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uyuwuqiu

    僅以小說為話題基礎

    伍次友帝師(布衣帝師)使康熙知民間疾苦 關注民生 利用民意。

    索尼輔政帝師 拋開太國丈身份 僅從顧命大臣身份來看 索尼在政務處置 國計民生 統籌規劃治國馭臣 教授康熙。

    周培公軍事帝師(相當於國家安全顧問+總參謀長+方面軍司令員直至集團軍司令員+還有軍事科學院的部分功能)拋開漢人身份及其悲慘結局 周培公即是康熙的軍事戰略規劃者也是具體戰略執行者 既制訂了先除三藩 再平葛爾丹 收臺灣的步驟計劃 又推薦收臺干將姚啟聖 協助康熙下定戰略決心

    正因為有了這些在政務 民生 軍事等方面協助康熙的帝師們 才使大清皇宇一統 康熙皇帝名垂青史 。

  • 2 # 追溯歷史傳奇
    伍次友寄情山水前給康熙的二十十年“規劃書”一個給了康熙當頭一棒,讓康熙從“雞蛋”中破殼而出,正所謂雞蛋從內部開啟就是新生命的出世,另一個把康熙牢牢的抱在懷裡,讓其在“溫室”中成長,把康熙扶持到了權力指揮棒上,最後一個替康熙掃除“餘孽”,鋪上“紅地毯”開疆擴土,可以說是康熙盛世的領導者。

    為什麼說伍次友給了康熙當頭一棒呢?

    試問如果伍次友在參加科舉考試時沒有寫出鰲拜圈地亂國的可怕發展局面,康熙會有“未雨綢繆”的計劃嗎?

    長此以往發展下去,下屬官員及士兵,只是鰲拜的恩威並用,何曾會想到大清皇帝康熙的存在?伍次友與康熙談圈地亂國

    伍次友以圈地亂國的宏文,震驚朝野,驚醒襁褓中的康熙,掀去康熙溫室上的薄膜,讓康熙這朵溫室中的花朵,瞬間感覺到鰲拜存在對自己產生的刺痛感。

    為此伍次友與康熙座談朝政,為康熙深度分析了朝廷官員以及可整改清廷的大臣和皇親國戚。

    其一,伍次友懷疑索尼的病真假不明,暗示康熙其在裝病,觀望之,

    其二,孝莊太后是個明眼人,把朝廷內憂外患,奸臣小人都看看的明明白白,是掌握清廷命脈的人,

    康熙聽了伍次友的分析後頓時對鰲拜起了“殺心”,鰲拜不除,皇權虛設,地位不穩,從此康熙開始了除鰲拜的計劃。

    伍次友臨走前給康熙寫了一封書信,準確的說應該是一封國策,康熙也是依策而行:

    二十年內:撤三藩,治河工,通漕運!

    天下可平,開創康熙盛世!

    那麼老索尼為何把康熙視為掌中寶呢?

    老索尼自己的孫女赫舍裡嫁給康熙為皇后之後才吃了定心丸,鐵了心真心扶持康熙,因為其對康熙好,就是對自己的子孫後代好,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個道理飽經滄桑的老索尼入世很深。

    索尼本為首輔大臣,但是在沒有成為康熙的太國丈之前也是時常裝聾作啞,日常稱病欠朝,手握實權但是不做實事。

    孝莊太后一眼看出老索尼的心病,當然其也看出鰲拜在朝內外的勢力日益壯大,唯有索尼站在康熙這邊才能平衡大臣們的勢力,不然清廷不穩,康熙帝位動搖,這不是孝莊太后想見到的,自己忍辱偷生了那麼多年,如果被一個武夫給攪黃了,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孝莊靈機一動,把索尼的孫女赫舍裡許配給康熙做了皇后,老索尼這才欣慰之至,感受到了孝莊對自己的重視,從大臣榮升為皇親國戚,高居太國丈,自己的兒子索額圖也升至內閣大臣,索家真可謂是光宗耀祖,到達了人生的巔峰。

    自赫舍裡和康熙完婚後,索尼多次在朝中提出讓康熙臨朝親征的國策,意在表決替康熙拉攏官員,維護皇權,將各大臣的權利集中給皇家,真可謂是煞費苦心,最後逼的鰲拜和班布林善不得不交權讓位。

    索尼臨終前遺憾就是沒能替康熙除鰲拜,平三藩,但是他也告訴了康熙一項國策,就是不要讓這兩股力量結合到一起,要分而治之,萬不可太過急躁,最後一口氣交代了索額圖:

    “生是大清的臣,死是大清的魂”

    可惜,索額圖最後卻成了大清第一罪人......

    周培公是敲響康熙盛世的第一錘的人,結果為何卻如此悲慘,讓人唏噓呢?

    亂世出英雄,時事造人才,周培公就是生在這麼一個亂世,而又敢作敢為的人才。

    正值吳三桂等三藩反叛,外加察哈爾等叛軍叛變,其大膽進言,讓康熙重用漢人,帶領漢八旗出兵對抗吳三桂等叛軍,康熙慧眼識真才,果斷啟用周培公,帶領孝莊太后籌集的“萬人敢死隊”,先破察哈爾叛軍,後降王輔臣大軍,最後平定了三藩。

    但是因功高蓋主,外加皇家“御術”,“不得不”把周培公罷權免職,將其發配置滿人的老家盛京,不僅如此,康熙竟然還派人時事監控漢人周培公的一舉一動,周培公心中雖然有怨氣,但是還是以死明志,沒有成為第二個吳三桂的想法。

    伍次友,索尼,周培公對康熙的重要性,想必大家心中也有數了,下面我大膽對此三人在康熙心中的位置給出以下結果:

    伍次友可以說是康熙對知心,知事,知史的啟蒙老師,

    索尼可以說是康熙知權,得權,用權的助力老師,

    周培公可以說是康熙維權,運權,回權的收心老師。

    以上,僅是個人見解,大家覺得點評的有沒有道理呢?

  • 3 # 青史回聲

    在這三個人當中,也就伍次友是電視劇《康熙王朝》裡的虛構人物,其他兩位索尼和周培公是歷史上有名有姓的“大人物”。這點要說清楚。

    至於題主問,這三人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如何?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分不同時期來看。

    1、伍次友,雖說是一個虛構人物,但在《康熙王朝》裡,可是個全書開局的人物,說他是康熙年少時的民間師父也不為過。書香門第出身的他,一出場就讓人過目不忘。在一場科舉考試中,他的一篇《圈地亂國論》,仗義執言,深深地打了權貴的臉,表現出他的不畏強權的錚錚鐵骨。少年康熙遇上了這位書生,可以對日後的康熙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裁撤三藩的方略及措施。

    雖然伍次友最後選擇了出家,看破了紅塵和功名利祿,但依然影響不了他灑脫、狂放不羈又深懷正義感的書生。在少年康熙心中,伍次友就是他的“理想導師”。

    2、索尼,可以說算是一個三朝元老了,歷經皇太極、順治和康熙三朝。對於康熙來說,他是對索尼是又愛有恨。“愛”的是他那種忠心為國、誓死不渝,索尼和同為同為輔臣的鰲拜不同,後者後來驕縱跋扈,絲毫不把康放在眼裡,在朝中大肆發展勢力,最終落得個身死抄家的下場,而前者索尼一直保持著忠君報國的心願,絲毫沒有逾禮,不過他在鰲拜和蘇克薩哈的爭鬥上,卻選擇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所以康熙恨就恨在索尼在鰲拜問題上,並沒有積極態度,可能因為他與鰲拜同屬兩黃旗,根本利益一致,因此坐看鰲拜在朝中打壓反對勢力,更對鰲拜與另外一個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結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讓後來的康熙很是惱怒,不過後來鰲拜倒臺,看在索尼還是對國有功,也沒有和鰲拜同流合汙,還是對索尼恩寵有佳的,甚至下詔褒獎他忠心為國,加授一等公,不過索尼也很識趣,力辭,不過康熙還是沒有準許。康熙六年,索尼病逝,可算善終。

    3、至於周培公,在康熙中後期,可是說是一個重臣。在電視劇《康熙王朝》裡,周培公是流落街頭時,被康熙偶然發現,兩人交談之後,康熙舉任為官,後來成為康熙身邊最重要的謀臣,立下了不少功勳,這其中就有平定了王輔臣陝甘叛亂,不僅為朝廷解除了重大威脅,而且還剪除了西南三藩吳三桂在西北的羽翼。

    有此大功,周培公並要求什麼獎賞,只是為他母親予以嘉封。因為他母親孫氏以父死殉節。為母捨身之孝,為國忘軀之忠。這就是周培公。

  • 4 # 丫丫說史

    在《康熙王朝》中,可以說康熙分別在三個不同的階段,遇上了不同的人,在康熙年幼時期,鰲拜專權,只有輔臣之首索尼能與之抗衡,所以康熙為了對抗鰲拜,不得不依託於索尼的實力;而伍次友是在康熙啟蒙學習階段,教授了康熙治國平天下的要術,對後期康熙的治國,治臣以及治軍都有深遠的影響;周培公是伍次友的學生,在中年康熙時,為康熙南征北戰,平三藩,立下了不少的功勞,那麼這三人究竟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如何呢?

    伍次友

    個人以為伍次友在康熙心中地位最高,伍次友的出場是由於鰲拜亂國圈地引出的,科考中一篇《圈地亂國論》,不僅讓鰲拜注意了他,而且康熙也注意了他,那時康熙正在學習進階階段,需要一個人品學識樣樣上品的人來教育他。陰陽巧合之下,康熙成了伍次友的學生,他教會了康熙為君之道,治國之道,在康熙除鰲拜時定下計策,生擒鰲拜,平定三藩時,也及時的獻出了自己的治國方略以及平定計劃,為康熙平定三藩提供了牢固的保證,所以說後期康熙的作為,跟前期伍次友的教導是分不開的,所以個人覺得伍次友在康熙心中的地位最重。

    周培公

    周培公是伍次友民間的兩位學生之一,周培中是“寧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的典型人物,手拿伍次友的推薦信,卻一定要憑藉自己的本是來為官致仕。在康熙平三藩對康熙的一生影響也頗為巨大,在吳三桂騎兵叛亂,朝內兵源缺少的情況下,整合京城內的八旗子弟力量,力挫馬鷂子王輔臣,並且在後期不費一兵一卒,讓王輔臣投降,在臨死前還向康熙獻上了《皇輿全覽圖》,讓康熙又自責又悔恨又痛心,為周培公守夜。

    索尼

    個人以為,索尼在三個人中,康熙心中的分量最輕,但是不能說他不重,在康熙幼時,那時索尼還在,後期專權的鰲拜竟然攝於索尼的權威而不敢放肆,而正是由於看到了這一點,孝莊太后與伍次友才共同建議康熙聯合索尼力量共抗鰲拜,迎娶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成為康熙帝的首任皇后,在前期也作為康熙一方的力量對抗鰲拜。

    這就是我個人認為三人在康熙心中的地位,伍次友作為康熙的老師,當居第一。

  • 5 # 炒米視角

    在《康熙王朝》裡,對康熙做聖君規劃意義最大的是伍次友;讓康熙做聖君的道路上出力最大的是周培公;但是沒有索尼,康熙可能連親政都難以實現,儘管索尼是一個職場老狐狸。

    赫舍裡家族對於早期的康熙而言,那是僅次於孝莊的存在。所以索尼在康熙的心裡,是感恩的存在。

    但是隨著索額圖這一代人入主中樞之後,逐步開始變得慾壑難填,最終康熙用了20多年的隱忍,培養了明珠與之抗衡,最終因為胤礽之事,歸罪於索額圖,稱他為“本朝第一罪人”。因此到了這裡,索尼曾經的殊勳也在康熙心裡蕩然無存了。

    索尼和康熙的感情,本身一開始就介入了太多的利益權衡。所以這種情誼,最終必然會從當初的感恩緬懷到最後決裂時,恨不能踏上一隻腳。

    而伍次友過於優秀了,康熙私下稱之為“布衣天子”,連蘇麻喇姑都為之傾心。康熙對他是既敬佩又嫉妒。

    伍次友是典型的心懷天下,無己之私的讀書人。他以一顆赤誠的仕子之心,以天下生民福祉、王道興替為己任。他對以鰲拜為首的滿洲貴族“圈地誤國”痛心疾首,大聲呼籲阻止這種野蠻行徑,並且提出了“王道正途”——“三藩、河工、漕運”,這才是解救生民倒懸、成就王霸之業的正途。

    但是伍次友雖然見識匪淺,但是他更知道自己是不會被康熙所容納的。因為伍次友無意中動了康熙的乳酪——蘇麻喇姑。然而伍次友已經將“王道正途”的理念傳遞給了康熙,那理論上他就已經可以功成身退了。

    謀國者必會謀身,遠離朝局,避開明槍暗箭。到地方去,給康熙培養真正的輔國之才,也就是後來的周培公、李光地。伍次友才是真正的智者,只是苦了蘇麻喇姑。

    周培公是全劇中唯一的完人,為康熙聖君之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康熙對他最多的是愧疚,當大事用人之時,方知世上已無周培公。

    周培公和他的老師伍次友不一樣,他放得下身份架子;敢於暴露自己的智慧;不避身敢於涉險;平生無私念,唯大局。

    在康熙未成熟,就遇到三藩這樣的難題之時,一度崩潰,而正是周培公挽狂瀾於既倒。用了8年的時間,從瓦解康熙面臨最兇險的局面開始,到後來逐步翻盤,再到最後定鼎天下。

    然而就在這巨功既成之時,康熙卻因滿漢之別,一紙將周培公調回京城,巨功落在了圖海身上,連圖海本人都替周培公叫屈。

    此後周培公更是因為朝中讒言,被康熙丟在了冰天雪地的盛京十幾年。當康熙欲圖臺海的時候,周培公已經奄奄一息了。然而這十幾年內,周培公並沒有自怨自艾,而是傾盡心力,為康熙“規劃版圖”,還給周培公舉薦人才。

    為臣如斯,君父何求?周培公是每一個老闆都夢寐以求的員工。但是周培公之後,再無完人。康熙痛悔不已,恨不當初。停朝一日,親自為周培公守靈。

    可以說真正改變康熙對臣下態度的人,也正是周培公。當看會遇到難題的時候,他總會想起周培公;當真正得人才有傲骨的時候,康熙也懂得了讓步;對待功臣的結局,康熙也因周培公之故,而善待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耿恭幾十個人守住北匈奴兩萬人圍攻一年是否真有其事?有何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