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老年保健雜誌
-
2 # 老李有刀
去年年初的周有光生日研討會期間,111週歲的周老鶴歸西天。“道不遠人”,周老那些“有光”的常識話語,像“要從世界看中國,而不要從中國看世界”,會一直警醒著後來人。周有光留給後世的遺產主要有三個:國際音標的制定者,後期對常識思想的推廣,以及他的一生成為後世知識人的一個典範。
成為知識人的思想指路人,除了周有光的思想之光外,也與他的高壽有很大關係。周老先生的長壽秘訣除了身體機能的壽命基因外,可能還有以下三個因素起了關鍵作用:
第一,樂觀豁達的心情和幸福的家庭生活。周有光同張允和的婚姻生活成為了夫妻恩愛又相敬如賓的一個典範,每天下午夫妻二人的“舉杯齊眉”,讓人豔羨。2002年,張允和去世,對周有光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但周有光還能用他的達觀心態來面對這種深深的失落。
第二,健康的作息和飲食。周有光的作息很有規律,每天都有八小時的睡眠,而飲食上也是以清淡為主,從來不吃補品。
第三,勤于思考,活絡大腦。除了八小時睡眠之外,周有光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讀書和寫作,對新鮮事物和訊息也能吸收,讓大腦運轉。
-
3 # 馬暘克思
我111歲就等於1歲,一事無成,以後要少說空話。
這是2016年,111歲的周有光先生過生日的時候,自己說的一句話。之後周有光先生用粉絲送的芨芨草,愉快的點燃了一根蠟燭。並對周圍的人說:年紀老了,思想不老,年紀越大,思想越新。
周永光先生原名周耀平,有光是他的筆名,也是他的號。外號周百科,是漢語拼音之父。
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50歲之前是銀行家,50歲到85歲是語言文字學家,創立了漢語拼音,85歲以後是思想家。更為神奇的是,他在100歲的時候出版了《百歲新稿》,104歲的時候出版了《朝聞道集》,105歲的時候出版了《拾貝集》,108歲出《周有光文集》,110歲時又有《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熱愛健康的人,建議可以看一看這位老人出的這些書籍,可以對您的人生有一個正面積極的引導。經常寫作的人,大腦不會退化,這樣對人的健康長壽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如果一個人要想長壽,那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心通,也就是說人不要生氣,家庭和睦,與人和諧。周永光是很幸運的,因為他娶了才女張允和。
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這樣一句話是當初葉聖陶先生說的,也預示著他的預言實現了。在周有光的家庭生活中,周有光曾經講過,在婚姻生活中,夫妻不只要有愛,還要有敬,在業餘生活之中,他們兩個經常在一起喝茶,人家說舉案齊眉,他們兩個是舉杯齊眉。在這樣一個和諧的夫妻關係中,他們從中獲得了彼此的支援與力量,對身體的健康好處多多。而且經常喝茶,也對人的身體健康特別好。
這樣一位老人瑞的智慧養生,我們不得不從側面來了解一下。
曾經從他的口中說過這樣五點養生秘訣:
一、人不是餓死而是吃死的,他從來不吃補品。主要吃雞蛋、青菜,牛奶、豆腐四樣,從這樣一句話理解,就是人在飲食上要簡單清淡,但是不失平衡。
二、心寬壽長,遇到什麼事情我都不生氣!這樣一句話可以對應古人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只要精神能夠得到想通,逆緣就會變成順緣。
三、生活越簡單越好!周先生用他的身體力行,詮釋了什麼叫大道至簡。
四、人到老年,堅持“三不主義”
不立遺囑,家庭和睦。不過生日,忘記年齡。不過年節,生活平淡。
五、夫妻生活和睦忍讓彼此幫助。
其實有的時候人的長壽,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周有光自己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我的長壽,幸運的一點有可能就是:
上帝糊塗了,把我忘記了…
-
4 # 陳潤
周有光和他的夫人生活非常規律。起居有時,保持了很多良好的生活習慣。
首先,他們有飲茶的習慣,每天都會一起喝茶。上午下午都會喝茶。泡茶、品茶是修身養性的事情,坐在一起可以聊聊天,也可以烹茶讀書,都是雅興和樂趣。
其次,他們飲食清淡,喜歡吃青菜和豆腐,很少大魚大肉。有人曾討教他長壽的方法,老先生說他從來不吃補品,吃的就是家常便飯,過得都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第三,老人喜歡學習研究,一生堅持,讀書寫作更是生活的常態,他不僅看中文書,也看英文書,博學多覽。學習是個好習慣,這樣可以很好的鍛鍊大腦,即便高齡,思路依然清晰靈活,令人佩服。
第四,心態好,品格高。過去的老人身上有一種安貧樂道的精神。周先生住的房子年代久了,地板都有了裂縫。他也不嫌棄,反倒自己仿照劉禹錫的《陋室銘》,自創了一篇:山不在高,只要有蔥鬱的樹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魚群;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義地快樂自尋。房間陰暗,更顯得窗子明亮。書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門檻破爛,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歡迎老友來臨。臥室就是廚房,飲食方便。書櫥兼作菜櫥,菜有書香。喜聽鄰居的收音機送來音樂,愛看素不相識的朋友寄來文章。使盡吃奶氣力,擠上電車,藉此鍛鍊筋骨;為打公用電話,出門半里,順便散步觀光。仰望雲天,宇宙是我的屋頂;遨遊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
看了他的這篇《陋室銘》,你就知道老人的心態有多好了。
第五,夫妻感情和睦。和諧的夫妻關係,是生活的潤滑劑,兩人相互尊敬,互相扶持,相伴到老。這些都是健康生活必不可少的條件。
大富大貴不一定有健康的身體,做精神的貴族卻倒可以像一顆蔥鬱的松柏那樣,永遠年輕茁壯!
我是小扣柴扉~
-
5 # 草民879
糾正一個說法:周有光是“漢語拼音之父”。歷史說,“漢語拼音之父”是吳玉章。1949年之前就已經有了漢語拼音方案,吳玉章是主要制定者。他可以說是漢語拼音的制定者、倡導者、領導者、推動者。
吳玉章逝世多年之後,周有光對習慣於不說真話的媒體稱其為“漢語拼音之父”的彌天大謊一直保持沉默,箇中的原因頗耐人尋味。
說句題外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的夫人吳小蘭是吳玉章的孫女。
回覆列表
現在的生活中,人們使用電腦打字、工作,使用手機軟體聊天、交流已經非常習慣,每天都在使用拼音輸入法。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長壽老人,就是《漢語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訂者之一,擁有跨越百年傳奇人生的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
傳奇人生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出生於江蘇省常州市老城區的青果巷,這是一條神奇的巷子,這裡還走出了革命先驅瞿秋白、故宮博物院開創者吳瀛、劇作家吳祖光等名人。
周有光生於1906年1月13日,清光緒三十二年,歷經晚清、北洋政府、國民政府、新中國,被稱為“四朝元老”。50歲前他是銀行家,50歲後他開始轉攻語言文字,參加並主持了擬定《漢語拼音方案》的工作,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2017年1月14日,剛剛度過111歲生日的老人在北京的家中逝世。
坎坷身世
周有光的一生可稱坎坷,他的曾祖父是清朝的官員,同時家族在常州經營棉紡、織布、當鋪等產業,頗為富庶。清朝咸豐年間,太平軍攻打常州,他的曾祖父全力支援清軍守城,以家產供守城清軍軍餉。但最終常州城被攻破,他的曾祖父投水自盡,周家的雄厚家財盡失,從此家道開始衰敗。
周家破敗後,周有光的父親做了教員,家裡人口多,漸漸衰落下去。考大學的時候,周有光考上了當時上海乃至全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聖約翰大學。還多虧家裡的親戚朋友愛才心切,為他湊齊了聖約翰昂貴的學費,才造就了日後的周有光。
抗日戰爭爆發後,周有光帶全家逃難到四川,先在新華銀行任職,後調入國民政府經濟部農本局任重慶辦事處副主任,主管四川省合作金庫。1941年到1945年在重慶新華銀行總行任職。等到上海解放,回到上海的他發現原來的家早已在戰爭中不復存在了。
1954年,因為之前已發表、出版過一些關於拼音和文字改革的論文和書籍,周有光到北京參加了全國文字改革會議,會後被留在北京擔任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委員,參加制訂漢語拼音方案,放棄了在上海的經濟學教學工作。
“文革”期間,周有光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1969年被下放到寧夏平羅“五七幹校”勞動,房子亦被造反派佔去。1971年,周有光與其他老年知識分子被放回家,只能和夫人張允和擠在一間小房裡過著艱辛的生活。
堅貞愛情
提起周有光,就不能不提到他的夫人張允和。張允和生於1909年,比周有光小3歲,2002年離世。張允和是著名的崑曲研究家;其曾祖父張樹聲是晚清的官員,父親張武齡是民國初年的富商。周有光的妹妹周俊人和張允和是同學,所以兩家的孩子們很早便認識。1928年周有光、張允和同在上海讀書時便經常見面。1932年上海發生戰亂,張允和避亂到杭州之江大學借讀,這時候周有光正好在杭州民眾教育學院任教,從那時起兩人開始戀愛。第二年,1933年4月30日周有光、張允和結為夫妻。從此開始,兩人攜手走過70年。
婚後,在戰亂年代,兩個人不離不棄,一起面對生活中的所有挫折。女兒因在戰亂中得了瘧疾去世,他們傷心到很久之後都不能提起女兒的名字。兒子周曉平被流彈擊中,子彈穿過腰部,內臟被打出六個洞,幸好最終康復,成了著名的氣象學家。
“文革”中,周有光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下放幹校。張允和偷偷攢錢給他買了雞蛋,煮好給他吃。他被群眾揪鬥的時候,張允和衝過去保護他。別人問張允和什麼立場,她說:“我就是個家庭婦女,我能有什麼立場。”周有光有青光眼,要用一種特殊的眼藥水。張允和就去申請批條子,幫他在別的醫院開好郵寄給他。
周有光退休後,每天下午和夫人有個固定的喝茶時間。時間一到,不管在做什麼,都停下來,兩個人一起喝喝咖啡,吃吃點心,聊聊天。張允和去世之後,周有光把他們喝茶的雙人沙發搬走,換成單人的。周有光說:“我的半邊天塌了,不知所措,終日苦思,什麼事情也懶得動。我們結婚70年,從沒想過會有一天二人之中少了一個。突如其來地打擊,使我一時透不過氣來。”
長壽秘訣
在接受採訪時,周有光曾開玩笑道:“大概100歲是人的一個正常的結束,超過100歲是例外,我說是上帝糊塗把我忘掉了。”其實周有光年輕時身體並不是很好,得過肺結核,還患過抑鬱症,可他卻走完了充滿坎坷變化的111個春秋。周有光是如何做到長壽的呢?他自己做過這樣的總結。
首先,心態要放寬。正視挫折,坦然面對。周有光曾說過:“活到這麼大,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服從自然規律。沉浮起落是自然規律,生生死死也是自然規律,都要服從。我和夫人張允和結婚70年,現在剩下我一個人,怎麼受得了?但是換一個想法,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然。對人生,對世界,既要從光明處看到黑暗,也要從黑暗處看到光明。”
其次,生活要簡單。周有光的晚年生活主要就是吃飯、睡覺、看書、寫文章,很少外出參加活動。飲食上,主要吃雞蛋、青菜、牛奶、豆腐四樣,不亂吃東西,不抽菸,不喝酒,他說:“以前在上海有一個顧問醫生,他告訴我:大多數人不是餓死而是吃死的,亂吃東西不利於健康。”對於各種補品,周有光敬而遠之:“我很少吃補品,人家送來的補品,我也不吃。”
再有,勤動腦。活躍的思維活動甚至可以增強體質和活力。思維活動能延緩腦神經細胞的衰老程序,從而使老年人能夠保持健全的思維和推理能力,降低多種疾病的發病率,客觀上有助於延長壽命。周有光在年過古稀之後,仍然堅持工作,堅持“動腦”。1979年,已經73歲的周有光在參加國際會議時代表中國發言,提議採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1980年開始,周有光擔任《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美聯合編審委員會和顧問委員會的中方委員,後來又先後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委員、《漢語大詞典》學術顧問。2005年出版《百歲新稿》。2010年出版《朝聞道集》。2011年出版《拾貝集》。2013年還對央視熱播的《漢字聽寫大會》發表了獨到的見解。
最後,最重要的就是和諧的夫妻關係。他回憶道:“我們在一起時經常喝茶。我喜歡喝咖啡,她喜歡喝好的清茶。我們的理論是,夫婦生活不僅要有愛,還要有敬。喝茶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舉杯,碰杯。古代夫婦舉案齊眉,我們今天沒有案了,就“舉杯齊眉”。這個小動作,我們堅持了一輩子。雖然是一個小事情,但很有用處,保持家庭生活的趣味,增強家庭生活的穩定。夫妻之間彼此尊重敬重,這是古代傳下來的,很有道理。”
精神的健康,生活的簡單,勤奮的思維,家庭的和諧,這是周有光帶給我們的長壽啟示。他身上帶有老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品格與情懷和新一代的積極奮進,正如他為自己起的筆名一樣----有光,意為對生命充滿希望。
作者/玲瓏
——追隨您的心聲 提供專業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