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發火的小喵喵
-
2 # 咿呀呀222222
內容預覽:類別:綜合其它 作者:風間々滄月 書名:亂世梟雄東漢末年,建安十三年,各方豪傑征戰四起,戰國亂世之中,誰能成為統領千軍,萬將臣服的真正英雄!!話說這一天,劉備正在大街上邁涼鞋。走著走著,看見不遠處的螢幕上發出廣告:“黃巾軍起義,來勢洶洶,有大量武器。我方人馬損失慘重,原因是敵方使用生化武器,太讓人傷心了!”,劉備看後,無奈地搖了搖頭,抽了一口悶煙,嘆氣連連。正在這時,突然聽到後面有人以120分貝的噪音嚷道:“奶奶的,男子漢大丈夫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不圖為國效力,上陣殺敵,在這裡發表感嘆有個屁用,我靠!”劉備轉身一看,只見後面站了一個大漢,身高大概一米七,長的虎頭虎腦,落腮鬍子長滿了下巴,兩隻眼睛比雞蛋還要圓。這個人西裝筆挺,腰掛BP機,手拿大哥大,左手還夾著一支雪茄。咋一看,還真像個黑社會老大。劉備嚇了一大跳,馬上點頭哈腰向大漢賠禮道歉:“大哥息怒,小弟沒其他意思,只因體弱多病,至今還是光棍一……
-
3 # 安東尼先生1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在歷史的澎湃江河中,多少英雄曾如星光般璀璨。
安東尼看到這個問題,忍住的想要回答一下,做為一個歷史愛好者,啟蒙的便是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那個時候可以說到了一個痴迷的程度!
東漢末年、天大大亂、群雄紛爭、逐鹿中原!
在眾多的亂世梟雄中最終有三個人生贏家,分別建立了自己的一份基業。除此之外的大佬們都走向了滅亡!今年安東尼和大家聊一聊這些被滅掉的大佬們
一、袁紹
袁紹做為一個創業者起點可以說非常的高,他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自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標準的官N代!袁紹從刺殺董卓開始起家,統一河北,佔據冀、青、幽、並四州,擁有幾十萬軍隊。可以說是非常的nice.
但是袁紹的運氣不好,遇到了曹操這個小機靈鬼。當時的曹操和袁紹相比只是一碟小菜!袁紹並沒有把他放在眼裡。但是看著小機靈鬼越來越壯大,並且控制了漢獻帝來號令群雄。袁紹就不爽了,於是就爆發著名官渡之戰!結果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被曹操斷了糧道,兵敗後回到冀州後不久便發病身亡。
毛澤東曾評價過袁紹失敗的原因:袁紹這個人多謀寡斷,有謀無斷,沒有決心,不果斷,結果兵敗於官渡。所以有謀還要善斷。
二、袁術
袁術是袁紹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並且是袁家的嫡子。所以他一直看不起庶出的哥哥袁紹。如果說袁紹是敗於無謀,那麼袁術就完完全全的是敗於愚蠢。袁術的勢力比不上袁紹但是卻佔據了富庶的淮南地區。但是千不該萬不該,袁術有著一個稱帝的野心,並且在得到傳國玉璽後竟然真的稱帝了
袁術在建安二年(197年)在壽春稱帝,建號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槍打出頭鳥,袁術稱帝后招致了一頓暴打,孫策、呂布、曹操三方結成同盟一起吊打袁術,並且其內部也四分五裂,最終在四面楚歌,飢寒交迫中死去。
羅貫中評說袁術:漢末刀兵起四方,無端袁術太猖狂,不思累世為公相,便欲孤身作帝王。強暴枉誇傳國璽,驕奢妄說應天祥。渴思蜜水無由得,獨臥空床嘔血亡。
三、劉表
劉表是漢代宗室是當時的名士,名列"八俊"。後單騎入荊,並佔據此地,劉表在荊州的統治還是很得人心的,荊州八郡也出現一派欣欣向榮,和諧安定的局面。但是劉表犯的最大一個錯誤便是沒有處理好繼位人的問題,以至於他的兩個兒子劉琦、劉琮因爭位而內耗,最終投降沒能守住這片基業。
曾鞏評劉表:景升得二蒯,坐論勝兇殘。正當喪亂時,能使憔悴寬。 繽紛多士至,肅穆萬里安。能收眾材助,圖大信不難, 諸公龍鳳姿,有待久盤醒。得一固足興,致之豈無端。 乃獨採樗櫟,不知取椅檀。蓋雲器有極,在理良足嘆。
四、劉焉、劉璋父子
劉焉的知名度遠遠比不上剛才說的三位,但他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大佬。他是西漢魯恭 王劉餘之後。憑藉著高貴的出生劉焉一路加官進爵,最終官至益州牧,後來他的兒子劉璋繼承他的基業,但是老子英雄,兒軟蛋。劉璋性情柔弱寬容,缺乏威信謀略。四處示弱,連連投降。最終引狼入室,被劉備佔了地盤。
郝經評曰:焉利本顛,墮剝維城。璋尤庸闇,遷奪猶輕。
安東尼認為在天下大亂之時,各路豪傑紛紛揭竿而起。但是他們大多數走向滅亡,能夠成就大業的少之又少。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歷史給與我們往往是不盡的嘆息!
-
4 # 小黑哥的故事
1.董卓,進京勤王后立新帝,把持朝政,殘害百姓,將朝廷搞得烏煙瘴氣,被司徒王允聯合呂布刺殺身亡
2.袁術拿到傳國玉璽後稱帝,不得民心,被曹操滅了。
3.袁紹,先是白馬之戰損失大將,後被官渡之戰被曹操燒燬糧草,導致慘敗。回到冀州不久後病死。
4.公孫瓚,他的軍隊白馬義從三國赫赫有名,後和袁紹爭奪地盤,被袁紹打敗後自焚身亡。
5.孫策,跟袁術借兵平定江東,是東吳的奠基人,後遇刺身亡。
6.劉表,先是殺了孫堅,官渡之戰坐山觀虎鬥。曹操平定北方,揮師南下進攻荊州,不久後劉表病死。
-
5 # 小文章大視野
記得之前林俊杰有一首歌叫《曹操》,裡面一句歌詞說:“東漢末年分三國”,依據史實來說,這其實是不正確的。東漢末年和三國是兩個歷史時期。東漢末年是公元184年黃巾起義到曹丕篡漢這近四十年的時間,三國則是從曹丕稱帝到280年西晉滅吳,一統天下為止。
縱觀歷史,亂世之時,雖有兵禍天災,但是卻也不乏英雄豪傑。就以東漢末期討伐董卓之時說起,《三國演義》中描述的最為精彩,說十七鎮諸侯風雲際會,登臺盟誓,告皇天后土,共伐董卓,匡扶漢室江山。但小說終究有虛浮誇大的成分。《三國志》中提到的只有“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這十家諸侯,連曹操也夠不上這個規格的。
不過,後來我們知道的,便是校尉起身的曹操、編草鞋的劉備,以及官二代孫權站到了最後,三家瓜分了之前大漢的版圖。而其餘之人,要麼已經是冢中枯骨,要麼早已成為三家座下之臣,戰戰兢兢地活著。
其一,沒有一個宏大的戰略指導,沒有一個穩定的戰略目標。這是當時大多數諸侯的通病。即便是如袁術、袁紹、以及劉表、劉璋之強,也都是如此。各人眼中毫無規劃,只計較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得勢時酒肉池林,高臺作樂,妄自尊大,失勢時丟盔棄甲,望風而逃,一蹶不振。而如曹操,即便只是一校尉起身,但卻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之智慧,志在天下而非那一座座高城險池;至於劉備,三兄弟一路從平原轉到徐州,再從徐州轉到新野,之後雄霸西南,恢復漢家河山之念卻從不離心口。孫權相較於兩人卻要佔得優勢,畢竟有父兄的基礎擺在那裡,但是卻也有吞併荊襄,問鼎中原的宏圖偉念。“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在此體現得淋漓盡致。
其二,大爭之世,與盛世不同,凡有血氣,必有爭心。各割據勢力無論大小,安於現狀者必被取而代之。徐州的陶謙,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璋,都是此類。明明天下正處動盪之時,各種勢力之間伐交頻頻,此消彼長,而他們雖然擁肥沃之地,強悍之兵,卻不思進取,只願守土自安,以“仁義”治世。雖說天下終究歸仁,又說“兵者不祥之器”,但也必須因時事而變,“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也是為了復天下盛世。用曹操的話形容他們,便是“守戶之犬”罷了。
其三,剛愎自用,不納賢才或者不聽賢者謀略,以致散失良機,兵敗身亡。這一點袁紹和呂布最為明顯。袁紹好謀無斷,河北義士之多,卻終究不能量才而用。呂布則更不必說,連一陳宮也不願意盡信,只想憑藉莽夫之勇橫行天下,安得不敗。
其四,撫民無道,聚民無力。佔據城池只為牟利,而不思固本培元,養息人口,恢復生產。這一點曹操、劉備以及孫權都十分出色,而與之對立的袁術,妄稱帝位咱們按下不表,生活糜爛,搜刮民財卻也是出了名的,臨死之時都還想著蜜水解渴,可見其人之狀。
興衰從古至今都是平凡之事,得勢者雖然也有一時的風光,但是如果不妥善謀劃、小心經營,遲早必然跌回谷底的。
(全文完)
-
6 # 文史俠說走天涯
袁紹:另立皇帝
袁紹出身貴族,家族“四世三公”,早先擔任過中軍校尉,司隸校尉。在漢少帝在位時,經常為當時勢力最大的何進出謀劃策,何進被宦官殺後,因得罪董卓而逃出京城,但這也使得他成為反對董卓起義軍——“關東軍”聯軍的首領。
但是袁紹卻不思進取,與聯軍首領一起“把酒言歡”。一直等到董卓挾持漢獻帝,遷都長安都沒什麼動靜。
之後王允與貂蟬合謀使用反間計後利用呂布將董卓殺死,袁紹才開始他的“保家衛國”。在他威望比較高的時候還主張另立皇帝,他想要推舉一個皇室宗親郡守劉虞當皇帝,但是劉虞並不願意,甚至意圖逃往匈奴,最後可想而知,這事吹了。
不過不得不說,袁紹後期還是將自己的勢力做大,在董卓之後也成為了為時不久的“老大”。
袁術:自立皇帝
袁術作為袁紹的弟弟,但是他看不起庶出的哥哥,所以一直單幹,但是,他又沒什麼政治眼光,在人人想要當皇帝的時候,他選擇自立為帝。
正所謂槍打出頭鳥,他的下場可想而知。
當時正值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山不容二虎,被曹操打的到處流竄,這個皇帝沒當幾年就“彈盡糧絕”。
在一個酷暑難當的夏天,袁術的糧倉只剩下一碗麩皮,當他吃完這最後一頓飯後將自己獲得的傳國玉璽派人送給袁紹,長嘆一聲:“我袁術怎麼會落到這般田地啊!”語罷,吐血而死。
袁術雖然沒有像董卓,袁紹一樣,稱霸一方,但是,必經曾經當過“亂世皇帝”,還是有一定的豪情氣概。
回覆列表
袁紹和袁術
所以袁術特別瞧不起哥哥袁紹改立皇帝的想法,但他自己其實還不如袁紹,袁紹至少知道名正言順這個詞,而袁術顯然不懂。
他直接想要自己當皇帝,並且還對自己的眾將領列出了三點自己可以當皇帝的理由:
其一,大漢王朝早已走向衰敗,劉氏已經沒有能力統治這個國家。
其二,袁氏家族是大族,所以袁氏是最有資格取代劉氏的宗族。
其三,我袁術是嫡出,自然是最有資格當皇帝的。袁術拿到玉璽
而且袁術還拿出了大漢的傳國玉璽,證明自己當皇帝是順應天意和民意。說來也是運氣好,這玉璽能到袁術手中也是巧合。
話說,洛陽之亂後,逃亡的太監們把玉璽偷了出來,而這時前來討伐董卓的孫堅又恰巧碰到了這些太監,與之戰,太監敗後,玉璽又被孫堅繳獲。
傳國玉璽
後來孫堅不幸戰死,袁術得知傳國玉璽在其夫人手中,於是立即抓了他的夫人,拿回了玉璽。
公元一百九十七年,袁術正式稱帝,當以前和袁紹交好的那些諸侯得知他稱帝之後,均是與他斷交,由此袁術因為自己的貪心,變得眾叛親離,四面楚歌。
而在此時,曹操已經於洛陽城迎奉天子,並將皇帝遷往自己的地盤許留,還將許留改稱為許都,由此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得善終的袁術
同年,曹操親自帶兵征討袁術,袁術聽到這件事後嚇得趕緊準備逃回自己的根據地淮南,可路剛走到一半,袁術就發現糧食快沒了。
原因就在於袁術當時的丞相,把軍用的糧食全部送給了沿途的災民,而那個丞相的說法是,反正我們註定要死了,還不如在死之前做些好事。
就這一件事,可以看出袁術早已失去了民心,連自己的丞相都不再信任他,他又還有什麼希望。
出乎意料的是,袁術後來又撐了兩年,公元一百九十九年,袁術懷著不甘和無奈,決定將玉璽送給自己的哥哥袁紹,幻想著無論如何還是要袁姓的稱帝。
可玉璽在半路還是被曹操派遣的部隊給截獲了,而這一邊,袁術逃到了安徽壽春的一處江亭裡,因為生病,最後病死。
有關史料記載他的死是這樣的:袁術因病臥床不起,想要喝蜂蜜水,可軍中僅剩下麩皮,於是廚師就做了麩皮粥。
袁術看到這樣的吃食,痛苦大喊:\"我袁術怎麼會到這種地步。\"沉思數分鐘後口吐鮮血,氣絕而亡,袁術三年的皇帝生涯也就到此結束。
袁術
其實他在位期間,江淮人民可謂苦不堪言,沒有糧食,吃樹皮、吃人的不計其數,而餓死的人更是數不勝數。
最可氣的是,在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情況下,軍營裡士兵起初只能吃河蚌,而袁術自己卻是山珍海味,生活無比奢靡。
所以,袁術的失敗是必然,而董卓和袁紹也一樣,從最開始對待皇帝的角度就已經決定了最後的結局,而與他們相比的曹操就不同了。
他迎皇帝,即使後來他有了自己國都,可以使用天子權利,有了自己的政府,他都沒有想要立自己為帝,這是一份謙遜,更是一份慎重。
把曹操和這三個人相比,他們實在是過於狂妄,他們的那份迷之自信,最後還是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