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澤中朽木

    這個問題我真的不是很清楚,只能憑我的感覺回答了,請諸君見諒。

    一,《禪心悟語》

    ——一凡和尚著

    是非不到處,松下鏡湖邊

    世事浮雲幻,人情流水潺

    身隨青靄隱,意逐白鷗翩

    寺遠鐘聲近,峰高月在天

    《無題》

    七九河清冰化去,

    千般春色燕傳來。

    冬青弱冠萌芽短,

    蒼柳含苞待剪裁。

    隔岸流鶯啼不住,

    催花風緒意徘徊。

    門前細竹翻新碧,

    為等牆邊桃李開。

    二,《七絕·謝橋雜感》

    ——石爾先生在江湖著

    其一

    除夕立春同日間,

    謝橋依舊老孤寒。

    流霜柳影伴明月,

    舊事惱人奈何天。

    其二

    夜半蕭蕭似雪飛,

    風聲著抹月清輝。

    不知野外霜深淺,

    人在謝橋心未歸。

    其三

    謝橋梅柳兩相閒,

    年味香聞鍋灶間。

    畢竟立春才一日,

    春風尚未過鄉關。

    三,念儂詞

    ——墨韻小閣著

    《長相思》

    風無聲,水無聲,

    水起風聲夢不成。

    三更連五更。

    行半生,誤半生,

    謝過樓臺錯過卿。

    昏天滿別城。

    《長相思》

    風一程,望一程,

    水遠山高不見晴。

    蕭蕭落木聲。

    出長亭,又短亭,

    恨水三更過古城。

    從秋流到冰。

    《長相思》

    山水間,蹙眉間,

    秋到金陵寶象園。

    繁華瘦一圈。

    短三年,長三年,

    卷盡幽簾不得閒。

    魂銷餘幾錢?

    《長相思》

    立南樓,望北樓,

    南北高樓隔個秋。

    秋深風雨稠。

    夢難留,情難收,

    夜到殘時夢已休。

    休登近水樓。

  • 2 # 曉言永語

    為什麼有人說古人都很擅長吟詩作賦?

     

    古人擅長吟詩作賦,大概是由於當時的教育環境、社會環境、人文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的吧。

    首先我們看教育環境。教學內容統一、教學方式單一是古代教育的最大特點。古代的教學內容統稱“四書、五經、六藝”。“四書”,就是《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五經”,就是詩、書、禮、易、春秋。“六藝”,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就是禮儀、音樂舞蹈、射箭、駕車、書法和數學。乍一看,內容也很豐富,軍事、文化全都有,也是要求“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但是,實際上,大多以“四書、五經”為主要的教育內容。教學方式上,不論是官學,還是私學,基本都是“千篇一律,照本宣科”。對學生的要求,也是以背記為主。所以,學生一畢業,個個都能出口成章。因為教的、學的、背的全是韻律工整的詩詞歌賦。

    其次,我們再看看社會環境。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學而優則仕。”就是學習優秀的人才能當官。當官才能發財,“十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所以,這也是華人喜歡走仕途的傳統原因所在吧。那時候科舉制度基本上是以文選人,屬於現在的“命題作文”。然後,順便再比一比書法。而命題作文,除了切合統治階級的“中心思想”之外,就必須是“八股文風”,韻律整齊,朗朗上口。我們高考有卷面分,大概是傳承了這一歷史傳統吧。所以,這就逼著大家必須要掌握詩詞歌賦的技能。否則,就不可能“金榜題名”。

    我們再看看人文環境。古代人們的娛樂方式不像現在,可以上網,可以看電視,可以去劇院。那時候的消遣娛樂方式,文人墨客也好,有點身份、地位的也罷,基本就是喝酒、寫詩、泡女人。就算沒什麼才華的有錢人,也喜歡附庸風雅,沒事弄個酒會,召集一群人,整個詩詞歌賦什麼的。

    正是在當時這種人文環境,流傳最多、最廣的唐詩、宋詞得以瘋狂生長,也留下了千古絕唱。

    所以,李白詩云:“把酒顧美人,清歌邯鄲詞。”白居易更是不惜重墨寫下《琵琶行》。就連杜甫也不能置身世外,寫下了“越女紅妝溼,燕姬翠黛愁。”杜牧更是“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宋詞則“有過之而無不及”。以柳永為代表的“婉約派”,以其“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雨霖鈴》將其推向頂峰。歐陽修“柳絮已將春色去,海棠應恨我來遲”,也是表達了與歌女失之交臂的遺憾之情。

    在古代那個以詩詞歌賦論才華的時代,詩詞歌賦有造詣者,或可學優則仕,或可博得王公貴胄賞識,或可贏得嬌羞美人青睞,則凡夫俗子,何樂而不為呢?

  • 3 # 微詩陽春白雪

    為什麼說古人都喜歡吟詩作賦?

    這與古代的社會環境有關,古代科舉制度中,把詩作作為考試重要課題,那時候雙手會寫梅花篆字,出口便是詩章的就是才子。古代才子中曹植便是才子中的才子,詩傑中的詩傑。《南史-謝靈運傳》贊曰:“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子建就是曹植,傳世名《洛神賦》就是他的代表作。《洛神賦》被歷代書家書寫。其中以趙孟頫行書《洛神賦》最有影響力。

    所以由於古代朝廷把寫詩作為選拔人才的標準。由於詩的好壞與人生價值聯絡起來了,你詩好就被錄取,就有實現人生價值的機會。所以他們從小就學習“百家姓”“聲律啟蒙”“千家詩”“唐詩三百首”等。他們都是對聯學起,對聯會對,再學習寫詩。他們見面聊天的內容就是對對聯,對詩等。現在娛樂工具多種多樣,遊戲軟體不斷更新換代去吸引青少年。所以說娛樂遊戲耽誤了學習時間。我們教育是從拼音,認字,寫字造句開始的。寫作文也僅限於“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學習高中畢業能夠背下規定的詩文,就是高才生了。現在看看電視節目《中華好詩詞》,都是背詩接龍,或給你“意象”,讓你背出此意古詩句。所以高考不考“寫詩”,主要是因為詩不好操作,難有標準答案。在看看大學出來的學生,愛好詩詞的多寫現代詩,好寫,直抒胸臆了事。有幾個抱著古人格律不放,去寫古詩的。現在愛好古詩詞的都是中老年人,經過歲月沉澱,逐漸領悟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詩歌的無限魅力,開始愛上了“古詩”,並學習效仿寫起詩來。並以此為樂趣。中國現在詩壇“古體詩復興”,就是老一輩文人墨客創造出來的。當然由於寫詩沒有什麼經濟效益,只能處於自娛自樂,陶冶情操狀態。學詩寫詩也用大量時間,正在創業的年輕人,也可以作為修行來體驗一下,文人雅士是書香氣薰陶出來的,沒有一定時間去積累學習就難有“書香氣”,更寫不了驚人的詩句。

    所以詩詞的內涵是豐富的,力量是巨大的,影響是深遠的。也許你是因為記住了某一句話,在靈魂深處,生根發芽,激勵你一天天長大,使你的人生因它而昇華,變得偉大!

    所以我再次呼喊大家“熱愛古詩詞”,她會給你力量、好運、好的社會效應。輝煌的人生就是與詩結緣,抒寫自己的詩篇,讓生命燦爛耀眼!

  • 4 # 積武145333984

    這是一個涉及非常廣泛的話題,誰也無法在這裡能說得清楚,或者準確地說,很少有普通人具有說清這個問題的能力。因而只能從各自不同的角度發表個人意見。我首先認為題主的問題不夠嚴謹,因為不是所有的古人都能吟詩作賦,無論任何時代任何民族都不可能有很多人有能力有時間有必要去舞文弄墨。中華民族有文字以來的幾千年來,我們今天看到的詩詞歌賦乃至優秀的其它文學作品確實浩如煙海,但若放在某個具體的時代,這也只能是少數文人騷客及封建士大夫們所能做的事情。以最具代表性的唐代為例,全國八千多萬人口中出現的所謂詩仙詩聖等等仍然是寥寥可數。此乃其一。其二,古人吟詩作賦與古人常用的文字甚至語言習慣密切相關(不展開說了)其三,與當時的科舉制度和學而優則仕的社會要求有關。其四,與當時有閒階層的社會生活乃至社交活動有關。從上幾點就是我的一點浮淺認識,既不全面更不敢稱透徹,只供探討所用之磚吧。

  • 5 # 春華秋實1341548

    這個問題也是近代文人墨客探討的問題。為什麼古人擅長歌斌吟詩呢?正是古人發展發揮學識的門科。古代的達官貴人才子佳人的學識沒地方發揮的途經,學識淵博的墨客們慢慢組句選詞,組成了繪聲繪色膾炙人口的語句,流傳保留下來。也是詩賦的雛形吧!

    古代更沒有科學的演講集會,印刷各種刊物發表。把精闢的語法詞語表達出來,所以文人墨客休閒酒後把精闢的詞句組成了詩詞歌賦吟唱,唱遊詩人集結後可編輯篇章流入塵世。

    所以說古人創造了文字、語言、詩詞給後人留下了寶貴才富。文字和語言的精練也是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精選而來的。透過棄去糟粕,吸取精華的篩選,名人名句保留下來,沿用至今。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現在仍然提煉精典詞句,特別是近代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的需求,創造了需多精典句子。如開拓,吐槽,等等詞語在古書上是找不到的。人類不斷進步,需要的精典詞語也越多,也需要填補準確的精闢詞語。人類無止境的需要詞彙,也無止境的淘汰偽劣。

  • 6 # 雲捲雲舒152754837

    這個問題,不是三言兩語說的清楚……我只能簡單的談談我的觀點:最主要的方面有人文環境的影響,社會文化主流的導向,社會制度的約束等……

    人文環境方面: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個崇尚詩歌的國度……詩歌這樣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裡,中華民族從來不曾落下……從西周時期的《詩經》,漢賦及樂府詩,魏晉南北朝詩文,大唐詩篇,兩宋詞章,到元,明,清詩詞以及現代社會的自由詩篇,無一不浸透在詩的雨露中滋潤、蘊涵……

    社會文化的主流即使是長期以來掌握在少數所謂的精英階層的手中,但在關鍵的環節,其也能汲取來自民間的豐富營養……如《詩經》305篇其中大部分都採自民間……代表中國古典文學藝術最高水平的文學雙璧之一的宋詞,最早是難登大雅之堂的被稱為詩餘……這充分說明,詩詞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之中是深深紮根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的……

    在世界各民族中,中華民族歷經封建君主專制的統治長達兩千多年,這在世界其它各民族中是極其罕見的!其封建君主專制統治所形成的社會制度,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對於文化起著束縛和限制的作用……影響中國封建統治社會歷史久遠的科舉制度,其本身並不排斥吟詩作賦,反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大力推崇,無形之中,對於吟詩作賦,作詞,特別是吟詩作詞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7 # 方哲健康生活

    這個問題要從古代的教育體制和人才任用說起,古代私學對兒童的教育,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蒙學,第二階段為道德模範教育。其目的就是成才。

    自漢代起,國家對於人才任用建立了察舉制度,有兩種情況:一是詔舉,即下詔命官吏推舉人才;二是孝廉之舉,是由郡國按時向中央保薦當地的人才。且以“薦舉為主、考試為輔”,這是兩漢察舉制的基本特點。可見無論舉薦還是考試,都必要學習。

    回到古代兒童蒙學教育上,主要為學字認字,字書是三字、四字、七字的韻文,記述日常生活用品和反映社會情況,便於兒童習誦記憶和實用,這便是編成蒙學課本《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的基礎;之後開始進入第二階段,學習《論語》、《孝經》。在八、九歲入學到十八歲左右讀完《論語》、《孝經》後,可稱小學結業。

    到了隋唐時期是中國封建官僚制度建立時期,隨著科舉制度與國子監製度的確立,仕途之道就是參加科舉考試。

    兒童啟蒙階段學習的內容更具體,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千字文》,以及《女兒經》、《教兒經》、《童蒙須知》等,進一步則讀“四書五經”、《古文觀止》等。其教學內容以識字習字為主,還十分重視學詩作對。

    四書五經是四書、五經的合稱,泛指儒家經典著作。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禮記》通常包括《儀禮》、《周禮》、《禮記》三禮。《春秋》通常與解釋《春秋》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分別合刊。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

    而數學方面則有算籌、十進位制的計算方法,西漢末年編纂的《周髀算經》,東漢初年修編的《九章算術》。

    國子監設立的算學館,設有算學博士和助教,編纂註釋《算經十書》(包括《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張丘建算經》、《夏侯陽算經》、《緝古算經》、《五曹算經》、《五經算術》和《綴術》),作為算學館學生用的課本。

    從古代教育體制和用人機制的沿革,可以知道古人自幼就要接受識字和韻文學習,《笠翁對韻》邏列了對仗的範本,對於古人吟詩作對很有幫助和啟發。而相對於數學的教育不如四書五經的要求嚴格,詩詞歌賦成為了古人學問的標誌和仕途的必經之路,所以古人比較擅長並呈現出朝代的特點,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人才輩出,湧現出大批詩人、詞人、文學家和存世作品,為中華文化的寶貴財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鱖魚養殖要掌握哪些技巧?如何選擇優質苗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