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萬畝福田
-
2 # 李俊慧
談到“悲情”,新浪王志東與小米周光平、黃江吉或不可同日而語。
王志東作為時任新浪CEO,雖然也是新浪創始人之一,但是在上市之前,經多輪股權稀釋,在其被迫離開時,持股量非常低,在股東會層面已有沒有太多話語權,而屬於董事會層面的經營人員,那麼,在股東會與董事會意見不一致時,股東會的決議要優於董事會。
簡單說,王志東被迫離開新浪,說到底是在決定去留方面,沒有自主權,尤其是在決定留的問題上。
而小米周光平、黃江吉,在小米上市前夕被曝出局,可能是友好分手。
作為創始人,它們兩位持有一數量的股權,在上市前夕,不論是融資稀釋,還是管理人團隊形成一致協議,他們都有的選,除非在創始團隊協議中,他們的股權確認是最先被稀釋或出讓的部分。
簡單說,表面看小米周光平、黃江吉是離開了,但可能是套現立場了。之所以選擇套現立場,可能是在現有小米業務佈局中,他們相對處於弱勢,難以發揮自身的價值。
當然,也不排除小米管理團隊需要騰出位置給一些在小米成長過程中做出貢獻的其他員工,而他們則成了讓出位置的人。
類似的事情,其實還包括蘋果喬布斯以及如今樂視賈躍亭。只不過,後兩者中,一個後來充返蘋果又執掌了管理權,一個還在返回的路上。
-
3 # 初始值
最悲情的出局莫不是蘋果的喬布斯?自己創立的蘋果,卻被公司給辭退了。
1976年4月1日,喬布斯及其大佬朋友決定成立一家電腦公司,於是就在自家的車房裡成立了蘋果公司。公司的名稱由喬布斯定為蘋果。而他們的自制電腦則被追認為“蘋果Ⅰ號“電腦了。
後來,由於喬布斯經營理念與當時大多數管理人員不同,天才總是與眾不同。
當時IBM公司推出個人電腦,搶佔大片市場,總經理和董事們便把這一失敗歸罪於董事長喬布斯,於1985年4月經由董事會決議撤銷了他的經營大權。喬布斯幾次想奪回權力均未成功,便在1985年9月17日離開蘋果公司。
喬布斯就這樣被自己創立的公司給變相解僱了。
當然值得高興的事,後來喬布斯又回到了蘋果公司。並且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天才的改變。所以,喬布斯也算不上悲情,倒是很悲壯。不過大佬總是要有點崎嶇坎坷,才能讓自己的一生變得更有傳奇色彩。
致敬!
-
4 # 洛水清風
創業時親如兄弟,成功後形同陌路。
各行各業如此,網際網路也不例外。由於利益之爭,觀念不同,功成名就後被排擠出的網際網路創始人,也不一二。
第一個要數騰訊創始曾李青。騰訊是有馬化騰,張志東,曾李青三人創辦。曾李青與1999年~2007年期間,擔任騰訊公司首度運營官,可謂風光一時,後被迫卸任。
淘寶創始人孫彤宇,2003年,孫彤宇率領幾人組成團隊,一手打造淘寶網。2008卸任淘寶網Quattroporte,無奈離開自己建立商業帝國。
百度創始人徐勇。1999年李彥宏與好友徐勇建立了百度網路有限公司,2004年離職。還有新浪網創始人王志東也步了前幾位的後塵。
為啥會出現這種有難同當,有福不能共享的現象。可能是一山不能容二虎,也可能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總之,做為合夥創始人,在成功後,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屈就,要麼被踢開。
-
5 # GRIDMAN
創始人出局,不悲情,看那個人想要得到的是什麼。
如果創始人只是想透過創業實現財務自由,那出局根本無所謂。公司被收購,他套現離場,更早實現財務自由。雖然這個錢可能有點少了,不過對於這種層次的人來說,再多的錢也只是數字。
但是,如果是想透過創業做一番事情的,比如“改變世界”啥的偉大夢想,那出局才叫悲情。比如喬布斯。
喬布斯本來是可以成為世界首富的,完爆N個比爾蓋茨。
但是他放棄了。
喬布斯1985年被趕出他一手創辦的蘋果。被趕出蘋果後,喬布斯賣出了所有的蘋果股票,只保留了象徵性的1股,用以參加蘋果的股東大會。
1986年喬布斯創辦了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皮克斯在1995年推出全球首部全3D立體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喬布斯還自己創辦了NeXT電腦。
喬布斯1996年的時候,由於《玩具總動員》的火熱,個人身價達到10億美元。而那時候的蘋果公司卻已經陷入困境,公司總市值不過才50億美元左右。
據甲骨文創始人拉里埃裡森演講時的說法,他當時提議收購蘋果:
“我的建議很簡單,收購蘋果,喬布斯即刻上任蘋果 CEO。那時蘋果已經不值什麼錢了,大約 50 億美元左右。我們兩個信譽良好,我都已經安排好借錢的事情了。就等喬布斯一聲‘Yes’便可著手收購的事情。”
“然而喬布斯提出的是迂迴戰術。首先說服蘋果公司收購 NeXT,然後喬布斯加入蘋果董事,時間能夠向蘋果董事會證明,喬布斯才是那個適合領導公司的人。”
“我說,‘好吧,這個辦法也許行得通,但是史蒂夫如果我們不收購蘋果,我們怎麼賺錢。’喬布斯突然就停下了腳步,轉過頭來看我。我們就這樣面對面,他把左手放在我的右肩,右手放在我的左肩上。他那堅定的雙眼注視著我,史蒂夫說。‘拉里,這就是為什麼我是你的朋友這件事情會如此重要。你的錢已經夠多了,你不需要更多了。’我說,‘是,我知道,我知道。’然後我說,‘但是我們沒有必要一直攥著這些錢不放。我們可以放棄這一切。’我有點不滿。”
“史蒂夫搖著頭說,‘我做這些不是為了錢,我並不想要獲得什麼報酬。如果我要做這件事情,我需要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做這件事情。’”
“‘道德制高點,’我說。‘這應該是世界上最天價的房產吧。’雖然這麼說,但是我知道自己在這場爭論中已經辯無可辯。喬布斯已經下定決心,就在當時當地,在 1995 年夏天的城堡石州立公園,以他自己的方式去拯救蘋果。”
那天準備回到車上時,我對他說:‘史蒂夫,蘋果是你建立起來的,它是你的公司,決定權在你手上。只要你一句話,我定會為你赴湯蹈火。’所以後來我進入了蘋果董事會,親眼看著喬布斯建設這家世界上價值最高的公司。
“從這場對話中我能學習到的東西很明顯。史蒂夫是正確的。一旦事情發展到了某一個臨界點之後,它就不再是錢的問題了。一旦到了那個點,不管你再怎麼努力,錢都沒法解決問題。我知道,我也曾努力嘗試過,但是不可能。最終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幾乎放棄所有。那麼喬布斯為什麼回到蘋果呢?為什麼他把餘生都投入到工作之中?為什麼我要這麼專注於我的工作?相信答案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這是一種原始的衝動,任何人都想投入畢生的精力去做重要的事情。”
如果當時喬布斯收購了蘋果,那麼以今天蘋果9000億美元的市值來算,世界首富完全就是信手拈來。但是喬布斯要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要證明當年趕他出局的人是錯誤的,所以他放棄了成為世界首富的機會。
-
6 # 小浪花i
雷布斯在上市前夕,急於炒掉兩位創始人,這不是他第一次幹出這麼無恥的事。一人獨霸50%以上的股份,是為了剝奪這兩位創始人應有的股份,等小米上市後,想做中國首富!惡狼野心,已昭然若揭。
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只有馬化騰最厚道,五位創始人,共患難,共富貴,共進退,沒有虧待過任何一位創始人,不會做出過河拆橋、殺驢卸磨的事兒。
試問:中國有幾家網際網路公司,能做到馬化騰那樣?馬雲做不到,李彥宏做不到。
-
7 # 科技行者
悲情無定義,但是起碼要有兩個標準,第一個是企業的規模足夠大,有影響力,所以關於這個企業的人事變動有轟動性。其次是離開的人足夠重要,而且過程是被動的。最後,這個人實際上背鍋的。
按照這個標準,恐怕無人可與王志東相比。
王志東1993年創辦四通利方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很快便成為國內最有影響的軟體公司之一。1997年成功地為公司引入650萬美元的國際風險投資,成為國內IT產業引進風險投資的首家企業。1998年12月,他又成功地完成了與美國華淵公司的合併,建立新浪網,並擔任新浪網首席執行長兼Quattroporte。
但是,因為對企業的未來發展持不同意見,又因為多次股份稀釋,在董事會面前沒有話語權。王在30多歲這樣一個風華正茂的年齡,被迫離開它所創立的公司。為什麼說他是背鍋的。是因為王志東離職正逢美國納斯達克股災,那時候新浪股價固然是1、2美金的個位數,但是其他網際網路公司也沒好到哪去。丁磊一度想把網易賣掉,騰訊也有類似的想法。在網際網路大潮回暖的時候,一切都回到正軌,新浪繼續做名正言順的三大門戶,只是已經沒有了王志東。
-
8 # d吃g8r絞
你好,關於問題網際網路歷史上哪些創始人悲情出局,看到這一問題就不得不說一說丁某人了,話說這位仁兄當年在網際網路區域那叫一個春風得意,叱吒風雲啊,但是呢好景不長,他在一次極其搞笑的原因下悲情出局了,至於什麼原因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或者私信我,好了,話不多說,以上就是我對問題網際網路歷史上哪些創始人悲情出局的回答,希望你能滿意呢,謝謝
-
9 # lgy18529
你好呀朋友,相逢即是緣分,今天我們有緣能在這一回答上相遇,我很驚訝很驚喜,嗯,好了,現在我來對於問題網際網路歷史上哪些創始人悲情出局做一個自己的認知,回答這一個問題就不得不說張某人了,他這一身不僅僅是在網際網路這一領域是悲情出局的,他的一生也是充滿各種笑點的,充滿了各種陰差陽錯,我的回答完畢,謝謝大家
-
10 # 2暈f
你好,很榮信被邀請來回答問題,我今天回答的問題是什麼呢,就是網際網路歷史上哪些創始人悲情出局,這一問題我覺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李某人了,他何止是悲情出局,他那簡直就是……唉,不提也罷,提起他的事蹟我都替他心疼,好扎心呀,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去查查資料,謝謝大家,我回答完了
前有新浪王志東,現有小米周光平、黃江吉,作為公司的創始人或聯合創始人,都因為各種原因出局,並染上了悲情色彩。網際網路歷史上,還有哪些公司創始人悲情出局?出局的原因是什麼?
回覆列表
1、“去哪兒”的莊辰超
在去哪兒和攜程合併後,莊辰超離開。但後來又加入了融360,成為聯合創始人之一。
(原因後面一併說。)
2、“趕集網”的楊浩湧
趕集和58合併後,楊浩湧離開。
3、“大眾點評”的張濤
大眾和美團合併後,張濤離開。
4、“美麗說”的徐易容
美麗說和蘑菇街合併後,徐易容離開。
5、“土豆網”的王微
土豆和優酷合併後,王微離開。
6、“快的”的呂傳偉
滴滴和快的合併後,呂傳偉離開,專心做起投資人。
說到滴滴,順便說Uber,這種情況全世界都一樣,不獨中國。
7、“Ube”r的卡拉尼克
不過卡拉尼克的離開並不是由於什麼併購,而是內部問題。
很多,不列舉了,這篇回答主要講一個當下的一些誤解。
我想說,這種觀念真的是停留在小農時代。
被併購,往往對公司來說,對市場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為什麼?
1、對前頭的資本入局者的資本退出,讓大家得利,是一件好事情。
而投資人又可以轉而尋求新的目標,把錢投入到新的公司、領域,從而保持整個資本市場的活力,進而確保創業公司的健康發展,否則人人都被套,或者乾脆每個投資人都虧損,對中國何益?
2、對創始團隊也是件好事,他們同樣可以套現退出。
我們上面列舉的那些,很多創始團隊都是套現,而且資金往往都是很大筆的,比起於剛創業時,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而且他們退出獲得資金後,往往重起爐灶,或者乾脆直接當投資人,尋找新的創業者,這對整個環境不是一件好事情嗎?
3、對公司也是件好事。
併購,往往對被併購物件來說,是一件好事情,因為你不被併購,意味著兩種命運:
一、繼續打下去;
二、慢慢消亡
這樣的例子難道少嗎?
以快的為例,快的如果不被併購,是不是當年的燒錢戰就要沒完沒了?最終快的很有可能難逃被蠶食的命運。
記住,一家公司尋求併購,或被併購,很大一部分是他自身已經出現發展的瓶頸,被併購是最好的出路。
因為併購的公司,能夠帶來新的資源、新的思路、新的打法,就等於重新換血,我們一家公司,即使在日常執行中,都在強調換血、活力,更何況併購這種“脫胎換骨式”的呢。
當然,併購後也有經營不善,然後死掉的,可對於被併購者來說,不更是一件好事嗎?因為他已經退出,所有的擔子、所有的盈虧都有後來者承擔,他拿了一筆錢走路,在湖光山色間、在紅酒和model環繞間,過著幸福的日子,不是很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