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浪在第五季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是大夫家庭,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靖康之變後,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後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悽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詩、詞、文、賦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最有名的是詞。她早年曾做《詞論》,主張「詞,別是一家」。注重詞體協音律、重鋪敘、有情致的特點,並批評了從柳永、蘇軾到秦觀、黃庭堅等詞家的不足。 最有才華的女人,生於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 婚後,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後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趙明誠空懷滿愛熱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國破家亡,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 2 # 金色童年記憶

    樹先生先糾正題主的錯誤之處——李清照和趙明誠不是自由戀愛!是典型的封建包辦婚姻,只不過兩人恰好興趣相同,意趣相投,所以恩恩愛愛。

    先說說兩個人的身世背景,李清照是禮部員外郎兼散文家李格非的女兒,而趙明誠是宰相趙挺之的兒子,年紀輕輕就做了太學生,20歲時即致力於研究蒐集金石書畫。他們的結合正所謂“門當戶對”,是典型的封建父母包辦婚姻。

    那一年,李清照18歲,趙公明21歲,兩人素曾蒙面。“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一首《點絳唇》將李清照少女猶豫遲疑的情懷描摹得淋漓盡致。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安排下,李清照嫁給了趙明誠,從而成就了歷史上的一段千古絕唱的愛情故事。

    前半期:琴瑟和絃,伉儷情深

    初婚時,趙明誠太學讀書尚無俸祿。二人過著節衣縮食的日子,經常到大相國寺蒐羅金石書畫,發現難得的古籍文物卻囊中羞澀,趙明誠會毫不猶豫地抵押衣物。回到家中,夫妻二人燈前對坐,說說笑笑,摩挲展觀,無限浪漫與溫馨。

    閒暇之時,他們賞花賦詩,傾心而談,有時還會玩些智力遊戲。他們斟上香茶,隨意說某個典故,讓對方猜它出自哪本書的第幾卷、第幾頁、第幾行。猜中者飲茶,不中者不得飲。每次比賽,李清照總是贏。當趙明誠抽書查證時,李清照已滿懷自信地舉杯在手,開懷大笑,直笑得茶水濺出了懷子。

    趙明誠偶爾出京遠遊,李清照倍覺思念與傷感。“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首《醉花陰》是趙明誠在外地遊玩時,李清照寄給他的。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教郎比比看。”這首嫵媚嬌憨的詞風,透出李清照婚後內心的幸福甜蜜。

    在丈夫趙明誠心中,李清照是自己的酒朋詩侶、紅顏知己。他曾為妻子的畫像題詞:“佳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甚堪偕隱。”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夫妻二人琴瑟相和,舉案齊眉,婚姻不可謂不幸福不快樂不浪漫不高雅。

    【徵婚啟事:樹先生跪求一位李清照般的女子能夠與自己長相廝守……】

    然而政治風雲變幻,世事翻覆難料。好景不長,朝廷內部激烈的新舊黨爭把李家捲了進去,即“元祐黨人”案,李清照的父親被罷官。後來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與蔡京爭權,被罷官又被誣陷。李清照趙明誠均受牽連影響,被迫來到青州定居。

    後半期:顛沛流離,婚姻受騙

    李清照的前半生是錦衣玉食、吟詩頌詞的安逸人生。婚後,夫妻更是恩愛有加,伉儷情深,一起致力於金石書畫的蒐集和整理,共同見證了東京汴梁的繁華歲月。

    雖然發生“元祐黨人”案與爭權事件,兩人均受牽連,便並未受多大痛苦。但是幾年後橫亙在北宋和南宋之間的“靖康之變”改變了整個國家的命運,也改變了無數個人的命運。隨著金兵入據中原,繁華頃刻破碎。李清照與趙明誠美好而寧靜的家庭生活也隨之破滅,開始了流寓南方的孤苦後半生。

    建炎三年,49歲的趙明誠在流浪途中不幸病逝,只給46歲的李清照留下15車古籍文物和半部沒有完成的《金石錄》。之後李清照孤獨一身,顛沛流離於江浙皖贛一帶。她的悲苦心情很自然地表現在了當時的作品中。比如《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侯,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年近半百的李清照整日被孀居之苦、淪落之痛和經濟的窘迫所圍繞,掙扎在巨大的心理落差和理想與現實的殘酷對比之間。

    家中沒有了當家的男人,麻煩事接連而來。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是著名的金石學家,家境殷實,生前收藏了很多古籍文物。他死後,很快就有人盯上了這些財富。宋高宗寵信的御醫王繼先登門提出用三百兩黃金來收買李清照儲存的古籍文物。李清照沒有答應。後來,社會上又流傳起來李清照“頒金通敵”的傳聞來。原來有人指責李清照的作品中有對金國的讚頌之意,宣稱李清照通敵。當時金兵壓境,朝廷本身流離不定。李清照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攜帶古籍文物跨省越海跟隨朝廷的蹤跡,希望透過向朝廷獻寶既為自己洗刷罪名,也保住文物不致流散。

    公元1132年,南宋局勢略趨穩定。李清照決定將15車藏品中的絕大部分寄存到隨皇室逃難到洪州的弟弟、敕局刪定官李迒那裡。然而當年年底,金兵攻陷了洪州,藏品化為灰燼。

    再次受到沉重打擊的李清照帶著隨身的最後一點藏品輾轉到了紹興,決定在紹興住下來。她租賃了一位鍾姓的讀書人的房子,把所剩的幾箱書畫古玩置於臥榻之下,閒時開箱把玩。不料,一天夜裡,竊賊挖牆而入,盜走了其中的五個箱子。李清照傷心欲絕,為了重獲藏品,不得不公開懸賞尋物。沒幾天,那鍾姓房東拿著十八軸畫卷領賞來了。原來這一切都是姓鐘的讀書人主導的。他變賣了多數藏品,拿著剩下的畫卷來領賞。李清照雖然知道真相,但自己是流落異鄉的寡婦,無力抗爭,只好花錢贖回畫卷。為此,李清照還大病一場。

    在李清照最為無助、最為愁苦的時間裡,一個自稱是趙明誠同學、時任右承奉郎監諸軍審計司張汝舟來拜訪李清照了。張汝舟對李清照噓寒問暖,關懷備至。李清照孤身一人飄零異鄉,也希望為自己的晚年尋找一個穩定的依靠,於是就被媒人“如簧之說”和“似錦之言”所打動,決定改嫁張汝舟。

    李清照的改嫁決定釀成了更大的人生悲劇。原來張汝舟的出現是一場精心安排的陰謀。那個御醫王繼先廉價收買藏品不成,賊心不死,便串通張汝舟要他去娶李清照,名正言順地得到趙明誠遺留下來的古玩書畫以及其他珍寶。那麼張汝舟為什麼同意幫助王繼先呢?因為張汝舟之前虛報軍員、侵吞軍餉軍糧被王繼先抓住了把柄。王繼先答應得到藏品寶物後,幫助張汝州打通關節,消除罪行。所以張汝舟欺騙李清照,上演了求婚的醜劇。

    婚後不久,張汝舟就暴露了本來面目。他向李清照索要寶物,遭到斷然拒絕。張汝舟發現李清照還儲存在手中的寶物並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豐富,也頗為後悔。他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便對李清照橫加虐待,希望將李清照折磨致死再輕易拿到寶物。李清照認清了張汝舟的醜惡面目,決定與他離異。當時李清照與張汝舟結婚僅有三個月,為了順利離婚,李清照同時檢舉張汝舟“妄增舉數入官”的違法行為。按照宋代《刑統》規定,妻告夫,雖屬實,亦應徒刑兩年。李清照為了早日擺脫噩夢,寧願坐牢,也堅持去朝廷告發了張汝州。結果張汝舟與李清照離婚成功。張汝舟被免職,貶為柳州編管;李清照被收監關押。

    李清照的改嫁和迅速離婚事件迅速成為南宋朝野的頭號新聞,幾乎傳遍街頭巷尾。趙明誠的姻親、翰林學士兼兵部侍郎綦崇禮非常同情李清照的命運,毅然覲見宋高宗仗義執言,代李清照陳述了冤屈。在最高層的直接干預下,李清照入獄九天後,即被無罪釋放。李清照出獄後,特意寫了一篇《上內翰綦公啟》,向他表示感謝。

    可見,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婉約詞派代表李清照的最後歲月是極為悲苦的。然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整個南宋時局動態不安,李清照的生活又能好到哪裡去呢?

  • 3 # 文軒春秋

    趙明誠的父親當時是右丞相,李清照的父親是禮部員外郎。李清照的婚姻是有她的父母包辦的。李清照嫁給趙明誠的時候只有18歲。婚後李清照與丈夫如膠似漆,感情非常甜蜜。他們結婚之後共同研究金石字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他們志趣相投,他們都喜歡讀書,藏書,收集古董之類的,生活非常和諧。

    李清照博聞強記非常厲害,她們夫婦經常在喝茶的時候出題目互相考驗對方。比如哪個典故是出自哪本書?哪一頁?哪一行?贏的人就先喝茶,但喝茶的時候經常因為太高興而把茶潑了一身。這就是賭書潑茶的由來。清朝納蘭容若也非常羨慕這樣的婚姻生活,懷念妻子的時候寫下了著名的詩句“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影響了她們夫婦。把她們夫婦給活活拆散了,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公元1127年金朝攻破了汴京,宋徽宗和宋欽宗被捉去當俘虜。宋高宗南逃,她們夫婦也跟隨難民流落到江南,這樣一來她們夫婦多年來收藏的金石字畫全部喪失殆盡,這給她們帶來沉痛的打擊和極大的痛苦。

    國破家亡的打擊,加上顛沛流離的生活,使得趙明誠在到達南京之後的第二年就病死了。趙明誠死後,李清照常常陷入悲苦的困境中。她經常追憶過去值得回憶和值得回憶的往事。

    在丈夫去世以後李清照一直過著清貧寡居的日子。人們都非常仰慕李清照的才學還有李清照家中的萬貫家財。每天經常有大批的人上門向李清照提親做媒。希望李清照能夠改嫁人。李清照一怒之下寫下了一副對聯“寂寞寒窗空守寡”對外公佈並聲稱,只要有人能夠對出工整的下聯,李清照就願意下嫁,否則就不要再來打擾她。

    李清照的上聯出來以後,很多風流才子慕名而來。他們都是為了一睹才女的文學風範。雖然來了很多人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夠對出下聯。在李清照去世多年以後,有一個轎伕竟然對出了下聯“遠近達道過逍遙”轎伕的這句下聯雖然不算最工整,但也被世人稱為好對,可惜李清照已經去世多年了。

  • 4 # 沐海聽風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其父親李格非以文章受知於蘇軾。

    李清照18歲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二人感情至深。

    李清照的婚後生活,以“靖康之變”分為前後兩期。

    【----前期,夫妻恩愛,琴瑟想和----】

    “靖康之變”之前,李清照的婚後生活,我們可以透過他的作品一探究竟: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城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兩首詞的背景相同,都是丈夫趙明誠外出,李清照思念丈夫。詞中委婉而含蓄的表達了閨中的寂寞和離情。

    可見,李清照婚後的前期,生活優越,洋溢著溫馨的氣息,雖然免不了有夫妻分離之苦,但不過是淡淡的愁思和感傷。

    從靖康元年起,是李清照婚後生活的後期。

    【----後期,國破夫死,哀婉憂傷----】

    這一階段,李清照連續遭遇到,國破家亡,夫死,這樣的苦難,過著長期流亡的生活。這個階段,李清照的詞風,也從前期的溫婉清新,轉變為纏綿悽苦,沉痛哀婉。

    我們透過她的作品,來領略並感受一下詞人的心境:

    永遇樂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合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闔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這首詞是作者晚年寓居南方時所作,適逢元宵佳節,門外一片繁華熱鬧,而作者的內心,卻充滿了國破家亡的淒涼。

    可見,李清照的婚後生活,以靖康之變為界,截然分為前後兩期:

    前期,生活優越,洋溢著溫馨的氣息,雖然免不了有夫妻分離之苦,但不過是淡淡的愁思和感傷。後期,李清照連續遭遇到,國破家亡,夫死,這樣的苦難,過著長期流亡的生活。這個階段,李清照的生活,也轉變為悽苦無助,沉痛而傷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般閱讀理解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