陣腳動亂,倉惶奔走,踩踏墜漢水者不計其數。

    翌日,劉備巡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為膽也!”趙子龍的空城計,算是比較成功的。

    第三:徐盛的空城計

    徐盛,琅琊郡莒縣人,三國時吳國名將,被陳壽列為東吳十二虎臣之一。

    公元224年,魏文帝曹丕御駕親征,統領王師南下攻吳。企圖橫渡長江。吳主恐懼,徐盛獻計說,在建業周邊築起圍欄,製造籬笆,圍欄上設定假樓,江中多停靠一些浮船。曹丕到廣陵,望圍而止,引軍北退。

    徐盛在短時間內,築造了一座“堅固無比”的空城,使曹丕望而生畏,不戰自退。徐盛的空城計也非常成功。

    第四:文聘的空城計

    文聘,南陽郡宛縣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原從屬於荊州劉表,曹操定荊州後,轉投曹操麾下。深得曹老闆器重。文聘常常鎮守一方,保境安民,戰功無數。

    公元226年,孫權以數萬之眾攻打石陽,包圍文聘所部。時值大雨,城牆寨柵多有破損,來不及進行修補。於是,文聘採用了空城計,下令城中的有所軍民,統統躲藏起來,自己也臥床不起。孫權見狀,果然懷疑,遂引兵撤離。

    文聘的空城計,雖有史料記載,但可信度相對較低。畢竟是出自《魏略》,而且跟陳壽的三國志有所衝突。

  • 3 # 小怪軟體管家

    提到空城計,我們腦海中便湧現出了諸葛亮坐在城頭彈琴,智退司馬懿數萬大軍的畫面。但我們要知道,這只是羅貫中編寫的一個故事,事實並沒有諸葛亮的空城計!到這並代表著“空城計”不存在呀,現實中還真有空城計的戰役!

    第一次空城計的戰例發生在春秋時期。當時楚國令尹公子元率軍攻打鄭國,鄭國實力弱小,無法抗衡楚國的攻勢,鄭國的盟友齊國又沒有辦法馬上救援,大臣們為此吵的不可開交,後來大臣叔詹提出意見,要固守,等待齊國援軍!

    叔詹利用公子元急於求勝但卻害怕失敗的心理,命令城中計程車兵全部埋伏起來,不使對方看到一兵一卒,而城中店鋪則照常開業、百姓往來如常,沒有一絲慌亂。楚軍先鋒攻到鄭國都城下後,見此情景心裡疑惑,誤認為城中有埋伏,因而不敢攻城。

    後來,齊國的援軍到了,並且聯合魯國、宋國發兵救鄭,公子元得知後只得率軍撤退,鄭國因此得救!

    其實,我們所謂的空城計,就是指用虛而示虛的疑兵之計,使敵方將領錯誤的判斷形勢,從而達到化險為夷的目的!這樣的計謀,在中國古代戰爭當中並不少見,曹操,荀彧,趙雲都曾用過類似的計謀!

  • 4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春秋時代楚國令尹子元以兵車六百乘進攻鄭國,兵臨鄭都城下,鄭國大夫叔詹便大膽使用空城計,楚國軍隊見鄭都內城之閘門都沒有放下,議論一陣後撤退。趙雲的漢水之戰,曹操在北山下運糧,黃忠出兵奪取,但過期不還。趙雲便率數十騎出營尋找,正好遇上曹操大軍,被包圍,趙雲突圍衝陣,一面戰鬥、一面退卻。曹兵再次集合,追到趙雲軍營,趙雲入營後便下令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曹軍怕有伏兵便退卻,忽然趙雲軍雷鼓震天,用勁弩從後射殺曹兵。曹兵慌張害怕,自相踐踏,墮進漢水而死者甚多。曹操而曹操自身也有用過空城計,西元195年,當時呂布派兵約萬餘人進攻曹操,武帝本紀寫“時太祖兵少,設伏,縱奇兵擊,大破之。” 而裴松之注引之魏書更明確記載:“於是兵皆出取麥,在者不能千人,屯營不固。太祖乃令婦人守陴,悉兵拒之。屯西有大堤,其南樹木幽深。布疑有伏,乃相謂曰:“曹操多譎,勿入伏中。”引軍屯南十餘裡。明日復來,太祖隱兵堤裡,出半兵堤外。布益進,乃令輕兵挑戰,既合,伏兵乃悉乘堤,步騎並進,大破之,獲其鼓車,追至其營而還。”南北朝時西魏王思政初鎮弘農,東魏將軍劉豐生率軍推進至弘農城下,弘農守備鬆懈,敵人逼近。王思政“令開城門,解衣而臥”,並勉勵將士敵人不足畏。數日後東魏數千騎兵臨城下,見此情形,“憚之,不敢進,乃引軍還。”(《北史·王思政傳》)隨即王思政修理城池,積累糧草,大大加強弘農的防禦,王思政的孫女就是唐高宗李治的王皇后,孫子也是唐朝名將。北齊的著名權臣祖珽,他在出任北徐州刺史時,南朝陳軍來攻,祖珽“不閉城門,守陴者皆令下城靜坐,街巷禁斷人行,雞犬不聽鳴吠。”陳軍見狀,不明所以,懷疑是座空城,放鬆警戒。夜裡祖珽下令大叫,殺聲震天。“賊眾大驚,登時走散。”後來陳軍得知真相,捲土重來,祖珽已做好準備,大敗陳軍。(《北史·祖珽傳》)。唐高祖李淵第十四子李元軌,李元軌其實比李世民的老大兒子還小,他在當定州刺史時,突厥來犯,元軌開城門偃旗息鼓。突厥疑惑,沒敢入城,於夜間遁走。(《舊唐書·李元軌傳》)

  • 5 # 人者仁義也

    歷史上的這類空城計十分多,我可以不同年代的三個例子供大家參考一下。

    第一個是南北朝時期的蕭承之,擺下空城計智退北魏軍隊

    這起空城計發生在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也就是公元430年,這一年宋文帝北伐失敗,的北魏軍隊趁機南下攻打濟南,當時的濟南太守是蕭承之,也就是後來南朝齊武帝的父親。北魏軍隊攻打濟南時,蕭承之手裡只有幾百人,而北魏軍隊已經雲集完畢準備攻城,蕭承之卻命令軍隊退卻,開啟濟南城門,蕭承之手下的將領都不瞭解,疑惑的問道:“敵眾我寡,為何將軍如此輕敵。”蕭承之卻說:“現在我們現在坐守空城,戰事十分危及,如果對敵人示弱,那麼必定會被敵人攻下濟南城,只有在敵人面前表現的強大一點對付他。”北魏軍隊看見濟南城城門大開,以為有伏兵,於是就撤退了。

    就這樣蕭承之導演了一手很好的空城計。

    第二個是唐朝時期的張守珪,智退吐蕃大軍

    張守珪是唐玄宗時期的著名名將,開元十五年(727年),吐蕃進攻陷瓜州,守將王君毚被殺。唐玄宗讓張守珪擔任瓜州刺史,負責對付吐蕃人。由於情況緊急,張守珪只帶著少量親兵就來到瓜州的州城,但是州城殘破,於是張守珪帶著大量民眾修理,可是剛把修城用的板堞立好,吐蕃人的軍隊就已經殺民眾們大驚失色,張守珪於是帶著民眾入城,故意在城樓上擺酒宴,讓諸位將士一起飲酒作樂,吐蕃人來到瓜州州城,看到城樓上的唐軍正在開酒宴,頓時十分猶豫,害怕守軍有防備,於是往後撤退,結果張守珪看到敵軍撤退之後,立馬帶著自己的部隊追擊,結果大敗吐蕃人。

    第三個是明朝時期的馬芳大破蒙古軍隊。

    馬芳是明朝嘉靖到萬曆時期的名將,鎮守九邊對抗當時的蒙古人,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韃靼首領阿勒坦汗的兒子辛愛率重兵攻打萬全右衛,馬芳當時在馬蓮堡迎戰蒙古軍隊,但是在蒙古人的進攻時,馬蓮堡的城牆塌了,馬芳的部將們請求趕緊把塌了的城牆修復起來,但是馬芳不允許。就在眾人疑惑之際,馬芳命令士兵把馬蓮堡的城門全部開啟,放下明軍旗幟停止擊鼓,周圍立刻安靜下來,到了日暮蒙古人不敢攻城,只好在城外打著火把,叫囂馬芳的名字,但是馬芳直接睡覺,直到第二天中午才起來,而蒙古人由於害怕伏兵,一直不敢做什麼,到了第三天,蒙古人開始撤軍,馬芳於是帶著養精蓄銳的明軍出擊,大破蒙古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狗挑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