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今注
-
2 # 紅雨說歷史
貓現在很火,在有的家庭中地位已經和人平等了。甚至有很多人“淪為了”“貓奴”,樂在其中。其實在古代貓的地位也很高。不過古代“貓奴”指的是貓的稱呼,不是人的稱呼。
貓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很高,開始不是因為她是寵物,而是因為他有一項技能“捕老鼠”。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農耕文明的古老文化大國。小農經濟是中國古代關鍵的經濟基礎。田鼠害糧,貓能捕鼠。所以自然地位就高。《禮·郊特牲》一篇曰“迎貓 ”。貓要用“迎”,這裡不是看重貓,看中它的捕抓田鼠的能力。“貓”是反犬旁加“苗”字,就是源於貓一開始古人用他來保護莊稼的原因。
貓的作用大,自身地位很高,再加上它討人喜歡的外表,所以很受人歡迎。古代有《相貓經》。清朝黃漢有《貓苑》一書。書中雖然有很多杜撰成分但是不失為我們瞭解貓在古人心中地位的一本書。書的自序中提到貓有靈性,人們稱呼貓“且有呼之為姑,呼之為兄,呼之為奴,又皆憐之、喜之至也。”就是說人們很喜歡貓,用“姑,兄,奴”來稱呼,比如貓姑,貓兄,貓奴(現在這個名字指人)。
-
3 # 年代君的新格物小站
藝嶼EYESVOT |貓文化
世界史上,貓,從來都是充滿文化符號的存在,瞭解一點“貓文化”,有利無害!
之前,聊過日本貓文化,這次簡單聊聊中國古代貓的那些事兒。
貓在古代就地位很高,不缺“鏟屎官”,古埃及人將貓的形象神格化,貝斯特就是埃及的貓神,她是主管人間性愛的女神。
有著月亮的溫暖和女性的魅力。
由此可見古埃及對貓的喜愛與崇拜。
貓華人對貓的喜愛也由來已久,較古埃及不遑多讓,先秦時期,
《禮記·郊特牲》中就對於貓的用途就有了說明了,“特牲”就表明貓區別於其他動物。
“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這就說明了養貓的用途——捕鼠。
先民們祭祀貓,把貓放在“特牲”的地位,正是為了保護五穀免受鼠害。
隋唐兩代,貓被用來作巫蠱之術,唐代還立法禁止貓鬼之術,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貓還是憑藉可愛獲得了人們的喜愛。
明代全國上下愛貓成癖,宮中也不例外。
皇帝還給貓起了不少別緻的名字,如“鐵衣將軍”“丹霞子”等等,有的貓甚至還加官晉爵,領取俸祿。
愛貓死了,還要命以金棺厚葬,並命文官撰寫祭文,薦度超生。
文人也有許多詠貓的詩句,清代的董舜民《玉團兒》中有關於貓的詩句:
“深閨馴繞閒時節,臥花茵,香團白雪,爪位湘裙,回身欲捕,繡成雙蝶。春來更惹人憐惜,怪無端魚羹虛設。暗響金鈴,亂翻鴛瓦,把人拋撇。”文字清新典雅,展現了人們對貓的喜愛,貓的地位,自然是不低了。
-
4 # 元元的天下
貓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很高,這歸功於它的傲嬌氣質。
在家貓歷史中,古埃及應是最早出現的地方。現存3500年前的碑文和羊皮紙上,都有記載,其貓外形和今天的埃及貓一模一樣。
在古人眼中,貓可以制服邪惡的毒蛇,即正義化身,可變色的貓眼如秋波,可洞悉人心,預測未來。對於這種充滿神秘氣息的生物,由寵愛而生崇拜。
埃及人崇拜貝斯特神,她的化身就是隻貓。法老為它蓋了座神廟,祭司允許貓自由出入其中。每年4至5月人們都要去朝拜,殺貓者會處以死刑。
而貓不僅生前待遇優厚,死後會被精心製成木乃伊,陪主人入葬金塔。在出土的貓乃伊墓室裡,不僅有魚乾食物,還有很多喵寶生前喜歡的玩具,可見埃及人真的懂貓心,是真愛呢。
華人養貓也很早,不過是用來保護糧食,衣物,書籍或宮殿木製建築免遭鼠患。在宋以前貓並非寵物,而且因其生性獨特,並不如狗的地位高。關於貓的傳說也不太美好。
比如人們熟悉的"狸貓換太子",和唐武后怕害死的蕭淑妃化貓索命,宮中禁養貓的故事。《隋書》記載了獨孤後遭"貓蠱”之事,認為老貓能成精鬼,頗有神靈。對以貓行蠱鬼術者,唐法律規定:蓄貓鬼者,流三千里",可見不虛。
宋以後貓的地位上升成為寵物。因貓護家有功,待遇還是不錯的。若接小貓回家,要給其主人鹽;野貓呢則要將小魚乾穿成串,給貓媽媽作謝禮,以示尊敬。
文人中貓奴很多,黃庭堅有貓詩云:聞道狸奴將數子,買魚穿柳騁銜蟬”。陸游也寫了許多愛"小狸奴"的詩句,"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相伴溫馨別有情趣,也有因家貧,無魚可飼貓而感愧疚之句。
文人們因感激貓盡護山房萬卷書,還給愛貓起了不少文藝範的名字,什麼"雪裡拖槍","金鉤掛玉瓶"等。
而要說最愛貓的皇帝,莫過於二十年不上朝的嘉靖了。那隻歷史上待遇最高的幸運貓名霜眉,為通體微青眉有白的長毛波斯美貓。尤其貓眼晶瑩有神,似美日秋波又善解君王意。嘉靖皇帝和霜眉朝夕相伴,對之她美人般痴戀。連宮內養貓的太監,也叫"貓老爺”。
但霜眉貓命薄死了,嘉靖難過得幾天吃不下飯,下令讓百官寫祭文超度。有個叫袁煒的寫了句"化獅為龍”,讓皇帝很開心,認為霜眉成仙上天去了,將愛貓墳稱為"虯龍冢"。其旁的柏樹謂"虯龍柏",今尤存一棵於北京石景山北邊。
袁煒因拍馬(貓)屁有功,從此官運亨通。上行下效,一時間紫禁城養貓成風,宮內養貓的人都有官所廠俸祿,後世貓奴不絕也。
-
5 # V盟文史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於扯淡的萌妹子。這篇稿子來自於小雉哥。
超出一般人理解的是,家貓真正進入中國,並獲得華人普遍喜愛,其實是很晚的事。晚唐之前,很少有與貓相關的記載,更不用說專書了。
《隋書·經籍志》中記載當時有《相馬經》一卷,並說之前的梁朝官修書目中還有“《伯樂相馬經》、《闕中銅馬法》、《周穆王八馬圖》、《齊侯大夫甯戚相牛經》、《王良相牛經》、《高堂隆相牛經》、《淮南八公相鵠經》、《浮丘公相鶴書》、《相鴨經》、《相雞經》、《相鵝經》、《相貝經》、《祖
回覆列表
貓在現代人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鏟屎官”,“貓奴”等網路詞彙也層出不窮,許多愛貓人士也都喜歡以此自稱。那麼你也許以為只有現代人喜歡擼貓,其實古代人吸起貓來,更為可怕。(朋友的小貓咪,最喜歡他啦!)
貓的來歷關於中國古代,貓咪的來歷有個非常有意思的說法,《爾雅翼》中記載:“貓,乃小獸之猛者。初,中國無之,釋氏因鼠齧佛經,唐三藏禪師從西方天竺攜歸,不受中國之氣。”那麼貓咪是不是唐僧西天取經帶回的,這個有待考證,因為貓咪在中國出現的時間歷來就有爭議,但可以知道是,貓是被引入古代中國的。我相信有些朋友已經發現,在歷史典籍中,有關貓的記載相對其他動物可謂少之又少,其實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貓的出現較晚,家化時間較短。在現存的甲骨文中,我們沒有發現貓的記錄,而《說文解字》中也沒有貓的身影,所以關於貓的記載應該在漢代之後,那麼記錄較少也是可以理解的。
貓的家化在古代,貓和人們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互惠互利,《禮記·郊特性》中記載:“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簡單來說,就是當時的人們非常喜愛貓,因為它能保護莊稼免受鼠害,所以人們禱告時祭祀貓,把它當做神物對待。其實從這裡,我們已經可以看出古代時,貓的地位可謂重之又重。以前人們“重農抑商”的傳統思想決定古代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而農業高度發展,獲益的並非只有人類,一些小型齧齒類動物也得以伺機盜取人類勞動成果,尤其以老鼠最為猖獗。
對於老鼠的危害,也許現在的一些年輕人沒有概念,對於古人來說老鼠是非常頭痛的,它造成的危害不止是糧食的損失,還有疾病的流行。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1348年在歐洲爆發的瘟疫,這場瘟疫奪去了數千萬人的生命,使歐洲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一到一半。但對於貓來說,家鼠對它不僅沒有危害,反而還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誘惑,就在這樣一種關係下,貓開始了與人為伴的生活,但家化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即使現在,貓的體內仍然留著一絲野性。
貓的神秘對於有著悠久文化的中華民族來說,愛貓養貓同樣也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尤其是宋代養貓之風非常盛行,在宋代的眾多詩篇中,有很多也和貓咪有關,這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我們的大詩人陸游,擼貓憂國兩不誤。甚至有說法,宋代人視養貓如娶妾,講究的人家買貓不叫買而是“聘”,以鹽或小魚做聘禮將小貓接回家。其實古代人對於貓的感覺是非常神秘的,古代民間自古就有“貓有五福”的說法,而五福就是“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古人認為只有五福臨門才有完美的幸福。
而且古人還認為,黑貓能夠辟邪,使得妖魔鬼怪不能靠近,還會給主人帶來好運。而且貓能拜月為妖,家貓失養,則成野貓,野貓不死,久而成妖。但是在西方基督文化中,貓是非常邪惡的,而前文提到的瘟疫就是因為西方開展的滅貓活動造成的。
總結一下,貓是被引入古代中國的,並不是土生土長。它在古代的最大價值體現在捕鼠上,即使貓的畫像也可以震懾老鼠。雖然透過捕鼠使貓的地位變得有些神聖,但不容忽視的是,貓對人們的有著心裡安慰,精神寄託,緩解壓力等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