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家伊濱的
-
2 # 孤寡老人講歷史
薄姬和劉恆如何逃過呂后魔掌?這個還是有些說法的,《史記》上記載的是因為薄姬不得漢高祖寵愛,所以呂后放了她一馬,可這個也不盡然,薄姬或許不被漢高祖寵愛,但她生了個兒子,對於呂后來說,有兒子的肯定比沒兒子的威脅更大。
可呂后為什麼沒有對薄姬和劉恆下手?史書沒有專門記載,只能靠猜,漢文帝劉恆在呂氏覆滅到登基為帝,這中間他的原配正妻以及這位正妻所生的四個兒子全部死光,《史記》上寫的是病死:
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而且這四位皇子是在短短几個月內全部病死,之後,劉恆立後來的漢景帝劉啟為太子,並且在《史記》中沒有這位原代王妃的姓氏。司馬遷是漢武帝時期開始寫《史記》,距離漢文帝劉恆稱帝時不過短短几十年,不可能連跟劉恆生了四個兒子的原配正妻的姓氏都不知道?這位正妻是絕對有資格追封皇后的。
這個現象很反常,有很大可能是劉恆的這位正妻是呂氏家族之女,所以她生的四個兒子就必須死,否則參與了誅滅呂氏的群臣和勳貴不會放心,這四位皇子全是劉恆最年長的兒子,是皇位的當然繼承人,為了讓擁戴自己的群臣放心,所以劉恆讓他們全部病死。
而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呂后不去迫害薄姬和劉恆,因為劉恆娶了呂氏家族的女兒,大家成了親戚,而且極有可能是薄姬和劉恆主動要求娶呂家的女兒,原因當然是為了自保。不過這種說法畢竟是猜測,只能說可能性很大。
而劉恆能成為漢文帝是因為他當時已經成為劉邦活著的兒子中間最年長的,並且剷除諸呂的鬥爭中出力最大的,也是當時最有可能當皇帝的齊王劉襄(劉邦長子劉肥的兒子,也就是劉邦的長孫)得罪了人。
剷除諸呂,劉襄是第一個起兵的劉氏宗親,他為了多準備些兵馬,哄騙琅邪王劉澤(漢高祖堂兄弟一脈,輩分長於劉襄)說要奉他為主帥去討伐諸呂,但在劉澤跑到他那去後,劉襄卻扣押了劉澤,並且謀奪了劉澤所有的軍馬。
這事沒把劉澤給氣死,因此,當諸呂之亂平息後,劉澤跟劉襄表示自己年紀大,群臣現在要選皇帝,自己的意見很重要,可以去勸說他們立劉襄為帝,成功的忽悠劉襄放掉自己:
琅邪王劉澤既見欺,不得反國,乃說齊王曰:“齊悼惠王高皇帝長子,推本言之,而大王高皇帝適長孫也,當立。今諸大臣狐疑未有所定,而澤於劉氏最為長年,大臣固待澤決計。今大王留臣無為也,不如使我入關計事。”齊王以為然,乃益具車送琅邪王。但劉澤跑去和群臣們商量未來的皇帝人選時,卻狠狠的報復了劉襄一次,他建議立劉邦活著的長子代王劉恆為帝,結果大家全部同意,而起兵最早的劉襄最終一無所獲:
大臣議欲立齊王,而琅邪王及大臣曰:“齊王母家駟鈞,惡戾,虎而冠者也。方以呂氏故幾亂天下,今又立齊王,是欲復為呂氏也。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長者;且代王又親高帝子,於今見在,且最為長。以子則順,以善人則大臣安。”於是大臣乃謀迎立代王,而遣朱虛侯以誅呂氏事告齊王,令罷兵。就這樣,代王劉恆被選中當了皇帝,並且在他入京之後,包括自己的四個兒子在內,他的兄長漢惠帝剩餘的兒子也全部死光,都是和呂氏有血緣關係的,心不狠做不成帝王。當然,劉恆在後世的評價還是很高的,因為他在位時,放棄折騰,讓國家修生養息,開創了“文景之治”,給後來的漢武帝出擊匈奴打下了牢固的經濟基礎。
-
3 # 享之1997
薄姬生了劉恆後,不但自己低調,同時也教育劉恆低調。和我們普通人一樣,皇子們在共同的生活和學習中,經常出現會出現你掙我搶的場面,由於受到了母親的教育,在皇子們分發或共享的物品和食品中,劉恆通常是最後一個拿到。
作為劉邦的妃子,薄姬從來不和其它妃子爭寵,非常敬重呂后。
公元前196年,劉邦平定了代地陳豨的叛亂後,把8歲的劉恆立為代王。
劉邦駕崩後,由於呂后與薄姬沒有矛盾,沒有加害她,反而有點同情她,當薄姬向呂后提出投奔代國的兒子時,呂后就答應了。
-
4 # 農夫說歷史
前言:呂后在劉邦駕崩後,開始著手“清算”劉邦的後宮女眷,最為悽慘的要屬戚姬,兒子被毒殺,自己還落得人彘的下場。按呂雉狠辣的做事風格,應該會大機率徹底清算其他宮妃,出人意外的是呂雉放過了薄姬與劉恆,讓他們遠離大漢朝廷,到遠赴代地就藩,也正因為如此,薄姬與劉恆才能虎口脫險,也才有了後來的劉恆榮登九五之位。那麼呂雉為何要放過薄姬母子,以藩王身份返京為帝的劉恆,又是怎樣開創了大漢盛世的呢?不妨一起探究一下。
薄姬,不是呂雉眼中的潛在對手高祖崩,諸御幸姬戚夫人之屬,呂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宮。而薄姬以希見故,得出,從子之代,為代王太后。就是說在劉邦駕崩後,那些受到劉邦寵幸的姬妾都遭到了呂雉的清算,卻單單放過了薄姬,原因就在以希見故上面了,是說與先帝感情比較淡薄,被劉邦臨幸過之後,就被忘卻了,現在先帝駕崩,索性讓他們母子遠離朝廷,其初衷是為他們找一個頤養天年的地方也好,還是說不顧他們的死活而徹底放棄也罷,薄姬母子得以全身而退前往代地。
薄姬,低調卻有心計的女人豹已死,漢王入織室,見薄姬有色,詔內後宮這是劉邦打敗魏豹後,讓薄姬等女眷全部收入囊中,只不過不是佔位己有,而是罰她們做苦工,薄姬會甘願這樣悽苦的生存著?顯然不會!因為她相信命運不會如此不公,媼之許負所相,相薄姬,雲當生天子。既然有這樣的披言存在,那就該努力改變命運,尋求幫助的薄姬想到了昔日好姐妹,於是才有了劉邦憐之,召她薄姬見駕,這時薄姬的小伎倆上演了,說了一句:昨天夢到有龍盤在自己的肚子上!這話很巧妙,一則是非常巧妙地說劉邦是真龍天子,二則是比較曖昧地對映想懷孕。這樣的女人豈是戚姬那般只會吹枕邊風的主?劉邦的那句:吾為女遂成之。不排除寵幸時的調戲之言,當然也有可能是看透此女人的心計,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薄姬的年齡有關。總之,隨後劉邦便將他疏遠,落得希見高祖的尷尬局面。
隱忍,是薄姬母子的護身符也是治世之方遂幸,有身。歲中生文帝,年八歲立為代王。自有子後,希見。被臨幸後的薄姬其生活應該不會有質變,因為劉邦依舊冷落她。在兒子劉恆八歲時,劉邦想到了還有這麼一個兒子,於是冊立為代王,但是薄姬母子的日子依舊迴歸正常,與劉邦見面的機會少得可憐。這也在無形中感染了兒子劉恆的堅韌與低調。在呂后死後,大漢的朝臣掃視了一圈,終於想到了遠在代地的薄姬母子,劉恆在問過身邊的心腹大臣後,在求神問卦後,前往帝都繼位為君。他上臺後的一番政務調整使得漢室走向了正軌,最典型的是任用新人,大膽繼續改革,也正是因為他們的隱忍才使得漢文帝之名,在史冊上被高度肯定。
相關史料: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
5 # HuiNanHistory
薄姬和劉恆母子能夠逃脫呂后的魔掌,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薄姬本人的聰慧,她透過一番綢繆成功騙過了呂后。
呂后是個心理變態的女人。
世人皆知她和戚夫人的人彘典故。有人給呂后辯解,說這都是因為戚夫人野心大,想要兒子當未來皇帝,所以呂后不得不殺她。
但是,歷史上被呂后處理的劉邦後宮可不只有戚夫人一人,還有其他無辜的妃嬪。根據《史記》的記載:
及高祖崩,呂后夷戚氏,誅趙王,而高祖後宮唯獨無寵疏遠者得無恙。
這裡說的很清楚。除了戚夫人母子以外,劉邦的其他後宮下場也不好,只有“無寵疏遠者”才保住了命。
這也就把薄姬逃脫呂后魔掌的原因說清楚了,她不得劉邦的寵愛。
當然,這是薄姬有意為之的,所以我才說薄姬很聰慧。
薄姬和劉邦的寵妃管夫人、趙子兒是好友,藉助這些好友的幫助,她吸引了劉邦的注意力,博得恩寵,並藉此生下了兒子劉恆。
但是生下孩子呢,薄姬就不再去吸引劉邦的注意力了,製造出自己不受寵的樣子。史載:
薄姬以希見故,得出,從子之代,為代王太后。
薄姬很巧妙地選取了一個平衡點——
如果始終不受寵,沒有孩子,那麼無子作靠山的妃嬪未來下場是很悽慘的。
如果太受寵,必然遭到呂后的嫉恨,將來的下場也不妙。歷史也確實如此,凡是劉邦的寵妃,呂后“皆幽之,不得出宮”。
至於漢文帝劉恆如何登上皇位,過程很簡單——呂后死了,陳平等人誅殺呂后族人,擁立劉恆繼承皇位。
回覆列表
我分開來回答這兩個問題。
呂后是有名的毒婦,她為何放過了薄姬母子呢?其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薄姬姿色平庸,不受恩寵
薄姬原為魏豹魏王的妾室,劉邦滅魏豹後,薄姬被送入漢宮,但並不受寵。史記記載,薄姬因管夫人和趙子兒而受到寵幸。雖說由此生下皇子劉恆,但姿色平庸的薄姬並未受到更多的恩寵,這樣的薄姬在呂后看來是沒有威脅的,也有點可憐的意味在。
二、處事低調,不爭權勢
生下皇子後,薄姬並沒有以此作為權勢爭奪的籌碼,而是在後宮中不爭不搶一心養育兒子。薄姬不僅自己不和其他妃嬪爭寵,更不讓劉恆參與皇權爭奪。後來劉恆被封為代王,在封地謹記母親教誨,謹慎處事、不爭權勢。劉邦死後,其寵妃與皇子紛紛受呂后的殺戮,不受寵又與世無爭的薄姬則受到了厚待,得到兒子的封地與其團聚。在以皇帝恩寵為天的後宮,薄姬的命運實屬悲涼,然而也正是因為劉邦的不待見和她自己不爭權的小心翼翼,才得以逃離呂后的魔掌,保全了自己和兒子。
呂后病逝後,諸侯群臣發動兵變,斬殺外戚,另立天子。而劉恆的品行,薄姬的仁善等諸多優勢,獲得群臣的一致選擇,被迎立為帝。劉恆登基後,尊母親為皇太后,對其極其孝順,薄姬也就此安享天倫。
第二個問題:漢文帝劉恆是如何開創盛世的?
在今天的我們看來,漢文帝劉恆在位期間其實是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的,和漢景帝開創了第一個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在漢文帝劉恆繼位之後是面臨著問題的,因為他從小就生活在自己的封地裡面,所以沒有什麼政治基礎。在他來到了京師之後,決定要做的事情就是鞏固自己的政治統治了。對於漢文帝來說,他從小到大並沒接受過很好的教育,但是他卻知道軍權的意義是很大的,於是他就讓很有才華的宋昌當將軍,讓張武當上了郎中令,他還派人去清除了呂氏家族剩下的勢力,其實可以算得上是很聰明的了。在繼位了之後,劉恆還好好地封賞了那些有功之臣,還把那些被呂后沒收的封地都還給了諸侯王們。也真是因為這樣,所以漢文帝劉恆就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個領導集團,也因為這樣的行為讓自己有了一些的口碑。但是重用功臣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的功臣們被重用了就會覺得自己非常的厲害,常常在上朝的時候不尊重劉恆,但是劉恆遇到了這樣的事情也是會認真地處理,有的時候他會用眼神示意,最後還是把這樣的人給辭去了職位。在這段時間裡,他一直在努力的發展自己的力量,於是慢慢的就自掌握了朝政。
休養生息讓百姓們好好地發展農業生產,降低賦稅讓農民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生產當中來。
他減少了關隘,這樣子通商就會更加方便一些,他也允許私人去採礦。自古以來的帝王們自己的生活都是非常得奢侈的,但是漢文帝這個時候卻是不太一樣,他減少了自己宮中的用度,用節儉的態度給世人們立了一個好榜樣。他寵愛的夫人們都不允許過那種奢侈的生活,所以他也是受到了很多人稱讚的一個好皇帝。
漢文帝還很少打仗,很少對邊疆的少數民族們動兵,這個時候的漢朝其實是強大的,但是漢文帝更在乎的事情是和邊疆少數民族的人們保持良好的關係,他不輕易對那些人用兵。即便是對待匈奴的人,劉恆也是這樣的,就算是匈奴老是對他們進行掠奪,劉恆也是要求僅僅只要做到防守就可以了,不要主動地攻擊他們。也對他們採取了很多的和親政策,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這個時候的民族關係是非常好的。
漢文帝是一個非常寬厚善良的人,廢除了許多嚴刑峻法。大家知道那個時代其實因為天子的威嚴,所以大臣們和百姓們是絕對不可以隨便的議論皇帝的,如果說發現了就要受到嚴懲。但是漢文帝認為這種懲罰太過於奇怪了一些,於是就慢慢的廢除了這些法令。但是漢文帝也是一個一直都嚴守法律的人。說這麼一個小故事,有一次文帝出行,在一座橋上,這個時候有人從橋上走,驚擾了文帝,這個官員判處這個人四兩的罰金,但是文帝要求這個人被處死。於是官員就說,因為這個法令是天子和人們共同制定的,如果皇帝因為個人的意願就這樣隨便的改變的話,那麼這些法令就沒有辦法讓大家臣服了。所以文帝就贊同了他的判處。
不僅僅如此,他對待天下的人們都是非常寬厚的,在自己冊立皇后的時候給了別人很多的賞賜,對待自己的臣子也是非常的寬容的,當他發現有人貪汙的時候,沒有非常生氣的處死了他們,而是給了他們一些的金銀,用這種辦法想要讓他們愧疚。文帝的一生都在用自己的寬容感化大家,一直努力的讓社會更加的安定。
我特別喜歡漢朝的一句話,“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