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斯坦因
-
2 # 金炳祥
關鍵在於平臺,希特勒的平臺是德國,德國當時是戰敗國,但別忘了,德國未戰敗前是歐洲第一的工業國,戰敗只是軍事鬥爭的失敗,人才,工業底蘊德國仍存。這些才是希特勒翻盤的關鍵。要不然,飛機大炮導彈說造就能造嗎?你讓當時的印度就造不出來。大把的人才為希特勒所用,老工業國的底子是基礎,加上政策措施到位,德國強大是必然
-
3 # 歷史照妖鏡one
這篇繼續來說一下我個人最愛的“魔鬼”希特勒,拋開他是戰犯這點,我是發自內心佩服他的個人能力,一個街頭流浪的失業畫家,以一己之力代理全德國走向富裕,征服歐洲。
大家都知道一戰後德國被掠奪式的割地賠款,海外殖民地完全喪失,再加上29-33年的經濟危機,國際社會也對德國非常的孤立。三十年代初的德國經濟崩潰,已經傾家蕩產了。家裡生火取暖都不用再去買柴火了,而是直接燒鈔票取暖,因為燒鈔票比燒柴火還便宜。
這時候出現了一個長著小鬍子的小個子。
、
大家都知道二戰的最直接導火索是一戰德國戰敗:
戰勝國無視德華人民的生存於生活權利,當時戰爭過後,會有一個戰勝國向戰敗國索取戰爭賠款的習慣,所以當時一戰的戰勝國和戰敗國德國簽訂了鉅額的戰爭賠償款協議,這些戰勝國得理不饒人,妄圖透過戰爭的勝利,把德國變成他們永久的提款機,所以簽訂的戰爭賠償條約基本是德國幾代人都無法償還的鉅額債務,隨著時間的推移,德國民眾巨大的債務問題以及長期壓抑的民族自尊感在希特勒時代徹底爆發
生活困頓的人們一般更為關心物質和生活方面的需求,而不怎麼關心有關行使公眾權力的人應當怎樣推選出來的任何理論。大蕭條為肆無忌憚的和野心勃勃的政治冒險家,為希特勒這樣的獨裁者開闢了道路。
與魏瑪政府的軟弱和放任不同,希特勒上臺後透過一系列類似國家社會主義的手段把德國牢牢地控制在了政府手中。
一、國際上,加強和資源大國蘇聯“慈父”斯大林的合作
這哥倆一個是被剝削和孤立的一戰戰敗國,一個是被全球敵視的社會主義國家,開始抱團取暖。納粹黨全稱,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貌似代表勞動人民,“民族的”和“社會主義的”兩個詞的德文縮寫Nazi的漢語音譯,政黨的名稱聽起來也很普世,有社會主義的字眼,讓蘇聯還感到意外親切,蘇德之間合作甚至在二戰初期達到了最高峰,直到41年6月21日晚還在往德國運物資,22號閃擊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就開始了。
除了大額的經貿往來,德國與蘇聯軍方也進行了密切交流,
1941年5月1日莫斯科紅場大閱兵上,應斯大林之邀,德軍國軍方代表出席紅場閱兵式,當時紅場上擠滿了眾多的蘇聯軍人與群眾,看客們饒有興趣的圍觀穿著講究的德軍代表,對於即將到來的巨大災難渾然不知,50天后,德國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自己百度去)閃擊蘇聯,蘇德戰爭開始。
(一丘之貉的兩個國家)
二、在國內,首先進行了貨幣改革:
廢除了黃金與股票貨幣的直接關聯(大大減輕了外債負擔),只進行貨貨交換,避免了金融危機的衝擊。同時各種名義打擊猶太資本家,甚至赤裸裸的要求他們進行各種形式的上繳和捐獻活動,進而又發展到直接沒收、掠奪。短期集聚了大量財富。同時利用普通德國貧民“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裡,還被勞動人民看成了殺富濟貧行為,受到底層人民的擁護。他的口號就是,想要資本家的錢嗎?想睡資本家的女人嗎?鼓舞了一大堆勞動人民。
1938年,水晶之夜當晚,猶太聚居區變成了一片火海,猶太人的百貨商場和商店被洗劫一空,猶太人慘遭侮辱、毒打,大約三萬名猶太富人遭到綁架,被勒索高達十億馬克的贖金。事後,猶太居民還必須掏出一百萬帝國馬克作為“贖罪金”
將猶太人財產拿出一部分補貼德國選民,換取支援。同時,類似美國的羅斯福新政,興建公共工程、高速公路網和鐵路網(蘇聯老大哥給提供的建材和資源,還包郵),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鼓勵發展汽車產業和其他工業大量軍事訂單刺激容克企業,各種措施提供大量的工作機會,工資收入又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和繁榮。
三、希特勒發揮所謂的個人魅力:
鼓吹“社會達爾文論”,宣傳日耳曼民族是最優秀的民族。舉個例子來說,當時德華人民被宣傳洗腦的有多狂熱,為了不給德國經濟建設拖後腿,甚至自願把自己的殘疾子女送去安樂死,或者主動去做絕育手術。
同時,動不動就穿的搞個的大型團體公眾活動——歡盛大的儀式,雄偉的建築,精美的制服和飾品,健美挺拔的身姿,高貴純正的血統,戰無不勝的神話......讓德意志民族成為完美典範,覺得自己真是那麼會事,增強民族自信心,國家自豪感爆棚,人民空前團結,鼓足幹勁,建設發展國家,加上德華人本身極高的勞動素質和完善的技術工人培養體系。魏瑪時代在經濟大蕭條下600多萬人失業,到了了36年柏林奧運會前,德國已經儼然成為了世界強國,老百姓溫飽問題已經解決,甚至有的工薪階層也能擔負起私家車,或者出國度假。可以說當時德國應該算地球上最富裕的過度。
但是這種經濟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德國經濟主要是靠政府花錢修建大量公共設施、重整軍備,擴大軍工生產等行為的刺激而繁榮起來的,不是傳統的依靠消費的帶動的模式。這種由軍火訂單所創造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為了使這種經濟發展模式持續下去,大量的軍工生產必須有消耗才能走向迴圈,所以,短期的經濟繁榮盡頭就是戰爭。
所以經濟強大的背後就是當戰爭成為一種意志,錢只不過是一堆廢紙!
別光看,記得訂閱!寫點東西不容易!
-
4 # 路上跳起的兔子
最近在拜讀塞巴斯蒂安·哈夫納的《解讀希特勒》一書,作者從四個方面進行了概括和總結,分別是:生涯,成就,成功和錯誤。結合這本書的觀點,再加上我個人而言,我覺得他能扭轉敗局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國際環境。當時的歐洲是帝國主義大國的歐洲,到處都處於一種持續緊張的階級鬥爭的狀態。而德國正處於魏瑪共和國的下坡時段,再加上一戰的不利影響,促使德國進行了轉變。這也位希特勒後來能夠迅速上臺,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利條件。而英法兩國進行的綏靖政策也為日後的成功做好了鋪墊。
二是國內情況。當時德國其實有很大的反猶主義傾向的,這其實也是東歐社會的產物。而一戰對德國造成的不僅是經濟上的損失,更是精神上的侮辱。德華人對凡爾賽和約簡直不能容忍,從而加速了國內右翼勢力的進一步增長。隨之而來的經濟大蕭條又為這個躁動不安的國家雪上加霜。
三是希特勒本人確實在上臺期間,短暫的幫助德國實現了快速發展和繁榮。當然這種繁榮只是表面,他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發動戰爭。但不能否認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間,他透過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即使是強制性的,專制性的,確實大大降低了失業率,消除了部分經濟蕭條帶來的影響,其強硬的外交政策,也贏得了當時德國民眾的認可。撕毀慕尼黑協定,進軍布拉格,征服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南斯拉夫,希臘以及一雪前恥的佔領法國,都可以一點點的讓德國民眾稱頌其為最偉大的統帥。希特勒確實在成功的幾年裡面,展現了他的軍事領導能力。
四是英法作為當時歐洲最大的兩個帝國,同時也是凡爾賽體制的建立者和執行者,但在希特勒及其右翼法西斯勢力逐漸膨脹的時候,採取了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錯誤路線。英國隔著英吉利海峽這道天然屏障,自認為仍然是日不落帝國的時代,而法國則以戰勝國的姿態高高在上,完全放任德國。這兩個國家並沒有完全執行凡爾賽體系的某些要求,也確實落實的不到位。加之英法之間本身就存有矛盾,在法國1923年佔領魯爾地區時,更是與英國的政策矛盾公開化了,德國趁機喘息,獲得了戰爭準備的最大機會。
以上就是我目前理解到的希特勒能夠扭轉的幾點原因。純粹個人總結,感謝塞巴斯蒂安的書。
-
5 # 文濤1774
看大家說的都很好,很精闢獨到。我簡單說幾句,第一他是積極地實施(軍事化了的)財政經濟政策;第二他巧妙地利用了東西方(蘇聯和西歐)的相互敵對的政策;第三在國內利用了國民感情(對一戰失敗和失敗後的糟糕經濟形勢以及由此產生的對猶太人的反感情緒等);……;綜上所述,各種因素疊加到一起,使他快速凝結起國民力量,短時期內使國家迅速崛起,當然受崛起的基礎影響,接下來戰爭就是必選項了。
回覆列表
1932年,納粹黨在國會選舉中獲勝。1933年1月,希特勒被任命為總理,開始了他的執政生涯。到1939年二戰全面爆發時,為了使德國重新崛起,希特勒採取了一些措施。
軍事擴軍備戰。1933年至1939年間納粹德國為了準備侵略戰爭,瘋狂的擴軍備戰。短短數年時間,德國陸軍就從10萬餘人的袖珍部隊變成了一支規模數百萬人的鋼鐵軍團。
國家經濟軍事化。希特勒執政後,大力發展軍事經濟。1933至1939年間,德國經濟政策都直接或間接以實現軍事經濟為目的。短短几年時間,德國的軍火生產就翻了9倍。而1939年德國的軍備生產更是英法兩國的2倍。
對外擴張。1938年3月11日,希特勒在奧地利的親德份子和納粹份子的幫助下,兵不血刃佔領了奧地利。吞併了奧地利之後,希特勒又將目標瞄準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3月,希特勒又撕毀了《慕尼黑協定》,兵不血刃地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經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希特勒在當時對德國經濟,採取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多印錢,多發債券,多收稅,以此來保證國家有錢。1932-1938的6年中,稅收增加了600億馬克,發行的債券由115億馬克上升為371億馬克。
強制卡特爾化,各行業壟斷化達到驚人的程度。納粹政府全面干預國家經濟,對全國經濟進行改組,淘汰中小企業和手工業,加速資本和生產的積聚和集中。
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修建高速公路、飛機場、兵營、齊格菲防線,甚至成就了後來享譽世界的汽車品牌大眾汽車等。
支援出口,納粹政府支援資本家為獲取新投資市場而鬥爭,乃至使用軍事手段。同時,受困於外匯不足,納粹政府也採取易貨貿易的靈活的貿易手段,來獲取資金和物資。當時的中國雖然是資源大國,但工業落後,尤其是軍工業,急需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而德國軍工產能過剩,又需要大量的礦產資源和農牧產品,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在二戰爆發前,中國和德國的關係曾十分密切。
借債,希特勒上臺伊始,就收到一些跨國公司的貸款援助,如荷蘭皇家殼牌公司、華爾街的金融家,以及歐洲的很多銀行等曾向希特勒借款。
加強金融領域的監管。
內政打壓政敵,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
反猶,納粹把猶太人說成投機商,吸血鬼,竊取了國民財富,把當時的經濟困境成功的甩鍋,因此而大肆迫害,剝奪他們的財產,把他們趕走或者投入集中營。
鼓勵生育。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德國失去了180萬人;另外一戰後貧苦的生活又使很多德華人移民國外。為了使德華人口增長,納粹政府提出了很多政策,鼓勵生育。
外交推翻《凡爾賽條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慘敗,英國、法國也是慘勝。為了彌補損失,法國和英國對德國,勒索了大筆賠款。希特勒一上臺就,賴掉了一戰戰爭賠款。同時,希特勒又經過一番折衝,不僅收回了薩爾地區、派兵佔領了萊茵蘭。
與日本和義大利結盟,建立了軸心國。
透過奧運會來彰顯德國的強大。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為德國的宣傳工具。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已經令德華人民對本民族和希特勒的信心空前高漲,同時“讚美你,希特勒”的聲音在全世界各地響起。
麻痺和試探英法的底線。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協定》就是這一政策的體現。
希特勒透過這一系列的舉措,扭轉了德國的國運。1932年到1937年,GDP增長了102%,國民收入增加了一倍。使德國超越英、法,重新成為歐洲強國。不過這一切都只不過是希特勒這個戰爭狂人,為戰爭所做的準備而已。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