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只讀帖不評論
-
2 # 歷史課課代表
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列強加劇了對清朝政治和經濟上的侵略,落後就要捱打,清政府接二連三的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喪權辱國條約,在西方資本主義高速發展的同時,落後的封建制度早已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此時的大清內憂外患,唯有變法,才能走向救國救民的道路。
康有為的公車上書作為戊戌變法的導火索,此後得到全國各大報紙及文人間得到廣泛響應,隨著光緒帝頒佈“明定國是”詔書,戊戌變法正式開始實施,最後止於慈禧發動的戊戌政變。
慈禧支不支援戊戌變法呢?答案是肯定的,慈禧非常支援戊戌變法,如果慈禧不支援戊戌變法,可能從公車上書之後,便沒有下文了。慈禧作為大清國的實際掌權人,她比任何人都希望大清國自強,她知道唯有變法可以保住她的江山,不被外敵所侵,她可以坐享在她統治下的盛世,留下千古美名。
慈禧支援變法,為何還要發動戊戌政變呢?首先,我要跟大家明確一點,慈禧並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昏君,她發動過辛酉政變,扳倒過慈安太后,從清宮中妃子一躍成為大清國的太后、實際的掌權人,但從這幾點,可以說明慈禧的情商和智商都是很高的,同時,慈禧更是一個玩弄權術的大師,變法可以強國,慈禧當然支援,但在變法過程中,光緒想奪走慈禧手中的權力,這是慈禧萬萬不能容忍的,並且光緒帝欲聯合康有為等人打算在頤和園幹掉慈禧,換做你是慈禧,你會怎麼做?
慈禧老太太這輩子什麼都不在乎,就在乎她手裡的權力,當初立光緒為帝,也是因光緒帝年幼,慈禧可繼續垂簾聽政,誰動了慈禧的權力,慈禧定除之而後快,連光緒皇帝也不例外,因此,戊戌變法很快走向失敗。慈禧很想變法,但變法觸動了慈禧的權力,所以慈禧只能終止變法。
-
3 # 金兔歷史
戊戌變法也叫百日維新。如果慈禧不支援,康有為這幫人還能鬧這麼久?慈禧雖然禍國殃民,但一點都不傻,至少不是光緒這等毛頭小子所能比的。不誇張的說,論能力,說慈禧比光緒強一百倍都不過分。
甲午戰爭之後,光緒想變法,慈禧其實是支援的,那段時間慈禧一直待在頤和園,事實上,從甲午戰爭到戊戌變法,這段時間都是光緒親政,慈禧只是在用人方面稍微干涉一下,慈禧是處於半退休狀態。
真實的戊戌變法實在太激進了。
戊戌變法103天裡,親政的光緒帝發出去好幾百道聖旨,他恨不得大清朝能在幾天內強起來,如此激進的變法如果能成功,那真的是見了鬼了,歐美、日本的改革都是一步步走來,至少也有二三十年的過度時間,以此來緩和社會各階層的矛盾。光緒倒好,一上來就想進行翻天覆地的改變,焉能不敗?
而且,光緒用人也遠不如慈禧。
康有為何許人也?
一來沒真才實學;
二來不曉官場權術;
三來沒有完備的變法綱領。
光緒用這樣的貨色來指導國家變法,事實上還不如慈禧來領導。最過分的是,當變法實在進行不下去的時候,這群人還想“圍園殺後”,最搞笑的是還跑去拉攏袁世凱,當時的袁世凱也就六千新軍,再怎麼能打也不可能打得過數十萬人守衛的北京城。
袁世凱自然不傻,這時候不告狀,還等著慈禧太后秋後算賬不成?康有為倒是聰明,一見局勢不對,立馬逃到國外,可憐的光緒就開啟了十年的監禁生活,最後還被慈禧下令毒死。而康有為就比較牛了,跑到國外拿著光緒的招牌四處招搖撞騙,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在海外還擁有許多處房產。
事實上,如果當時光緒能用一個經世致用的人才,效仿日本一步步改革,慈禧應該是不會反對的,大清還真有可能就君主立憲了,當然,這只是站在上帝視角的憑空猜測。
-
4 # 當狗容易做人難
1898年戊戌政變,慈禧太后軟禁光緒帝,殺”戊戌六君子”,廢除變法新政。實際上慈禧太后在初期對於變法是默許的,沒有她的默許,處在深宮中的光緒帝也見不到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只不過光緒和梁啟超等人弄出的變法新政純屬紙上談兵,動搖清朝根基,慈禧才動的手。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清朝在對外戰爭中連戰連敗,割地賠款,更是於1894年甲午戰爭中被昔日的“小弟”日本打翻在地。清朝統治可以說是風雨飄搖,外有列強環伺,等著瓜分中國;內部官場腐敗,民眾起義不斷,作為清朝最高統治者的慈禧太后就是為了自己的權勢地位考慮,也要支援變法圖強。
實際上變法圖強在清政府內部是很有市場的,由官員聯名上書就多達31次,簽名的人超過千人。只不過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明顯缺乏執政經驗,制定的變法方針不符合實際,新政有什麼好處還沒看到,就先損害了清朝的兩大統治根基滿族八旗和漢族士紳地主的利益,即使沒有慈禧出面,戊戌變法也不可能成功。
清朝能夠定鼎中原,入主天下,靠的就是滿族八旗用命,因此歷代清朝皇帝都是將其視為國家柱石,給予很多優待。雖然清朝中後期八旗子弟腐化墮落、好逸惡勞的人太多,但他們確實是最支援清朝統治的那批人。
“戊戌變法”中有一條就是要廢除旗人國家供養特權,清朝末年很多旗人就靠著國家給的錢糧活著呢,現在沒有任何善後措施就斷了他們的糧餉,這幫人能幹麼?八旗之間沾親帶故,不說能找到多少滿族權貴為他們出頭,就是他們在京城的人數,擔負守衛京城、皇宮的職責,串聯起來廢了光緒帝,另立新君都不是難事。
漢族士紳地主,也可以說讀書人是清朝統治者為了坐穩天下一直大力拉攏的階層,而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八股取士。八股取士禁錮思想、空洞無用,但在當時確實是相對公正的選官制度,大量讀書人透過八股取士走上官場,飛黃騰達,像清朝中後期的大佬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人都是這麼走過來的。
“戊戌變法”中要廢除八股、鄉會試及生童歲、科考試,這就相當於天下讀書人寒窗苦讀十幾年、數十年的努力全都白費了。在沒有任何緩衝的情況下改變國家的選官制度,斷了無數讀書人的當官之路,“戊戌變法”想不遭到敵視都難。
“戊戌變法”最大的問題就是變法內容想當然,急於求成,對於如何解決變法中出現的問題、如何獲取大家支援變法,只有幾句高大上的口號,而沒有具體措施。比如變法中精減機構、裁撤閒散官員,光京官就多達數千人,維新派從沒為這些人的出路考慮過,造成士林譁然;再比如變法中還要遣散舊兵,編練新軍,這又是涉及到幾十萬人工作就業的問題,不安排好肯定出亂子。
而光緒皇帝在變法中情緒化、對於康有為等人言聽計從的表現更是使得局面失控。在戊戌變法期間,凡是說變法好話的官員都受到光緒皇帝破格提拔獎勵;凡是對變法提出意見的官員都遭到責罵、撤職等處罰,就連光緒的老師軍機大臣翁同龢都不能倖免,極大的破壞了清朝中樞秩序,也讓康有為等憑藉光緒寵信驟然榮登高位的維新派遭到百官敵視。
“戊戌變法”短短百天內從眾望所歸,到眾人聲討,不得不說康有為等維新派自身的問題佔了主因。戊戌政變剛開始時,慈禧真未必想殺維新派,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回到紫禁城,以“訓政”的名義將光緒軟禁;直到榮祿從天津趕回京城,報告說康有為等人聯絡袁世凱等將領意圖兵圍頤和園,9月24日慈禧才下旨搜捕康有為等變法份子,到了9月28日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才被殺。以慈禧的手段要是一開始就想清洗維新派,這速度太慢了。
實際上“戊戌變法”中康有為等人對於變法圖強更多是口號上的,李鴻章對於他們的評價是“做不了實事”。而且到了“戊戌變法”最後一段時間,康有為有些病急亂投醫,竟然提出了聘請發動甲午戰爭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當清朝顧問處理國事;後來更是弄出了“中美英日合邦”,要將清朝的軍事、財稅、外交等大權交給外華人管理。這樣看來慈禧撲滅“戊戌變法”真不知是清朝的幸事還是不幸了。
回覆列表
清末遭遇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國家榮譽喪盡,人民自信跌落低谷,一批批仁人志士為國家富強不斷探索,甲午戰敗於日本,終於讓滿清認識到國家已經病入膏肓到如斯地步,於是掀起了一場瘋狂的變法運動,清政府不得不透過憲政,走向民主,以維護其一姓江山。
我們之前對歷史的分析呈現出一種非常幼稚的總結,那就是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凡事非黑即白,慈禧太后最後確實將光緒帝囚禁,抓捕了戊戌六君子,於是,我們下定義慈禧就是徹底的頑固派,是不支援變法的。其實,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事實並非如此。當然,並非說慈禧就是大好人,也不是要為她洗白,我們只追求客觀的事實。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場運動是怎麼興起的。在甲午海戰之前,其實慈禧作為當時唯一主宰中國的人,已經意識到危機降臨。慈禧是咸豐皇帝的女人,年輕的時候,兩個人在圓明園裡郎情妾意,誰知道英法聯軍一把大火燒了她們的家,而偌大一箇中國居然拿洋人沒辦法。慈禧恨透了洋人。
咸豐去後,慈禧掌握實權,面臨著外有洋人威脅,內有太平天國內亂,於是,在她的主導下,包含一些漢族官僚的配合下,慈禧在大清朝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當時,官僚系統大都加入到辦廠,做實業的潮流中來,洋務運動後,清朝實力有了很大的增加,國內太平天國運動平息,對外,慈禧主導開拓了總理衙門,跟英法各國實現了友好相處,同時,開放的通商口岸,貿易不斷增加,雖然,洋人得到了最大的利益,但是朝廷的關稅,貿易收入也不斷殷實,同時建立起了亞洲當時最強大的兩隻海軍,北洋水師,和福建水師,這樣的平靜時期,持續到了同治皇帝時期,也就是大概1865年到1890年左右。
這段時間,滿清得到了一陣喘息,國內外危局解除,國內實業興起,軍隊裝備有了一定的進步化,所以這段歷史被稱為同治中興。
慈禧當時沉浸在這樣的穩定之中,然而,這一切被日本這個曾經的附屬國打破了。日本也在變法,慈禧也知道,但是慈禧總以為,你一個日本小國,怎麼變都搞不過我的,你看我洋務運動多厲害,然而,歷史狠狠的扇了慈禧一巴掌,甲午海戰,北洋艦隊被日本打得全軍覆沒,慈禧終於被扇醒了。慈禧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痛。
這時候,光緒帝即位。剛即位的光緒帝,其實幾乎沒有任何實權,因為這時候,慈禧老人家還安然健在呢,身子骨硬朗硬朗著呢,光緒帝是個有想法的人,他不想讓慈禧這個老太婆整天操縱著他。這個皇帝他做的實在太憋屈了。
剛剛好,這段期間,甲午戰敗,民間輿論沸騰,民間開始出現了自由言論,一批士子,趁著科舉考試期間,向光緒帝上書,要雪洗甲午之恥,必須變革體制,而不只是變革經濟。這次公車上書,無疑是把箭頭直指慈禧太后主導的洋務運動,就是說慈禧那一套不行了,必須重新變法。光緒看到機會來了,於是召康有為,梁啟超進京,馬上就委以重任。
慈禧看到光緒帝如此有上進之心,自然是件好事,他也知道,甲午戰敗,滿清貴族和民間都一片譁然,自己搞的洋務運動,好像搞了這麼久,也沒有多大起色,連小日本都搞不過,於是,默認了光緒帝的做法,就讓他們去搞吧!
光緒帝開始了各方面的行動。一方面,他感受到了權力的魅力,終於擺脫了慈禧的暫時的困擾,於是開始大面積啟用維新派人士,一百天之內,頒佈了無數的新法,行為激進且不計後果,慈禧多次提醒光緒不要太冒進,然而,此時的光緒一腔熱血,他怎麼能停得住呢。
光緒自己其實並沒有多大的施政能力,因為他自己當時也才24歲多,親政並沒有多久,很多政策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完全不考慮實際情況,很多政策並不能得到有效的實踐,然而,他卻不願意向已經為政三十多年的慈禧請教,畢竟,慈禧在各方面行政方面,都是比他有經驗的,他擔心慈禧會重新幹涉他,於是,下定決心一意孤行,加上那群維新派入京以來,也是每天在光緒面前煽風點火,搞得光緒更加不計後果的變法。這群維新派多半是年輕的熱血青年,他們抱著救國的理想,抱著一腔熱血做事,但是,他們都沒有任何的為官和施政的經驗,也不懂的官場的那些利益協調和平衡。
於是,這場變法運動,演變到最後,變成了一場權利之爭,維新派和光緒居然想當然的想要打垮慈禧,奪得實權。而慈禧也漸漸看到了光緒種種脫離實際的荒唐行徑,不能讓他再這樣搞下去了。最後兩派勢力的鬥爭有如箭在弦上,一促即發。光緒秘密召開總領新軍的袁世凱,意圖殺了慈禧,袁世凱也不滿意光緒的種種天方夜譚的變法,他選擇倒向慈禧,於是,光緒的密謀敗露,慈禧聽說光緒居然要殺自己,氣急敗壞,他意識到這個皇帝已經無法無天了,於是慈禧親自下手停止了這場變法運動,同時,下令抓捕維新派人士,這場運動最終結束在了血泊之中。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看到慈禧並非單獨的一味反對變法,他不是從一開始就是書上所說的頑固守舊派,只不過維新運動大大超出了他的可控制範圍,最後權利受到了威脅,所以扼殺了這場運動,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哪怕沒有慈禧,這場運動也多半是無法落地的,因為他是一群讀書人和一個年青的皇帝的美好願望罷了,並沒有實踐基礎,也缺乏之前洋務運動官僚的支援,整個大清只有湖南巡撫陳寶箴在支援變法,這樣的變法最終落敗無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