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桃媽愛說話
-
2 # 兒科孔醫生
總結:一些新生兒特殊的生理現象(超全,不收藏就錯過啦!)
正常新生兒出生後可以有一些特殊的生理現象和狀態,需要注意與病理現象鑑別。
1. 生理性體重下降
生後 3~4 天最明顯,不超過出生體重的 10%,5 天左右可恢復正常體重。
低體重早產兒生理體重下降持續時間長,恢復到出生體重需要2~3周或更長。
2. 生理性黃疸
足月兒多在生後2~3天出現,第4~6天達到高峰,血清總膽紅素 (TSB)< 204 umol/L(12mg/dl),結合膽紅素< 25umol/L(1.5mg/dl),生後 2 周內消退,一般情況好,食慾好。
如果黃疸在生後 24 小時內出現,黃疸程度超出生理性黃疸範圍,每天 TSB 上升值> 85umol/L(5 mg/dl),黃疸消退時間延遲,結合膽紅素增高等,應視為病理性黃疸。
3. 面板特殊表現
(1)胎脂
生後胎脂有保護面板免受感染和保暖作用,但皺褶處胎脂可刺激面板引起褶爛,對腋下、腹股溝、頸下等皺褶處積聚較多的乳白色黏稠胎脂要用消毒紗布蘸油或散粉揩去,生後數小時胎脂能被面板吸收。
(2)生理性紅斑
正常新生兒剛出生時面板呈粉紅色,接觸外界空氣後,面板很快變成紅色,生後第 2 天周身面板更紅,稱為生理性紅斑。
5~6天后逐漸消退,伴有脫屑。過期產兒不出現生理性紅斑。
(3)新生兒紅斑
正常新生兒生後1~2天內面板出現紅斑,原因不明。皮疹呈大小不等、邊緣不清的斑丘疹,散佈於頭面部、軀幹及四肢,皮疹多在1~2天內迅速消失,無不適感。
(4)過敏性紅斑
部分新生兒對光線、空氣或沐浴液肥皂、毛巾、溫度等刺激都會出現短暫的過敏而產生紅斑,面部和軀幹四肢都可以有,其中以軀幹部較為多見,嚴重者紅斑可融合成片,一般2~3小時自然消失,但亦有此起彼伏,多數過敏性紅斑發生在洗澡之後,這種現象大約生後 1 周左右消失,無需特殊治療。
(5)粟粒疹
最常見,生後1~2天出現,最多見於鼻尖,面部和軀幹上偶爾可見。是皮脂腺分泌不暢,形成黃白色針尖大到粟米大的小點,可高於面板,但周圍無紅暈,數天後自然消失。
(6)蒙古斑
多在2~3歲消失,個別在7~8歲自然消失。
(7)毛細血管瘤
(8)太田痣
有色痣的一種,類似青記,呈暗藍色成片色斑,多分佈於三叉神經第一、二支分佈區如上下眼瞼、額部、顳部,有時可波及瞼、球結膜、口及鼻黏膜。出生時即存在,也有至青春期才發生,終生不退,極少數可惡化。
(9)色素痣
新生兒黑痣出生時即存在,多為良性,一般不延伸,久不消退,極少轉化為惡性。
(10)Harleguin 色變
變動體位時,體位上下的膚色變化可交界分明。正常新生兒有時可出現Harleguin 色變,即左側臥位時,上方即右側膚色呈少血的蒼白色,下方即左側的膚色則呈多血的鮮紅色。當反向臥位時,膚色又交換過來。
這種變化是新生兒血管調節功能不成熟,受重力吸引出現暫時性血管舒縮失調所致。3 周之內,這種變化情況可逐漸消失。
(11)腮裂原殘餘
腮裂原始胚胎期所遺留的腮裂縫原始組織殘餘,常見部位在耳前鬢角以及胸鎖乳突肌的前緣處,多呈乳頭樣小型贅生物;有時僅見區域性面板微凹。少見呈囊、竇、瘻管等表現,後者需手術處理。
(12)脫屑
新生兒表皮與真皮之間的組織不夠緊密,腕關節、踝關節等皺褶部以及軀幹部在生後2~3天后還可出現脫皮現象。
若出生時即有魚鱗狀脫皮就非生理現象。
(13)生理性脫髮
多數脫髮數月後可復原,有時可持續數年,但最終均能長出正常的頭髮,原因未明。
4. 眼部特殊表現
(1)內眥贅皮
眼內眥表層的皺襞覆蓋了下面的眼角,又稱假性斜視。可隨鼻樑的隆起而逐漸消失。
(2)小眼裂
眼睛橫徑短,兩眼距離增寬,鼻樑低,眼瞼下垂,常伴有小型上額骨。小眼裂為家族顯性遺傳。嗜酒母親新生兒可見這些徵象。
(3)視網膜出血
頭先露娩出的新生兒視網膜可有出血點,有時還伴有眼結合膜出血、上眼瞼出血等,一般認為屬於正常現象。
5. 口腔特殊表現
(1)馬牙
新生兒上顎中線和齒齦部位,由上皮細胞增生和角化堆積或黏液腺分泌物積留形成淺黃白色的小顆粒,大小如芝麻。民間俗稱馬牙或板牙,不影響吃奶,不需要治療,數週後可自然消退。
注意:不要用針去挑,牙齦黏膜破損細菌侵入會導致感染,甚至引發敗血症。
(2)螳螂嘴
新生兒口腔兩側頰粘膜部各有一隆起的脂肪墊,俗稱螳螂嘴。該脂肪墊可以促使口腔負壓增加,有利於吸引乳汁,這是正常現象,不可擦拭及挑破,以免發生感染。
(3)額外齒又叫誕生牙
正常新生兒可出現額外齒,常在乳牙的下門牙位置萌出 1 個或多個易位切牙,該牙鬆動易落,無軸質。自行不能脫落者,如餵養困難可拔出。
(4)舌繫帶
舌繫帶在正常新生兒有個體化差異,可薄可厚,可緊可鬆。有時舌繫帶雖然過短過厚,但一般並不影響吸乳動作,部分新生兒日後可逐漸延長。不能延長者在嬰兒開始說話時,採用手術方式延長舌繫帶。
6. 心臟雜音
據統計,約有 60% 正常新生兒於生後 1~2 天內在心前區可聽到 II 級以下柔和收縮性雜音。是由於生後胎兒迴圈過渡階段,卵圓孔生理性關閉造成。
有時此區還可聞及持續性或逐漸加強的雜音,系動脈導管未完全關閉所致。雜音一般在2~4周內消失。
7. 形態變異
新生兒刻印胎位不正,或產前一段時期內經受母親骨盆及子宮的強力壓迫,或羊水過少、羊水滲漏等因素導致形態變異。
(1)足上翻
宮內壓迫所致,發生率千分之一,多見於第一胎。
(2)足底內翻
足底偏向內側,但踝關節和足跟位置可正常。嚴重者可形成馬蹄足樣,後者可在新生兒晚期進行矯形。
(3)足趾彎曲重疊
(4)外耳異常
常見上耳輪或耳廓摺疊,外展緊貼於頭部等。常在生後數週內恢復正常,但宮內受壓時間過長者可致雙耳生長不對稱。
(5)頭顱骨縫閉鎖
產道分娩時由於壓迫可致頭顱變形,骨縫閉鎖輕者隨生長髮育頭顱可變圓整,重者可致頭顱異常。
(6)顱骨區域性凹陷
(7)乒乓頭
即顱骨軟化,多見於初孕胎兒。當胎兒較早入盆時,因頭大,骨盆小,頭部受壓,因而抑制了顱骨的鈣化,生後在頂、枕骨可出現範圍不一的顱骨軟化區,與佝僂病無關,顱骨的鈣化時間早晚不一。
(8)膝部伸直
臀位產的胎兒生後常表現為髖部屈曲,膝部伸直,此為宮內的舒適位,當將其髖部伸直時常出現哭鬧。
8. 乳腺腫大和泌乳
新生兒生後來自母乳的雌激素中斷,生後 4~7 天可有乳腺增大,單側或雙側,有的甚至會有少量泌乳。
生後1~2周雌激素水平逐漸降低,最後全部排出體外,乳房腫大現象會自然消退。
9.假月經
新生女嬰生後5~7天陰道少量血性分泌物,稱為假月經。
一般經過2~4天后即可消失,如果出血量多,持續時間長,應注意考慮出血性疾病。
10. 腸絞痛
指營養狀況良好的健康嬰兒,每天哭鬧至少 3 小時,每週哭鬧至少 3 天,發作超過 3 周的情況定義為嬰兒腸絞痛,也稱為嬰兒哭吵。
一般發生在生後2~3周,主要表現為高聲哭鬧且難以安撫,伴有握拳踢腿和夜啼等。新生兒由於消化道尚未完全發育,腸蠕動的快慢不規則,當腸蠕動過快,腸壁肌肉發生痙攣,發生哭吵。
新生兒出現腸絞痛不是疾病,不影響生長髮育。通常在生後3~4個月緩解。
11.新生兒大小便
(1)新生兒小便
新生兒腎功能發育不成熟,已發生新生兒水腫、低血鈣症等。
生後數小時開始排尿,每天10~20 次,尿中可有微量蛋白,尿酸較多時尿液可呈粉紅色。生後第一天尿量較少,約10ml,生後 36 小時內都很正常。隨著哺乳量增加逐漸增多,每天可達 10 次以上,日總量可達 100~300 ml,滿月前後可達 250~450 ml。
紅色尿:生後2~5天新生兒可於排尿時啼哭並見尿液染紅尿布,這與白細胞分解較多使尿酸鹽排洩增加記憶小便較少有關,持續數天後消失。
(2)胎便
胎便是胎兒消化道內的羊水內容物包括角化上皮細胞、胎毛、胎脂等,和羊腺分泌物、膽汁等混合成墨綠色的胎糞,黏稠無臭味,隨著吃奶逐漸增加和胎糞排空,大便的顏色由墨綠色轉為棕色,然後轉為黃色。
一般在出生後2~3 天排空,持續排胎便長達 1 周以上者需要排除消化道畸形。
(3)新生兒正常大便
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多是金黃色的糊狀便,有的有少量白色的奶瓣。每天次數不一,有時1~4 次,有時 5~6 次,甚至更多些。有的新生兒 2~3 天甚至 4~5 天 1 次,軟便或糊狀,排便用力,也是母乳餵養常有的現象,俗稱攢肚。
人工餵養的新生兒大便黃色或淡黃色,且多為成型便,每天 1~2 次,或 1~3 天排 1 次。
每個新生兒的大便規律不一樣,只要精神狀態好,體重在恢復生理性體重下降後逐漸增加,就不用太擔心大便次數或性狀。
參考資料:楊傑,陳超.《新生兒保健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
(轉自丁香園smile大月半的帖子)
回覆列表
新生兒會出現生理性黃疸、臍帶脫落胎便、體重減輕等特殊生理現象.然後才會入平穩發展期,開始正常的生長髮育程序性生周內的特殊生理現象
既然是生理性的現象,大部分都是不用理會的,只是一個生長的必然過程,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寶貝兒都有這些現象,我家核桃除了眼睛不斜視,其他的現象都有,但要注意病理性的現象,比如病理性黃疸
| 臍帶脫落
出生4-7天,新生兒的臍帶會自動脫落,如果發生感染立即就醫,不要拖沓,任其發展,搞不好會嚴重變成敗血症
| 體重減輕
出生後2-5天,由於母親的泌乳能力和孩子的吸吮能力都不高,孩子不能吸收足夠的水分和營養,會出現體重減輕的現象。1周以後,孩子能正常進食了,體重就不再減輕了
| 呼吸不規則
初生嬰兒的呼吸運動比較淺表,呼吸頻率快,每分鐘40次左右,而且呼吸一般都不穩定,經常會出現一陣快速的呼吸繼而又變得緩慢,有時還有短暫的呼吸暫停父母不必過分擔心。但如果過了1周,孩子的呼吸頻率每分鐘超過60次,可能是呼吸增快就要趕快去看醫生
| 乳房腫大
受母親體內激素的影響,新生兒(不分男女)出生1周內通常會出現乳房腫大現象,有時還會泌乳。這也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治療,更不要擠壓和按揉孩子的乳房“假月經”:由於受母親體內雌性激素的影響,新生女嬰會在出生後3-7天內出現陰道出血或排出類似白帶的白色分泌物的現象。這被稱為假月經,是新生兒期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一般3-4天自然消失,無須特殊處理,只需在大小便後清洗乾淨女嬰的外陰和臀部即可。
| 四肢屈曲
從出生到滿月.新生兒的四肢總是呈現屈曲蜷縮的狀態,上肢呈W狀,下肢呈M狀,這是健康新生兒肌張力正常的表現。隨著月齡的增加,孩子蜷曲的四肢會逐漸伸展,父母不要強行捆綁、拉直孩子的四肢,否則就會影響其骨骼的生長
| 脫皮
幾乎所有新生兒都會出現脫皮現象,這是由新生兒面板的角質層發育不完全.面板基底膜不發達,表皮層和真皮層的連線不夠緊密造成的,脫皮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孩子的發育會逐漸好轉,無須特別保護
| 斜視
一般情況下,由於新生兒的眼球尚未固定,眼部肌肉調節不良,大部分孩子會出現暫時性的斜視有的還會出現鬥雞眼。這種斜視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父母不必過分驚慌。如果3個月後孩子仍然斜視,則要及時就診。
#我是桃媽,一個愛說話愛分享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