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病不侵1

    最好的運動莫過於腳的力量運動

    總體來說中國的百姓是不太重視健身運動的,所以九成華人處於亞健康狀況。究其原因是一直沒有一項明顯有效的好運動。

    那麼什麼才能算是一項好的群眾健身運動呢?

    我琢磨出了五項標準:第一是安全性;第二是有效性;第三是普及性;第四是娛樂性;第五是觀賞性。應該是符合以上五個條件的運動,才能持久地推廣發展。

    為什麼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呢?因為人們健身為的是健康,如果某項運動一不小心就使人傷了、殘了、癱了。是不可能持久的。

    第二是有效性,如果某種運動鍛鍊了半年、一年,一點都沒有顯效,幾乎九成以上的人都會失去耐心。

    第三是普及性。比如說某種運動雖然很好;但是僅有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人才能學的會。你說誰還有信心推廣此種運動?

    第四是娛樂性,娛樂性是人的天性之一,任何沒有娛樂性的運動是極少有人參與的,缺少大眾愛好的事是不可能形成潮流的。

    第五是觀賞性,任何一種運動,參與的人總是少數,運動的人總是希望有人觀賞才會信心百倍,如果缺乏觀賞性的運動,誰能指望它能持續發展下去?

    總的來說中國必須要找到一二種主導性的群眾體育運動,才能徹底改變華人的亞健康狀況,繼而改變中國三大球的落後面貌。

    我認為全國目前流行的鬼步舞正是符合以上五個條件的好運動。但目前的運動缺乏統一正確的指導,現在這個運動正在岔路口徘徊。

    鬼步舞應該有三大母步,但現在人們跳的卻少了一隻最最重要的蛙跳步。因為現在流行的二隻母步A跑步和B側滑步二隻母步都是一拍二步,速度快、運動量太大,每分鐘達180跳以上,這是屬於學生跳繩幾乎是A級學生的水平了。

    這個速度的缺陷:一是心率太快,心臟負荷過大;二是膝蓋和裸骨都容易受傷。所以說鬼步舞必須以C蛙跳步為主,適當摻和AB二種步法才是完美的。

    所以建議大家,如果你們的套路只能跳一分鐘左右就氣喘吁吁的,應該是不正確的。如果是你們的套路能夠連續跳躍七分鐘左右的則是好運動。總的說當你們連在一起,基本上能連續跳躍二三十分鐘了可以換三四個樂曲,每個樂曲七分鐘。說明己經進入高效健身狀態了!

    另要提醒一下的是,那些戴著面具,速度在每秒四步以上的鬼步舞看看是厲害。但絕對是一種折壽傷膝蓋的壞運動。千萬不要為了一瞬間的喝彩而落得個老年坐輪椅的悲哀下場。忠言逆耳!!

    要寫的很多、很多。但條件不允許,只能雞零狗碎地慢慢和大家見面。有心人可以關注!

  • 2 # 心血管守護者貢鳴說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於健康的狀態也愈發重視。不少百姓投入到全民健身的熱潮中,但在其中,我們也很遺憾的聽到不少運動期間猝死的事件。而在這中間,大多是由於心血管系統病變導致!那麼何種運動對心血管健康而言更安全、更適合呢?

    人體的結構、功能、狀態是一套精密而繁瑣的“高科技”系統,至今我們對他的瞭解仍十分有限。運動過程中,以骨骼、肌肉、神經系統為主導,心血管、呼吸、消化、血液系統協助供能、清除代謝產物,因此各參與系統、器官在執行過程中,都得到了有效的鍛鍊。根據“用進廢退”的原理,這些參與器官透過鍛鍊,都會得到供能的加強。但正因各系統之間關聯錯綜複雜,任意環節的改變,都可能導致這臺精密儀器的功能異常甚至停擺。心血管系統作為血液迴圈的動力和轉運系統,其效能是否強大,依賴於先天的遺傳和後天的“保養”,操作得當,則可保持“充沛動力”,反之,則可誘發危險事件。因此科學健身,至關重要!

    首先,在運動之前應對自己的健康狀態有充分的瞭解,並據此制定個性化的運動方案。例如:青年人在運動前,應瞭解自己有無先天性心臟病史(心臟結構異常、心律失常或冠狀動脈起源異常等),如果有,則需要根據專業醫生建議,選擇運動方式和強度;中老年人,要特別警惕冠心病、瓣膜病、主動脈疾病的潛在風險,既往有上述病史或危險因素的人群(“三高”、有家族史、肥胖等),則要在運動期間做好充足的準備(氣溫變化勿太大、準備急救藥品等)。

    然後,是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通常,對於提高心血管系統能力有益的運動多為有氧運動(指人體在氧氣充分供應的情況下進行的體育鍛煉。即在運動過程中,人體吸入的氧氣與需求相等,達到生理上的平衡狀態),在運動的過程中保持心率的基本穩定(靶心率THR控制在:170-年齡左右),持續30分鐘至1小時,每週3-5次。這些運動包括:跑步、游泳、腳踏車、快走、跳舞等。

    再者,選擇合適的運動強度。凡事過猶不及,運動的目的是增強體質。對於追求人類極致,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終極目標,並非一般人群能夠做到的。總有人說,運動就是要挑戰自己的意志品質,不斷挑戰極限,這點我不贊同!適當的運動強度,循序漸進的提高方式,科學的保護措施,持之以恆的習慣是提高運動效果的關鍵。反之,過分挑戰極限有可能導致運動損傷(很多終止健身的人群就是因為受傷,例如健身導致肌溶解甚至腎功能衰竭,過度奔跑導致膝關節損傷等),甚至誘發冠狀動脈痙攣、惡性心律失常導致猝死。即使是有氧運動也是要有限度的,如果過量的話,就會將肌肉也一同消耗掉。相關研究發現,進行2個小時的有氧運動,體內90%的白氨酸就會被消耗掉,而這種白氨酸就是對肌肉的生長起著非常的重要的作用的。

    其後,運動期間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例如最好在餐後1-2小時進行運動,不可空腹鍛鍊(引發低血糖);鍛鍊前充分熱身,並強度逐漸增加;鍛鍊過程中,保持充分的水分供應(最好40度左右的溫水,避免刺激胃腸和導致血管收縮);室外運動選擇空氣質量好的日期;鍛鍊後,做拉伸放鬆,並保證充足的休息。

    最後,關鍵中的關鍵,持之以恆,養成運動的習慣。將運動時間碎片化,比方短距離的路程(1-2公里內),我們可以選擇步行;樓層不高,我們就不乘坐電梯;久坐電腦後,我們找個空地跳跳繩,來幾組俯臥撐;約上三五好友去爬山、汽車或來場球賽。堅持運動後,你就會發現運動帶來的充沛精力和快感,心情更容易放鬆,心態也會更加積極。

    運動,不是負擔,它是一種熱情向上的生活理念;運動,不浪費時間,它會給你更長久的生命享受這美好的世界!

  • 3 # 糖橙康復學堂

    對於沒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一般型別的運動都可進行,如慢跑、瑜伽、羽毛球、籃球等,按照自身身體狀況決定運動量,定時定量,才有效果,同時避免運動損傷;

    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運動前應諮詢醫生,運動時佩戴電子監測裝置(手環、手錶)監測心率、血壓、脈搏等,適時停止運動。

  • 4 # 醫學小偵探

    最近確實有一項研究專門詳細闡述了這個問題,還比較權威!

    以前大家可能只知道適當的運動對心血管有益變化,比如內皮功能改善、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增多、心肌缺血耐受性提高以及動脈血壓下降等。

    但是關於採取什麼樣的運動方式、強度等運動的量效關係一直存在的爭議。有的學者研究認為,每週額外消耗200-3000卡或者每天額外消耗300-400卡對心血管產生最佳的效應;也有研究表明每天只需要進行15分鐘適量、規律的體力活動對心血管疾病有預防以及可以延長壽命。

    而最近的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刊發了一遍涉及120萬人的研究,發現最護心血管的運動時是揮拍類運動,它能降低所有死因率的47%,要明顯高於第二的游泳運動和第三的有氧運動。

    從鍛鍊時間上看,跟以前研究結論差不多,不提倡鍛鍊時間太久,提出了每次鍛鍊是啊金在45-60分鐘為最佳,少於45分鐘效果沒那麼好,但一旦高於60分鐘又可能出現其他的負效應。

    從鍛鍊的頻次來看,提倡一週3-5天,每天1次效果最好,同時告誡各位:除了我們平時說的散步可以提高運動次數,對於其他運動,是不提倡一天採用多次運動的方式!

    但是對於如已確診患有心臟疾病的人,我建議大家還是要把握好運動強度,做好運動後心率的監測。一般情況下,年輕人一分鐘150次,老年人一分鐘120次為安全,這時候不要完全強調揮拍類運動,有時候步行為宜!

    最後,還要提醒那些喜歡跑馬拉松的朋友,雖然目前沒有研究表明馬拉松運動是一項誘發心血管系統疾病的高風險運動,但是每年依然有不少悲劇上演。

    建議運動前應做好以下四項規避和預防心血管系統風險性主要措施

    常規醫學檢查

    心電圖檢查運動心電圖檢查遵循歐洲心臟病協會推薦的體力活動和公共衛生指南

  • 5 # 鹽酸索他洛爾

    隨著年齡增長,血管會逐漸老化、硬化,而血管狹窄或堵塞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基礎病理因素。因此,保護血管健康至關重要。

    保持心血管健康,如何運動更科學?

    血管老化除了與年齡相關外,還與人們的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不當的生活習慣會加速血管老化,為了保護血管健康,必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運動的好處是有目共睹的,適度的運動可加速機體代謝,促進體內多餘脂質及時排出體外,防止脂質堆積堵塞血管,進而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而不當的運動卻可能損傷血管,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適當的運動應該是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態、年齡、伴有基礎疾病等狀況進行選擇的,需考慮運動時間、運動量等。

    1、患者自身因素:運動首先應注意權衡運動的利弊,根據患者自身狀態來選擇。多數正常人群,應以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為主,年輕人群可適當增加運動強度,但切忌超負荷運動;伴有心臟病、高血壓的患者應量力而行,切忌高強度運動,必要時需遵醫囑制定運動處方,以免加重病情;伴有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患者,適度運動有助改善病情,但需注意控制運動強度。總之,適度的運動首先應考慮患者自身身體狀況。

    2、適度的運動:科學的運動應該是在患者身體允許的情況下,選擇合適的運動量。具體來說,運動方式應該是以有氧運動為主,且運動強度應注意控制在中低水平,如慢跑、快走、游泳、爬山等;運動應注意循序漸進,尤其是對於疾病恢復期的患者而言,應由簡到繁、由輕到重,逐漸加大運動量,持之以恆,堅持每天30min,每週5次即可;運動前應注意進行熱身運動,運動中注意監測心率、脈搏等身體指標變化,一旦感覺不適,立即停止運動,必要時就醫,運動後切忌立即沖澡等。

  • 6 # 39小心肝

    運動有益健康,因此生活中大家都希望可以藉助運動來增強身體素質,但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在各個方面注意起來,因此大家就想要知道適合心血管病人的運動是什麼,想要運動又該注意哪些?

    這是三種適合心血管病人的運動

    方法一、慢跑

    適當運動可以幫助改善心肺功能,但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運動強度不能太大,首先可以選擇慢跑或者原地踏步的方式。具體慢跑要跑多遠以及原地踏步要踏多長時間,這些都需要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來進行判斷,如果覺得勞累就停下來,切勿太過強求。

    方法二、散步

    散步是適合大眾進行的一項運動,而且滿足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強度要求。一些人覺得散步的運動量太少,但是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只需要少量運動就可以達到增強心肌收縮力,擴張外周血管的效果,因此即便是簡單的散步也可以幫助增強心肺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具體的運動強度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來指定,以不覺得身體勞累為基礎,可以少量多次,每次散步二十分鐘到一個小時,一天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散步一次還是兩次,如果覺得身體條件允許,也可以適當提高運動的速度。

    方法三、太極拳

    太極拳不管是對高血壓還是心臟病都有很好的效果,而且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來選擇不同的方式。如果覺得自己的身體比較好可以選擇老式太極拳進行鍛鍊,如果體力不好就可以選擇簡易太極拳,當然在剛開始的時候沒有必要一下堅持一套,可以先打半套,慢慢來增加運動量。

    上述三種是比較柔和的運動方式,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不過心血管患者在鍛鍊的時候也要注意很多內容,本文就來做出介紹。

    ——增加熱身時間

    在運動之前都需要熱身,正常人熱身時間一般控制在十分鐘以內,而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增加一倍,鍛鍊時間需要延長到十五分鐘到二十分鐘,熱身時候運動幅度也不要太大。

    ——循序漸進進行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運動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身身體素質循序漸進的進行,運動是為了提高身體素質,切勿出現比賽性運動。

    ——要保障呼吸暢通

    運動的過程當中呼吸會慢慢加強,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憋氣,因為憋氣很容易導致胸腔壓力升高,容易引起心臟充盈,會導致腦缺血以及心絞痛。

    ——選對運動時間

    下午四點到六點是非常適合鍛鍊的時間,這個時候氧氣含量也較高,很容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運動,如果選擇早上要適當再增加熱身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部首輪哪四個隊會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