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海明
-
2 # 柯基影視廳
我個人傾向於認為,蒙哥的死,可能或多或少的改變了一些時間線。但是從大勢上來說應該很難改變東地中海的格局走勢。
如果從南宋的角度來看,一炮崩死蒙哥是一個巧合,多少讓南宋苟延殘喘了一陣子。但是,那個時候的南宋,可以說是“事已不可為”。王堅是個英雄,可是最後也難逃廟堂的鬥爭。而且如果只看釣魚城之戰,其實不難發現,南宋從重慶府的援兵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但是釣魚城是重慶的門戶,而重慶可以說又是整個長江流域的門戶,而宋軍對於釣魚城的增援力度完全夠不上釣魚城戰略上的重大意義。而釣魚城守住了,一方面是因為蒙哥戰死的巧合,一方面也是得益於王堅的大將之才撐到了意外的發生。但是從全域性來看,這樣一個兩個的意外,根本不夠挽救南宋。
-
3 # 冬瓜5876
釣魚城之戰在拯救歐洲和非洲,以及推遲南宋滅亡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使蒙古大軍的最後一次西征草草結束,歐洲和非洲的命運被從毀滅的邊緣拉了回來,也讓我們知道了一個雖敗猶榮的國家南宋(正統漢人的最後一支)。
一
釣魚城——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之處。
此時的蒙古帝國達到了擴張的巔峰,成吉思汗的霸業被帶到了最鼎盛的時期,猛哥是成吉思汗孫子,也是蒙古帝國的第四位大汗。
黃金家族的子孫們兵分三路,所向披靡的擴張,意圖征服整個歐亞非大陸,蒙哥(大哥)親征巴蜀,忽必烈(四弟)南下襄樊,旭烈兀(二弟)西征西亞與非洲,目標直指埃及。
如果這三路大軍都征戰順利,那麼,蒙古帝國將統治整個歐亞非大陸,歐亞非大陸都將納入蒙古帝國的版圖,成為元朝的雛形。不可否認,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經濟措施在當時的世界上無疑是最為文明和先進的,如果歐洲和非洲都併入了元朝的版圖,那麼此後歐洲的的“工業革命”會不會出現或者是什麼時候出現都成了一個問題。
在蒙古統治者的眼裡,西征和南下的兩條線路無疑都是困難重重,而巴蜀卻是手到擒來,“順江東下,滿城屠之,直取臨安,即可”,勝利觸手可及。可是這觸手可及的勝利,卻在蒙哥親征釣魚城時遭到了慘敗,這次慘敗完全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1259年猛哥憨不死的在釣魚城被飛石擊中。
(釣魚城山勢)
第一,蒙古大軍向來有屠城的習慣,對釣魚城也不例外,在這種生死取捨下,釣魚城兵民只有死守。第二,釣魚城著實有著先天的優勢,易守難攻,釣魚城三面臨江,只有東側與陸地相連,三面均為直上直下的峭壁,山勢陡峭,地勢險峻,是山勢天然形成的城池,這種山勢對於善於在平原和草原作戰的蒙古大軍來說,無疑是軟肋。釣魚城城垣綿延8公里,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護國門,還有八道城建門、炮臺、墩臺、棧道、水軍碼頭、兵工作坊。第三,釣魚城山上地形比較開闊,有大片可以耕種的田地,守將王成,帶領區區4600兵士在城中啄了100多口水井,也在山上14個天池,數個池塘養殖鮮魚,使得城中水糧都不缺。第四,蒙古大軍在圍攻釣魚城的二十四年當中,不是一年四季都守在城外,而是春末時就退回蒙古草原,秋末時又重新集結來圍攻釣魚城。四川盆地的炎熱高溫和潮溼是草原民族無法適應的。有了夏季的喘息,使釣魚城內的軍民能夠得到物資和戰備的補給。
1259年蒙哥來到久攻不下的釣魚城視察。卻被一塊不知從哪飛來的飛石,砸至重傷,幾天後不治而亡。蒙古大軍無心戀戰,第二年9月撤軍。
蒙古帝國的最高權力出現真空,南下的忽必烈、西征的旭烈兀、留守的阿里不哥三個兄弟誰當大汗呢?此時的汗位空懸,誰最先趕回蒙古國大本營,誰就能爭得先機。三路大軍馬不停蹄地撤回蒙古國大本營,都想成為擁有至高權力的蒙古帝國大汗。
當然最後忽必烈幹翻了自己的兩個兄弟,成功的登上了至尊皇權的頂峰。
蒙哥之死,讓三路大軍匆匆撤回 ,不但讓南宋解了圍,也讓同時期的西亞和非洲埃及逃過了一劫。相比同時期,一打既降的窩合臺國和察合汗漢國,南宋是抵抗時間最長的一個國家,雖然最後以失敗告終,1279年崖山之戰,十萬人投海殉國,其中包括老百姓、宮女、太監等非戰鬥人員,盧秀夫懷抱七歲的南宋小皇帝毅然跳崖,寧死不降,正統的漢人 在中原大地上徹底消失,但南宋可以說是漢人節氣的最高峰,此國雖敗猶榮。
(大臣盧秀夫懷抱7歲的小皇帝)
-
4 # 夏日情未了111089671
蒙哥之死,使蒙古遊牧民族最後一次在世界政治舞臺謝幕,也是東方引領世界的輓歌,也使儒家文化的以延續,漠南蒙古融入中華文化,忽必烈為了自己的權利,選擇漢化
-
5 # 顏如玉很美
宋蒙之間的全面開戰始於四川,就在1236年的7月開始,蒙古大軍殺入四川。在此之前蒙古軍一馬平川,先後攻克了陳倉、仙人關等重鎮,之後更是打下了蜀地的門戶漢中。都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可是如今的蜀中就像是一個跑馬場,在蒙古人鐵騎橫掃之下,川蜀一片狼藉,百姓更是死的死、傷的傷。
1239年,蒙古大軍再臨成都。蒙古軍進城後,參議王翊與眾官不僅絲毫沒有投降的意思,還企圖募兵繼續抗擊蒙軍。蒙軍見王翊身著官服,毫不慌張,在官署內正襟危坐,詫異道:“這傢伙是誰啊?”王翊的回答不動神色:“小官食天子之祿,國家有難不能救,死有餘罪,可速殺我,我願與城共存亡。”
兇狠的蒙古人聽了,反而不想殺他了,這是個忠於職守的好官呀!接著劫掠別的地方去了。王翊眼看蒙軍暴行,而自己無能為力,萬般無奈之下竟跳井自盡。
1240年,重慶知府彭大雅堅守不懈,在如此困境之下仍帶人鞏固城防,修築磚石城牆。而當地百姓對此並不理解,甚至大罵彭大雅吃飽了撐的,都已經如此這般了,修城能有什麼用?能抵擋得了蒙古的鐵騎兵團和回回炮嗎?罵其純屬勞民傷財。
彭大雅開始還跟他們解釋一下道理,後來發現效果不佳,乾脆不鳥他們了。他在周邊四下檢視,發現嘉陵江上游的合州,極有可能成為蒙軍的首選進攻目標。
此地有一座小山,周圍三面環水,形勢顯然易守難攻。他覺得可建造一處堅固的防禦要塞。這座小山名叫釣魚山,彭大雅在此山上建造的小城就是釣魚城。
(王堅)
冉氏兄弟提出應該在釣魚山上擴建釣魚城,以此作為據守根據地。餘玠大喜,隨後隱瞞他人直接上報朝廷,為冉氏兄弟謀取官職。
然而這引起了眾人的反對,不過餘玠態度堅定,堅持就這麼辦。正是餘玠的堅定和知人善用使得釣魚城得以擴建加固,用石頭砌成了1.5米厚的城牆。一件事情的成功,多數與領導者有關,不是餘玠的力排眾議,恐無之後的“折鞭”之舉。
除此以外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之後的王堅,王堅及其副將張珏又進行加築,竟將釣魚城的城牆厚度增至達5米。蒙哥大汗率領7萬精銳進入四川時,王堅在釣魚城內的守軍不過兩萬。
(蒙哥汗)
然而王堅堅持據守,見久攻不下蒙哥派出降將晉國寶勸降。面對威逼利誘王堅的態度決絕,並且將晉國寶殺了以示其節。同樣出彩的還有釣魚城的眾多守將,在1279年釣魚城投降時,提出要求不得傷害釣魚城內任何一人。投降之後,守城將領30餘名盡數自刎保全氣節。所以有如此守將,釣魚城當得起折鞭之城的美名。
除此之外城內有小池十三處,九十二眼泉水,這也是釣魚城滿足城內所需的關鍵。所以有著地形和供需的雙重保障之下,釣魚城牢不可破。
除去天然的屏障保護之下,餘玠時期的部署同樣重要。餘玠利用四川內的險峻山勢修築城寨,並且將其連線,形成一套山城防禦體系。各個城寨之間依靠交通要道和水道相互聯絡,以釣魚城為防禦核心,打造了一座堅固的堡壘。
恰逢當時蒙古內部發生斷層,大汗的突然去世使得南宋有了喘息的機會。也就是在這期間餘玠才有機會打造出這一套系統。但到底好不好用,還需要戰爭的驗證。蒙古這邊蒙哥經歷重重鬥爭,成為蒙古新任大汗。
(忽必烈)
此時蒙哥則再一次揮師四川,然而從1259年的2月開始直至7月,蒙古數次進攻都無法攻破城池。最終蒙哥大汗也帶著滿心遺憾死去。根據《元史》的記載,此次隨從蒙哥一同出征的多名將領戰死,包括率領陸軍主力的猛將汪德臣,也是被王堅重炮連轟帶嚇而死,可謂損失慘重。
一個小小釣魚城,久攻不破,蒙哥相當惱火,再加上愛將的命損,蒙哥徹底怒了。七月,他將御營移至釣魚城西北,他認為,可以延續汪德臣之前的戰略,從西北外城猛攻。為鼓舞士氣,蒙哥親自登上高樓,擂鼓助威,聲聞數十里,蒙古軍聽到大汗的鼓聲,更加奮不顧身。
兩軍交戰,蒙哥身為主帥,如此高調做事成功的吸引了王堅的注意。王堅二話不說調來大炮,毫不猶豫向擂鼓之人射擊,轟隆隆幾聲炮響,鼓聲再也響不起來了。蒙哥昏死於亂炮之中,蒙軍沒了主帥,開始撤軍。
其實關於蒙哥的死因,眾說紛紜,幾乎說啥的都有。但是不管死因如何,反正他是死在了攻打釣魚城的戰鬥中,而且他死了,這一死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一方面,蒙哥的去世使得整個蒙古侵宋計劃嚴重受挫,並且改變了宋蒙對戰的格局。蒙哥所採取的依舊是馬背上的民族一貫的強掠風格,對待宋人基本是能殺就殺,能搶就搶。而忽必烈是蒙古人中少有的對中原文化很認可的貴族,也正是蒙哥的命喪戰場才讓忽必烈有了登臺的可能。
(旭列兀)
忽必烈在和阿里不哥思念的征戰中獲勝,得以登上大汗寶座。登基後他開始推行漢化政策,並且要求改變蒙古掠奪濫殺的習慣,這才讓中國南部的廣大地區的文化和經濟少受摧殘。這裡多說一句,有些人總是認為滿清漢化的厲害,蒙元幾乎沒什麼漢化,至少現在蒙古族還是把自己民族的傳統和語言文字保留的很完整。
實質不是如此。首先,滿清近三百年,也就是到了中晚期才漢化較多,之前的官方文字一直是滿語和蒙語,後來才又加上了漢語。康熙的奶奶孝莊皇太后一直說的就是蒙語。再次假設如果蒙元延長了統治時間的話,絕對會漢化的更充分,我們可以看看他們在西域的汗國,基本上後來都本地化以及突厥化和伊斯蘭化了,有的還伊斯蘭化的相當徹底。
如果蒙哥未死,忽必烈沒有上臺,以蒙哥的一貫作風,廣大的南宋地區人民大機率會生靈塗炭的更為嚴重,慘遭蒙古鐵騎蹂躪的傷害程度也是百分之百會成倍增加的。
另一方面,釣魚城之戰緩解了蒙古對歐亞非等地區的攻勢。在蒙哥入侵四川之時,他的兄弟旭烈兀正在西征之中,蒙古西征大軍已經佔領了現在的伊朗、伊拉克和阿拉伯半島等中東大部分地區。距離染指非洲近在咫尺。
然而在獲得了哥哥蒙哥戰死的訊息後,本來正準備進攻非洲的他,立馬不想不打了,因為旭烈兀認為他是最有資格繼承汗位的,因此立刻撤兵往蒙古本土趕回。旭烈兀帥軍迴歸,只留下了小部分的軍力征戰。在戰鬥力削弱的情況下,蒙古軍被埃及軍隊擊敗。這也使得非洲地區倖免於難。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蒙古西征的步伐勢頭開始慢了下來,可以說是一個轉折點。
同時,釣魚城的將領官兵們用他們的戰略眼光和忠於職守,一心報國的精神,展現出來的英雄氣節為宋王朝延續了二三十年的壽命。這幾十年年不但是宋朝的國祚延續,更是民族精神的卓越體現。
-
6 # 禘天歌
歷史,不容假設。
不管是蒙哥,還是一個小兵,又或者是一個平民,他的生與死,都會改變歷史!差別只在於,改變的歷史面是大還是小。
對於世界歷史來說,能夠影響乃至改變的,基本上只有人類中的精英。比如說各個國家的國王、貴族,或者是皇帝、權臣。蒙哥,作為當時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政權中的重要人物,他的任何一個行為、決定,都會改變歷史,更別說他的死了。他當時若不死,那可能引發的結果是什麼?攻下釣魚城?然後攻下整個南宋?然後再向南攻取整個中南半島?乃至整個東南亞?亦或者,打到中東,打到印度?甚至統一整個歐亞非大陸,成為世界島的統治者?這,都是假設。
所謂歷史,其實是由全人類的每一個個體的故事構成的。他死了,所以,有的人就活了。在這些活下來的人中,他們的後代可能誕生了某個行業的頂尖人才,為人類社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未可知。所以說,世界歷史肯定是被改變了的。
回覆列表
蒙哥的死,向來被學界認為是改變世界歷史走向的重大歷史事件,釣魚城也被西方史學家稱為“上帝折鞭之處”。
那麼我們來假設一下,假如蒙哥沒有死,歷史將會是怎樣?
假設一:蒙古軍隊戰無不勝的神話將會繼續。1260年,旭烈兀接到蒙哥的死訊,隨即撤軍東返,僅僅留下大將怯的不花率領15000人留在敘利亞。最後不花被馬穆魯克騎兵擊敗,1.5萬蒙古軍隊全軍覆沒,這是蒙古軍隊第一次遭受失敗,如果蒙哥沒有死,那麼不花就不會孤軍奮戰,蒙古戰無不勝的神話也就會在中東地區持續下去。
假設二:阿拉伯伊斯蘭世界將會被徹底征服。旭烈兀本人是佛教徒,可是她的妻子是不折不扣的基督徒。旭烈兀始終把自己定位是世界的保護者。他計劃把耶路撒冷從穆斯林的手中解放出來,並且歸還給基督徒。
綜上所述,如果蒙哥沒有死於釣魚城的話,人類歷史的發展方向無疑也將與現在看到的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