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醉夢紅塵ACE

    後來超級戰隊火了以後 東映決定開拓海外市場

    於是和美國SABAN影視製作公司合作

    開創了《Power Ranger》系列 對於漫威宇宙的超級戰隊 屬於編號 Earth—79203 的世界觀

  • 2 # 情感故事專線

    對於90後的華人而言,"恐龍戰隊"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稱作是一種集體式的童年回憶。伴隨著"Go Go Power Rangers"的旋律,身披五色緊身衣的超級英雄和巨大的合體機器人,想必令許多人都歷歷在目。實際上,該系列源自於日本的晨間兒童劇《超級戰隊》——後者曾以另外一種形式為華人所知悉,比如紅白機上的經典遊戲《鳥人戰隊》。

    FC遊戲《鳥人戰隊》,改編自日本的同名戰隊劇集

    而在今年4月,一款以"恐龍戰隊"為主題的格鬥遊戲《Power Rangers:Battle For The Grid》將登陸各大遊戲平臺。從預告片中,我們能看到許多熟悉的人物形象,但同時也有不少陌生角色的登場。殊不知,"恐龍戰隊",也就是美版的《超級戰隊》,迄今已有著超過20年的歷史;系列後續作品與登場人物的數量之多更是今非昔比。

    《Power Rangers:Battle For The Grid》截圖

    那麼,一部日本的兒童劇是為何,又是怎樣遠渡重洋,在美國生根發芽的呢?本文或許能夠提供一些必要的線索。當然,最重要的是,希望它能夠喚起一些只有孩提時代才能體驗到的激動人心。五色戰隊誕生

    正如童年經典的《奧特曼》系列,諸如此類使用布偶服以及縮微模型等道具拍攝的真人劇集發端自日本,在這裡,該體裁被稱之為"特攝",即"特殊攝影"的略稱。

    上世紀60年代末,日本MBS電視臺苦於收視率的低迷,特邀東映為其出謀劃策,創作全新的影像作品。東映參考了當時的熱門動畫《老虎假面》,以及曾經紅極一時的真人劇《月光假面》,並請來了漫畫界的重鎮石之森章太郎,將二者的假面元素與蝗蟲造型相結合,共同創作出了《假面騎士》。

    初代《假面騎士》

    這部特攝作品自1971年播出後立即獲得了極高的人氣,於是東映內部自然而然有人提出了後續企劃,建議從一開始就令五名假面騎士同時登場,但這一方案很快就被製作方面的高層所否決。1975年,日本電視業界內部的改革與重組,導致NET電視臺(也就是如今的TV朝日)突然失去了《假面騎士》系列的播放權。情急之下,它們急需一部足以替代的作品,而此時,早已廢棄多年的五位假面騎士的方案被重新翻了出來,從而誕生了首部戰隊作品——《秘密戰隊五連者》。

    《秘密戰隊 五連者》

    這部戰隊從一開始就沿襲了以時代劇起家的東映的優良傳統,五位英雄登場時標誌性的唱名(即自報家門),包括充滿童趣和想象力的必殺技迅速獲得了低齡受眾的熱切追捧;據說當年其收視率時常保持在20%以上。然而一年後緊接著播出的第二部戰隊《JAKQ 電擊隊》卻反響欠佳,這或許正是後來促使東映主動接下漫威丟擲的橄欖枝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的兩部戰隊,原作仍是石之森章太郎;從第三部開始,才變為後來東映的團隊筆名"八手三郎"。所以直到90年代之前,官方都有意地將前兩部"戰隊"與其後的"超級戰隊"區分開來。至於"超級"的由來,遠在大洋彼岸的漫威可以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短暫的蜜月:東映與漫威

    上世紀70年代,漫畫巨匠斯坦·李對於東方島國熱播中的戰隊系列頗感興趣。為此,他遠赴日本,向當時的東映提出,準備以漫威旗下的超級英雄,比如蜘蛛俠和美國隊長等人物的授權,交換接下來幾部新戰隊在美國的播放權。從最後的結果來看,這次合作恐怕很難配得上成功二字,但誰都未曾料到,這次不算成功的合作,卻對日本的戰隊系列,乃至遠在多年後的《Power Rangers》系列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當年東映獲得蜘蛛俠的版權後,立刻著手拍攝了本土化的版本。東映版蜘蛛俠中,構建了一個傳統的正義英雄對抗邪惡組織的《假面騎士》式的世界觀。男主人公山城拓也獲得異能的契機,被設定為來自於機緣巧合下遇見的蜘蛛星人哥利亞。除了傳統意義上蜘蛛俠的各項超能力,以及從手環彈射出的蜘蛛戰衣外,這部作品最顯著的特徵在於反派擁有巨大化的能力,而對抗的方法則是——讓蜘蛛俠乘上巨大的變形機器人。

    日版蜘蛛俠。透過左手佩戴的手環中彈射出的蜘蛛戰衣進行變身。

    日版蜘蛛俠搭乘的巨大變形機器人——瑪貝拉

    這部作品,尤其在今天看來問題很多,以至於網際網路時代,日本網民忍不住要把它重新拿出來戲謔幾番。但是,反派的巨大化,以及為了對抗而引入的變形機器人,卻無可爭議地成為了戰隊系列的轉折點。

    70年代末期,由約翰·特拉沃爾塔主演的電影《週末夜狂熱(Saturday Night Fever)》在日本激起了軒然大波。東映趁此時機,結合其引發的Disco風潮,並利用到手的美國隊長的版權,拍攝了一部舞蹈主題的戰隊作品《戰鬥狂熱 J(Battle Fever J)》,講述了五位來自不同國家的"隊長"們共同對抗反派的故事。這部戰隊效仿日版蜘蛛俠,引入了巨大機器人的戲碼,並使之成為後來該系列的標配,所以戰隊也就此新增了"超級"的字首,開始向著"超級戰隊"系列轉變。

    電影《Satuday Night Fever》

    《戰鬥狂熱 J》

    《戰鬥狂熱 J》和其後播出的《電子戰隊 電磁人》及《太陽戰隊 太陽火神》都是當年東映針對美國市場,與漫威合作拍攝的作品,因而其中包含了大量來自漫威的人物和要素。比如《戰鬥狂熱 J》唯一的女隊員,就直接沿用了漫威既有的角色美國小姐;《電磁人》中作為反派的女王的造型,則明顯致敬了《雷神》系列的海拉。

    《電磁人》中的反派造型

    海拉

    可惜基於日美文化隔閡等諸多不難想見的因素,引進美國的戰隊系列最終折戟,這自然也意味著漫威與東映合作的破裂。但是誰又能想到,若干年後一位年輕的美國商人的日本之旅,將徹底重啟該系列在美國的命運。

    1985年,正於日本旅行的Haim Saban,在這個國度無意間接觸到了同年熱播中的《超電子 生化人》,然後深深地為之傾倒。此時節,他的心中驟然鋪陳開一卷宏偉的藍圖,只不過待到真正實現,還是8年之後的事情。"移花接木"的《Power Rangers》

    日本戰隊草創的年代,Haim Saban正身居法國,一心經營自己的音樂錄影公司。他於1983年返回美國洛杉磯,利用自己在歐洲的成功經歷,繼續著相同的事業。

    Haim Saban

    然而1985年旅日歸來後,那部《超電子 生化人》便始終縈繞在他的腦海當中。故此他找來了自己合作多年的編劇Shuki Levy,以這部日版戰隊為基礎,拍攝了一部名為《Bio-Man》的短片,並嘗試推銷給各家電視臺。不料想反覆奔走中,他得到的迴應總是統一得令人沮喪:"這是我們所見過的最糟糕的東西。"

    1988年,Saban親自涉足電視領域。他成立了Saban Entertaiment,並且藉由與漫威的合作,事業蒸蒸日上。即使如此,他也念念不忘自己的《Bio-Man》,總是想方設法地推銷出去,可依舊碰壁如昔。同一時期,日本戰隊的處境也很艱難,尤其是1990年,收視慘淡的《地球戰隊 五人組》,幾乎要將整個系列拉向懸崖的邊緣。

    危急存亡之際,東映頂住了收視率與贊助商的兩面夾擊,大刀闊斧地對戰隊系列加以改革。1991年的《鳥人戰隊 噴射人》,參考了泡沫經濟年代流行的都市言情劇,大膽地將男女戀愛引入到這部兒童劇當中,試圖狙擊藍海中的成人受眾,並順利地一炮而紅。

    《鳥人戰隊 噴射人》

    男女主人公走入婚姻殿堂的結局恐怕是戰隊史上僅有

    《鳥人戰隊》的成功可以說為接下來的《恐龍戰隊 獸連者》奠定了優秀的基調。無獨有偶,遠在北美的Saban,也正在迎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機遇。

    90年代初期,Fox兒童頻道的製作人Margaret Loesch試圖尋找一些有趣但"愚蠢"的新節目,來反向對抗(counter program)常規的兒童節目。當她造訪Saban的辦公室時,後者無比激動地展示出了那盒灌錄有《Bio-Man》的磁帶。他說,"親愛的,所有人都覺得我瘋了,但你應該看看這個!"

    當年除了Loesch本人,Fox兒童頻道的任何成員都不看好特攝在美國的前景。他們認為這不過是早年間日產哥斯拉電影的翻版,一群穿著廉價緊身衣的所謂"超級英雄"們的小打小鬧罷了,但唯獨Loesch對此鍾愛有加。最終她力排眾議,在1993年推出了日本《恐龍戰隊 獸連者》的美版翻拍作品,《Mighty Morphin Power Rangers》(以下簡稱《MMPP》)。

    《Mighty Morphin Power Rangers》

    之所以說"翻拍",是因為Saban十分具有先見之明地對原作進行了相當程度的改動。或許他早就認識到被日本觀眾所喜愛的情節未必能打動美國觀眾,所以在與東映洽談之初,就只購買了《恐龍戰隊》劇集中的動作場景的授權,而剩下的部分則另外拍攝,從而使一部原本講述復活的古代戰士的故事硬生生變成了發生於架空的加利福尼亞州的青春校園劇。

    因為日版《恐龍戰隊》的黃戰士是男性,所以美版中黃是不穿裙子的

    正如Loesch所瞄準的那樣,移花接木的《MMPP》一經播出,便一掃它的同類競爭對手,收視率僅次於Saban Entertaiment自家的《X-Men》。

    超級戰隊的傳統是每年播出一部相對獨立的劇集,所以日版《恐龍戰隊》完結後,接班的是另外一部風格迥異的中國風戰隊《五星戰隊 大連者》。然或許是為了在縮減成本的前提下鞏固《MMPP》系列的超高人氣,Saban執意請求東映補拍了以《恐龍戰隊》為主的打鬥場景,用五星戰隊中出現的巨大機器人取代第一季的"Megazord",並重新命名"Thunder Megazord",以此拼湊成了《MMPP》的第二季;甚至直到《忍者戰隊 隱連者》時期,Saban仍在堅持他的移花接木手法。這也解釋了為何童年回憶中的《Power Ranger》,會出現忍者這類畫風嚴重不符的角色。

    後增加的白色戰士,實際上出自《五星戰隊》

    不過Saban最終還是放棄了一季又一季地為初代《MMPP》"續命",而是如日版一樣,開始翻拍全新的戰隊。縱覽《MMPP》播出後的整個90年代,系列始終保持著不俗的熱度,故而Saban的事業也是水漲船高。1995年,Saban Entertaiment與合作物件的Fox兒童頻道合併;兩年後,甚至整個Fox集團都被納入其傘下,共同組成了"Fox Family Worldwide"。

    2001年,市值驚人的Fox Family Worldwide被迪士尼相中。同年10月,Saban以30億美元的價格將Fox Family出售給了迪士尼,一併打包的還有他所擁有的《MMPP》的版權。對於迪士尼來說,這次交易確保其成為坐擁全美第二多使用者數量的電視媒體,可對於《MMPP》系列而言,前路卻一下子多艱起來。

    早在1993年初代播出伊始,系列就一直飽受有關誘發暴力傾向的質疑;到了迪士尼時期,來自家長群體的擔憂和指摘仍舊不絕於耳。據媒體所說,當年迪士尼確有將《MMPP》納入自己世界觀之下的意圖,卻終究在持續的負面反饋中敗下陣來。不僅如此,迪士尼還在2003年,將該系列的製作團隊從美國本土轉移到了紐西蘭,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經費縮減和人員裁撤令系列的前景更加堪憂。

    直至2008年前後,系列的收視率已經相當不堪,並且在此之前就已經有不少電視臺主動選擇停播,因為政府強制要求它們每週必須播出固定時長的教育節目。內憂外患之下,2009年,迪士尼選擇在不經任何官方通知的前提下擅自中止了系列的拍攝。雖然2010年,在玩具商美國萬代的強烈要求下,迪士尼不得不迎合其產品線,額外播放了一年初代《MMPP》的重製版,但該系列與迪士尼的同行之旅,終究還是走到了盡頭。

    迪士尼時期最後一部翻拍的美版戰隊《Power Rangers RPM》

    所幸的是,《MMPP》很快就找到了新的東家,而且這位東家恰恰是其生父——Haim Saban。當年將Fox Family打包出售給迪士尼後不久,他又成立了全新的Saban Capital Group(SCG),繼續經營自己熟悉的電視媒體事業。2009年,縱然目睹《MMPP》的衰頹,Saban仍然對該系列保持著無比的信心,於是主動接觸迪士尼,商議版權的收回,並在長達半年的交涉後,成功實現了這一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華北玉米是否會漲價?各位朋友發表發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