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小呆歷史觀

    是個盡職盡責的皇帝。

    要說一個皇帝的好壞、最直接的評定標準就是功過。

    但崇禎的命不好、非當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

    他生逢在一個氣數已盡的大明、已經回天乏術了。

    明朝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王朝、有關於它的故事太多、喜歡它的、是因為它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王朝、它有資本主義萌芽。它威名遠播、萬國來朝、從不與其他國家談條件、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不賠款。即便如瓦剌打到首都北京城下、它的第一反應也是反擊。即使國家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它也沒有想過和後金(清)議和。它社會非常開放、四大名著有三部誕生在明朝、更有四大奇書的出現。它並非是一個刻板的封建王朝、具有一定的民主議事的政治形態。

    討厭它的也不勝列舉、說它昏聵黑暗、不尊重知識分子。的確、明朝設立廷杖和錦衣衛、打大臣、監視大臣。朝堂幾度淪為宦官的天下、整個國家由一幫太監說了算。還出了好幾位名垂千古、個性十足的皇帝。如給自己封官做的明武宗、不住皇宮住帥府(自己修的)。問道修仙的明世宗、把大臣當猴兒耍、後又被大臣當猴兒耍。手藝高超的木匠明熹宗、光憑自己那一手手藝、做個衣食無憂的藝術家也綽綽有餘。

    在以往的認知裡、我們常說崇禎是個努力的皇帝、可惜生性多疑、剛愎自用、腦子不好。在位十七年、做了十七年無用功。

    但事實上是、崇禎是一個有著卓越政治智慧的皇帝。誅殺魏忠賢、其手段不可謂不高明。

    他並不多疑、只是國家危如累卵、底下一幫大臣卻為了爭權奪利而互相排擠、朝廷無人可用。他並不剛愎自用、袁崇煥承諾五年平遼東、他給予了他莫大的信任。袁崇煥張口就要300萬兩軍餉、他省吃儉用東拼西湊、給他拿了80萬(國家窮、錢都在大臣手裡)。只不過袁崇煥這個承諾是他自己一時興起的“廖慰上意”(安慰安慰崇禎、隨便說的)。可以說害死袁崇煥的、是袁崇煥自己。在那種特殊的時刻、你吹什麼牛(袁崇煥有被抬高之嫌、清朝對明末的這些將領、評價最高的孫承宗)?

    但崇禎並不完美、他有一個缺點、也是他致命的缺點。

    就是我們常說的“溜肩膀”、通俗來講、就是出了事兒不願意擔責任。

    正是這一點、害的他眾叛親離。

    崇禎最後留有一封血書、內容如下。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 2 # 薩沙

    崇禎不算是好皇帝,當然他就算是朱元璋、朱棣再生也未必挽回大明的覆滅。

    崇禎17歲登基,快刀斬亂麻的消滅了魏忠賢,隨後17年執政自殺而死。

    拋去國家大環境不談,崇禎這個人性格有問題。

    他過於強硬,這從他最後寧可自殺也不逃亡或者投降可以看出來。

    歷史上,漢人王朝滅亡過一次,北宋滅亡靖康之恥,徽宗欽宗都被俘虜;南宋滅亡,臨安皇帝是投降的。

    這些皇帝都沒有死,然而崇禎是主動自殺的,寧死不受屈辱。

    這說明崇禎皇帝性格的強硬一面,很有骨氣。

    但做皇帝,絕非剛硬就可以的,一定要有強大的軍政能力,還有有政治家的特殊性格。

    遠的不要說,看看他的祖先朱元璋、朱棣,都是能力超群,性格狠辣又極有謀略、城府之人。

    而崇禎最大的問題在於自己能力不足,還不相信大臣,經常胡亂干涉。同時,崇禎生性多疑,經常有懷疑就擅自殺死或者廢黜大臣,哪怕大臣在非常關鍵的崗位上。

    這導致本來就混亂的明末政府和軍隊,更加混亂,最終徹底崩盤。

    就用人來說,我們看看崇禎怎麼回事?

    以對付流寇農民軍來說。崇禎帝先用楊鶴主撫,後用洪承疇,再用曹文詔,再用陳奇瑜,複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

    區區13年內,竟然更換了這多主將。每個主將上臺以後,指揮1年甚至不到1年就被替換。

    而農民軍的實力龐大,北方就有至少百萬之眾。區區1年時間,就是神仙也不可能將農民軍徹底殲滅。

    這導致圍剿農民軍政策,關鍵時候總是功虧一簣。李自成數次大難不死,後往河南聚眾發展。

    再說崇禎干涉一線指揮問題。

    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隔行如隔山,非專業人士不能隨便做專業的事情。

    之前2003年伊拉克自由運動期間,某些專家對於戰爭驚呼搞笑的判斷,大家也都看在眼裡。

    這說明什麼?所謂的軍事專家在電視上說說段子是沒問題的,同打仗的軍人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而崇禎明明不是軍人,卻往往在關鍵時候干涉具體指揮,出現一系列災難性後果。

    比如著名的松錦大戰,也就是明軍和清軍最後的戰略決戰。

    在明軍並沒有能力進行野外決戰情況下,崇禎卻橫加干涉,強寧洪承疇率領13萬主力營救錦州。

    而雖然洪承疇明白明軍同滿清野戰就是尋死,也明白皇太極包圍錦州是圍城打援,卻架不住崇禎的催促。

    結果13萬大軍剛剛出兵,就被滿清優勢兵力團團包圍,切斷糧道。

    此時洪承疇出戰,打不過;死守,沒有糧食。

    於是袁崇煥等人苦心經營多年的關外明軍精銳,以及強悍的關寧錦防線,全部崩潰。

    至此,雖有吳三桂退守山海關,其實已經無法阻擋清軍。

    所以,崇禎的性格不適合做皇帝,甚至不適合做團隊領袖。

    當然,如果他生在明朝中期,依靠內閣掌握大局,還是沒有問題的。

    可惜他生在覆巢之下的明末,就算有通天徹地的才能也是無用的,更別說還是這樣的性格。

    話又說回來,崇禎是頗有骨氣的一個人,寧死不受屈辱。這比清末那些“量中華之物力 結外國之歡心”的垃圾皇帝,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 3 # 畫素說

    崇禎是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皇帝,同時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但他卻算不得一個好皇帝!

    很多人都說崇禎是個好皇帝,之所以亡國並不能怪他,怪的是他前面的那幾位皇帝,如一心玩樂的正德皇帝、幾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一門心思求仙問道的嘉靖皇帝、醉心木工的天啟皇帝,以及他當政之時所重用的東林黨人士,總之一切的錯並不在崇禎。

    關於這點,畫素的態度是不否認也不承認,明朝的滅亡是肯定的,是兩百餘年的弊端所積累形成的一個雪球,越滾越大,最終壓塌了大明王朝這最後一個由漢人所建立起來的大一統王朝,並非崇禎一人之錯。

    既然如此那麼我又為何說崇禎是一個負責任的皇帝,而非一個好皇帝呢?

    我們先來說為什麼他是一個負責任、有擔當,且勵精圖治的皇帝。

    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崇禎皇帝對自己皇帝的職業十分的重視。自崇禎登基後他一心一意的想要做好每一件事情,事無鉅細自當親力親為,兢兢業業不敢有一起怠慢,試圖挽救大廈將傾的大明王朝,可以說明朝諸帝除朱元璋外,論敬業無出其右者,以至於年紀輕輕的就長出了魚尾紋和白頭髮,放在我們現在估計崇禎可以評個“全國最佳勞模”。

    其次崇禎不近女色,崇禎的一門心思全在處理國家大事上,我記得有一次某大臣(記不起名字了……)為他送上美女,崇禎看都沒看一眼,轉手就送給了吳三桂。

    再者崇禎是一個有血性且愛民的皇帝,並非別的亡國之君般的軟骨頭。“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是對崇禎最好的詮釋,割地賠款、稱臣納貢、對敵低頭這些事崇禎他全都幹不來。老朱家的後人從來沒有孬種,李自成兵臨城下之時,只要崇禎封他為“西北王”便可以收服李自成的叛軍,同時還可以利用李自成的軍隊去鎮壓清軍等,大明或可以在續命幾十餘年。

    但崇禎並沒有這麼做,他選擇了慷慨就義,先是結束自己妻妾女兒們的性命,以免她們活著遭受侮辱,接著自己也在煤山上自盡殉國,同時留下遺詔:“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試問歷朝歷代又有哪個亡國之君,可以做到如此?但以上這些不足以說明崇禎是一個好皇帝,只能說他是一個負責任、有擔當、勵精圖治的皇帝。

    接下來我們來說為什麼崇禎不能算是一個好皇帝。

    首先是崇禎缺乏基本政治經驗。崇禎17歲登基為帝,在登基前他是長在王府裡一個無憂無慮的少年,可惜他的哥哥天啟皇帝在22歲的時候英年早逝,又沒有留下兒子。就這樣崇禎在沒有任何準備的前提下被推上了皇位,而且因為他的老祖宗朱棣就是藩王造反得的皇位,所以在朱棣以後任何的藩王都會受到嚴格的限制,並且從未受過任何系統的帝王教育。

    崇禎的情況,就如同一箇中學生在沒有任何準備的前提下,被定為了一個大集團的ceo,你說這種情況下,崇禎能幹好這個ceo麼?能稱為一個好皇帝麼?

    其次崇禎生性多疑,自己幹不好又不放手讓能幹的好的人去幹做得好的事。如果崇禎能對自己手下的那些能臣們多一絲信任,或許結局會不同,如孫傳庭、袁崇煥、盧象升等一個個能臣最終卻沒有好下場。就如當初的孫傳庭被崇禎逼著以五千兵馬與別人十幾萬大軍死磕,最終戰死沙場卻得不到崇禎一分一毫的撫卹,還被冠上了逃跑的名聲。

    再者崇禎並不懂得反思自己的問題,一出事情就殺大臣。這點不用我細說了,每次一出事情崇禎都不找自己的原因,總是拉出一個大臣來赴死,自己從不背鍋。甚至在17年的時間裡換了11次內閣,還導致了朝堂之上君臣相互猜忌,這也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 4 # 上將軍潘鳳

    崇禎藩王繼位最後落得個以身殉國的下場,這樣的結局讓人唏噓不已,崇禎在做皇帝來說是極其失敗的,對於人性的把握沒有絲毫的先見之明,處處以被動局面最後滿盤皆輸。他死了一身輕鬆卻丟下了萬千黎明百姓以致滿清入關神州淪陷,中華文化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在這一方面崇禎是要肩負歷史責任的。

    每一個皇帝繼位之前都會接受正統的帝王心術的課程,崇禎由於是王爺出身從小根本就沒有老師教他這些當皇帝的秘訣,這也導致他從坐上皇帝這個位置開始就註定是失敗的。帝王心術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懂得如何駕馭群臣,扶持一方勢力去打壓一方勢力,讓雙方時刻處於制衡的狀態,這樣的皇帝才是成功的,而崇禎的做法就非常極端,在處理魏忠賢之後並沒有扶持另一個宦官,這導致了朝中文臣獨大最終失去了控制,表面上皇帝是天下之主,實際上群臣抱團對抗皇權,正確的命令執行不下去,有用的建議提不上來,彼此互相踢皮球就是不辦事,大明王朝最終被活活耗死。在用人方面崇禎也存在極大的問題,嚴重的性格缺陷使得自己剛愎自用,要麼信任一人就聽之任之一旦有風言風語就立刻棄之不用甚至殺害,這樣明顯的性格特點被大臣們琢磨的清清楚楚,又想保住官位又不想犯錯,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不提任何意見想法這樣就可以穩居高位。如果有人提出正確的建議他們就集體攻擊,因為怕別人出風頭搶了自己的位置,這樣一來整個大明王朝幾乎處於癱瘓的狀態,跟朝中大臣離心離德讓崇禎連個商量國家大事的人都沒有,好幾次翻盤的機會就被這樣生生錯過了。

    崇禎是一個失職的皇帝但是他是一個好人,從登基開始到自殺殉國,他時刻心繫國家大事只因內憂外患自己無力迴天,如果是一個太平之世崇禎或許會有不錯的作為。

  • 5 # 小小小百科全書

    明熹宗時期宦官當道整個國家民不聊生。當時大太監魏忠賢號稱“九千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權力甚至大過了皇帝。以致世人“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崇禎皇帝繼位後先是除掉了魏忠賢及其一黨。一方面崇禎皇帝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也使得國家吏治為之一清。但與此同時明朝的另一個禍患“文官群體”又再次興起。明朝中後期有一個很不好的事情那就是皇帝,太監群體和文官群體互相鬥。這就導致大家把所有的精力都耗費在內鬥上了。

    崇禎繼位的時候才十七歲。在他除掉了宦官集團後,文官集團又開始把握朝政內鬥不休。雖然崇禎皇帝勤儉勤勉,兢兢業業想要挽救大明朝。但是由於文官集團的掣肘最終也還是沒能挽救明朝。崇禎相比起絕大多數的明朝皇帝都要英明都要睿智。但明朝氣數已盡無力迴天了。明朝少有的明君最終走上了亡國之路。崇禎也有很多弱點,比如摳門,不信任人。但這也絲毫不影響他是一位明君。畢竟是人就沒有不犯錯的。

    雖然崇禎是一個亡國之君但從崇禎絕對數的上是一個有種的皇帝。我一直認為明朝是一個比較有“骨氣”的朝代。雖說明朝經歷過這樣今兒那樣的天災人禍。但明朝依舊堅持著一條鐵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崇禎在北京城破之後並沒有選擇逃亡苟且偷生。而是選擇了“城在人在,城破人亡”。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後崇禎皇帝就命心腹太監帶著三位皇子出逃留下復興的骨血。而崇禎皇帝在太監王承恩的陪伴下在煤山自縊而亡。不管崇禎一生功過如何。就憑著他親自為自己的國家殉葬來看,崇禎也絕對算得上一個純爺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速龍200GE和奔騰G4560哪個值得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