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塵醉俗人
-
2 # 白馬君
有不少人對於本傑明·富蘭克林當年是否真的進行了這樣的實驗,或實驗到底是如何進行,還心存疑慮。美國Discovery頻道《流言終結者》節目在第4季第5集利用實驗證明了,如果本傑明·富蘭克林真的把手靠近導下了雷電的鑰匙,他將會被直接殺死。其實早已經有研究者發現富蘭克林本人從來沒有正式承認做過這個實驗。
富蘭克林在電學上成就顯著。為了深入探討電運動的規律,創造了許多專用名詞,如正電、負電、導電體、電池、充電、放電等,成為世界通用的詞彙。他借用了數學上正負的概念,第一個科學地用正電、負電概念表示電荷性質,並提出了電荷不能創生、也不能消滅的思想,後人在此基礎上發現了電荷守恆定律。
在1749年到1751年間,富蘭克林仔細觀察和研究了雷、閃電和雲的形成,提出了雲中的閃電和摩擦所產生的電性質相同的推測,提出了關於避雷針的建議。這一建議首先於1852年在法國馬利大學得到應用。避雷針的發明不僅可以防止閃電所招致的嚴重危害,同時也破除了迷信,揭示了自然力的真實性質。
-
3 # 血色黃昏的黃昏
根據富蘭克林研究所的說法,該實驗是真實的。但是,一項關於此實驗的新研究,根據對歷史遺留下來的一些證據分析,證明該理論的實驗只發生在富蘭克林的想象中。
“富蘭克林研究所”曾經發表一篇名為《本傑明富蘭克林和風箏實驗》的文章,證明了該實驗的真實性!富蘭克林研究所是為紀念美國第一位科學家本傑明富蘭克林而建立的,是該國最古老,最重要的科學教育和發展中心之一。今天,該研究所繼續致力於公共教育,並透過各種方式向人們介紹科學技術。
1824年2月5日,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的第一任QuattroporteSamuel Vaughan Merrick(塞繆爾·沃恩·梅里克)和美國地質學家William H. Keating(威廉H.基廷)成立了賓夕法尼亞州富蘭克林研究所。他們兩人都是美國哲學學會的成員。
富蘭克林研究所是這樣描述的:
在1752年六月的一個下午,在費城上空天開始變暗。隨著雨水開始下降,城市將受到閃電的威脅,大部分城市居民都匆匆回到了室內。但本傑明富蘭克林不,他覺得這是放風箏的最佳時機。
富蘭克林一直在等待這樣的機會,他想展示閃電產生的電氣特性,為此,他需要一場雷雨。
他準備好了材料:一個大絲綢手帕,一根麻繩和一根絲繩製成的簡單風箏。他還有一把房門鑰匙,一個Leyden(萊頓)罐子(一種可以儲存電荷供以後使用的裝置)和一根電線。他的兒子威廉協助他。
根據英國科學家約瑟夫普里斯特利的說法,富蘭克林最初計劃在費城教堂尖頂上進行實驗,但當他意識到他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到達同樣的目的,他改變了計劃,所以用一隻風箏來進行實驗。
Joseph Priestley(約瑟夫普里斯特利)是英格蘭神學持不同政見者、自然哲學家、化學家、創新文法多主題教育者,在歷史上一直被認為是他發現了氧氣。普里斯特利一生中的科學聲譽取決於他發明了蘇打水。
約瑟夫普里斯特利於1767年提供了關於富蘭克林實驗的更完整的描述,他可能直接從富蘭克林那裡瞭解到了具體的細節,富蘭克林在普里斯特利寫這本書時曾在倫敦。
根據1767年普里斯特利的說法,富蘭克林意識到使用導電棒的危險,而採用了附著在風箏上的溼大麻繩來導電。他留在地上,而他的兒子則協助他在附近棚屋的避難所放風箏。這使得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能夠保持風箏的絲繩乾燥以使它們絕緣,同時允許風箏的大麻繩子在雨中被弄溼以提供導電性。
普里斯特利這樣描述到:
“富蘭克林將屬於Benjamin Loxley(本傑明洛克斯利)的房子鑰匙套在麻繩上並連線到萊頓罐子上;利用這把鑰匙,他給小瓶子充電,並且從中得到電火併點燃了烈酒,同時還進行了所有其他電子實驗。 風箏沒有被可見的閃電擊中,如果有的話,富蘭克林肯定會被殺死。然而,富蘭克林確實注意到,風箏線的鬆散線條相互排斥,並推斷出萊頓罐子正在被充電。他把手靠近鑰匙,觀察到電火花,由此證明了閃電的放電性質。”
【注:本傑明洛克斯利是美國殖民時期費城著名的建築師,他也是美國著名的愛國者軍隊領袖。他與本傑明富蘭克林合作進行富蘭克林的一些電子實驗,包括富蘭克林使用他家的房門鑰匙進行風箏實驗。】
富蘭克林於1752年10月19日在“賓夕法尼亞公報”中描述了這項實驗,但沒有提到他自己是否完成了實驗,在其中,他給出了重新建立實驗的說明:
“一旦任何雷雲越過風箏,尖頭的鐵絲就會把電光引過來,風箏和所有的線就會通上電,鬆開的線就會向四面八方伸出來,並被接近的手指所吸引。當雨水打溼了風箏和線,使它能自由地引導電火時,你會發現它大量地從你指關節附近的鑰匙流出來。透過鑰匙小瓶子可以被充上電;由此獲得的電火可以點燃烈酒。”
富蘭克林並不是第一個證明閃電電氣特性的人。早在他實驗的一個月前(1752年5月10日),法國物理學家Thomas-FrançoisDelibard(托馬斯-弗朗索瓦達利巴德)在法國北部成功完成了這項工作。他於1767年首次會見了本傑明富蘭克林,據說他們成了朋友。
在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一年後,波羅的海物理學家格奧爾格·威廉·裡奇曼試圖進行類似的試驗,但是,他遭到閃電擊中而被電死。
對富蘭克林的雷電風箏實驗表示懷疑的根據
2003年6月1日上午12:01,英國《每日電訊報》發表了一篇題為《本傑明富蘭克林"假風箏實驗"》的文章。文章指出:
這是科學史上最著名的實驗之一。幾代學生被教導18世紀美國發明家和政治家本傑明富蘭克林冒著生命危險直接在雷雲下放風箏,證明閃電是一種電力形式。富蘭克林的成功為全球著名的皇家學會贏得了聲譽。但是對他的工作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發明者實際上“發明了整個故事”。
他的工作導致了避雷針的發明,從而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他成為倫敦皇家學會的成員,倫敦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科學學院,並於1753年因“他對電力的好奇實驗和觀察”獲得了首要獎項——科普利獎章。然而,根據對歷史證據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證明該理論的實驗只發生在富蘭克林的想象中。
湯姆塔克是北卡羅來納州等溫技術學院的講師和歷史學家,他在為美國宇航局工作時首先開始懷疑這個故事。他查閱了描述這個實驗的原始檔案,發現富蘭克林對此的不同描述以及對於這個實驗執行的時間和地點都很模糊。
然而,在實踐中,這將導致所有電力洩漏到地下。塔克博士的懷疑最終得到證實,他試圖用18世紀中期的材料重新創造富蘭克林的實驗。他告訴“每日電訊報”:“我按照風箏的設計進行了幾次嘗試——它只是不會飛。”
根據塔克博士的說法,即使它已經起飛,也無法達到從雷雲中獲得電力所需的高度。然後,他使用“高效的現代風箏”嘗試了實驗,但這也沒有用。
塔克博士在《命運之箭》(命運之箭:本傑明富蘭克林和他的電動風箏騙局)一書中提出了他的證據,這是對富蘭克林聲稱的“放風箏”的第一次詳細分析。雖然這本書揭穿了實驗真相,但塔克博士強調,富蘭克林的理論是完全正確的。他說:“我認為他發明了這個故事,要求他們積極參與科學研究,以表明他不只是在提出建議。”
“我懷疑傳統的富蘭克林傳記作者會討厭這個,因為風箏實驗是如此的具有代表性的地位。”英國皇家學會的發言人表示,即使這些披露也不太可能導致富蘭克林被剝奪其會員資格。
最重要的是,富蘭克林是美國的創始人之一
富蘭克林擁有跨越四十年的政治家職業生涯。他曾在賓夕法尼亞州擔任立法委員,並在英格蘭和法國擔任外交官。本傑明·富蘭克林是唯一一位簽署了美國建國四項關鍵檔案的開國元勳:《獨立宣言》(1776年),《法國同盟條約》(1778年),與英國建立和平的《巴黎條約》(1783年),《美國憲法》(1787年)。
【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徽章】
【賓夕法尼亞殖民地貨幣由富蘭克林於1764年印製】
-
4 # 薩沙
傳言如下: 富蘭克林曾經與雷電有親密接觸。據說他將一把銅鑰匙,系在風箏線的末端。風箏升入雷雨雲層,閃電在風箏附近閃爍,雷聲隆隆。一道閃電掠過,風箏線上有一小段直立起來,像被一種看不見的力移動著。富蘭克林突然覺得他的手有麻木的感覺,就把手指靠近銅鑰匙,頃刻之間,銅鑰匙上射出一串火花。富蘭克林大叫一聲,趕緊把手遠離了鑰匙。他喊到:“威廉!我受到電擊了!現在可以證明,閃電就是電”。
原因如下:
第一,雨天怎麼放風箏?
放風箏很需要技巧,即便大風天放風箏也是不容易的。
恕我很弱,我從沒有在大雨天放風箏成功。
在稍微大一點的雨天,普通風箏根本就飛不上去,直接被雨水打落了,更別說雷雨。
第二,被雷擊能活命?
事實證明,不要說被雷電直接擊中,就算擊中附近幾米,這個人也基本就掛了。
他們證明,雷電擊中人會有高達幾十千安甚至百千安以上的電流。
而人的心臟只要幾毫安的電流,就足以產生心室纖維性顫動、停搏,人也就掛了。
而雷達這麼大的電流,人幾乎是必死無疑。
所以,如果富蘭克林被雷電這樣擊中,必死無疑。
實際上,之前有個俄羅斯物理學家,曾經用金屬桿子引雷電,自己握住,結果因此被活活電死。
第三,富蘭克林從沒有承認做過這個實驗。
富蘭克林本人從來沒有正式承認做過這個實驗。
他可能做過類似實驗,但應該也只是用金屬桿子引雷電,自己站在遠處觀察。
他既沒有放風箏,也沒有握住金屬桿。
富蘭克林可沒有這麼傻,人家可是上了美鈔的。
回覆列表
傳言: 富蘭克林曾經與雷電有親密接觸。據說他將一把銅鑰匙,系在風箏線的末端。風箏升入雷雨雲層,閃電在風箏附近閃爍,雷聲隆隆。一道閃電掠過,風箏線上有一小段直立起來,像被一種看不見的力移動著。富蘭克林突然覺得他的手有麻木的感覺,就把手指靠近銅鑰匙,頃刻之間,銅鑰匙上射出一串火花。富蘭克林大叫一聲,趕緊把手遠離了鑰匙。他喊到:“威廉!我受到電擊了!現在可以證明,閃電就是電”。
真相: 在國內,作為語文教科書裡的“老段子”,同樣人盡皆知。可是這到底是個神話還是真有其事呢?
富蘭克林是第一個提出用實驗來證明天空中的閃電就是電的的科學家,那是在1750年。1⃣️但是第一個付諸於實踐的卻是法國科學家——他觀察到了鐵棒上的火花,不過沒有用身體近距離去碰鐵棒。此後,還有一些研究者也做了類似的實驗。在俄羅斯有一位物理學家在模仿這個實驗時,因為操作不慎被雷電擊身亡
在幾年後,有傳聞和一些書籍稱富蘭克林用風箏替代了鐵棒,做了這個著名風箏雷電的實驗,但是缺乏充足的證據。後來有研究者發現富蘭克林本人也從來沒有正式承認做過這個實驗。
2⃣️儘管對於富蘭克林是否做過風箏實驗存在爭議,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富蘭克林即使做過風箏實驗,也肯定不會和傳說中的一模一樣。
實驗若成功,富蘭克林必死
如果雲層上的電荷聚集越來越多,和地面之間形成的電壓越來越大,最後它們擊穿十幾千米厚的空氣,形成一條到達地面的導電通道,釋放巨大的能量,這就產生了雷電。如果這條通道正好途經某個人的身體,放電電流會很大,數量級達到幾十千安甚至百千安以上。那麼大的電流流過受害者的軀體,首先傷害的是受害者的大腦和心臟。因為幾毫安的電流就足以使人類的心臟發生心室纖維性顫動、停搏。雷電流也會致使呼吸系統麻痺而停止呼吸,從而致人喪命。此外,雷電流的極大的機械效應足以撕裂受害者的面板和肌肉,而強烈的熱效應也足以燒焦受害者的軀體。這種雷擊事故稱為“直接雷擊”。遭受直接雷擊的人十有八九會死亡,即使沒有死亡也會重度受傷。
3⃣️如果這條導電通道沒有直接透過人體,相隔一段距離,比如擊中了附近的一棵樹,人體仍然有可能因為感應的電流而觸電,稱為“感應雷擊”。感應雷擊有時會比較弱,被擊中者無大礙,受雷擊大難不死的幸運兒大多數是這種情況。
如果按照故事中的情節,風箏被雷電擊中,雷電電流順著風箏線一直到鑰匙,富蘭克林的手指與鑰匙之間距離很近,而且之間產生了明亮火花。富蘭克林這樣直接被雷擊擊中,絕不可能安然無恙。
結論:謠言粉碎。 富蘭克林或許有過風箏實驗的想法,即便他真的做過這個實驗,也只可能是被風箏上帶的一些靜電電到。如果被真的雷電電到的話,就不會是手被電麻了,很可能是當場暴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