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解剖未來

    這個好說,沒對上點唄。就好像一把鎖,拿了三把鎖匙去開,前面兩把都沒有對上,最後一把打開了。在這裡商鞅是懷揣著真正的強秦之策,去試探秦孝公,看秦孝公到底識不識貨,是不是一個明君,他到底想要什麼樣的治國方略,而秦孝公對秦國的國政弊端是再明白不過了,他要的不是虛妄的保持國家前行的治國守成之術,秦國已經病入膏肓,到了生死邊緣,他要的是刮骨療毒,使秦國脫胎換骨的強國之策,只是還沒有一個系統的變法改革方案,和提綱契領去推行的人,兩個人的目的都十分清楚明晰,對不上號的自然就毫不猶豫的拋棄了,於是二人在互相的試探中,像齒輪一樣,終於咬合到一起,成為一體,推動著秦國的變法大業滾滾向前。

  • 2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商鞅和秦孝公的君臣際遇可謂千百年難得一遇——為了共同的變法強秦的夢想他們相伴始終,然而商鞅第一次面見秦孝公時給秦孝公留下的印象並不好,他究竟透過什麼樣的方法抓住了領導的心呢?為什麼秦孝公能一直對商鞅言聽計從委以重任呢?

    秦孝公於秦獻公四年(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出生。秦獻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其父秦獻公去世後秦孝公繼位。秦孝公繼位時年僅21歲。是不是和《大秦帝國》中侯勇老師所扮演的形象差距很大呀?而這年的商鞅也不過36歲。放眼當今世界政壇二三十歲就成為一國元首或高官的真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商鞅原本在魏國相國公叔痤家中當中庶子(家臣),公叔痤對他很欣賞,病重之際曾向魏惠王舉薦由他來繼任相國。但魏惠王覺得此人太年輕,沒有從政經驗,沒有答應。公叔痤見魏惠王無意起用商鞅,於是又建議魏惠王殺掉商鞅,因為如果商鞅被別國得到將成為魏國的大患。魏惠王走後公叔痤又叫來商鞅說道:“我方才向大王舉薦你,無奈大王並無起用你的意思。我為了盡大魏臣子的忠義向大王建議殺掉你,現在我要盡朋友私交勸你逃走。”商鞅卻回答說:“既然大王沒因為您的話起用我,自然也不會因為您的話而殺掉我。”

    商鞅的分析完全正確——魏惠王根本就沒瞧得上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公叔痤死後商鞅在魏國失去靠山。恰在這時僻處西隅的秦國有了新的國君。剛繼位的秦孝公準備光復其先祖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的事業,收復東邊被(三晉)侵佔的土地,下令在國內訪求賢才。商鞅得信以後立即收拾行李,西出函谷關,來到了秦國。

    來到秦國的商鞅透過賄賂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而得以覲見秦孝公。此時的秦孝公求賢若渴,加之秦國此時並不強大,其實是以一種仰視的目光在看待這位遠道而來的東方學子,可一番交談下來秦孝公不禁大失所望:商鞅初見秦孝公時首先提出了以堯、舜為代表的帝道治國。帝道治國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治國之道,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所有治國之道的鼻祖。所謂帝道治國其實就是無為而治——政府只需要扮演一個宏觀調控者和仲裁者的角色,而不要干預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商鞅在提出帝道治國時首先列舉了堯舜二帝在位時的繁榮盛景,但秦孝公認為帝道治國見效太慢,而秦孝公是希望快快的出成績的。對帝道治國嗤之以鼻的秦孝公愣是把商鞅的言論聽成了催眠曲。

    也許是景監的確很得秦孝公寵幸,憑著他的門路使商鞅得以第二次面見秦孝公。這次商鞅和秦孝公談論的是王道治國理念——王道治國是經過兩千多年曆史延續的成規定製,其最為成功的範例便是西周禮制。這種王道禮制的確曾使天下康寧一片興盛,而且儒家一直不遺餘力的為這種王道張目禮讚。春秋戰國以來王道禮制雖然已經大為衰落,但許多國君為了表示自己仁義,仍然堅持說自己奉行王道。而且秦穆公時期的百里奚正是操的王道之學,那時秦國確實強盛一時,穆公也稱了霸,老秦人一直引為驕傲。秦孝公的《求賢令》也申明嚮往穆公時的強盛,信誓旦旦的要恢復穆公霸業。據此推測:孝公如果接受王道治國似乎也有理由。這次秦孝公沒打瞌睡,耐著性子聽完了,但依然拒絕實行王道治國。

    不得不說景監這個後臺果然夠硬,證據就是商鞅又得以第三次面見秦孝公。這次商鞅為秦孝公仔細分析了當時戰國三大強國魏國、齊國、楚國變法的成功與弊端,從而引出自己的《治秦九論》:

    其一《田論》:立定廢井田、開阡陌、田得買賣之法令。

    其二《賦稅論》:拋棄貢物無定數的舊稅制,使農按田畝、工按作坊、商按交易納稅之新法。如此則民富國亦富。

    其三《農爵論》:農人力耕致富並多繳糧稅者,可獲國家爵位。此舉將真正激發農人勤奮耕耘,為根本的聚糧之道。

    其四《軍功論》:凡戰陣斬首者,以斬獲首級數目賜爵。使華人皆以從軍殺敵為榮耀,舉國皆兵,士卒奮勇,傷殘無憂,何患無戰勝之功?

    其五《郡縣論》:將秦國舊世族的自治封地一律取締,設郡縣兩級官府,直轄於國府之下,使全國治權一統,如臂使指。

    其六《連坐論》:縣下設裡、村、甲三級小吏。民以十戶為一甲,一人犯罪,十戶連坐,使民眾怯於私鬥犯罪而勇於公戰立功。

    其七《度量衡論》:將秦國所行之長度、重量、容器一體統一,由國府製作標準校正,杜絕商賈與奸惡吏員對庶民的盤剝。

    其八《官制論》:限定各級官府官吏定員與治權,杜絕政出私門。

    其九《齊俗論》:強制取締山野之民的愚蠻風習,譬如寒食、舉家同眠、妻妾人殉等等。

    這實際上就是要以法家為核心推行對內嚴刑峻法,對外武力擴張的霸道治國理念。此番言論一出,深得秦孝公之心。大喜過望的秦孝公決定起用商鞅在秦國推行變法。然而興頭上的秦孝公不知道的是商鞅在和自己告辭後曾私下對人表示:霸道治國固然能強秦,但後世之君若不能及時更張,秦國的壽命將是一個問題。實際上商鞅自己是準備了帝道、王道和霸道三套治國理念,而且他也深知這三種治國路線各自的優劣——帝道境界高遠,但不適合戰國大爭之世;王道可行於天下承平之時,卻對亂世強國見效甚慢;霸道剛猛有餘,卻是一門容易令人走火入魔的絕世武功,練成之日天下無敵卻自殘身體。

    商鞅自己其實也不知道秦孝公會選擇哪種治國路線,但他明確知道自己更適合推行哪種路線,也知道當下的秦國最適合哪種路線。於是他將自己的真實意圖藏起來,先把秦孝公的胃口吊足了,再瞬間放出大招。不過他這麼做是有前提的:其一景監的背景足夠過硬,否則一個遊學士子一番應對把國君給吹得睡著了,還幻想有第二次、第三次機會?其二他和景監的關係夠鐵,否則人家憑什麼幫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打通關節面見國君?

  • 3 # 天有餘而補不足

    上有所好,下必從焉。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秦孝公要當賢君,釋出招賢令,來者甚多,諸子百家都有,沒有幾個重用,問題就在這,秦王需要什麼樣的賢才,什麼樣的治國策略。法家也是有各種流派。商鞅為人機警,有智謀,圓滑,功利心重。在魏國,待奉國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公叔痤病重推薦商鞅為魏相,魏王不採納。到秦國,不是從正規途徑招賢,而是結交秦王寵宦景監,能結交結好寵宦景監,俗話說朝中有人好當官。能讓其冒風險推薦商鞅,商鞅的情商和能力就不低。從寵宦景監身上能打聽到秦王喜好,更能獲得成功。當時諸子百家爭鳴,治國之術主流是:行上古帝道的復古派,行王道的儒家,行王霸道法家。他用這三大流派一一事探秦王,試探出秦孝公的政治思想,第三次接見一擊而重,受到重用,沒有前面試探準備工作是達不到目標的。

  • 4 # 挖了恐龍侃歷史

    秦孝公下達求賢令,商鞅覺得這是自己發跡的時機,就立馬收拾行囊,來到了秦國。但是到了秦國,他才發現在這裡舉目無親,並沒有機會接觸到秦孝公。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透過秦孝公的寵臣,一個名叫景監的太監來見到秦孝公。而景監在收到商鞅的賄賂之後,在孝公面前大加讚賞。於是,孝公欣然答應接見商鞅。但是兩人第一天談話,就讓秦孝公十分不耐煩。原來商鞅談的是帝道治國,也就是用三皇五帝時期的方式來治理國家。帝道一向是歷代君王十分崇尚的方式,並且也是中國所有治國方式的根本。但是這種方法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透過君王個人的仁義道德來感化民眾,時間過於漫長。秦孝公很顯然是不想等那麼長時間的。所以秦孝公不僅拒絕了帝道治國,甚至在商鞅講解的時候,自己昏昏欲睡。在談話結束之後,秦孝公十分生氣,還大罵了景監。不過,景監畢竟拿了好處,希望秦孝公能再次召見商鞅。

    於是第二次,商鞅又來找秦孝公談話。這一天談的,是王道治國,就是用周王室治國的方法。周王曾經用這個方法治理國家,尤其是在西周時期,延續了很長時間的統治。並且秦孝公的老祖宗秦穆公,一直採取的也是王道治國。這時,秦孝公才覺得有點意思,但這仍不是他想要的。

    一直到了第三次,商鞅拿出了霸道治國的方法,終於引起了秦孝公極大的興趣。所謂霸道治國,都是採用嚴刑峻法,講究軍國統一,強行提高國家的整體實力。比如在政治上,可以廢除世卿世祿制,獎勵有軍功的人加入仕宦階級;而在經濟上面,要重農抑商,多加獎勵那些生產出很多農作物的人。一談到這些實際的治理國家方法,秦孝公瞬間激起了很大的興趣。二人在房間內談論不休,持續了好幾天才結束。並且在這個過程中,秦孝公不斷稱讚商鞅的方法,所坐的墊子也一直向商鞅那裡移動。於是,在這好幾次的談話之後,君臣一拍即合,秦孝公立馬下令,要商鞅主持變法。商鞅也毫不客氣,憑著秦孝公對他的大力支援,在秦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果然,如此施行之後,秦朝的軍隊真正成為了虎狼之師,百姓十分富裕,一下子變成了最強的國家。而在收復了河西之地後,秦孝公也應諾,將商地封給了商鞅。

  • 5 # 歷史神秘人

    商鞅和秦孝公這對打下大秦帝國強盛基礎的君臣,一直為後人津津樂道,兩人既是君臣也是朋友,有著共同的理念,其實歷史上惺惺相惜的兩人相遇時確實一波三折,商鞅叫了秦孝莊公三次面,才被秦孝公錄用呢,這就是妥妥的能人應聘故事,給我們不少的啟發。

    出身衛國的商鞅自少就好專研學問,經濟,政治,法律,軍事等等都學到家了,可謂就是個學霸啊!既然有才,自然要去拼搏大展宏圖一番,最好的手段就是去君王手下打工啦,商鞅求職第一家是魏國,不過幾經周折,還是應聘失敗了,29歲的商鞅決定去秦國碰碰運氣。當然他來到秦國,吸取了之前的教訓,不能冒冒然的去跟秦國君王說我很牛,你應聘我吧,我能讓你秦國變得強大,肯定不能那樣幹,否則會被人當做瘋子趕出來的。首先商鞅是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就是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請他幫忙引薦去叫秦孝公。有貴人引薦,商鞅就獲得了直接和秦孝公見面的機會。

    第一次見秦孝公,商鞅和其他的求職者一樣,開始有點緊張,只是看到年僅20歲的秦孝公,比自己好年輕,怕什麼呢!所以商鞅開始在秦孝公面前滔滔不絕,高談闊論,博古引今,從堯舜說到當今君王的“帝王之道”。可秦孝公對歷史不感冒,聽的昏昏欲睡,最後秦孝公不耐煩了,把商鞅趕了出去。事後秦孝公嚴厲責備景監亂來,說商鞅這個人只會放嘴炮,說大話,不是什麼人才。

    商鞅第一次應聘失敗沒有氣餒,在他再三請求下,景監還是幫他安排第二次面試了。這次商鞅調整了說話的材料,決定不要說的那麼選,說進一點,也許秦孝公愛聽,說些秦孝公喜歡的事。於是第二次見面開始了,商鞅著重介紹夏商周的治國之道,問題是,秦孝公還是不愛聽,面試最後也草草收場。景監又被秦孝公數落了一遍,景監很不舒服,責怪商鞅。商鞅連忙道歉說,自己已經知道了秦孝公的愛好了,而秦孝公一定是有雄心的人,我只是沒有說到他心裡最想要的答案罷了,不過已經很接近了,秦孝公一定能成就千秋霸業的人,希望你幫我安排最後一次見面。

    無奈的景監只能最後幫一次忙了,也算是仁致義盡了。最後第三次見面,商鞅直接單刀直入,向秦孝公介紹了春秋五霸以武力強國的史料和道理,結合秦國的情況,如何借鑑讓秦國成為霸主。這次秦孝公有興趣了,觸碰到了秦孝公的內心需要,他聽的津津有味,時而插嘴,不過最後秦孝公也沒有錄用商鞅,只是對景監說,商鞅這個人不錯,還是能聊聊天的。面試沒被錄用,這多少讓商鞅有點失望。

    幾天過後,商鞅等的心急如焚,還是沒有訊息。終於等到商鞅不耐煩絕望的時候,秦孝公主動召見商鞅,這讓商鞅興奮異常,他覺得自己快要成功了。這次見面氛圍大為改觀,秦孝公對商鞅挺和氣的,兩者聊的很投機,甚至互相爭辯討論,好不熱鬧,這一聊就聊了幾個小時還意猶未盡。景監很疑惑,秦孝公怎麼前後反應相差這麼大呢,商鞅解釋說,對秦孝公來說,那些帝王之道實在太遠了,太大了,沒有意思,秦孝公喜歡直接有限的方法,如何能讓秦國短時間富強才是秦孝公感興趣的,尤其是讓秦國如何快速崛起的方案,秦孝公很願意聽,這次毫無懸念,商鞅正式被錄用了,開始了秦國變強的商鞅變法,而秦孝公和商鞅這對君臣也成了千古佳話。

    商鞅應聘秦孝公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去求職時,有貴人引薦成功率是高一些的,最關鍵的面試時候要懂得面試官的注重的是什麼,不要說些假大空的話,能直接簡單說到面試官認為有用的東西是最好的,畢竟老闆應聘你那是為了讓你為公司創造利潤,你有什麼具體可行的方法最能打動老闆的心,當然前提是你真的有才才行啊,人家商鞅就是有才才可以讓秦國變強,你不行說再多也沒用,提高自己才是重點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酸黃瓜炒豬肝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