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嬰兒出竅

    戰爭不能解決國與國之間的問題,但是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戰爭的發生是在窮盡一切政治手段仍然不能解決政治問題後的最激烈的政治對抗。既然政治手段不能解決國與國之間的問題,那麼基於綜合國力的戰爭就成為最後解決問題的方式。一戰、二戰以及人類歷史上所有戰爭無不如此。戰爭能夠摧古拉朽,能夠平衡利益;借戰爭摧毀敵方的抵抗意志,讓敵方臣服而接受己方的所有要求。可是,這種臣服由屈服對方換取暫時的生存,以圖日後東山再起。一戰的德國如此,二戰的德意日也是如此。戰爭的結束之日就是全球利益的再次分配,由戰勝國主宰,戰敗國是地道的砧板魚肉,仇恨和屈辱卻被深深地埋在戰敗華人民的內心深處。

    不過,戰爭確實是國家利益暫時的平衡。新的平衡會帶來新的不平衡,經過一個時期的調整,新的利益矛盾重新產生,直到政治手段不能調和,又一輪的戰爭再次醞釀而成。

    在上篇文章中我曾經說過,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決定了利益的不均衡,只要社會生產力不發展到一定程度,生產關係則會隨之變換,戰爭永遠不可避免。

    當今世界的利益糾葛十分清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之間和不發達國家之間;一個國家內部都存在利益糾葛,都是因為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的。這也是戰爭的不二起源。

    中國政府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高屋建瓴,以綱舉目,正是阻止戰爭,平衡各個國家、民族利益的終極方案。沒有共產主義帶來的世界大同,戰爭就是如影隨形,影至形來。

    最後結論:人類命運共同體建成之日,就是世界大同之日,也是戰爭消滅之日。

  • 2 # 混沌大世界

    首先,我們不怕戰爭,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我們有這樣的文化,而且我們也知道:能戰方能止戰。所以我們軍隊的口號是:丟掉幻想,準備戰鬥。

    人類從誕生之日起一直有戰爭伴隨,甚至可以說是戰爭促進了人類發展,人類的發展也離不開戰爭。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國家和民族依然是世界的基本組成單元。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不可避免,矛盾長久存在,戰爭只不過是競爭的極端形態,注意是極端形態,不是常態。之前有戰爭,之後也肯定會有戰爭,但是我們還是要儘量避免戰爭,準備戰爭不代表就一定要戰爭,畢竟戰爭的結果大家都知道。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問題有很多種,問題中想說的應該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由於發展帶來的此消彼長所引出的矛盾,當矛盾發展到不可調和的時候,只能靠戰爭。這就是修昔底德定律。修昔底德定律是幾千年以前在雅典和斯巴達之間形成的,在當今世界還會遵循這個規律嗎?能不能在不發生戰爭的情況下實現發展的彼此過度融合呢?

    現在兩國要發生戰爭要有個前提:雙方要先失去平衡,特別是大國之間。如果在矛盾不可調和的同時,雙方又能保持整體實力平衡,那大戰爭是打不起來的,也就是我們說的能戰方能止戰。所以當今世界之所以大局上還算和平,是因為大國之間維持著一個恐怖的軍事平衡。全面戰爭一般都是從區域性開始的,有效的避免區域性矛盾激化,建立溝通機制,防止由於思維觀念不同引起的誤判,明確紅線位置,都可以有效避免擦槍走火。在人類高度發達的今天,戰爭的形式也早已不侷限於軍事領域,所以平衡也不僅限於軍事平衡,其他領域的相對平衡也很重要。所以,在保持軍事平衡的前提下,靠在其它領域的競爭,來實現此長彼消,逐步實現超越,並控制局面,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戰爭。

    總結就是,當兩國有了發展上的矛盾,而且不可調和,這時候想要維持和平,不發生戰爭,就要保持軍事上的基本平衡,最好是超越。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避免軍事戰爭。但是即使戰爭不能在軍事領域展開,也會在其它領域展開,比如貿易戰就是,還有金融戰,網路戰,輿論戰等等。一旦從金融或者經濟等方面上撕開口子,會帶來大局面的失衡,也會引起戰爭。敵人不從正面進攻,從地下道上來了,這個也要防。在控制住軍事平衡的前提下,在其它領域競爭,較量,直到實現優勢控制,從而全面超越,才是有效方式。雖然很難,但是也要努力啊,再說一遍,戰爭的結果誰都知道,誰都不想發生…………。

    在現代文明社會,全球化的社會,地球早已變成地球村,山山水水再也不能阻隔人類,國家和國家之間,民族和民族之間,已經深度融合。當大家都變成一個相對集體的時候,戰爭就不那麼容易發生,戰爭無非就是為了利益,當戰爭的成本不能被承受時,戰爭也就不可能發生。所以主動促進人類民族融合也是阻止戰爭的有效手段。

  • 3 # 瑞澤愛心

    謝謝邀請!解決不了,要說能解決,也是暫時的。你可能可以消滅或者壓跨某些國家,但是你永遠不可能消滅或者壓跨所有國家!況且,有這種動機的國家,遲早會被別人消滅掉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很偉大的,只有向這個方向努力,才是正道。人和人相處,也是一個道理

  • 4 # 笨企鵝354

    感謝邀請,我是軍人出身,但我深知軍人的職責就是保家衛國,如果侵我河山,仗肯定要打,而且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我們軍人不會視而不見,哪怕流盡最後一滴血也要戰,戰爭就是以暴制暴,容忍的和平換不來平安,和平的環境出不了將軍!俗話說國破家亡,沒有國哪有家?

  • 5 # 密集陣

    首先要講:事情都有的是正反兩面,有優劣之分。

    其他網友也講到了一點: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戰爭論》,克勞塞維茨,“戰爭無非是政治透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戰爭總是在某種政治形勢下產生的,而且只能是某種政治動機引起的”。

    大家都不是很認可這種戰爭的方式,因為在中國五千年的長河中有過太多的例子。

    王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金城公主進藏、鑑真東渡都起到很好的外交作用。

    最有規範性的也就是簽訂條約,例如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是北宋與遼在經過二十五年的戰爭後締結的盟約。但是雖然百餘年沒有發生大的戰爭,最後的結果還是被侵略,後皆為女真建立的金國擊敗。

    我們初中歷史上講過:弱國無外交

    最根本的方式還是自己要發展,要強大,才會有發言權。

    難道我們在清末的時候談判簽署的條約還不夠讓步嗎?

    就像大家知道那樣,日本在二戰後對美國和俄羅斯真的是畢恭畢敬,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打疼了

  • 6 # 凌勝利

    中國古代的孫子兵法推崇不戰而屈人之兵,實際上就是主張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採取戰爭方式。西方的戰略大師認為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表達了將戰爭是實現政治目的的工具的看法。從中西雙方來看,戰爭從來都不是國家對外政策的首選工具,更不會把戰爭作為目標。

    我給學生上過一門世界戰爭的課程,主要是教授戰爭的方方面面知識。關於戰爭為何爆發以及國家選擇戰爭的原因是關注的重點。有統計資料表明,戰爭越來越難以成為國家謀取經濟利益的工具,戰爭更多是對榮譽,地位,復仇等的表達。比如美國打伊拉克,阿富汗基本上從經濟上是賠錢的。因而對於國家的戰爭行為不能從經濟方面進行衡量,否則戰爭就要絕跡了。

    那現在戰爭還有什麼作用呢?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一個國家在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也休想在談判桌上得到。在很多領土爭端問題上,國家之間還是會發生戰爭。但是,戰爭有其限度,並不能完全解決國家之間的問題。現在國家之間需要透過戰爭方式來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少。

    兵者,國之大事。不要輕易言戰是必要的。網路上都是炫耀各種必要一戰,耍嘴皮很容易,但是戰爭打戰呢,是出錢還是出力呢?而且戰爭未必能夠解決問題,反而會勞民傷財。總之,戰爭要慎用,效果有限。未來大國之間恐怕越來越難以發生戰爭,不知大家怎麼看?下一場大國戰爭會在哪呢?

  • 7 # 冰雹藍天

    用最極端的方式去處理問題,得到的結果可想而知,這就如同兩個孩子鬧了矛盾,誰也不讓誰,最終吵鬧沒有結局,協商又沒有餘地,於是拳頭來算賬,誰的拳頭大,誰的拳頭硬,誰就是勝利者,自然失敗者就得按照勝利一方制定的方案來執行。

    國與國之間也是如此,一旦走到戰爭的地步,代價會更加的巨大,絕不僅僅是勝負的問題,是無數生命死亡、流血和流離失所的慘痛。

    戰爭是政治和利益的延伸,就如同這個世界上的霸權美帝,到處發動著戰爭,的確它的很多目的達到了,但是換來的卻是失敗一方更加悲痛的開始,比如伊拉克、比如阿富汗……。

    美國用戰爭控制了石油產地,但是卻迎來了全世界的唾棄;美國用戰爭保持著美元的霸權和壟斷,但是卻增加了世界各國的刺痛;美國用戰爭爭奪著不屬於自己的利益,卻也令無數的美軍士兵命喪他鄉、魂不能歸……。

  • 8 # 今古言堂

    人類自文明開啟,戰爭就一直伴隨左右。數千年來,無數璀璨的文明國度在國與國之間的交鋒與融合中發展或毀滅。不論是古埃及、古巴比倫或是古希臘、古波斯,戰爭即摧毀了這些國家又塑造了新的帝國,也為下一場戰爭埋下了種子。那麼戰爭真的能夠解決國與國之間的問題嗎?今天我就為大家梳理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先知道戰爭發起的原因。由於戰爭的本質是國家間的政治鬥爭的延續,是為了實現其所代表的政治目的及利益的工具。所以,戰爭是當國與國之間的矛盾透過談判已經無法繼續進行,或無法滿足政治利益需求的情況下,才會採取的行動;

    其次,戰爭發起的目的。國與國之間發起戰爭的目的最終歸結即為了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與利益或轉移國內的矛盾。如德國自19世紀以來的統一戰爭是屬於第一種,一戰、二戰的爆發則屬於第二種;

    其次,從戰爭發起的結果來看。戰爭有勝則會有負,勝利者往往會在失敗者的身上瓜分利益,這可能為勝利者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但也將為下一場戰爭埋下種子。如英法的百年戰爭,就是你來我往的鮮明例子。英國在這116年的戰爭中,可能短期獲得了法國的部分土地和利益,取得了發展的資源。但最終還是被法國用了百年時間徹底驅逐出了歐洲大陸,失去了逐鹿歐洲的基礎,最終只能轉而向海洋發展,同時也促使法國完成了民族統一。

    最後,由於文明的進步,且近代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教訓過於慘痛。二戰結束後人類建立了聯合國,以此加強國與國之間的溝通,同時由於少數幾個有核國家的微妙核平衡狀態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使現代世界國家間的問題大多能夠透過外交手段來解決,而不像以前以爆發世界大戰來解決這些矛盾。

    綜合以上三點,我們可以看到,戰爭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國與國之間的問題。但無法真正的解決問題。戰爭終究只是用來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工具,是解決問題的輔助手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問題的解決,但國與國之間一系列政治解決方案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社會國與國之間更多的還是依靠溝通來解決雙方的矛盾與分歧。但正如中國古代軍事家孫子說過的“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司馬法》中也說到“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明確的指出,作為一個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不能盲目依靠武力,但同時也不能放鬆國防的建設,只有剛柔相濟的情況下,才能保證自身在和平發展的過程中,不會受外部的威脅與干擾。

  • 9 # 橘子洲頭水陸洲

    歷史上的戰爭都是為了解決族群和國家間的矛盾。勝者為王這是沒有真義的。現代社會的發展戰爭越來越不好打。所以美國長期搞代理人戰爭自己賺錢。大國戰爭能贏的機會沒有雙輸沒什麼好打的。

  • 10 # 異域邊緣

    相對來說戰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一段時期內國家之間的矛盾,從歷史的經驗來看也是如此。我們大家都熟知的一戰與二戰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某些國家之間在一段時間內的矛盾。

    戰爭是留學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國家之間發生戰爭就是因為透過政治手段不能達成妥協,從而使得相互之間的矛盾也無法得到解決,最終只能透過殘酷的戰爭手段來解決。

    一場徹底的戰爭就是要徹底的征服對手,使得對手徹底失去再次崛起的能力,這當然是非常理想化的設想。第一次大戰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獲勝方協約國之間的內部矛盾,在對失敗方同盟國進行如何遏制的問題上出現了重大的紕漏,從而導致德國的再次崛起,並且再次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而二戰之後德國受到了徹底的清算,從目前來看德國並沒有再次武裝為軍事強權的可能,而同為戰敗國的日本由於受到美國的庇護,對戰犯的清算並不是徹底,這也就造成了日本或有或無的在積蓄著再戰的能力。如果說世界大勢有變,那麼第一個跳出來的就極有可能是日本。

    所謂打蛇不死反受其害,講的就是做事要徹底不能留一點後患。起碼在目前日本與德國對待二戰的態度上就可以看出來,受到徹底清算的德國再次崛起為軍事強權的可能性受到了徹底的遏制,而對日本不徹底的清算使得日本還有再次崛起為軍事強權的可能。

    要想徹底遏制戰爭的再次發生,必須徹底的遏制人們腦海中的戰爭思想,其次就是遏制軍事裝備的發展,只有不想戰爭且沒有武器才能從根本上遏制戰爭大到來。當然這有點太過理想化,做這些事的只能是在戰爭中的勝利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陽修怎樣評價蘇軾、蘇轍、王安石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