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塗山玄喬

    李清照的婚姻並不完美,還未來得及納妾,趙明誠便死了……(最近更新的《歷史那些事 第二季》就有一集講的是李清照,那集標題是《請叫我易安大人》,講了李清照的生平事蹟)下面來講講李清照和趙明誠的感情怎麼一步步破裂的。

    18歲那一年,李清照認識了大自己三歲的趙明誠,趙明誠父親趙挺之是吏部侍郎,一次偶然機會兩人相識,相互吸引起來,

    兩人喜結連理後,從李清照的詞中可以感受到感情融洽、志趣相投、一起研究詩詞文章和收集金石,在趙明誠編撰《金石錄》時,李清照給予全力支援,就這樣他們在京城過了7年,七年之癢隨著政局動盪發生了變化,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倡議打擊元佑黨人,而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就是元佑黨,李清照被連累,與丈夫分離了,去投奔孃家。

    家庭之間的悲劇使夫妻產生感情隔閡

    李清照和趙明誠沒有子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李清照一步一步被疏遠,李清照能感受到自己丈夫的冷落,其他她知道自己再幽怨也沒有用。趙明誠也不敢把李清照給休了,畢竟李清照的父親有一個非常牛哄哄的師父蘇東坡,識時務者為俊傑而已。

    但是,趙明誠納妾的事還是提上了日程,他秉承家裡要求,打算再娶一個小妾傳宗接代。

    這對於才女、清高的才女而言,遠遠不能原諒趙明誠的背叛,至少她認為這是他對他們之間愛情的背叛。

    這些都不是最關鍵的原因,壓倒他們的感情的最後一根稻草是趙明誠的逃跑。

    1128年,南宋小朝廷重新啟用趙明誠擔任江寧知府,第二年,趙明誠的下屬王亦發生的叛亂,趙明誠不顧百姓安危、也沒有想到帶李清照走,自己與兩位兩個官員跑了。

    後來叛亂被平定,但是趙明誠不管自己的百姓、不管自己老婆跑的事把朝廷給氣暈了,隨即趙明誠被革職。

    趙明誠的懦弱、自私、貪生怕死、毫無道義等行為,給了李清照重重一擊,對枕邊人開始鄙視,並寫了一首千古絕句——《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意思就是,趙明誠你這個混蛋,還不如人家項羽,人家一個大老粗都知道有尊嚴,你這混蛋關鍵時候把老婆丟了、把老百姓丟了,死去吧。

    一生高傲的李清照明白,一切都承諾在趨利避害的人性中都不值得一提,越是美好的開始,越有可能出現悲慘的結局。

    趙明誠被自己的老婆鄙視,也認識到自己骨子裡的自私,羞愧不已,鬱悶難當,在出差途中死掉了。

  • 2 # 寵物油畫

    與第一任丈夫趙明誠生活時,夫妻志趣相投,生活美滿。金兵入據中原後,流落南方,趙明誠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在李清照孤寂之時,張汝舟(一作張汝州)為騙取李清照錢財,趁虛而入,對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當時無依無靠,便頂世俗之風嫁給張汝州。婚後,二人發現自己都受到了欺騙,張汝州發現李清照並沒有自己預想中的家財萬貫,而李清照也發現了張汝州的虛情假意,甚至到後來的拳腳相加。之後,李清照發現張汝州的官職來源於行賄,便狀告張汝州,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妻子告發丈夫,即使印證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獄之苦。李清照入獄後,由於家人收買了獄卒,入獄九天便被釋放,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結束。其最後寂寞地死在江南

  • 3 # 疆南箭客

    總體來說李清照前半生是幸福的,後半生確實坎坷。

    李趙之間絕對是門當戶對的,郎才女貌,而且情投意合。李之才自不用說,趙也是才子一枚,而且二人都是官二代,而且不是一般的官二代,又有共同愛好,搞收藏,這也不是一般人玩的起的。誠然,李趙之間的愛情相當美滿也是世人看好的,從李早年詩詞可以窺見一斑,是值得世人效仿與讚頌的。唯一的遺憾是二人沒有生育,史學家考證推測問題應是在趙,因為趙與妾之間也沒有。趙的英年早逝多半也與此有關。趙死後,李幾經流離轉嫁小人張汝舟,被騙,感情財產俱損,早年收藏幾欲散盡。結果是李起訴離婚,官司一直打到御前,萬歲親批。可謂是歷史第一。一代才女自此凋零,空留“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之幹雲豪氣凜照世人!

    李走了,千古奇才,萬人仰嘆。半生坎坷,絕非一個愁字了得!

  • 4 # 書亦書

    從李清照前、中期的詩詞文章來看,李清照的婚姻基本是美滿的,但是牙齒總有碰到嘴唇的地方,再好的夫妻也會有問題出現。至於趙明誠有沒有納妾,《宋史 趙明誠傳》並沒有詳細記載,我們從史書和李清照的詩詞中可以推斷一二。

    一、門當戶對,佳偶天成1.門當戶對

    從史書來看,李家和趙家能約為婚姻,完全是門當戶對。

    李清照出生名門,母親是宰相王珪的孫女(一說是王珪的侄女)知書達理,溫柔賢惠,父親憑藉才華得到大文豪蘇軾的青睞,名列“蘇門後四學士”之一,並與蘇門眾多弟子有詩文往來,情誼深厚,並在朝廷中擔任禮部員外郎,提點京東行獄,官從六品。

    李清照在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的薰陶之下,十五六歲就顯現出過人的藝術才華,在詞壇嶄露頭角,成為名動汴京的詞女。

    趙明誠也不是簡單的人物,他父親趙挺之是當朝吏部侍郎,官從三品(相當於現在國家人事部副部長)。趙明誠雖然長在貴戚之家,但從小喜愛詩文,酷愛收集前代金石碑刻文字,在當時的收藏圈已經小有名氣,他也是一名太學生,擁有光明的前途。

    2.寄情詞箋

    李清照和趙明誠,家世相當,才情相配,想必二人對彼此都早有耳聞。事實上,我們有證據證明其實兩人早就對對方心生愛慕。

    元代伊士《琅嬛記》中記載了趙明誠的一則故事,說明他早就對李清照心生愛慕。

    趙明誠向父親趙挺之講述自己夢境中的三句話:“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表示自己註定是詞女之夫,這麼簡單的文字遊戲,趙父當然看得出來。縱觀朝廷內外官員的千金,能夠擔得起“詞女”的,當然只有才貌雙全的李清照了。

    而李清照對趙明誠的反應如何呢?我們看她的一首詞《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首詞寫得很具少女情懷,詞的上闕大意是講,早晨,少女在後花園裡逍遙自在地打鞦韆,慵懶愜意。但突然有人闖進園中,惹得少女驚慌逃走,走得有多急?珠釵、鞋襪四處散落。但奇怪的是,少女不生氣,反而害羞起來,在門外借低頭聞青梅時回首,偷看那位客人。

    我們想,來人究竟是何人,能讓少女害羞不已,不生氣反而還要偷看?我覺得這人必定是少女的情郎了,如果是李父的朋友,按照李清照的熱情開朗的性格,必定不是這種反應的。

    能夠清早出入李家的,想必也有一定地位、學識,或者與李父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和朋友,符合這幾個條件的,當今只有趙明誠了。

    所以我們可以肯定,李清照和趙明誠婚前就已經見過面,並且互相愛慕。

    3.夫妻擅朋友之勝

    趙明誠娶到窈窕淑女,李清照嫁得如意郎君,總的來說,李、趙二人的婚姻是佳偶天成。

    他們婚後的生活,也確實是美滿幸福。他們常常沏上一壺好茶,準備好糕點,一起研究金石碑刻,詩詞文物,有時甚至達到廢寢忘食,明月當空的地步,就連在青州貧困平淡的十年都是如此。可以說,他們確實把日子過成詩了,彼此成為對方的知心朋友。

    二、夫妻矛盾1.新愁又添

    青州十年,是李清照和趙明誠最幸福的十年。隨著蔡京等人陸續退出政治舞臺,趙明誠兄弟開始重返仕途,這本是應該值得高興的事情,可是我們在李清照的詩詞中,發現一些端倪,讓我們為他們的感情捏了一把汗。

    在《鳳凰臺上憶吹簫》中,她寫到: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人未梳頭。任寶奩閒掩,日上簾鉤。生怕閒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今年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即難留。念武陵春晚,雲鎖重樓,記取樓前綠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從表面看起來,這首詞就是在寫思念在外做官的趙明誠,但仔細一看,可看到李清照的生活狀況和心理狀況有異常。她形體消瘦,有很多心事欲說還休,無法說出口,最後只能嘶喊:休休!

    詞中有兩個典故值得注意:武陵人遠和煙鎖秦樓。

    本來這兩個典故都是關於長久離別的,但問題是,煙鎖秦樓中,弄玉和蕭史雙宿雙棲,現實中,李清照沒有和趙明誠住在一起;武陵人遠中,兩個迷路的人,與仙女在世外桃源生活,是個外遇的故事,那麼現實生活中,外地做官的丈夫,是不是也遇到仙女?他們是不是也在一起生活呢?這不由得讓我們猜測李清照引用這兩個典故的用心。

    李清照在詞尾說:“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這新愁怕是與丈夫趙明誠有關係,否則李清照不會含混不清的說“多少事,欲說還休。”

    2.子虛為友

    一首詞,不能夠充分說明什麼,我們再結合二人這段時間的經歷和李清照做的一首詩,來解密李、趙夫妻的矛盾。

    趙明誠41歲時,任山東萊州知州,這次他將李清照接到萊州一起生活,他們夫妻斷斷續續分別也有兩三年了,這次重聚,應該是讓李清照很開心的事情。

    然而,李清照卻在這時寫了一首《感懷》,詩的內容和小序讓我們看不到她快樂,反而看到她愁苦。

    序言寫到:“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萊,獨坐一室,平生所見,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禮韻》,因信手開之,約以所開為韻作詩。偶得子字,因以為韻,作感懷詩云。”

    也就是說,她到萊州後,獨自一人孤單地坐在房間裡,這裡沒有金石字畫,也沒有趙明誠的陪伴,看到《禮韻》,便隨手翻開,以字為韻,寫下《感懷》詩。這篇小序似乎是抱怨自己十分孤獨,百無聊賴啊。

    我們再來看《感懷》這首詩:

    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合至此。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寢凝香有佳思。靜中吾乃得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

    這首詩讀起來讓人感覺奇怪,它與李清照平時寫的詩詞不一樣,它不是訴說離別,也不是表達相思,而是沉重的抱怨,這並不符合李清照原有的人生態度和處世原則。

    李清照到萊州之前就應該想到,丈夫因為公務繁忙沒有時間陪她,沒有理由到現在才發現。再說,她到萊州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與趙明誠生活在一起,既然現在目的達到了,應該高興,為什麼還要抱怨呢?

    然而,實際情況是,李清照有著很深的怨氣!表面上是埋怨自己沒有消遣的東西,環境冷清,丈夫沒有陪伴自己。而細讀此詩,就會發現,這首詩一直在說一個問題:她被丟在冰冷的房裡,丈夫對她不聞不問只有子虛烏有兩位朋友。也就是說,趙明誠在公務之餘,也沒有陪伴李清照,這是讓李清照最不能接受、不能理解的。

    3.無子得咎

    從現存資料來看,李清照絕不會因為瑣事和趙明誠生這麼大怨氣,那問題出在哪裡呢?

    在宋代,驛館酒樓都會蓄養歌妓作為官家宴會的娛樂,文人墨客、商賈官家也會把蓄養小妾和歌妓作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互贈歌妓和小妾等等。可見,蓄養小妾和歌妓是宋代社會常見的社會現象。

    趙明誠年輕時身為太學生,再加上為官多年,這種現象一定司空見慣,李清照也必定是清楚的,那為什麼當時沒有言辭,而現在才抱怨呢?

    原因在於,婚後的趙明誠,因為社會地位不高、經濟基礎不牢,或許與歌妓有過交往,但只是逢場作戲,加上李清照年輕貌美,才華出眾,所以他還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李清照身上。

    到萊州之後,隨著各方面條件成熟,李清照年近四十,青春不在,而且最致命的是她沒有為趙明誠生下一兒半女。古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身為一個女子,如果無法生育,在丈夫心中的地位、價值,就會一落千丈,如果不能生育男孩,那麼這個女人,將會面臨情感和財產上的雙重失敗!

    所以年老色衰、無兒無女,使得李清照產生了危機和痛苦。

    雖然夫妻二人產生矛盾,李清照和趙明誠的並沒有成為怨偶,在國難當頭時,仍然相互扶持。

    1127年八月十八日,趙明誠一病不起,取筆作絕命詩,未對家中瑣事有任何交代,就撒手人寰了。

    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記述趙明誠去世時的情景時:“取筆作詩,絕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履之意。”

    其中“分香賣履”的典故,就是出自出自曹操的《遺令》:“餘香可分與諸夫人。諸舍中無所為,學作履組賣也。”

    曹操將家中部分財物分給夫人和侍妾,讓她們學會自食其力。李清照想要表達的,大概是趙明誠並沒有要將家中財物交付給其他侍妾,如果沒有侍妾,這些財產當然是妻子李清照的,她又何必提及呢?

    綜上,從當時的社會風氣、他們夫妻二人的感情問題,以及李清照文中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其實趙明誠是有小妾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對操作要求比較高的RPG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