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雪裡尋蹤

    還是因為故事情節的原因吧!紅樓夢的一系列文學成就雖然遠遠超過其他小說體文章,但就情節來說,相對沉珂,不如武俠小說那麼刺激快意,讀起來要枯燥很多,看的人自然就少了!

  • 2 # 手機使用者一半正經一半顛

    中國當代文學的寫作風格我認為是從上世紀二、三十年開始定型的,魯迅,巴金,老舍,張愛玲等等出現一大批作家,他們寫作形式在保留前人傳統又融入西方帶有哲理浪漫風格,讀者也會更為真切體會作家的心路歷程,或者說上世紀這些大作家真正帶動和提升了小說的文筆。紅樓夢若真像所謂磚家說的這樣或那樣云云,那當代讀者比例一定會很高,畢竟現在是中國有歷史以來文化最普及,學歷最高的時期,可事實紅樓夢的讀者比例太低。究其原因是紅樓的寫法侷限於成書的創作時代。當然也有讀者說紅樓詩詞意境高遠。可小說就是小說,詩詞不過是點綴,遠不是我們閱讀小說的全部。無論怎樣題裁,小說的靈魂應該是人物刻畫,是否打動我們內心的情感。

  • 3 # 層城鵷雛

    《紅樓夢》屬於高雅的藝術,陽春白雪和者甚寡;武俠小說屬於通俗的小說,讀者眾多。對於一般的讀者來說,《紅樓夢》晦澀難解,看不明白。但是武俠小說就不同了,讀的時候不用思考,情節很吸引人,趣味性十足,這也正是武俠小說更受讀者追捧的原因。

    紅樓夢和武俠小說是不同的,讀懂紅樓夢需要深厚的文化功底,因為紅樓夢裡有很多詩詞曲賦,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根本就看不懂,味同嚼蠟,很影響閱讀的興致。武俠小說文字簡單,小學畢業就能夠看明白,其中更沒有詩詞曲賦,有的話也是直接搬運古人的。

    紅樓夢中人物眾多,有名有姓者就有七百多人,且人物關係複雜。但是武俠小說就沒有那麼多人物了,人物的關係非常簡單,只有朋友,戀人,情敵,仇人四種關係。而且武俠小說愛憎分明,人物臉譜化嚴重,不是好人就是壞人。紅樓夢超級複雜,導致很多人死活讀不下去。

    紅樓夢同武俠小說比起來,故事不吸引人,大觀園裡的兒女們哭哭啼啼,勾心鬥角,沒有多大意思。還是武俠小說比較好看,英雄配美女,俠骨柔情,愛恨情仇。打打殺殺,江湖血雨腥風,快意恩仇,讀起來特別爽。讀紅樓夢,枯燥無味,裡邊一個英雄人物都沒有。懦弱的賈寶玉,連自己心愛的丫頭都保護不了,金釧和晴雯,都死得很委屈。

    總而言之,紅樓夢的門檻較高,閱讀障礙較大,武俠小說通俗易懂,更受讀者追捧。但這屬於一般情況,對於鐵桿紅迷來說,紅樓夢屬於無與倫比的小說,武俠小說是不入流的,他們對其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正所謂“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吧,我覺得這個社會既需要高雅的作品,也需要通俗的作品。高雅的作品可以讓人潛心研究學問,通俗的作品可以讓人快樂的生活。

  • 4 # 延陵山人

    實話實說,《紅樓夢》思想性文學性藝術性用難以企及表述並不為過。

    然而,正因為如此,能夠真正欣賞她、親近她、讀懂她的人並不多,也正因為如此,才出現了一個學科叫紅學。

    武俠小說呢?雅俗共賞。只要你識字,就可以捧著她、念著她、愛著她,被她大漠孤煙、風起雲湧的豪情所吸引,被她熊熊燃燒的激情所感染!

    這就好比大餐和快餐,哪個擁有的消費者更多呢?答案不言而喻是快餐。

  • 5 # 禎石藏山

    我敬畏《紅樓夢》,是因為沒有太多的閒空去一邊閱讀而又一邊思考。一部越劇《紅樓夢》看了幾十遍仍覺得好,足以見證它的高妙與風騷。我討厭武俠,是因為它通俗離奇易懂,曾經被它消耗了太多的時間;我把幾十套武俠付之一炬,是因為不想讓它再誤了後人。

    親近高雅,遠離無聊。是我對年青人最殷切的期盼!(不喜勿噴)

  • 6 # 這裡是唐山

    俗話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穿衣戴帽個人喜好”!《紅樓夢》自有《紅樓夢》的讀者群,《三俠劍》亦有《三俠劍》的受眾體,喜歡曹雪芹還是喜歡金庸,完全是讀者自己的意願。

    有答友說《紅樓夢》晦澀難懂,可是就是有喜歡得如醉如痴的讀者。

    曾經用很長時間讀《紅樓夢》,認真抄寫裡面的詩詞歌賦,最喜歡的都要背下來,跟著裡面的人物或哭或笑或癲或狂。這就是執念!

    亦曾抱著金庸的《倚天屠龍記》,感受著張無忌的恩怨情仇,忘記了黑夜和白天,夢想有把倚天劍,去跨海斬長鯨!

    之所以武俠小說現在受年輕人追捧的多了,與當今社會的浮躁不無關係!現在很少有年輕人能夠靜下心來拜讀諸如《紅樓夢》這樣美感的佳作了!

  • 7 # 斜槓青年雲課堂

    好問題。

    但仍有失偏頗。

    這個世界本就光怪陸離五彩繽紛,文化更是百花齊放,非要牡丹芍藥的比拼一番,真是騷客閒的一筆。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燴在一起也是不賴,那就就鍋下菜,聊聊文化的攻與受。

    作者作為輸出方,在寫作的時候是相對恣意的,寫我想寫、述我想述,所謂父系寫作。不同於現在基於市場大資料的倒推式母系寫作,以快餐劇本和跟風網著為盛。紅與武皆出於前者。這樣的文化輸出自然而然的就帶了作者本身的知識背景和時代元素。可謂,各擅風流。

    問題出在受方,就是讀者們。特別對於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作品,一代代的流傳下來,總免不了被各色樣人評說談論,聊的多了,有了門派之分,好惡更甚。特別是到了今天,時代的特點就是一個字,快。經濟發展,唯快不破。素質培養,唯快不破。一夜爆富,唯快不破。武俠小說,唯快不破。穿越神劇,快感備至。就連男女之事,都越來越快。快入骨子裡,欲慢而不得。

    所以,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慢,就成了難得。但凡慢的東西,都很難的。比如工匠精神,比如精雕細刻,比如長篇大著,比如紅樓一夢。

    若從受眾角度來看,追捧表示熱度的話,自然是武俠世界更加快意恩仇。然,真正的瑰寶,總是壓在箱底予以珍藏的,隨時間流逝而不改,日子越長其價更貴。

  • 8 # 笑彌勒33

    紅樓夢的思想性文學性藝術性,都達到了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這個一點都不為過!後人沒資格也沒權力對其指指點點。

    粗俗地看,他就是一個大家族由興盛走向衰落的一本流水賬。實則是反映了一個時代變遷給一個家庭帶來的喜樂哀愁,告誡世人居安思危的思維理念在什麼時候都不能丟!這個思想性別說在當時,在現代人們的思維中都難以企及!

    紅樓這本書,在文學上的造旨用登峰造極絕不為過,整本書用詞嚴謹,細節跌蕩起浮,扣人心絃,無可挑剔,仔細閱讀實在是一種享受。詩詞歌賦隨手拈來,給整本書增添無盡色彩。花幾十年人生之精力,窮數十載文學之積蓄,完成一本舉世之作,世人誰能做到?如懷疑這本書文學造旨,那麼現今的什麼狗屁的文學獎作品糞土不如!

    從藝術性來看,對六七百號人物的描述性格各異,存在於大家族中的心理謹慎細微,人物描細栩栩如生,細讀不泛身臨其境之感。實難概其之一二。

    紅樓夢不能獲此殊榮,實乃世欺我也!

    武俠小說以其激盪起伏扣人心絃,通俗易懂,深受人們的愛戴,但也只能是精神食糧而已!

  • 9 # 待鹿車

    四大名著都是通俗文學,都曾經受人追捧,且追捧程度超過武俠小說。在古代高雅文學是詩詞曲散文。而詩詞曲散文之類一開始也都是通俗文學。從通俗到高雅是漸進的過程。四大名著的時代有不計其數的各類小說,最終只有少數受眾最廣、最流行的成為經典。正如金庸古龍將來也會成為經典一樣,其實現在讀金庸的已經少很多了。經典的前提是通俗,讀不懂是因為時間產生的代溝。

  • 10 # 驍勇34

    不過,如題目所說,既然紅樓夢思想、文學、藝術性都達到了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但為何不如武俠小說受人追捧?細想想,也的確有些“遺憾”,但是,沒辦法!

    比如我,

    我就不喜歡看紅樓夢。

    打上了初中才接觸到這本“著名”的名著,翻了十幾頁實在看不下去了,就乾脆秋風掃落葉翻到了最後一頁,啥也沒記住,至於章節和聽說的裡面的眾生百相根本就是個零。好在這本著作的“小人書連續劇”遍地都是,倒能飽一下眼球。但過多的還是著重去翻看有“林黛玉的張頁”,因為在記憶中這一個個小本子裡屬這個病病怏怏的女子畫的最好看,其它“人等”皆醜陋無比。其次就是防備別人講紅樓夢時,怕自己學淺,可以用顯擺,並且很淵博的姿態扔下兩句短語:“黛玉葬花”和“大觀園”,在眾人大拇指一豎後,我轉身偷笑……我是從“年畫”上看到的。

    不過,近似武俠的《三國》《西遊》《水滸》倒是熟記於心,甭管是書、小人書還是電視劇,都樂此不彼百看不厭,可能是人都有如此感觸。曾記得最早的一部戲曲電影《三打白骨精》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喜歡裡面孫悟空的“棒子”和白骨精的雙劍,更喜歡看那些小妖精的“筋斗”,這種喜愛可能就是對“武俠”小說痴迷的雛形吧!

    每當我們如此“貪戀”時,當教師的父親在一旁總是“語重心長”的教誨:

    唉!“老不看三國,少不看西遊”!

    但從來沒聽他說過紅樓夢。

    在他的幾本“繁體字藏書”裡除了“紅樓夢”(父親說叫石頭記)外,還有我們看不懂的《三俠五義》和“小五義”,還有一個“反特手抄本”《一雙繡花鞋》。

    《紅樓夢》在最底層,好像一直沒動過。

    每當夜晚聽父親給我們講故事時,都是什麼南俠展昭騰空而起,北俠歐陽春翻身上房等等。父親的用意是讓我們聽累了早點睡覺,而往往都是後半夜他把自己講睡了,我們還在瞪著眼睛聽,連聽幾個星期後,才知道《三俠五義》擺在了幾本書的最上層。

    有一回聽父親給母親說“劉姥姥”,母親不耐煩的說了一句“我不聽”,隨手把燈“拽滅”。

    九十年初,隨著《霍元甲》等港臺劇的播出,常出現“萬人空巷”的景像,隨即金庸,梁羽生、古龍的...新派武俠小說大街小巷。各種等待出行場所的“雜七雜八的候車”人,多數看的都是這類小說,很少有其它。

    沒過幾年,電視劇巜紅樓夢》播出,我一集沒看,身邊的年輕人也“盯著”看過。

    回家閒談時,看到過父母翻檯,紅樓夢“一閃而過”,停在了了“再向虎山行”(幾年後的重播)。

    我問過父親,怎麼不看紅樓夢,不是名著嗎?

    父親說:這年頭,誰看那玩意,沒啥意思!過去是”不得不看”,再說,不看看啥!那是時代的“象徵”!

    還有一項記憶,電視劇紅樓夢好似已經塵封多年,不再重播。

    後來我才知道,父親也開始喜歡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還有金庸的巜射鵰英雄傳》巜鹿鼎記》等,但就說“五義”好,他可是從看巜紅樓夢》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

    不過,他說過:

    古代的和老年間的武俠小說過去也有,人們也都愛看。

    但是說起紅樓夢,父親說:

    ……別說你們年青人不看,我們那代人也不愛看,看也不懂,也就知道是一個錢花不完的大家族在亂哄哄的敗家。家族成員的關係也是亂七八糟,勾心鬥角,耍奸使詐、使壞,怎麼看怎麼頭痛……你們這代年輕人啊……看了也白扯……你們更不懂……。

    這一點我倒是贊同,從小人書裡的林黛玉開始就看得稀裡糊塗,最後林黛玉好像就是《紅樓夢》,因為覺得這部小人書裡除了男女之情也沒啥玩意兒,看多了都能失去陽剛之氣,特別是那個賈寶玉……。

    而武俠小說裡的江湖、江湖裡的那種快意恩仇、你死我活的“痛快淋漓”、男人女人都萬般嚮往的“俠骨柔情”、仗劍天涯的那種豪氣……誰不愛看,誰不追捧呢!

    就到這裡吧!

    說多了別“亂了常綱”,說點心裡話吧!

    事情,本該就是原本應有的那個樣子,就算埋在骨子裡看不見,也還是自己認為好就是好的東西。

    這就是時代。

    因此,也就是這個原因,武俠小說勝過巜紅樓夢》

    再也想不出更多的道理。

    理不清,理還亂。

    最後說一句吧!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不過,現在的人要都喜歡看《紅樓夢》……

    家更亂……

    多虧出了那麼多“武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讓孩子看國產動畫片會影響智力發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