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草莓不甜0313

    1、剛出殼出的小雞前兩天都不需要餵食。

    2、2天后可以開始餵它點水和熟蛋黃,因為小雞沒有牙齒所以,食物裡還需要放一些土壤和沙子;

    3、慢慢可以喂一些蛋黃和雞飼料的混合物了,大約一個星期後喂泡好的小米和溼飯粒;

    提高雛雞成活率的方法:

    初出殼雛雞個體小、嬌嫩、絨毛短,保溫能力低,調節體溫機能也還不完善,直到3~4周齡,才逐漸完備。因此,搞好防寒保溫,調節適宜的溫、溼度,是養好小雞,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雛雞適宜的溫度為:30~32℃。以後,每5天降溫1~2℃,一個月齡後,如外界氣溫在20℃以上時,可以自然給溫,否則應繼續保溫。溫度適宜與否,可觀察雛雞的形態表現:如雛雞擠成一堆,不愛活動與吃食,不時發出“吱、吱”叫聲,音長而無力,是溫度過低的表現;如果雛雞兩翼下垂,張口喘氣,拍翅搶水喝,不時發出“啾、啾”聲音,叫聲尖而短,則是溫度過高,只有雛雞分佈均勻,活動、吃食正常,羽毛平整光亮,排除糞後糞便多呈現條狀,睡眠時頭頸伸直,安靜等說明溫度合適。

    另外,育雛舍(室或箱)內若太乾燥,雞體內水分散發量大,不利於雛雞的生長;若溼度太大,空氣不流通,雛雞容易感染病。適時的相對溼度為55~65%。調節的方法,只要飲水器內不斷水即能達到要求;黴雨季節溼度偏大時,可加厚乾燥的墊料並及時清理潮溼墊料即可。

  • 2 # 超越夢想28851

    小雞出殼後飼養方法

      剛出殼的小雞是最需要精心照顧的時期,它需要有34-37度左右的溫度小雞才會不擁擠,不扎堆,自由活動。

      溫度千萬不能有太大的波動,波動太大容易使小雞造成呼吸道方面的某些疾病。一旦生病治癒起來就會非常的麻煩。

      如果是在密閉的雞舍裡面養雞,一定要有光照。我家的小雞是五月份買來的,溫度還不是太高,所以我用了洗澡用的那種烤燈,既可以提升溫度,還可以照明,一舉兩得。小雞活動自由,精神十足。

      剛買來的小雞千萬不能直接放在水泥地上。因為水泥地太涼了,小雞容易拉稀,以後成活率會大減。應該用乾燥的木屑鋪上1釐米左右的一層,這樣小雞踩在乾燥的木屑上就會很溫暖,不會著涼。

      餵食的時候要用料桶,並且要多放幾個。這樣飼料不容易浪費,小雞也不會為爭食而造成踩傷。

      剛買來的小雞最好喂溫開水,有多少小雞都不要嫌麻煩去燒水,溫開水對小雞是最有利的。

      小雞的體溫比人體的溫度要高,它會有41-42左右的溫度,所以它需要的環境溫度也會相對的較高。

      小雞出殼後管理方法

      一、防止出殼後卵黃受感染

      選擇好入孵種蛋,保證出雛整齊。出雛後在箱內停留時間不超過12小時,爭取出殼後40小時內送到育雛室,並及時喂飲溫開水。育雛室的相對溼度為65%~70%。對於超過48小時未能開食的雛雞或脫水嚴重的雛雞,可以在開食前用10%葡萄糖水飲水或滴鼻,每隻約2毫升。

      二、防止出殼後卵黃囊感染(臍炎)

      可採用燻蒸消毒孵化室及出雛器的方法。落盤至喙殼前按每立方米用甲醛24毫升加水48毫升、碘酊20毫升燻蒸3分鐘;撿雛前再用甲醛14 毫升加水28毫升,在箱內隨意蒸發消毒。

      三、撿雛後的管理

      雛雞撿出後要放在30℃~32℃的存雛室內,夜間應比白天高1℃,室內空氣應新鮮。每50只~100只雛雞為一群,防止雛雞擠壓,並觀察雛雞是否有張嘴現象,若有,應立即通風散熱。若發現有窒息現象,應立即將受傷的雛雞分開,放在通風暖和的室內桌上進行搶救,待其恢復後補給10%的葡萄糖水,然後裝箱存放。

      四、弱雛的護理

      不要把弱雛一直放在出雛器內保暖,否則由於長時間受高溫、低溼、快氣流的環境作用,弱雛會變得乾癟。

      五、雛雞的裝運

      春季裝運雛雞既要防寒又要防止雛雞因封閉過嚴而缺氧,夏季裝運雛雞要防止途中受太陽輻射而引起中暑,要選擇較涼爽的時間起運。在長時間運輸途中要不斷檢查雛雞狀況,必要時應給雛雞飲水。

      小雞夏季養殖重點

      一、雞舍消毒只有給雛雞一個安全衛生的環境,才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雞舍消毒分為四步,第一步,清掃。把舍內雞糞,包括汙物、灰塵等徹底清掃出去。許多病是透過雞糞來傳播的,如法氏囊、流感等。第二步,沖刷。將裝置及地面用清水沖洗,有條件的用高壓水泵效果更好。第三步,消毒。地面及牆壁一米以下用2%火鹼,然後再用含碘的消毒藥噴灑,如金碘威、寶碘等。因為碘對法氏囊病毒更敏感一些。第四步,燻蒸。煙霧無處不到,消毒更徹底,最常用的是海騎燻霸,即經濟效果又好。

      二、選好雞苗好的雞苗能養壞,但壞的雞苗難以養好。優質健康的雞苗源於種雞群的淨化、營養、管理和孵化技術等方面。多種疾病(呼吸道綜合症、腺胃炎、枝原體、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等)能透過種蛋垂止傳播,還有卵黃炎、臍帶炎及脫水等因素也直接影響著成活率。如何選擇雞苗呢?

      1、看顏色一般情況下,雛雞絨毛呈棕紅色或金黃色,其顏色越深說明卵黃吸收越好。

      2、看體重雞苗出殼體重越大,後期體重也越大。 3、看卵黃吸收情況如有個別雞腹部膨大,臍部沒有絨毛,臍帶未斷掉,有血水,肛門帶有白色石灰樣糞便,均可判為不健康雞雛。

      三、提高育雛成活率

      1、前三天雞舍溼度越大越好,相對溼度最好達到80-85%,第4-6天,相對溼度60-65%,一週後要降低溼度,加強通風以減少球蟲病的發生,要切記“通風換氣是個寶,任何藥物替不了”,通風不良乃百病之根源。

      2、前幾天,給小雞飲水的溫度控制在18-21℃,小雞出殼後是拒絕飲30℃以上溫水的。

      3、提高肉雞群的均勻度非常重要,也是衡量成敗與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造成均勻度不好的原因很多(如密度和群體太大,疾病、飲水與喂飼裝置過少等),個別雞第一天喝不到水勢必要變為弱雛。為此,很多有經驗的養雞戶不是把雞雛直接放入育雛籠,而是拿著雞頭將其嘴在水中蘸一下,教給所有雞隻同時學到喝水,這樣做對提高均勻度至關重要。

      4、不要寄希望於讓每個種雞場都孵出不攜帶病菌的雞苗,也是不可能做到的(雛雞一週內遇到的問題是:臍帶炎、卵黃炎、白痢、傷寒、副傷寒、枝原體、大腸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既然是這樣,那就應及早做好防病工作,雛雞用藥應遵照以下原則:

      a、對損害腎臟的藥不用(如鏈黴素、慶大、卡那等)

      b、有抗藥性的不用

      c、儘量給其飲水,避免拌料。因為攪拌不勻會中毒,再者病雞吃得少,健康的雞反而採食量大,起不到療作用。

      5、小雞出殼後種雞場應及時做藥敏試驗,指導養雞戶用藥,因為種雞用過某種抗生素,小雞再用就不敏感了。還有該雞場上批用藥某種藥品,這批再用同樣不敏感。最保險的辦法是小雞出殼後前5天使用高敏感性抗生素,儘管價格高一些,但小雞喝水少,成本並不高,更重要的是其效果確切,為將來的生長髮育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 3 # 黃黃苗01

    小雞出殼後的三天之內,它本身蛋黃的營養還沒有吸收完,足以保證它三天的營養供給,因此,三天之內是不需要餵食的。

  • 4 # 鄉農視野

    一般遇到這種問題主要有幾個原因:

    1、小雞採購的時候關係也比較大,雞苗本身有問題;

    2、飼養過程中密度不能過大,養殖密度較大會影響環境變差,活動空間受限,如個別得了雞瘟或其它病、雞球蟲病等,會加速病毒的感染;

    3、養殖環境及溫度溼度要保持適宜,由於剛出生的小雞溫度是很低的抵抗力又差,所以溫度是特別重要的,一定要把控好,適宜溫度在33℃左右為宜。

    小雞一動不動,站立不穩四肢發軟,小雞不吃食,根據這些問題我們做以下防治:

    1、我們可以給雞飼料中添加藥物的方式作為治療,每公斤飼料加入磺胺脒10克連續使用5日;

    2、按每公斤雞的體重用土黴素飲水2~3克攪拌均勻飼餵,連續使用4至5次;

    3、每隻不吃食的雞服用青黴素2000國際單位拌飼料,連續服用7天。

    最後:養殖風險都是相對較大的,時刻關注其動態,及時預防、治療減少損失,管理是關鍵,也不能鬆懈,祝你養殖順利。

  • 5 # 保溫禽舍建造

    剛出殼的小雞體質嬌弱,因此需要精心照顧,控制好雞舍的溫度、溼度、密度,並提供稀料以及溫開水給小雞開食開水。

    小雞出殼後飼養方法

      剛出殼的小雞是最需要精心照顧的時期,它需要有34-37度左右的溫度小雞才會不擁擠,不扎堆,自由活動。

      溫度千萬不能有太大的波動,波動太大容易使小雞造成呼吸道方面的某些疾病。一旦生病治癒起來就會非常的麻煩。

      如果是在密閉的雞舍裡面養雞,一定要有光照。我家的小雞是五月份買來的,溫度還不是太高,所以我用了洗澡用的那種烤燈,既可以提升溫度,還可以照明,一舉兩得。小雞活動自由,精神十足。

      剛買來的小雞千萬不能直接放在水泥地上。因為水泥地太涼了,小雞容易拉稀,以後成活率會大減。應該用乾燥的木屑鋪上1釐米左右的一層,這樣小雞踩在乾燥的木屑上就會很溫暖,不會著涼。

      餵食的時候要用料桶,並且要多放幾個。這樣飼料不容易浪費,小雞也不會為爭食而造成踩傷。

      剛買來的小雞最好喂溫開水,有多少小雞都不要嫌麻煩去燒水,溫開水對小雞是最有利的。

      小雞的體溫比人體的溫度要高,它會有41-42左右的溫度,所以它需要的環境溫度也會相對的較高。

    小雞出殼後管理方法

      一、防止出殼後卵黃受感染

      選擇好入孵種蛋,保證出雛整齊。出雛後在箱內停留時間不超過12小時,爭取出殼後40小時內送到育雛室,並及時喂飲溫開水。育雛室的相對溼度為65%~70%。對於超過48小時未能開食的雛雞或脫水嚴重的雛雞,可以在開食前用10%葡萄糖水飲水或滴鼻,每隻約2毫升。

      二、防止出殼後卵黃囊感染(臍炎)

      可採用燻蒸消毒孵化室及出雛器的方法。落盤至喙殼前按每立方米用甲醛24毫升加水48毫升、碘酊20毫升燻蒸3分鐘;撿雛前再用甲醛14毫升加水28毫升,在箱內隨意蒸發消毒。

      三、撿雛後的管理

      雛雞撿出後要放在30℃~32℃的存雛室內,夜間應比白天高1℃,室內空氣應新鮮。每50只~100只雛雞為一群,防止雛雞擠壓,並觀察雛雞是否有張嘴現象,若有,應立即通風散熱。若發現有窒息現象,應立即將受傷的雛雞分開,放在通風暖和的室內桌上進行搶救,待其恢復後補給10%的葡萄糖水,然後裝箱存放。

      四、弱雛的護理

      不要把弱雛一直放在出雛器內保暖,否則由於長時間受高溫、低溼、快氣流的環境作用,弱雛會變得乾癟。

      五、雛雞的裝運

      春季裝運雛雞既要防寒又要防止雛雞因封閉過嚴而缺氧,夏季裝運雛雞要防止途中受太陽輻射而引起中暑,要選擇較涼爽的時間起運。在長時間運輸途中要不斷檢查雛雞狀況,必要時應給雛雞飲水

  • 6 # 閩鄉樂樂

    小雞雛剛出殼三天不吃食是什麼原因?

    養雞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育好雞雛,小雞剛剛出殼的時候身體弱小,對周圍環境陌生,很容易產生各種應激和疾病。要想育好雞雛,除了保證育雛室內適宜的溫度和溼度,開食也很關鍵,小雞出殼三天了還不吃食,這個問題也應該引起重視,繼續下去不是脫水而死就餓死。

    小雞雛出殼三天不吃食除了環境因素,與開食也有莫大的關係。

    1、育雛室處於比較吵雜的環境中,過大的聲音驚嚇到了小雞雛。育雛室溫度過高或過低,又或者忽高忽低等都會影響小雞雛的食慾。還有光照不足也會降低雞雛的食慾,尤其是一週齡以內的小雞雛。所以安靜、舒適的育雛環境對小雞雛的生長髮育是至關重要的。

    2、開食前沒有喂水,或者提供的飲水不夠,導致小雞雛體內胎糞不能完全排出。這就是為什麼給小雞開水時要在水中兌高錳酸鉀了,就是為了清除小雞的胎糞,並給小雞腸胃消毒,增加小雞的食慾和抗病能力。

    3、開水開食的時候並不是每隻小雞都能自己吃喝,所以在喂水餵食時發現呆木的雞雛應該加以人為的引導。飲水時可以抓起小雞,把小雞雛嘴巴插入水盤中,多試幾次小雞雛就會自己喝水了。對不會吃食的小雞雛,可以把飼料放在高一點的地方,撒在雞雛附近,引起它的注意,也能促導小雞雛進食。

    以上就是小雞出殼三天了還不會吃食的基本原因,要恢復小雞雛的正常飲食,除了調整育雛室內外的環境之外,還要重新給小雞雛開食,對小雞雛的生長髮育才更加有保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中醫在近年來一直被一些人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