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家的木房子

    此時的韓信,已經自大狂妄了,政治上的短視,導致他毫無顧忌的想達到自己做齊王的目的,對於他來說,邀功脅迫劉邦封他為齊王最重要,哪裡會管他人生死。

  • 2 # 減水書生

    韓信當然能夠想到酈食其被殺的結果,但他不關心、不理會這個結果,甚至放任酈食其被殺這個結果發生。

    首先,酈食其是劉邦的謀士,而不是韓信的謀士,韓信無需對他負責。

    韓信對酈食其的生死可以毫不關心,因為他倆沒關係。

    可以說他倆是同朝為臣,有同僚的關係。

    但這兩個漢王重臣已經勢同水火,形成了競爭關係。

    可以說酈食其對韓信沒有敵意。

    但韓信對酈食其已經有了敵意,而這就夠了。

    其次,酈食其被殺,對劉邦不好,但對韓信未必壞。

    酈食其是劉邦的重要謀士,所以他會站在劉邦利益去分析問題和做出決定。

    而這對於韓信並不見得就有好處。

    因為翅膀硬了的韓信,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利益和打算,而不再是劉邦的大將軍。

    完全站在劉邦的角度來思考和做事,那就不該封韓信為齊王。

    所以,韓信和劉邦的利益並不完全一致。

    於是,劉邦的鐵桿謀士,酈食其是生是死,對韓信而言,首先沒關係;其次死了更好。

    第三,打下來的利益最牢靠,所以打下來的齊國要遠強於說下來的齊國。

    齊王田廣威脅酈食其勸韓信停兵,否則就烹殺他。

    但酈食其的答覆卻是:

    舉大事不細謹,盛德不辭讓。

    為什麼酈食其就這麼勇於赴死?

    首先他勸韓信、韓信未必聽;其次酈食其認識到打下齊國更有意義。

    這個意義要比說下來的齊國更大,所以為了劉邦集團的利益,他也認為打下齊國是最好的選擇。

    打下齊國,齊國就正式成為劉邦集團的郡縣土地。

    千里齊地、精兵趙地、關中秦地,連成一片而圍攻中原,天下大體就定了。

    所以,為了齊國,韓信也不會在乎酈食其的死活,酈食其也就甘願赴死犧牲了。

  • 3 # 人民正能量

    作為大將軍,韓信當然知道酈食其被殺後果是什麼,意味著什麼。畢竟酈食其是劉邦親自派過去的,但是韓信依然在齊國投降的情況下,趁其不備出兵侵佔了齊國。

    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這是由韓信的性格弱點決定的。韓信是著名的軍事將領,但絕對不是合格的政治家。他做事從來不是站在政治的大局的角度考慮問題,在這件事情上而是有很大的意氣行事的成分。不能因為劉邦對你好,你就無條件的忠於劉邦,不考慮自己的實際記錄。

    第二:韓信旁邊的謀士蒯通起了重要作用。韓信其實在武力攻不攻的問題上一直在猶豫不決,但是謀士蒯通的一番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說:的確是劉邦讓酈食其去齊國勸降的,但是劉邦並不沒有不讓韓信去武力伐齊。在他的多次勸說後,韓信聽了他的話,誤判了形式。

    第三:此時的韓信已經滅掉了魏國、代國、燕國、趙國,已經開始頭腦熱乎居功自傲了。他認為只有武力爭取才能體現自己的實力,有了自己的實力,也能夠在政治上獲得利益最大化,此時此刻他哪管酈食其的生死,但是後來的事實證明這恰恰犯了劉邦最大的忌諱。

  • 4 # 終生難忘此後不遇

    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郄;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

    劉邦彭城兵敗,張良給劉邦獻計“下邑之謀”,韓信就是此背景下開始獨當一面,依靠自己獨特的軍事天賦,一路高歌。

    連續破趙、代,降燕,橫掃中國北部,正準備向東滅齊的時候,酈食其橫插一腳。結果韓信不顧酈食其說服齊王田廣投誠,強行攻打齊國,田廣以為受騙直接把酈食其煮熟。

    那麼在對“齊”戰略裡,酈食其有什麼作用?

    酈食其是楚漢爭霸中唯一亮相的縱橫家,何為縱橫家?拿嘴皮子說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就可以達到目的的謀士。在劉邦取得陳留問題上,酈食其第一次證明了他嘴皮子的價值,從此深得劉邦信任。

    從表面上看,酈食其的成功是靠著一張會忽悠的嘴,其實酈食其最高明的本事是會——審時度勢。在對“齊”事件中,劉邦多次在滎陽、成皋被困,韓信反而百戰百勝,渴望表現的酈食其明白齊國的命運已經沒有選擇方向。

    除了投降就是被滅,畢竟韓信的大軍已經整裝待發,正是因為他看透了齊國已經沒有退路,酈食其可以成功遊說田廣投誠,順便又能邀功於劉邦。

    那麼在對“齊”酈食其能成功遊說,這種策略本身投機成分居多,政治動機十足!並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結果因為韓信任性的強攻齊國,反而他本人成了韓信和劉邦之間的博弈的棋子。

    韓信攻打齊國的最終動機是什麼?

    這裡又出現一位關鍵人物蒯(kuǎi)通,這哥們說一句:一個儒生憑藉一張嘴,就可以拿下齊國獲得如此大的功勞,這不是讓人看笑話麼?於是韓信噼裡啪啦的打下齊國。

    如果真覺得韓信是因為嫉妒生事,那麼酈食其死的也太冤枉了。韓信在一路北伐中不斷壯大,所謂順勢而起,不知不覺盡然有了和楚漢可以相抗爭的實力。

    蒯通曾以“挾不賞之功,戴震主之威,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之說勸韓信自立,包括項羽也派出謀士遊說韓信。韓信的崛起成了可以抗衡楚漢的第三者。

    當時韓信橫掃諸侯國是勢在必行,這種戰略背後是漢軍實現全面反包圍的重要環節,更關鍵的是諸侯國的再三反水已經沒有信用度可以刷卡。對劉邦忠誠十足的韓信,對“齊”表現的完全是軍事大局,將軍立場。至於酈食其的死最後總結一下:當政治策略和軍事立場出現衝突的時候,拳頭成了唯一可以衡量的標準。顯然酈食其的拳頭沒有韓信的拳頭硬,最後落得被煮熟的下場也確實讓人唏噓。

    那麼無意謀反的韓信強攻齊國也是情理之中,別忘了韓信這個人一直很耿直,除了軍事才能出眾,他的情商可以用傻愣愣的三個字來形容,所以在韓信滅齊後卻有追問劉邦要個“假齊王”的任性行為。當然這裡所有的理論基礎,是韓信無意謀反,不然他的軍事出發點就變的耐人尋味,什麼考慮後果這類的話,在韓信的字典裡壓根沒這個詞。

    參考:《史記·淮陰侯列傳》、《資治通鑑》

    我不是易中天,只表達我看到的歷史!

  • 5 # 而知而行的歷史

    正是因為韓信考慮過了後果,才決定強行攻齊。

    韓信雖然風頭根盛,名氣很大,但是說到底不過是劉邦集團中的職業經理人,連個嫡系都算不上。

    雖說韓信被拜大將軍,但是韓信手下的將軍大多數都是豐沛老人,在職級上聽韓信的招呼,在忠誠度上卻是劉邦的鐵桿心腹。後來,平定項羽後,出自韓信軍系統的侯爺多達100多位,大多是豐沛人氏。

    (酈食其準備出使齊國)

    所以,韓信擁有調兵權,卻沒有統兵權,這也是劉邦幾次三番剝奪韓信軍隊,而韓信作為一軍主帥,竟然無能為力的原因,也是劉邦用人藝術高超的體現。

    當劉邦在中原與項羽對峙,牽制了項羽軍主力後,韓信在北方開闢了第二戰場,滅魏、平趙、擒代、收燕,數千羸弱之師,頓成數萬虎狼之旅,陳兵於濟水北岸。

    這時,酈食其進言劉邦,認為齊國地方千里,田氏數代經營,民多歸附。田橫英雄蓋世,頗能得人,如漢軍強行攻奪,必然損傷慘重,給予項羽可乘之機。因此,酈食其自請北上,說服齊國歸降劉邦。

    這酈食其成名已久,曾經計克陳留,是劉邦旗下的智囊團裡的成名人士。劉邦見他說的有理,因此同意他出使齊國。

    酈食其的三寸不爛之舌果真厲害,田橫、田廣叔侄認為酈食其說的有道理,因此同意歸附劉邦,為示誠意,還把濟水南岸20萬人的駐防齊軍放下了戒備。

    訊息早就傳到韓信軍中,韓信意少歇,準備歸計。然而,此時,韓信的謀士蒯通卻提醒韓信說:“將軍披堅執銳,征戰疆場,是奉漢王的命令。如今漢王有讓你停止進攻嗎?”韓信說:“沒有。”蒯通繼續問:“漢王讓你不要攻打齊國嗎?”韓信又搖搖頭說:“沒有。”蒯通說:“將軍置之死地而後生,所滅趙國不過50城。如今齊國有70城。如今,酈食其以三寸不爛之舌就贏得過將軍你三年苦戰的功勞啊!”

    (嗯?有道理!)

    韓信聽罷,想起如今楚漢之爭已經快見分曉,韓趙魏燕等國,已經摧毀殆盡,盡入漢土。如今天下只有齊國還算有完整的千里之堤。如果韓信不能據齊以自立,那麼,他的利用價值也終將消失。

    韓信揮軍攻齊,齊軍敗績。田橫質問酈食其,為什麼漢軍言而無信?酈食其也不知韓信竟然不按套路出牌,存心想害死自己。可是事已至此,酈食其也認為齊地反覆,納入漢土,設為郡縣,會是更好的結果。而且,漢軍盛行軍功爵制,漢軍伐齊之功,怎可會為一介說客而放棄?所以,酈食其認為,韓信根本不可能會為他停止進攻。

    面對田橫的逼問,酈食其面無懼色,說:“做大事不拘小節,好話也不會隨意改變來奉承人。”意思就是,韓信滅齊,就這麼著吧,愛咋咋地吧!田橫惱怒起來,果真把酈食其給煮了。

    酈食其去世後,劉邦經常唸叨起他的功勞。當他聽說殺人兇手田橫躲在海島上,就派人去請他。劉邦手下有一個將軍叫做酈商,當時是衛尉,算是劉邦的帶刀侍衛,他就是酈食其的弟弟。田橫自然不敢來,可也不敢不來。

    在離洛陽30裡的地方,沐浴洗澡,然後畏罪自殺了。

    劉邦認為田橫很有氣節,因此就去招安在海島上的500人,防止他們日後組織造反。這些人來到洛陽後,聽說田橫已死,也一起自殺了。

    由於劉邦對酈食其的死一直耿耿於懷,對參與當年事件的韓信、田橫都沒有什麼好臉色。韓信被殺,田橫的500壯士究竟是聽說田橫死了而自殺的,還是劉邦為幫酈食其報仇,將殺人兇手田橫的500門客斬盡殺絕?

    (田橫500壯士死因為何?)

    在史書中,這500人是到了洛陽後,聽說田橫已死時,不惜以死明志。究竟事情真相如何,已經無法得知了。

  • 6 # 閒來聊聊歷史

    其實議和後攻擊齊國是劉邦的意思。韓信和酈食其只是劉邦攻略齊國的兩個棋子。酈食其負責麻痺對手,韓信負責總攻。看看酈食其對齊國的評價:“現在齊王田廣佔據著幅員千里的齊國,田間率領二十萬軍隊,駐紮在歷城,田氏宗族勢力強大,靠著大海,隔著黃河、濟水,南面靠近楚國,人們大多狡詐善變,您即使時派遣數十萬軍隊,也不可能在一年半載中打敗他。”齊國不是燕國,燕國弱小可以招降,齊國是東方大國。要徹底解決齊國,以防楚漢相爭齊國反叛,出兵攻佔齊國是對的。

    劉邦在攻擊強敵時,先派使者麻痺對手,使對方放鬆警惕,這樣可以少損失軍隊、少費時間的情況下取勝。劉邦使用這招前後還有兩次:一,劉邦想用兩萬兵力進攻秦朝嶢關下的守軍,張良勸告說:“秦軍還很強大,不可以輕進。我聽說嶢關的守將是屠戶的兒子,市儈容易用利益引誘,希望暫且留守軍營,給五萬人準備食糧,在各山頭上多懸掛旗幟,作為疑兵,派酈食其攜帶貴重寶物去收買秦將。 ”秦將果然背叛秦朝,想跟劉邦聯合一起襲擊咸陽。劉邦大喜,張良說:“這只是嶢關的守將想反叛罷了,恐怕士兵不一定聽從。士兵不聽從必定危險,不如乘敵人懈怠攻擊他們。”劉邦於是率軍攻擊秦軍,大破秦軍。二, 公元前203年,劉邦和項羽議和,約定以鴻溝為界,罷兵休戰,項羽收兵東歸,劉邦也想班師,回漢中養傷,張良、陳平建議說:“現在咱們已經佔據了大半個天下,諸侯都已經歸附咱們,項羽兵疲糧盡,不乘此機會把他消滅,等於放虎歸山,留下後患。”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撕毀合約,派兵追擊項羽,並且派人去通知韓信、英布、彭越,叫他們配合作戰。

    漢三年六月,劉邦逃出成皋,向東渡過了黃河,只和夏侯嬰一起投奔到駐紮在修武的張耳軍中,到了以後,住在傳舍中。第二天早晨,他自稱是漢王的使者,騎著馬進入趙軍的軍營中,這時張耳、韓信還沒有起床,就從他們的臥室裡奪走了他們的印信和兵符,用軍旗召集諸將,調整了他們的職務。韓信、張耳起來以後,才得知漢王已經來過、大為吃驚。漢王奪取了兩人統帥的軍隊,並命令張耳留守趙地,委任韓信為相國。收集起趙國那些沒有派往滎陽的軍隊去進攻齊國。韓信引兵東進,還沒有從平原津渡過黃河,就聽說漢王已經派酈食其說服了齊王,韓信打算停止前進。范陽辯士蒯通勸韓信說:“將軍是受命攻打齊國的,而漢王只是派了個密使去說服了齊王,難道有命令停止將軍進軍嗎,怎麼可以停止前進呢?”

    韓信執行劉邦的命令進攻齊國,知道酈食其已說齊歸漢,但是沒有接到劉邦停止進攻的命令,作為大軍事家的韓信應該看得出猜的到,明白劉邦的意思,劉邦就是先派使者後出兵的策略對付強大的齊國,執行劉邦命令強行進攻齊國是對的,至於酈食其的生死存亡和韓信無關,只和劉邦有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簇擁英國硬脫歐的用意何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