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大地與海GC

    殷商王朝的覆滅,其實是歷史的必然。

    在商後期,青銅器已經高度發達,考古可見。青銅器的發達導致兩個結果,一個是戰爭更加殘酷,另一個是,生產力得到了提高。這兩個結果,導致王權的慾望膨脹。

    而帝辛,也就是商紂王,並且是一個非常了得的地方,其擁有很強的慾望,並且想徹底改變當時的商朝的權利解構。在那之前,商朝的權利構成主要為三個部分,第一是王權,代表天子,第二是神職人員,去監督王權,並且舉行祭祀活動,當時的王權,只有經過大祭祀的認可,才是代表天的意思。第三為貴族勢力,執行王權,並且擁有自己的權利範圍。

    但紂王,因為自己的強大,就開始想把權利集中,讓自己擁有絕對的權利,並且,任何一個強大的王權都會在那個時候做同樣的動作。後世的周,非常了神權,後來的秦,非常了貴族權利。

    於是,在商紂王時期,在紂王的強權下,就出現了,貴族的叛亂,例如封神榜上黃飛虎,蘇護,姜家勢力等。都屬於貴族勢力,而叛變。

    但對於神權,紂王是拉攏一邊,討打一邊。封神榜上體現為女媧一邊的狐狸精等,加上申公豹等,而周王一邊的為元始天尊等。

    封神榜,體現的更是一部歷史小說。

    所以,周朝的滅亡帶有著必然性。而周朝,在接管商朝後,其社會的發展依然沒有改變,周朝,接管後,直接把神權給廢除了,保留了貴族的權利。以後的歷史發展中,直到秦,才徹底實現大一統,把貴族勢力也削弱。

    中國的歷史軌跡,如同中華文明的內涵一樣,不斷的走向權利的集中,並且,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不斷提供權利集中的強度。

  • 2 # Lovediana

    生產力的發展與制度的桎梏。

    首先我們可以明確,從商至周,生產力,文化,科學,經濟都是有長足發展。以至於後世稱之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如果吃不飽飯,無法安生,怎麼可能發展這些。

    因此,我們能夠得到的是商朝是制約了生產力,從而開啟了順天則昌,逆天則亡的科學致垮。是的,我相信大部分王朝興衰之時都是能夠理解自己的得失,然而遺民無法放棄既得權益,因此才會被革命。

    因此,商的滅亡是必然。

    其次,商的制度不一樣,很不一樣,可以說大家可以把商想象成瑪雅那樣的文明,很璀璨,也很暴力!

    這樣的文明大多會在熱帶地區出現,或者應該稱之為衣食無憂的地區就可能會出現,它的作用大機率是用來血腥鎮壓和盲目崇拜的。因此,這樣的制度的抗壓能力有限,我們知道中華文明誕生於河南周邊,那地方現在去過生活,會覺得四季分明。我的意思是夏天很熱,冬天很冷。

    首先可能因為生產力的發展,民眾的智慧漸漸啟迪,對這種簡單粗暴的統治已經非常反感了!動不動就要挖肝取腎,算了吧,不幹了。

    其次,可能是氣候的變遷,河南沒以前熱了?或者,因為人多了,雨林少了?反正就是吃的不能隨地撿,需要勞動了,那麼以往的簡單統治就不行了。

    我們知道,周朝在打下天下後,花了很大的功夫來建立管理制度,可以說包羅永珍了,無論是分封制,宗法制,三皇五帝,天圓地方,律令九章,易經八卦甚至山海經,封神榜傳說等等,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周非常用心!無論這些是不是獨創,是否有繼承商的文化,我們能看到的是周用了這些,也能感受到周感受到的來自天下蒼生的壓力和責任。換句話說,那時代來自管理的壓力已經非常大了,因此商如果沒有進行過大刀闊斧的改革,那麼在這樣的不進則退的歷史洪流中,被革命,被淘汰不是非常正常的嗎?畢竟華夏很早就啟蒙了,又不是一直都在茹毛飲血。

    因此,商的滅亡是歷史的必然,是由於生產力發展和制度固有缺陷造成的。

  • 3 # 子由拍案驚奇

    首先,讓我們拋開演義,神話的成分,直接鍥入殷商王朝的晚期,由點及面,看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殷商王朝的滅亡?

    殷商一朝,經歷17代31王,從第20個商王盤庚繼位開始,商王朝的政局就已經很混亂,王朝統治已經開始動搖,所以盤庚遷都到了安陽,暫時安定了局面。

    及至到了商朝最後的末代王帝辛,諸多問題就集中顯現出來,矛盾也更加突出了!

    在這裡,筆者先要說明一點,如果我們僅僅從影視作品,演義小說中去了解這一段歷史,就會自然的稱呼商王朝最後一個統治者為商紂王,這是不對的!

    我們先糾正一下,商朝最後的統治者的真實名字叫帝辛,

    而紂王’的稱號,是他的敵人周武王姬發利用自己的宣傳機器,強加給他的貶意評價;

    紂即‘殘義損善’的意思。

    那麼,回到問題中來;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殷商王朝的滅亡?

    一, 社會風氣奢靡

    《史記殷本紀》記載,帝辛“好酒淫樂, 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這些事情到底有沒有呢?可是,在當時耗資巨大的鹿臺應該是建造了,整個統治階級上層是嗜酒如命,精神萎靡,與帝辛是人心隔肚皮的。

    二, 東夷之亂掣肘

    東夷是商朝東邊一個部落群,據史料記載,歷史上東夷族活動範圍北起幽燕,南至淮水東抵黃、渤海,西止豫東、在商朝強盛時期東夷一直臣服於商,但是到了商朝後期國力衰退東夷出現了叛亂。

    在帝辛在位之時,這個東夷,15年共計搞了三次叛亂。帝辛親自去鎮壓的過程有三次,當時的時代,尚且屬於生產力水平極度低下的早期農業社會,況且,征伐之後,還要留下軍隊鎮守,這樣曠日持久的征戰足以動搖國本。

    三, 商王朝貴族階層反叛勢力所起到的作用 帝辛統治時期,王室內部爭鬥已經漸趨強烈,商朝的王位繼承製度為“兄終弟及”,也正是這個制度,造成了商朝早期五代九王的混亂局面。

    比干、微子啟這些人,都同帝辛有直接的矛盾,大夫帝甲,內史向摯,微子等紛紛去國,逃到周,向周人兜底說出了商朝空虛的底細,出賣了商朝,這些人,也是導致商亡國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 軍事應對戰略巨大錯誤,導致一日而亡 周武王開始伐商的時候,準備工作十分嚴密。 兵車300乘,虎賁3000人,甲士4萬5千人,這是一隻精銳的隊伍。

    當週軍進抵孟津,又在那裡與反商的庸、盧、彭、濮、蜀、羌、微等方國部落的部隊會合。可見,周的準備是多麼的充分? !

    而當週武王的軍隊已經兵臨朝哥城下,商王朝的主力部隊還在與遠在東南的東夷作戰。 當時的帝辛,因為沒有辦法迅速的召回商王朝主力部隊回救朝哥,倉促之間,把大批的奴隸組織起來,與周武王的軍隊作戰。

    這本是再正確不過的軍事應對措施了,可是,巨大的錯誤在哪裡呢?

    周武王的聯合軍隊屬於長途奔襲而來,風雨兼程,即使到達朝哥城,由於幾萬人的後勤供給,時間上也是拖不起,

    另外,朝哥城東有淇河之險,西有太行山為屏障,地理位置絕佳,城南城北各有三道城牆,城高牆闊。

    朝哥的軍民在商王朝主力部隊沒有到來之前,應該以逸待勞,堅壁清野,做好防守準備。

    可是,帝辛竟然輕易就走出了一大步臭棋;命令新組成的軍隊,全師出城,去攻擊周武王率領的討商聯軍!

    於是,幾萬名沒經過什麼長期軍事訓練的奴隸,開始去面對周武王的戰車虎賁,甲士刀矛了,結果是一觸即潰!

    最糟糕的情況出現了,帝辛派出去的隊伍陣前倒戈,回過頭來,做先導,又殺回朝歌城來了!

    綜上所述,應該就屬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殷商王朝滅亡的答案吧?

    帝辛其人,本身不可謂不優秀,甚至很出類拔萃,繼位之後,重視農桑,生產力得到發展,國力強盛。革除先王流弊,開始不殺奴隸與俘虜,蔑視陳規陋俗,不再沿襲一些祭祀鬼神的規定,甚至讓奴隸的女兒成為王后,這些,有史可鑑,都依稀可辨。

    但是,以帝辛一人,就算真的有九牛之力,畢竟,也挽救不回一個王朝的命運!

  • 4 # 阿慶還是阿慶

    如果看《封神演義》,你一定覺得商王朝的滅亡是因為商紂王的殘暴統治造成的,你看他貪戀女色,製造酒池肉林,製作炮烙之刑,殘殺忠臣良將,對外不斷侵奪領土資源,重用奸臣小人,任何一點,都不是一個“賢良”帝王應該具備的資質,滅國是理所當然的。

    其實不然。

    任何王朝的更迭,都離不開的一個問題便是內部的矛盾重重,而對整個國家的統御力度喪失,於是佔據一方的“諸侯”也好,“藩鎮”也罷,最後起來造反,推翻了上一個帝國的統治。

    殷商王朝的滅亡其實也離不開這幾點。

    內部帝位的爭奪導致的王室分崩離析

    商王朝是一個號稱“帝國”的朝代,比如殷紂王原名辛,所以稱號叫做帝辛,他的爺爺稱作帝武甲,他的父親稱為帝乙。可見,在當時的情況下,殷商雖然內部問題頻仍,外部諸侯多次反叛,依然是一個比較強盛的帝國。

    可是從商紂王的爺爺開始,殷商內部進行了一次繼承人的改革:嫡長子繼承製。

    說白了,在帝武甲之前,殷商曾經多次經歷的是一種帝位協商擔任,兄死弟及的制度。圍繞著這個制度,是殷商皇朝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在武甲改革之前,那些王公大臣是能夠參與到帝位人選的選擇上的,可是從武甲開始,帝位成為一家人的事,這便讓那些本來還能參與政治競爭的人失去了原本的權力。這中間的代表人物或者就可以說是箕子和比干了。而箕子和比干都是商紂王父親的親兄弟,本來可以說都是有資格爭奪帝位的人物,兩個人在商紂王時期更是一個擔任太師,一個擔任少師。但是最終兩個人一個人裝傻為奴,被囚禁起來,一個最終身死摘星樓。

    帝位的嫡長子繼承,在紂王時期又遇到了新問題,他有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微子。按照道理長子繼承,應該是微子當皇帝,而不是帝辛。可是在商王朝內部開展的一次討論中,史官堅定的支援了帝辛,因為微子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還是“妃”,而不是“後”,而帝辛是他倆的母親當了皇后之後生下的第一個孩子。於是帝辛成功坐上了皇位。

    可是微子並不是一個甘心失敗的人,他也是有著強力的擁護者的,微子在逃跑去西周前,曾經和太師和少師商量策略,可見一斑。可惜微子的提前逃跑暴露了他們的計劃——引狼入室,於是箕子和比干才被商紂王下手處置了。

    對鬼神制度迷信的改革引發了“國教”集團的反叛

    商朝迷信鬼神。整個商帝國從建立到滅亡,始終篤定的一個就是其祭祀制度,祭祀什麼呢?做什麼事情都喜歡占卜。靠上天的意志決定。所以後來商王朝滅亡之後,在殷商舊址發掘出很多號稱“龍骨”的龜甲,這些都是商王朝歷史上用來占卜的遺留了。

    商紂王時期,西周日益強大, 祖伊也曾經向商紂進言:占卜的卦象不吉利呀。

    可是商紂王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史書記載他“資辨捷疾,聞見甚敏。知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可謂一位文武全才的皇帝了。從他爺爺開始的對鬼神祭祀制度的改革,到了帝辛時期達到一個頂點,《史記》說他“慢於鬼神”,可見當時的商紂王和殷商國教之間的矛盾漸漸已經難以調和。最終宗教掌控者的大師、少師帶著祭祀的器材和樂器跑去西周了。

    對外部諸侯的征戰,導致本華人口的減少,而西周部落趁機發展

    東夷本來和殷商應該是非常和睦的一種關係。在商紂王的爺爺帝武甲時期,還曾經多次和東夷的部落聯盟首領會盟。但是帝武甲時期派兵殺掉了東夷的部落首領,當時的安定背後是東夷諸多部落之間逐漸開始的權力鬥爭,並逐漸在帝辛,也就是商紂王時期形成了新的部落聯盟。

    或者商王朝這一切的出發點在於擴大統治地盤。本來是兩個大的部落聯盟體,在帝武甲消滅了東夷首領後,東夷暫時臣服於殷商。而到了帝辛時期,東夷部落不斷髮動暴亂,甚至一度打到了殷商的皇城周圍,給殷商的統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帝辛的一個重大功績,便是完成了對東夷的消滅,擴大了殷商的地盤。《史記》等歷史記載,江淮地區在此時第一次納入到中原王朝。

    可是打仗擄掠來的奴隸是要安置的呀。經過連年征戰之後,商王朝本華人口銳減,對於奴隸的統御便大大削弱了。於是出現了西周武王帶軍來討伐商王朝時,幾十萬奴隸大軍臨陣倒戈的問題。

    此時的西周,其實在暗中已經發展了三代。從武王的爺爺公績開始,到文王,到武王,三代以來勵精圖治,從商王朝學習的“禮樂德教”在西周內部逐漸昌盛起來。並且西周也不斷開拓土地,向西向北攻打“戎”,向南向東不斷侵奪商王朝的國土,雖然先後被商王朝的國君發覺,並把西周的文王囚禁,殺了文王的兒子做成肉餅給他吃,但是這也造成了西周對於殷商的仇恨。仇恨逐漸發展和堆積,在武王認為時機成熟時,最終發動了對殷商的滅國之戰。

    內憂外患,矛盾重重。而帝辛雖然有所發覺,其實也有點無可奈何。他不得不選擇重用外華人才費仲等人,而壓制本國貴族如商容等人,也給這矛盾增加了新籌碼。而殷商貴族階層生活腐化墮落,喜歡終日飲酒享樂,商紂為了加強統治而製造的各種酷刑,最終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茶綠茶黑茶是按什麼分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