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職場本紀
-
2 # 沈理職談
針對職場中這個現象,我給你分析如下:
第一、所謂的公司日常行為規範,對老闆來說並沒有約束力我之前遇到一個老闆,要求在公司內不準抽菸、中午時間不準打遊戲,這個規定看著是沒問題的,也合情合理。但是老闆自己在辦公室裡邊吞雲吐霧,煙味整個大辦公室都持續很久,他經常說自己在思考公司的大事,你們天天執行就行了,抽菸傷身體。就是這麼奇葩。
老闆永遠是對的,即使他錯了也是對的,(無奈的笑容)。因為人在屋簷下嘛!
第二、規則是在掌權者維護秩序的工具,這一點在哪裡都是真理比如說公司的考勤制度、獎罰制度、員工守則,肯定都是人事部門擬定好以後讓老闆簽字才下發的,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些公司的規則制度也是源自於老闆的想法。制定規章制度的出發點是為了更好的約束員工的行為,便於公司的管理,保證有序的工作環境,這也是老闆想實現的局面。
很多時候,老闆在制定規則的時候考慮的是員工遵守了能不能對公司有好處,而不會設身處地的去思考這個制度對自己有沒有約束力,是不是更人性化。整個公司都是老闆自己的,規則的制定者考慮的永遠不是自己。
只允許州官放火,不允許百姓點燈,自古以來都存在這個現象,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老闆帶頭遵守公司制度,這才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優秀的管理者是需要做到上行下效的,自己首先遵守公司的規定,做好帶頭作用,這樣才能夠約束好自己的手下。作為一個老闆,制定了規則以後,雖然不能嚴格要求完全遵守,但是也不應該成為一個破壞者,這樣在員工中形象就不復存在的。
作為員工,只要是合理的公司規章制度,那就要去遵守,這是職場的基本要求,也不要因為老闆的個例情況而破壞規定,這樣只能傷害自己。
人在職場,遇到的不合理事情非常多,看到的糟心事情也非常多,關鍵點不在於這些外部環境,在於自己工作能夠持續的做下去,做出成績,未來你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那你也可以跳出規則之外。就好比微信之父張小龍一樣,在公司裡邊馬化騰就要尊重他,張小龍從來不按時上班,一樣擁有很高的地位,這就是個人的價值。
-
3 # 阿里人文化
這個我想兩個方向
第一:老闆沒有多大謀略的,
定製度是為搞別人的,
這種情況會伴隨老闆至少上十年,
就看你能不能耗得起青春!
第二:老闆由於創業初的壞毛病,
而不能一下子改變的,
定製度是因為他看到這樣才有發展!
那就需要精力和方法去影響!
一方面要規則制度,
說明他有追求,
一方面破壞,
曾經的習慣秉性!
所以要看老闆是不是破壞規則制度的頻率在變化!
慢慢少了,
不碰底線,
說明有追求,
願意改變!
那身邊大夥就陪伴改變!
畢竟一個人的改變和接受新事物,
得需要過程!
同樣也得看看從事的這個事業前途,
更重要看老闆三觀、價值觀、遠景規劃……
如此,
我相信一定會有好方式面對老闆制訂制度規則又破壞的狀態了!
-
4 # 職場點兵
對於這樣的問題,我也是經歷了很多次,那麼針對你的問題我簡單的說一下我的幾點意見,供你參考:
1)身兼多職,精力不夠:這個現象在民營企業基本上是普遍現象,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都是因為老闆就像一個既當爸又當媽,無依無靠的帶著一個單親孩子。白天要管理公司,晚上還要陪著客戶或者政府要員,基本上忙完都要到12點以後了,這個時候你還要他早上遵守制度按時到崗,顯然不現實。
2)管理意識淡漠:作為民營企業的老闆,很多時候他們本身也不具備這樣的管理意識,在很多老闆的骨子裡面,他們認為企業就是他自己的,自己愛幹嘛就幹嘛,沒人敢說沒人敢管,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自己就是“皇上”,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很多民企做不大的原因所在。
3)管理制度本身設計缺陷:作為職業經理人,有些人本身就是能力不夠或者視野不夠,導致他們在設計企業管理制度的時候,只看到某一方面而沒有考慮到一些特殊情況,沒有給制度留下特殊通道,導致出現制度執行不下去的尷尬局面。
聚焦職場生態構建,關注企業管理實踐;
-
5 # 喻德武
制度是什麼?通俗一點來說,就是遊戲規則。
遊戲規則是給誰使用的呢?對於一場比賽來說,主要是給場上的運動員,對於一家公司來說,主要是給僱員。
老闆為什麼要求創建制度?因為缺乏遊戲規則會導致組織混亂和無序,出現漏洞無法彌,補對員工表現好壞的評價和裁判也會缺乏依據,這樣會直接損害公司的利益甚至導致經營不善。制度不一定能保證企業成功,但可以控制確定性的風險,對於老闆來說,這是管理的底線和護城河,當然必須要有。
也可以站在資本的角度,企業管理制度是老闆的個人意志的體現,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如果大家都不遵守遊戲規則,甚至沒有遊戲規則,那就是一幫烏合之眾,什麼事都做不了,只能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可為什麼老闆又無視制度,甚至做制度的破壞者呢?我想這會涉及到幾個方面,下面一一解析。
一方面老闆的角色多元化,你也可以說是模糊。對一個企業來說,從外部角度去看,老闆也是運動員。也就是在顧客的眼裡,你老闆就代表了這家公司,你老闆的高度決定了這家公司的高度,我消費你的產品,就等於購買了你老闆的品牌,這就是企業的人格化。從這一點來看,你老闆就是運動員。
但是從內部去看,老闆的角色又不一樣了。員工是運動員,老闆主要是裁判員。員工乾的好不好,最終要看老闆的決斷。老闆是企業利益最好的守護者,只有讓他當裁判員,才更加公平合理。
正因為老闆有時候是運動員,有時候是裁判員,面對不同的工作物件,他的角色是隨時轉換的,不可能像員工那樣只有單純的一重身份,他遵守制度的難度比員工更大,不可能為了滿足內部制度需要而損害外部客戶需要,魏老闆,他是需要權衡的。
一方面是制度設計的不合理,沒有考慮到多種實際情況。我們說制度就是遊戲規則,那是不是意味著遊戲規則就一定都是正確的呢?就一定能覆蓋到所有情況呢?
誰也不敢打這樣的保票。而且遊戲規則的正確與否,只是相對的,站在不同的角度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不能把所有約束員工的制度讓老闆去遵守。比方說制度規定了上下班打卡時間,對很多公司的員工來說,這一點是有必要的,因為老闆要知道,你至少要保證基本的上班工作時間。但是對於老闆來說,他的很多工作時間不固定,有時候要見客戶,有時候要熬很晚,要求他打卡,確實勉為其難,更重要的是沒有這個必要,老闆是以結果為導向的,企業整體經營業績就能檢驗他工作的好壞。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你不能要求老闆一定要跟員工的作息時間考勤保持一致,也不能因此認定老闆在破壞管理制度。
所以為什麼很多管理制度,一定要有一個適用範圍?這個適用範圍是指標對不同的人,不同的崗位,在一段時間有效,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畢竟企業的管理制度不是國家的法律,制度做不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就是有針對性和特殊性的。
最後一方面,還有一些老闆自身的問題。雖說老闆的角色身份多元化,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但是想維護一項制度的權威性,最好能夠帶頭示範,這樣的效果會截然不同。
制度的有些方面對老闆來說是可以通融的,比方說我們前面所說的上下班時間。但是對於一些原則性的問題,老闆不能做出讓步,比如老闆三令五申強調的核心價值觀。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老闆,口口聲聲要遵守企業文化,把紅線和零容忍掛在嘴邊,但真的是有身邊的心腹觸碰到了紅線,他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就很難有說服力了。
或者他們本身認為,之所以能夠破壞一些規則,是因為覺得某些規則不重要,僅此而已。
-
6 # 霸王課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我們的生活中,規矩和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不僅學校有規章制度,公司企業也有,公司裡的規章制度都是老闆要求建立的,但有點矛盾的是,老闆一邊要求建立制度,卻一邊又無視制度,甚至是制度的破壞者。
我們應該怎麼看待和理解這個現象呢?
我們可能會認為老闆的做法是很矛盾的,因為既然是他要求建立制度的,那他本人就應該以身作則,給大家帶個頭,才能更好地讓員工們遵守規章制度。有這種想法的人,估計是職場新人吧。
老闆肯定會要求建立制度的,不然員工們都不按時上班,工作時嬉笑打鬧,那這個公司還怎麼運轉下去?
真正做到自律和自覺的人是很少的,大多數人都得靠制度,才能按部就班地工作。老闆不是員工,而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怎麼會完完全全遵守制度呢?
而且老闆是有特權的人,老闆不用那麼準時地上班,老闆可以在辦公室大聲說話、談笑風生,老闆還會有幾個助理,這些就是老闆和員工之間的區別。
要是老闆和員工沒有區別,員工們也就不會想方設法往上爬了,大家就會缺乏工作的動力,每天都是過著索然無味的生活,沒有挑戰和動力。
另外,一些客觀原因讓老闆做不到完完全全地遵守制度,比如,有合作商來找你合作,你自然要笑臉相迎,並與其談笑風生,而我們的員工則不能在工作時間嬉笑打鬧。老闆每天都要去應酬,又怎麼可能做到按時上班呢?
還有老闆的工作很多,每天都很忙,要是沒有助理幫忙打理一些事務,可能他會累倒的。老闆不大聲說話,又怎麼樹立威嚴?管理不服者呢?
因此,老闆是做不到完全遵守制度的,因為老闆的工作和下屬的不一樣,具有更多的靈活性和多變性,而制度卻是死的。
老闆要求建立制度,是為了能更好地管理員工,而他本人由於各種原因,做不到完全遵守,但老闆不遵守制度並不代表著無視和破壞制度,作為員工的我們,是靠老闆養活的,質疑老闆的話擱在心裡,遵守好制度就可以了。
——END——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是很普遍的存在。在大多數老闆(甚至國企大領導)身上都常常表現出一種矛盾中的統一。
任何制度都有適用的邊界。企業的制度在老闆心目中是用來幫助他管理企業的工具,而他是掌握企業命運的人,所以在內心深處已經認定自己是高出制度的存在。
建立制度是為了管理企業的需要。不論再怎麼強悍能幹的老闆,他終究不是三頭六臂,有很多事務無法親力親為。為了讓人數眾多的企業組織能夠運作起來,老闆們也只能建立一系列的規章制度讓下屬們遵照執行,來保證自己企業的效益。這就會在員工中產生分級、授權等組織制度,讓管理人員代表老闆的意志管理企業。
大部分制度都是為了嚴格有效地對員工實施管理控制,同時保證企業利益最大化。沒有這些制度,老闆一個人如何能夠把員工和工作處理的井井有條?所以,各級管理制度是老闆管理企業的必備工具,是老闆們實現企業高效化的武器。
老闆們往往不在制度約束之內。古人有言:刑不上大夫。特權階層是制度之上的存在,老闆一般就是企業的王。王法也只是用來針對百姓的工具,有幾個帝王接受制度的約束?違反制度是老闆們常乾的事,他們一般壓根沒把這個當回事。至於對企業的無形傷害,他也許知道也許不知道,企業都是他的,他不在乎。老闆們之所以破壞制度大多有以下因素:
部分老闆文化素質有限,對制度的重要性無法體會;
創業以來養成的隨性習慣,大小事情喜歡插手;
性格強勢,無視制度喜歡集權管理;
疑心病重,對下屬並不完全信任。
比起制度,老闆其實更相信自己。長期以來,我們的社會都是人治而非法制,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沒人當真。很多老闆們能夠成功往往都是敢於鑽營,甚至透過灰色地帶才發家致富的,所以他們更相信自己的創業能力而內心輕視制度。
在沒有人能夠制約老闆的私營企業裡,老闆的決策往往成了聖旨,下屬們對老闆的違制行為也只能選擇默許。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或信任,沒有人想去觸老闆逆鱗,反而催生出一群迎合吹捧老闆的親信。老闆們往往內心更相信親屬、親信和偉大的自己,而非理智地相信制度。
只許州官放火,不讓百姓點燈這一現象就是創建制度者凌駕於制度之上的典型思維。私營企業中老闆用人唯親、越權管理、大搞特殊化等破壞制度的現象普遍存在,那些對企業忠誠的員工會為此痛心疾首,為企業惋惜,而那些唯利是圖的人則會利用這一現象大謀私利。
存在就是合理的,富貴人群的任性我們呵呵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