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鳳凰花兒開

    生態旅遊和生態旅遊資源是有差別的。

    生態旅遊資源:生態旅遊資源(eco-tourism resources)。以生態美吸引遊客,為旅遊業所利用。在保護的前提下,能夠產生可持續的生態旅遊綜合效益的資源。以原生態動植物或水源、地貌為主要景觀的旅遊資源。

    這個概念有幾個要點:(1)生態美。具有審美價值的生態系統。沒有審美價值或審美價值不高的生態系統不在此列。如:有些入侵物種形成的生態系統。

    (2)可以被旅遊業開發利用。即,具有開發價值。可以透過投入產出比來衡量。如果投入大於產出,則不具有開發價值。

    (3)應當以生態的方法進行開發。

    當然,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凡是自然的旅遊資源,基本上都會被認定為生態旅遊資源。如:沙漠、冰原、火山、鹽湖等幾乎沒有明顯生態系統的資源。這就是生態旅遊資源的泛化。

    生態旅遊,有兩種理解,一是依託生態旅遊資源開展的旅遊活動。二是採用生態方法開展的旅遊活動。兩種概念都可以接受。但這裡還是推薦:把兩者結合起來,形成狹義的生態旅遊概念:採用生態方法,利用生態旅遊資源開展的旅遊活動。

    生態旅遊概念的泛化,有好的一方面,就是推進生態保護與建設,推進生態教育,迎合大眾要求。也有不好的一方面,就是,一些企業會去搞概念炒作。或採用非生態的方法開發生態旅遊資源,冒充生態旅遊。

  • 2 # 雲中賞雲

    傳統生態資源,是不可能再生的文化遺產。留住青山綠水,記住美麗生態鄉愁,讓遊客能夠有心靈感動,和文化記憶, 尋覓的生存,這就是生態旅遊內涵所在。

    根扎自然,取之自然,用於自然,服務自然。沒有華麗取眾的再旅遊造景觀。綠樹上長滿青苔,葉翠杆綠,勃勃生機。沒有受到任何的人為過分誇張修飾,違背自然規律的再造景觀。

    用純手工製作,加工,燒,蒸 ,擠榨,油品,白酒,糕點,在石磨,夯錘,純人工操作,這也是原生態旅遊資源的一部分。

    讓遊客參與踩高蹺,舞龍燈,劃旱船,踩木水車打水,搖木米鬥揚稻穀,重拾老祖宗留下的精髓瑰寶。也是原生態旅遊的另一部分。

    人類與自然生態,完美合作演繹,找到遊客欣賞的根,與精神歸宿,這就是生態旅遊資源。

  • 3 # 新發現之旅

    【新發現之祣視點】生態旅遊資源的範疇、辨析及界定

    生態旅遊資源概念從早期相對狹義的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森林公園型,到自然人文綜合型生態旅遊資源,再到城市生態旅遊資源,生態旅遊資源理論得到了豐富和發展。但到目前關於生態旅遊資源屬性和範疇的爭議仍然很明顯。這不只是生態旅遊資源自身的問題,尤其對於“到生態旅遊區旅行的那部分遊客就是生態旅遊者”這種傳統生態旅遊者概念而言,這個問題研究顯得尤為重要。究竟什麼旅遊資源才屬於真正的生態旅遊資源?生態旅遊資源究竟如何定義?其依據和指標在哪裡?

    一、生態旅遊資源的範疇

    在生態旅遊研究過程中,時常遇到如下相關的具體問題——問題一:中國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是典型的生態旅遊資源,那麼至今未列入體制內保護體系的各種大草原、森林、山地、水域、沙漠等,是否屬於生態旅遊資源範疇?顯然答案是屬於生態旅遊資源,那麼所有具有吸引力的的自然旅遊資源都屬於生態旅遊資源嗎?問題之二:包括國外原住民領地和中國少數民族聚集區在內的原生態旅遊區(包括各種建築、民居以及各種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於典型的生態旅遊資源,那麼其它地區旅遊城鎮及其周邊的鄉村旅遊資源屬於生態旅遊資源嗎?問題之三:關於產品和服務問題。原生態民族地區的土特產品等特色旅遊商品顯然可以歸入生態旅遊資源範疇,那麼民族地區歌舞、節慶等各種特色服務是否屬於生態旅遊資源呢?問題之四:生態旅遊資源與生態旅遊客體的關係問題。生態旅遊客體只包含生態旅遊資源嗎?生態旅遊客體是否就是生態旅遊目的地,亦即包括了旅遊地區域的生態旅遊資(或生態旅遊景區或產品)、當地社群、旅遊地環境(硬環境和軟環境)?

    二、生態旅遊資源的辨析

    【1】關於自然和人文

    在生態旅遊最初概念的界定中,明確了生態旅遊資源的物件,即生態旅遊資源是“自然景物”,西方不少國家也嚴格按此來規定生態旅遊資源,尤其是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幾個生態旅遊發展較早的國家,更是把生態旅遊的物件限制在“國家公園”、“野生動物園”、“原始森林”等純“自然”的區域。然而,隨著生態旅遊的不斷普及和發展,一些歷史悠久的國家,如中國自然和文化往往無法分開,在傳統“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指導下,這些區域處處融會著人與自然和諧的“原生態美”。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有的學者逐漸將生態旅遊資源的範疇進行拓展,包括了與自然和諧、充滿生態美的文化景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西部民族地區的生態旅遊資源,不僅只是具有“自然美”的大自然,還應包括與自然和諧、充滿生態美的人文景觀。尤其是中國西部廣大的民族地區。

    實際上,透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包含自然、人文和綜合類型的生態旅遊資源定義,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亟待解決、難以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一是如何從自然旅遊資源中分離出自然生態旅遊資源;二是如何從人文旅遊資源中分離出人文生態旅遊資源;三是如何從綜合旅遊資源中分離出綜合生態旅遊資源。作者認為,具有原生態美的那部分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綜合資源,應該屬於生態旅遊資源。

    【2】關於物質和精神

    物質性的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是生態旅遊資源,對此爭論不大。但“精神”是不是生態旅遊資源卻存在爭議。事實上,附著於物質景觀上的精神,不僅是生態旅遊資源,而且還是其靈魂,是旅遊資源開發時需要發掘的、深層次的旅遊吸引物。只是和物質相比,它是無形的。據此,可將生態旅遊資源的物質部分視為“有形生態旅遊資源”,精神部分視為“無形生態旅遊資源”。其中,無形生態旅遊資源的內涵是蘊藏於有形生態旅遊資源中的美學價值、科學價值、文化價值及環境教育價值疊加的核心和部分。

    仔細考慮,實際上這是一個生態旅遊系統的問題,同時也是生態旅遊資源和生態旅遊客體之間內涵與外延的關係問題。最典型的案例,如美國西部的印第安部落、太平洋島嶼—熱帶雨林社群、拉丁美洲—安第斯山及印度大陸雨林區、東非—馬賽族(the Maasai)社群部落原野森林、南非—原始資源保護區生物群居地、西非—原始森林地區原生態社群、東南亞—山區部落與島嶼國家山地森林、青藏高原東南緣的少數民族地區等原生態旅遊區,遊客到這些地區體驗生態旅遊除了包括這裡的原生態自然環境和原生態人文景觀,還有這裡的獨具特色的“跨區域跨文化”、“世外桃源”、“異國風情”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氛圍。嚴格意義上講,“精神”、“意識”或物質類的旅遊資源或旅遊吸引物,構成生態旅遊資源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正是生態旅遊有別於大眾旅遊資源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

    【3】關於設施與服務

    生態旅遊基礎設施從大的方面看應歸為旅遊業,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基礎設施對遊客有特別的吸引力,如住宿設施範疇的青年旅館、汽車營地、小木屋、帳篷等,實際上屬於生態旅遊產品中的旅遊專案,也可以看成是一種新興的生態旅遊資源。又如交通設施範疇的馬、索道、溜索、吊橋、景觀大橋等,從其對遊客的吸引力這一點看,不能否認它的資源價值性。因此,凡是具有地方特色、能烘托生態旅遊氣氛,具有當地生態特色的旅遊接待設施都應該視為生態旅遊資源。

    從旅遊產品構成上看,設施和服務往往構成旅遊產品體系的有形產品和拓展產品部分,問題是這部分有形-拓展產品是否屬於生態旅遊資源呢?如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歌舞接待(藏族迎賓獻哈達、羌族迎賓獻紅綢、彝族迎賓喝竿竿酒等),一方面作為一種旅遊服務的軟性旅遊產品專案,但這種民族風情對遊客具有吸引力,能夠體現當地生態旅遊氣氛,亦可視為新興的生態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種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看得見、摸不著的“服務類”的“軟性”東西,相當於地方地域生態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分,有點類似於各地少數民族地區的各種民間技藝、民俗文化類旅遊資源,也是吸引生態旅遊者前往經歷和體驗的重要生態旅遊吸引物。

    【4】關於資源和產品

    有的學者認為,“資源”一詞應解釋為“生產資源和生產資料”的天然來源,即資源是指未經開發的天然的物質資源。也就是說,只有原始的生態系統才能算生態旅遊資源,而已經開發的(如旅遊景區)就不能列入生態旅遊資源的範疇。但有的學者卻持相反的觀點,認為只要對生態遊客有吸引能力,生態旅遊業利用以後能夠產生效益的各種實物均可視為生態旅遊資源。印開蒲等(1992)、陳玲玲等(2012)等認為,可把未經開發、但對遊客有吸引力的生態系統視為“潛在的生態旅遊資源”,如一系列未開發的山川田野;而把已開發、對遊客有吸引力,旅遊業已經利用併產生了效益的生態系統視為“現實生態旅遊資源”。

    其實,這裡就這個問題進行討論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這是千差萬別的旅遊資源特徵中的一個常見問題。這裡實際上就像生態旅遊資源、生態旅遊吸引物、生態旅遊景區或生態旅遊產品一樣的相關性之爭一樣。事實上,廣義的生態旅遊資源可以包括生態旅遊吸引物、生態旅遊景區或生態旅遊產品。比如說中國萬里長城,既是生態旅遊資源或生態旅遊吸引物,也可以是生態旅遊景區或生態旅遊產品。再比如,現今各種世界遺產、國家公園以及中國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溼地公園等各類國家遺產,既屬於生態旅遊資源,也屬於生態旅遊產品。

    三、生態旅遊資源的界定

    【1】生態旅遊概念的變化

    生態旅遊資源是吸引生態旅遊的客體,又是生態旅遊活動得以實施、生態旅遊得以實現的物質基礎。這就需要對生態旅遊資源的概念進行討論。但在生態旅遊發展不夠成熟的今天,作為生態旅遊物件的生態旅遊資源還沒有一個被普遍認同的概念,人們在理論上的認識卻因人而異,有的乾脆避免討論生態旅遊資源的定義。

    隨著社會進步,生態旅遊在空間和時間領域的擴充套件,生態旅遊資源範圍不斷擴大。目前,生態旅遊資源的科學涵義界定比較複雜,對什麼是生態旅遊資源還沒有公認一致的定義。目前,學術界對生態旅遊資源概念的界定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種。

    【2】相關專家的觀點

    楊桂華(1999)依據旅遊資源的定義延伸出生態旅遊資源的含義:以生態美吸引旅遊者前來進行生態旅遊活動,為旅遊業利用在保護前提下能夠產生可持續的生態旅遊綜合效益的客體。汪華斌和周玲(2000)提出,生態旅遊資源主要是以生態旅遊系統為主要內容,其開發利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自然環境的保護,促進社群經濟可持續發展,生態旅遊目的地主要包括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動植物園、複合生態區以及人工模擬生態區等,而以上各目的地旅遊資源主要以動物、植物以及特殊的自然景觀、自然生態系統為主,都是旅遊者遊覽觀光的主要內容。盧雲亭(2001)的定義是,在自然場所或自然與歷史文化相融合的場所中,可供生態旅遊者感知享受體驗自然生態功能與價值的資源。 白光潤(2002)認為,生態旅遊資源就是生態旅遊產業的初始投入,是吸引生態旅遊者“迴歸大自然”的客體,也是生態旅遊得以形成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賽江濤和張寶軍(2004)提出,凡是能夠造就對生態旅遊者具有吸引力環境的自然事物和具有生態文化內涵的其它任何客觀事物,都可以構成生態旅遊資源。張建萍(2007)把生態旅遊資源定義為:以生態美(自然生態、人文生態)吸引旅遊者前來進行生態旅遊活動,為生態旅遊業所利用,在保護前提下,能實現環境的最佳化組合、物質和能量的良性迴圈、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能夠產生可持續的生態旅遊綜合效益,具有較高觀光、欣賞價值的生態旅遊活動物件物,可供生態旅遊者感知、享受、體驗自然生態功能與價值的資源。周文麗(2007)的定義,以生態美吸引旅遊者前來進行生態旅遊活動,為旅遊業所利用,在保護的前提下,能夠產生可持續的經濟、社會、環境綜合效益的自然生態區,其中並不排除與其相關的人文因素。高峻(2010)認為,生態旅遊資源是自然和人文生態系統中具有生態美的特徵要素,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透過適當的開發可以產生經濟社會效益的自然客體,以及人工建造的各種生態旅遊設施、服務等。

    【3】生態旅遊的定義及特點

    在吸取一些學者對生態旅遊資源概念理解的基礎上,本人認為廣義的生態旅遊資源定義為:以原生態美吸引遊客,被開發利用產生生態旅遊綜合效益的各種物質和精神事物的統稱。狹義的生態旅遊資源定義是:以原生態美吸引遊客,被開發利用產生生態旅遊綜合效益的的各種自然及人文生態資源。原生態美即生態旅遊資源所獨具的原生態、原始性、原本性、原真性、原創性和民族性。

  • 4 # 審東揚

    我是個農民,也沒參加過旅遊,不過我是這樣理解的什麼是生態旅遊資源?我認為生態旅遊資源主要還是依託與自然資源景觀為主要背景,在加上歷史人聞因素合二為一購成了原生態自然資源來吸引旅遊觀光者。

    比如說東北的雪鄉就是一個很點型的自然景觀,長白山天池等這些都是原生態的自然資源,它們被人們美化以後成了重要的旅遊觀賞景點,也就直接的產生了經濟效益,帶動了一方的經濟發展,也為當地的百姓帶來了良好的收入,這就是原生態旅遊帶來的好處。

  • 5 # kelacio行走的故事

    什麼是生態旅遊資源?首先,生態系統,可以說是我們所處環境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從海洋到陸地,冰山到降水,蘆葦和溼地,沼澤和湖泊,這些都是大的生態迴圈中環境。當然,這其中自然就涵蓋了多種多樣的環境生態,環境狀態。

    現在,各省各地除了繼續開發和保護野外的景區,景點以外。更多的城市也開始進入修整,整理,保護,開發城市中心的生態環境,透過一系列的保護,規劃,開發,把城市核心,或環城市副中心,邊緣帶的利用本身自有的生態環境形態完成資源的建立。形成可利用的生態環境,由破壞,任其發展等等一味索要資源型像改簽環境,保護環境,建立小型生態圈,完成生態環境建設,形成了讓市民需求的,想去逛一圈,或是願意駐足的美麗生態環境。這樣,這種規劃就成為生態資源。

    完成建設,或初步規範的生態環境就能夠成為資源加以利用。從利用中產生效益,用效益繼續維護生態,好的生態,資源性越強,產生的資源回報也愈發讓人可喜!

    所以,什麼是生態資源。一個是本身就存在的美景,還有一部分可以維護,打造的再生,再建生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死了一頭母豬像非瘟別的豬能保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