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咖咖漲情商
-
2 # 萌寵小狐狸
古風音樂的理論基礎是五聲音階。即“宮”、“商”、“角”、“徵”、“羽”。以前的古風音樂大多以反映民間生活,宗教信仰為主。
古風歌曲背後大多有故事背景,瞭解其背後的故事才能品味古風歌所表達的意思,有些古風歌曲有唸白,讓聽著更有感觸。
-
3 # 一往文學
如果要說真正的古風,那我只能說,所有古風的源頭都是上古歌謠,這才是真正的古風。
上古時期的民歌、民謠,是民間文學的一種。中國古代,以合樂為歌,徒歌為謠。上古歌謠是先民表達思想、抒發感情、促進生產的重要工具,是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原始時代產生的,是出現最早的文學樣式。按題材內容,可分為勞動歌謠、祭祀歌謠、圖騰歌謠、婚戀歌謠、戰爭歌謠等。它們具有集體性、綜合性和再現生活的直接性,詞句簡樸,節奏流暢,以賦為其主要表現手法。
上古歌謠零散儲存在先秦兩漢的典籍之中,後代集中輯本有:清代沈德潛的《古詩源》,今人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收錄最為詳盡。但並不完全可信,有些如《擊壤歌》、《卿雲歌》、《南風歌》是出於後人的偽託。
01 《彈歌》中國最早的詩歌
《彈歌》
斷竹,
繼竹,
飛土,
逐宍(古“肉”字)。
解釋:
斷竹—砍伐竹子;
繼竹---用砍伐的竹子來製作彈弓;
飛土—用製作的彈弓裝上土丸,進行射擊;
逐肉---射擊鳥獸獲得食物。
《彈歌》選自《吳越春秋》,《吳越春秋》記載,春秋時期,越國的國君勾踐向楚國的射箭能手陳音詢問弓彈的道理,陳音在回答時引用了這首《彈歌》。《吳越春秋》為東漢趙曄所著,成書較晚,但從《彈歌》的語言和內容加以推測,這首短歌很可能是從原始社會口頭流傳下來而經後人寫定的。
全詩僅8個字,寫出了從製作工具到進行狩獵的全過程。
根據社會發展史和古人類學的研究,人類學會製作弓箭之類狩獵工具,已是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那時的人類究竟怎樣進行生產勞動和生活的,只能向殘存的原始洞巖壁畫和上古歌謠以及考古發現中去探尋。在這一點上,這首古老的《彈歌》起到了活化石的作用。因為有了它,後人才得以窺見洪荒時代先民們生產與生活的部分生動圖景。
從藝術表現的角度來看,此歌雖僅簡短的八個字,卻包容了從製作工具到獲取獵物的全過程,對狩獵的藝術表現也比較成功。這種簡短是早期書面語言表達尚處於雛形的反映,然而審美具有歷史性,以今人的藝術鑑賞眼光來看,可以發現作者不自覺地運用了省略、多用和巧用動詞的表現手法。不僅每一句的主語“我們”都省略,更主要的是場景之中以及場景之間的次要過程也省略了。每句以一個動詞帶出,使畫面富於動感,且容易喚起對“斷”、“續”、“飛”、“逐”動作前後過程的聯想。此詩的語言兩個字一頓,節奏明快,凝重有力。韻字“竹”、“竹”、“宍”,以入聲“K”收韻,更增加了詩句的凝重感,聯想起先民們在極端低下的生產力條件和嚴酷的自然條件下,頗不輕鬆的勞動場面。
02 《擊壤歌》中國歌曲之祖
沈德潛編撰的《古詩源》將其列為第一,註釋說“帝堯以前,近於荒渺。雖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偽撰,其事近誣。故以《擊壤歌》為始。”因此,可以說《擊壤歌》是中國歌曲之祖。
有這種說法:傳說原始社會堯的時代,“天下太和,百姓無事”,過著安定舒適的日子。一位八九十歲的老人,一邊悠閒地做著“擊壤”遊戲,一邊唱著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譯文:
太陽昇起,下田勞作,
太陽落下,歸來歇息。
開鑿井泉,就有水飲,
耕種田地,就有米食。
擊壤,投射遊戲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盛行於帝堯時的"擊壤"之戲,實際上就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投射遊戲活動。據《帝王世紀》中記載:“堯時有壤父五十人,擊壤於康衢,或有觀者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壤父作色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於我何有哉!”由此可見,早在原始時代,擊壤遊戲就已產生,當時它是一種鄉村野老玩的“土俗之戲”。《釋名》雲:“擊壤,野老之戲,蓋擊塊壤之具,因此為戲也。”
相傳,堯主政五十年,乃微服私訪於康衢,聽到兒童唱歌,甚為高興,歸來後就禪讓天下於舜。又據《帝王世紀》載,“帝堯之世,天下太和,百姓無事,有老人擊壤而歌。”“擊壤”,是一種互擊瓦塊為樂的遊戲。“康衢”與擊壤老人所唱處,大約均在今臨汾市堯都區一帶。而這兩首主題截然不同的民謠《康衢歌》《擊壤歌》,就成為中國文學寶庫中最早的詩篇。
03 《康衢謠》唐堯的頌歌
《康衢謠》
立我蒸民,
莫匪爾極。
不識不知,
順帝之則。
《康衢歌》出處為《列子·仲尼》:“堯乃微服遊于于康衢,聞兒童謠曰:‘立我蒸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在中國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的東部,有個村莊叫康莊,也叫康衢莊。據《列子》記述,堯治理天下50年後,有一次微服遊於康衢。這首歌謠的意思是:使我百姓有衣食,莫不是你英明政策,大家不投機、不取巧,順乎自然法則。堯看到百姓怡然自足,非常高興,於是“召舜,禪以天下”。
中華民族第一條座右銘
《堯戒》
唐堯作戒自警曰:
顫顫慄慄,
日謹一日,
人莫躓于山,
而躓於垤。
史稱堯戒 , 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的第一條座名銘。
相傳 , 堯十三歲封於陶 , 十五歲復封於唐 ,就是現在河北省唐縣一帶,號陶唐氏。堯的時代是處於由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的年代 ,由於生 產工具的不斷創造和革新, 弓、箭、車、犁的普遍應 用 , 陶器、銅器的出現 ,農、牧、漁業逐步發展起來。
人們之間由於物資交換的增多 ,隨之而來的矛盾多了起來。當時任國君的帝摯 , 貪圖享樂 , 荒於朝政 ,疏於管理 ,不善其身、其職 ,造成一些地方社會秩序不安寧。
堯就是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受命 於危難之時, 而被封陶、封唐的。堯為人厚道 , 忠於職守 , 在他由陶到唐就職後, 根據在陶一帶工作的經驗 , 就在他的住所門前豎立起一根大粗木頭 ,上面刻上 :“顫顫慄慄,日謹一日,人莫躓于山,而躓於垤 ”,史稱堯戒 , 相當於現在的座右銘。
“ 顫顫慄慄 , 日謹一日 ”。是堯表明自己為君的思想品質、人品性格、 立身之本和工作態度 , 是全戒的中心。“顫顫慄慄 ”是講為國之君首先要深明責任重大 , 身在其位 , 如履薄冰 , 恐辜負君之重任 , 民之厚望 , 對臣民要畢恭畢敬 , 自己甘作臣民的奴僕 。
堯戒後兩句:“ 人莫躓于山 , 而躓於垤 ”。是帝堯的思想方法 , 治國方略。 " 躓 " 的詞意是說辦事不順利;" 垤 " 的詞意是小土堆。 " 人莫躓于山 ", 意思是辦事順利不順利 , 象走路一樣 , 路好走不好走 , 不要只怪前面有大山、大河 , 而要看道路選準了沒有 , 阻礙前進。
05 《蠟辭》中華民族第一條座右銘
《臘辭》
土反其宅!
水歸其壑!
昆蟲毋作!
草木歸其澤!
譯文:
土返回它的原處!
水回到它的溝壑!
昆蟲不要繁殖!
草木回到它的沼澤!
這祭辭被稱為《伊祁臘辭》,是祈求保持土地完整,水流歸入河道,昆蟲不要亂啃禾苗,草木不要長在農田,要長,就長在沼澤。如此看來,在帝堯那個時期,祭祀已相當重要了。一說伊耆(qǐ)氏為神農氏。蠟辭,周代十二月蠟(臘)祭祝願之辭。
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後,開始出現了原始農業,隨之而來也就有了為農業進行祝禱的宗教祭祀活動。這首《伊耆氏蠟辭》便是一個叫伊耆氏(有說即神農氏)的部落首領“臘祭”時的祝辭。“蠟辭”即“臘辭”。古人每年十二月祭祀百神,感謝眾神靈一年來對農作物的福佑併為來年的豐收祈福,稱作“臘祭”。由於中國社會長期停滯在以農業為主的自然經濟階段,臘祭的習俗至今還在中國農村的一些地方保留著。
這篇祝辭從農業生產的角度分別從土、水、昆蟲、草木四個方面提出祝願,每一句正好說著一個方面。
所舉土、水、昆蟲、草木四物,與農業生產的好壞關係至為密切。原始部落生產力低下,對於這四物的災害難以控制,但又覺得非要控制不可。這種矛盾心理就體現在虔誠莊嚴的“蠟辭”形式中。四句詩,句句都是願望,又都是命令;既都是祝辭,又都是咒語。一種原始人心靈深處的動盪、不平衡,透過這四句歌謠被表達了出來。閱讀這首祝辭,讀者的眼前彷彿閃現出一群原始人,他們正在曠野之中舉行莊嚴肅穆的祝禱儀式。當讀者設身處地、神思飛越地逐一念起這一句又一句的祝辭時,在心靈深處似乎也能感受到中華民族的祖先當年有過的那種動盪和不平衡的感情,並由此獲得了藝術美的享受。
06 《卿雲歌》中華民國國歌
《卿雲歌》
卿雲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明明上天,爛然星陳。日月光華,弘於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時從經,萬姓允誠。
於予論樂,配天之靈。遷於賢聖,莫不鹹聽。
鼚乎鼓之,軒乎舞之。菁華已竭,褰裳去之。
譯文:
卿雲燦爛如霞,瑞氣繚繞呈祥。日月光華照耀,輝煌而又輝煌。
上天至明至尊,燦爛遍佈星辰。日月光華照耀,嘉祥降於聖人。
日月依序交替,星辰循軌執行。四季變化有常,萬民恭敬誠信。
鼓樂鏗鏘和諧,祝禱上蒼神靈。帝位禪於賢聖,普天莫不歡欣。
鼓聲鼚鼚動聽,舞姿翩翩輕盈。精力才華已竭,便當撩衣退隱。
《卿雲歌》是上古時代的詩歌。相傳功成身退的舜帝禪位給治水有功的大禹時,有才德的人、百官和舜帝同唱《卿雲歌》。詩歌描繪了一幅政通人和的清明影象,表達了上古先民對美德的崇尚和聖人治國的政治理想。此詩在民國初年與北洋軍閥時期徐世昌規定為中華民國國歌。
07 《南風歌》先民們最早對南風的喜愛
《南風歌》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譯文:
南風清涼陣陣吹啊,可以解除萬民的愁苦啊。
南風適時緩緩吹啊,可以豐富萬民的財物啊。
《南風歌》為上古歌謠,相傳為虞舜時歌唱運城鹽池和人民生活關係的民歌。此古謠借舜帝口吻,說世間萬物迎承薰風的恩澤,抒發了中國先民對“南風”既讚美又祈盼的雙重感情,表達了作者為民著想,以民之憂為己之憂的思想。全詩四句,詩句錯落,詩節對稱,押韻講究,辭達意顯,體現了典型的楚辭風格。
回覆列表
君之所問應是中國古風吧,其它各國古風與中國相差懸殊。
其一,中國古風典型五個音階,即“宮、商、角、徵、羽”,對應現在簡譜的1.2.3.5.6,很明顯,沒有半音的4.7。
其二,應用中國古樂器元素。中國古典樂器一般按“八音”分類。“八音”就是中國最早按樂器的製造材料來對樂器進行分類的方法,最早見於《周禮·春宮》,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pao)、竹”八類。
其三,應摻雜現代樂器。不摻,就是純古風了,混搭就出現了現代古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