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知道孩子幾歲出國留學合適
3
回覆列表
  • 1 # 沿著國道去旅行

    我個人認為是中學畢業以後,在國內接受基礎教育,高中以後出國,或者大學在國外讀,主要是根據家庭狀況,有些家長陪讀,夫妻兩地分居,尤其覺得不對,這不是為了孩子,距離產生不了美,只會產生第三者

  • 2 # 雪夜de驚鴻

    那要看你送孩子出國的目的。

    如果是想讓他變成外華人,應該在孩子出生前就送出去;

    如果是接受純粹的西方教育,摒棄華夏傳統,那麼,就越早越好,避免漢語作為母語給他帶來的困惑。

    如果是想孩子開拓眼界,獲取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教育方式,最好是大學畢業以後。

    中學時代,孩子很不成熟,而且需要大人照顧,不建議過早的去國外。當然,裸官除外。

  • 3 # 義哥說教育

    從目前的總體趨勢上來看,現在留學有低齡化傾向。現在一些家庭甚至從小學就開始將孩子送到國外進行學習,其實到底幾歲適合留學,對於不同的家庭和對於不同的人生規劃。

    如果自己孩子將來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開啟眼界,學習先進的知識。如果基於這樣一個留學的目的的話我的建議是能夠本科或者研究生階段出國是比較好的。特別是對於家裡經濟條件一般的人,建議研究生出國留學。因為目前本科生在國外獲得獎學金的機會相對比較低,而研究生能夠獲得獎學金的機會相對會比較大,而且研究生在讀書期間可以跟著導師做課題,也會有一定的收入,也就說從經濟上來講讀研究生留學是最划算的。而且也能夠達到學習新知識,開闊國際視野的目的。

    如果家裡經濟條件比較好,而且希望孩子畢業以後能夠留在國外。如果是這樣一個目的的話,建議留學的年齡最低也應該是高中階段。因為如果孩子年齡太低的,離開自己的父母到國外學習,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目前甚至有一些家庭小學就開始出國留學,如果父母不能夠陪同在身邊,對於孩子來講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即使有父母陪伴,在這樣一種異國他鄉孩子的性格的養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養成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建議是,能在國內完成義務教育,然後到國外去讀高中,因為如果能夠在國外讀高中的話,相應來講在國外考大學比在國內的機率高。比較好的融入到美國的文化當中,從而更好的適應美國的文化。所以我的建議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好,將來的目的就是留在國外,那應該是從高中就開始留學。

  • 4 # 胖洋說故事

    每每回國,親戚朋友最愛聊的話題之一就是孩子應該什麼時候出國留學。他們殷殷希望我能給他們一個乾脆利落的“標準答案”。但是留學這個事情雖然和年紀大小有關係,更由孩子的性格和經歷為主導,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問題。出國留學並不是一貼“萬能藥”。在國內教育制度下掙扎的孩子,到了國外不見得就如魚得水,在國內特別優秀的學生出國也可能跟不上,並且可能為其帶來心理上無法承受的落差。每個孩子出國都會經歷很長的適應過程。一旦孩子調整適應過來,將受益無窮;如果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留學的經歷會遍佈荊棘,得不償失。

    各年齡段出國留學優劣分析

    從我們身邊很多留學生案例大概總結出以下不同階段出國的優劣。當然每個人的經歷、個性都有不同。這些結論僅供參考,並不適用於每個人。

    研究生出國

    研究生課程比較專業,基本都圍繞某學科,對英語的要求較側重於專業領域,所以單詞量比較窄。研究生課程強度比較大,碩士 1~2 年結業,對語言要求不高,在國外生活時間較短。

    因此研究生基本上大部分時間用來學習專業知識,語言很難完全接軌,也很難融入國外生活並深入瞭解國外文化。這點在理工科尤其明顯,研究生同學們大部分來自世界各地,而且中國學生比例很大。有的試驗專案從導師到博士後、再到研究生都是華人,到頭來還是華人有自己的小圈子,平時交流都是中文。

    還聽說英國很多大學的 MBA 幾乎被華人壟斷。這幾年到美國讀文科和商科的中國研究生越來越多,文科特別是商科的留學生很多在國內有外企工作的經驗,只是到美國名校來鍍金,其語言能力和社交能力明顯比直接從本科來讀研的學生強很多,也更能融入社交圈。

    大學本科出國

    美國大學四年,前兩年比較側重基礎課,後兩年側重專業課。美國本科特別重視閱讀,學生不僅要閱讀教科書,而且還要讀大量的文章和論文,不僅要讀得多、讀得懂,還要讀得快,所以連美國孩子都覺得本科特別辛苦,留學生的巨大壓力就可想而知了。但好的方面是在強壓之下,英語基本可以過關,很多孩子在美國大學畢業後可以說一口純正的美語,與美華人深入溝通基本無障礙。

    但是孩子們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在出國前已經成熟,還是比較傾向於中國模式,交友也以華人為主。美國和中國一樣,大學本科的同學群、校友群是個很重要的圈子,所以本科畢業留在當地工作、生活,建立職業和個人網路都比較容易,回國發展也可以。

    本科出國可以說是兩邊雙向發展比較好的一個契機。但並不是所有本科出國的孩子都學有所成,國內熱播的電視劇《歡樂頌》裡面的富二代曲筱綃,從美國本科留學回來英語很差,資料都看不懂。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孩子確實大有人在,因為很多三流大學華人很多,不學習英語、不會英語也可以矇混畢業。

    高中出國

    美國的高中是從 9 年級至 12 年級,“美高”這個詞也成為了流行詞彙。很多北上廣家庭願意讓孩子在高中階段出國,一是因為語言會徹底過關;二是因為報考國外大學更具優勢,申請大學時與在國內讀高中的孩子們相比競爭力高很多,進入名校的機會大大提高;三是因為此階段孩子進入叛逆期,離開父母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我採訪過很多高中留學的孩子們,他們都很開心,尤其對比留在國內的同學,他們很珍惜在國外相對自由、靈活的學習環境。我的一個好朋友是臺灣女孩,她從臺灣到美國讀私立高中留學 4 年,後來大學轉去加拿大移民。我讓她回憶:你一個小女孩這麼早出國是什麼感受?孤單嗎?覺得是不是出來太早?她的回答讓我很驚訝。她說在美國的高中 4 年是她人生中最快樂、最難忘的 4 年,離開家的束縛真是太好了,同學們住在一起特別溫暖,大家像兄弟姐妹,這是一輩子的友誼。

    我的另一個朋友把進入叛逆期的兒子從北京送到美國加州私立高中住宿,一年後兒子變化特別大,成熟、獨立、懂事、感恩,她說兒子在家不聽她的教誨,但在學校裡聽老師的和學長的,學校還安排高年級孩子給低年級孩子上課,起到榜樣作用。高中畢業,這個小夥子考入斯坦福大學。高中出國的風險就是孩子正處在青春期,似懂非懂,缺乏一定判斷力和自控力,如果交到壞朋友,很容易一落千丈。所以我們建議給孩子選擇一個正規、安全、氛圍較好的學校,並經常與孩子交流,主動接觸孩子的朋友圈。

    小學、初中出國

    現在低齡化出國已成為一大留學趨勢。一個原因是父母對國內低齡填鴨式教育不滿,怕抑制了孩子的創造力,乾脆就讓其儘早出國;二是因為國內的環境汙染,讓孩子生活在國外對身體發育更有益。

    當然,越小出國留學越容易接受當地的文化,融入當地社會,朋友也不再限於華人圈;低齡段留學的孩子普遍比較單純和Sunny。缺點是大部分低齡出國的孩子在中文上只會聽說,讀寫是個大問題。對低齡化出國目前仍存在很大爭議。

    有的家長認為中文固然重要,但相對於孩子整體的素質發展而言,就是樹木與森林的關係,不能為了樹木而犧牲了整片森林。有的家長則認為必須讓孩子學好中文,瞭解中國文化,早出國就等於“四不像”。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孩子教育純屬各家的行為,沒有絕對的錯與對;而且人生道路很長,也沒有一個硬性的評判標準。每個家庭需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以及父母在情感與經濟上的支援能力來進行衡量。

    哪種型別的孩子更適合出國留學

    從性格上來說,敢於挑戰權威、有主見、有創造力、思想獨立、個性較強的孩子更適應國外教育。這類孩子如果在國內很容易被壓抑,被磨平稜角,而國外教育更崇尚個性化。美國的老師更喜歡調皮搗蛋的孩子,反而不喜歡乖乖娃。

    紐約著名的蒙特梭利私立學校 The Caedmon School 的校長在開會時曾對我們說,他在面試老師的時候每次都會問一個問題: “當你遇到調皮搗蛋的學生,你能開懷大笑嗎?如果答案是 No,說明你不夠資格當我們學校的老師。”有一位朋友抱怨他的孩子特別調皮,老師經常找他們談話,感到壓力好大,問我怎麼辦?我開玩笑說:“那就送孩子出國吧!”

    學霸型、乖乖女型、數理化型的孩子可能更適合在國內接受基礎教育,國內的教育資源會對這類孩子傾斜,他們在國內環境下也能獲取更多的自信。

    國內的理科基礎教育確實更紮實、更深入一些,國外還是偏重於文科教育,偏重於寫作和閱讀,因此喜歡理科的孩子更適合在國內受教育。很多數學不太好的孩子出國後最大的感慨是:“老師居然表揚我數學好!”其劣勢反而變成了優勢。記得我讀高中時班上來了一位美國交換學生,她是一個會說中文的華人,老師之前問她什麼課程學得比較好,她說是數學;結果第一次數學考試她只得了 10 分,自信心遭受重創。

    另外,音樂好、體育好或有其他特長的孩子更適合儘早留學。國內育兒最調侃的一句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體育這點上,歐美家長確實比較重視,孩子從小就接觸各種運動,而且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來玩他們喜歡的運動。歐美家長們認為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有了強壯的體魄、拼搏的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孩子才能跑得更遠,才能有精力出色地完成學業和工作。

    在大學錄取中,體育絕對是招生考量的重要指標。另外,歐美更加重視團體類運動。他們認為團體類專案能讓孩子們學習如何與他人合作,可以很好地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意志力和責任感。

    從 2016 年裡約奧運會上我們就能看出在美國體育好是多麼重要!據統計,2016 年出征里約的 550 餘位美國隊運動員中,來自美國各大高校的運動員佔了 430 多位。其中,斯坦福大學位居榜首,該校派出了 40 位運動員。由此可見,美國高校對運動員的重視程度非同一般。根據 NCAA 網站,來自 78 所大學的美國運動員獲得了此次奧運會獎牌。

    按獎牌數量排名,前三名由氣候宜人的加州學校包攬,依次為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立分校和南加州大學。其中,斯坦福大學 16 位學生取得了 27 枚獎牌,佔美國獎牌總數的 22%。這足以說明美國把體育特長看得相當重,美國對體育的普及程度和投入程度,無它國能敵。

    目前,中國家長也在有意識地從小培養孩子的多項特長,球類、滑冰、游泳、鋼琴幾乎每個孩子都學,家長們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最終的區別是,國內大學的錄取機制導致了中國孩子很難把這些特長一直堅持到初中和高中,很多有體育和音樂天賦的孩子,被迫放棄擅長的專案,專攻文化課分數,這是到目前為止中國教育一直無法改變的事實。因此,我們建議如果孩子有體育、音樂或其他天賦和愛好,最好儘早出國留學,這樣既能讓孩子堅持自己的愛好,又能考上好大學,何樂而不為?

  • 5 # SouthCross

    回答您的問題的答案,完全取決於您或者您孩子的留學目的。

    如果只是鍍金,那麼建議大學畢業後,選擇一個英國名校一年制碩士。這樣,既能保持國內人脈關系,適應國內體制,也有一個為你履歷增色的經歷。

    對於考慮今後在世界這個更大平臺發展的,那我的觀點是越早越好。因為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一個個人養成的過程。教育的每個階段都是環環相扣,是一個整體。中國的早期教育及其缺少人文,動手能力,為人處世等方面的內容。更沒有思辨能力的教育。在缺乏前面這些能力的情況下,直接進入西方國家高中,幾乎是無所適從。

    其次,一個人的語言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極限值是越來越低的。比如筆者本人就無法與西方人探討那些深奧的哲學命題。一般而言,孩子在十二歲之後,對於新的語言接受能力就開始下降了,比如口音一直改變不了,而且要拉近與本地學生的語言水平,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在非常努力的前提下,通常需要五年左右的時間。這也是絕大多數留學生最終只能選擇理工科專業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一定要有個最佳時間點,個人覺得中國讀完小學三年級為好。一則孩子能夠保持一定的中文交流能力,同時對新的環境,新的文化有較強的接受能力比較容易融入當地社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年中哪個季節對蜜蜂養殖最重要,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