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醉珺

    無論是我們的生活,還是我們接觸到的小說、影視,都會接觸到這樣的幾句話:

    1、現在你發達了,就想要撇下我們,你還真想六親不認。

    2、爾等犯下滔天罪惡,朕下令,誅爾等九族。

    3、我的祖宗十八代都被你問過了,你還有什麼要問的?

    然而古代出現最早的並非是六親,而是五服,何為五服呢?

    五服是由父系家族組成的中國古代社會,以父宗為重,其親屬範圍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後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孫的九個世代,通常稱為本宗九族。

    五服”有4種含義:

    1、古代王畿外圍,以五百里為一區劃,由近及遠分為甸服﹑侯服﹑綏服(一曰賓服)﹑要服﹑荒服,合稱五服。

    2、古代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

    3、古代以親疏為差等的五種喪服。

    其次才是六親,關於六親,時至今日仍然有著不少的說法:

    1、指父子、兄弟、從父兄弟、從祖兄弟、從曾祖兄弟、同族兄弟。

    2、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亞。

    3、指父母、兄弟、妻子。

    4、指父子、兄弟、夫婦。

    5、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從母之子、女之子。

    6、父親為一親(涵括父親方的親戚如祖父母、叔伯、姑娘--姑為父之姐,-娘為父之妹);母親為二親(涵括母親方的親戚如外祖父母、舅、姨);兄弟為三親(涵括嫂子、弟媳);姐妹為四親(涵括姐夫、妹夫);夫妻為五親(涵括公婆或岳父岳母);子女為六親(涵括媳婦、女婿)。

    古代帝王一般對於那些罪大惡極的人,實施刑法株連九族,九族一般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孃家、姨母及其兒子。

    現在我們常見的祖宗十八代,這個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吧:

    上序依次為:父親,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遠祖,鼻祖。

    下序依次為:兒子,孫子,曾孫,玄孫,來孫,晜孫[kūn],仍孫,雲孫,耳孫。

  • 2 # 超級科學奶爸

    一、什麼是“五服”?

    許多地方都有“五服之內為親”的說法,就是由自己往上推五代,從高祖開始,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即同出一個高祖的人都是親戚,從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就成為五服。一般情況下,家裡有婚喪嫁娶之事,都是五服之內的人蔘加。出五服的意思是:親屬關係超過五代,不再為之服喪,叫做出服,也叫出五服。

    二、“六親不認”指的哪“六親”?

    人們常把不通人情,連親屬都不照顧的人稱為“六親不認”。那麼,這裡的“六親”指的是哪“六”親呢?

    六親歷來說法不清,其實,歷史上“六親”有特定的內容,其代表性的說法有三種:

    一據《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說,父子、兄弟、姑姐(父親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屬)及姻亞(夫的家屬)。二據《老子》說,以父子、兄弟、夫婦為六親。三據《漢書》說,以父、母、兄、弟、妻、子為六親。

    現代人則把血緣和婚姻關係中是最親近的歸為六親:父親為一親(涵括父親方的親戚如祖父母、叔伯、姑娘);母親為二親(涵括母親方的親戚如外祖父母、舅、姨);兄弟為三親(涵括嫂子、弟媳);姐妹為四親(涵括姐夫、妹夫);夫妻為五親(涵括公婆或岳父岳母);子女為六親(涵括媳婦、女婿)。

    當今“六親”,實際上是血親和姻親的泛指,不只是指六種親屬。

    三、古之重罪要“滅九族”,“九族”都有哪些人?

    “九族”泛指親屬。但“九族”所指,諸說不同。一說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孫,即玄孫、曾孫、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說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子(孃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九族”一說的出現,與封建社會的刑法制度有很大關係。封建社會實行殘酷的株連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滅“九族”,即“株連九族”。中國古代“抄家”和“滅族”經常是伴隨使用的,目的在斬草除根—完全除去復仇的實力和人脈。從秦始皇開始就有“族誅”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後代越來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

    株連最廣的是明成祖殺方孝孺,誅其“十族”。

    話說燕王朱棣打下金陵後,第一個要收服的就是方孝孺,偏偏這位老夫子一身傲骨,兩次見新皇帝都是披麻戴孝、嚎啕痛哭,朱棣低聲下氣請他代擬詔書(逼他表態),他只寫了“燕賊篡位”四個大字。朱棣問他:“難道你不怕死嗎?”方孝孺答:“要殺便殺,詔不可草。”朱棣:“難道不顧及你的九族嗎?”方孝孺:“不要說九族,誅十族也不怕。”這一下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他的學生湊成十族,統統殺掉。

    四、“祖宗十八代”

    “祖宗十八代”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

    上序稱謂:生己者為父母,父之父為祖,祖父之父為曾祖,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祖,遠祖之父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書中說:因人懷胎,鼻先受形,故鼻祖為始祖。

    下序稱謂:父之子為子,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晜(讀kun)孫,晜(讀kun)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雲孫,雲孫之子為耳孫。即:子、孫、曾、玄、來、晜(kūn)、仍、雲、耳。書中說:耳孫者,謂祖甚遠,僅耳目聞之也。"遠祖者,幾世乎,九世矣。"為證也!

    從小到大為:耳、雲、仍、晜、來、玄、曾、孫、子、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

  • 3 # 人文一度

    一、五服之親

    五服原本是和中國的喪葬文化有關係,後來演變成了近親的稱呼,在長輩去世之後,晚輩要穿上孝服,當孝子,他們之間的孝服顏色也是不一樣的,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白色黃色紅色之分,其實它們是有專有名詞來稱呼的,比較靠近長輩的晚輩要穿重服,遠者親服。由近及遠分別叫做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這就是五服的本義。

    二、六親不認

    我每個人都很熟悉六親不認這個詞語,這算是一個人殘忍的最高手段了。其實我們可能不不太清楚六親究竟是哪六親?六親最早出自於《老子》一書他將父子、兄弟、夫婦定為六親;到了《漢書》的時候稍微有所改動,將父、母、兄、弟、妻、子定位六親.

    三、九族

    要說一個人的殘忍程度是六親不認,那麼刑法最殘忍的就是要誅九族了,尤其是在明朝最為嚴重。這是中國古代的重要刑法,如果犯了大罪,就要株連九族,這是從秦始皇已經開始了。

    四、祖宗十八代

    在2018年賀歲檔有一部電影以小嶽嶽主演,名字叫做祖宗十九代,上映之後影評不是很好,但是這其中蘊涵了豐富的文化傳統。

    祖宗十八代是指從自己往上下九代的家族宗族成員,和五服一樣首先到了高祖,往上就稱為天祖、烈祖、太祖、遠祖,鼻祖。鼻祖又稱為始祖,有一個成語叫做開山鼻祖就是指的這個,這就是祖宗十八代。

    這就是題主所提的五服,六親,九族,祖宗十九代的意思,這就是中國內容豐富的血緣文化。

  • 4 # HuiNanHistory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幾個詞語吧:

    六親不認、出了五服、株連九族、去你的祖宗十八代。

    那麼,到底什麼是“五服”、“六親”、“九族”與“祖宗十八代”呢?他們的範圍有多大呢?

    現今人們說的五服,是指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到你自己的這五代以男性世系為核心的一家人。

    五服的本義,其實是指按照親疏關係而定的五種喪服,分別是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在這五服以內,就意味著如果某個親屬出了喪事,你要按照相應的親疏關係穿上對應的喪服。於是,大家往往也就以喪服的等級來形容親屬的遠近。

    凡是需要穿喪服的人,肯定都是一個家族的人了。

    出了五服,就是不用再穿喪服,關係比較疏遠。

    六親不認是指對親屬的絕情絕義。

    按照《漢書》的說法,六親應該是指父、母、兄、弟、妻、子六類,也就是說跟你關係最密切的親人,算是你的六親。

    這個概念的範圍,很顯然要比五服小,是小家庭的範疇。

    “九族”同理,範圍應該是比較大的。

    至少在清朝,九族和五服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劃等號的。但是,擱在以前的朝代則不然。

    例如,南宋的王應麟認為

    最後說說“祖宗十八代”,就是指從自己算起,上下數九代的祖先或後人。分別是:

    耳、雲、仍、晜、來、玄、曾、孫、子、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

  • 5 # 女王朱瓊

    我們每個人都對自己的身世之謎感興趣,但是現在基本上都看不到家譜了。據考證現在流傳下來最全的家譜是孔子族的家譜,因為歷朝歷代都推崇孔子創立的儒家,所以孔子這一脈記錄得很詳實。本文我們講一講平時我們經常說的五服,六親,九族以及祖宗十八代指的是什麼?

    五服,其實在我們國家同姓同宗之人按照血脈傳承的順序也是親疏有別的,五服中的服是衣服的服,特指喪服,葬禮上穿的衣服。五服就是五等喪服的意思。在古代講究禮節,哪位親人過世了,來送行的親人都得穿喪服以對逝者的尊敬,但是不能穿一樣的,要穿出親疏遠近來。喪服按照服喪期限的長短以及喪服服質粗細的不同,分為五種,即所謂的五服:

    一等喪服叫做斬衰,用最粗的生麻布製做而成的,喪服斷處在外露出不緝邊,表示毫不修的哀痛,服期三年。

    二等喪服叫做齊衰,用粗疏的麻布製作而成,斷處緝邊,緣邊部分縫緝整齊

    三等喪服叫做大功,用粗熟麻布製作而成,比齊衰稍細。服期為九個月

    四等喪服叫做小功,用稍微粗熟麻布製作而成。服期五月

    五等喪服叫做緦麻,用較細熟麻布製成

    也就是說親屬關係越近,喪服等級越高,喪服就越粗糙,服喪時間就越長。現在人們把五服之內算作一家人,出了五服,就不算一家人,血緣關係也就越來越遠就另結一支。

    六親,在不同書籍中有著不同的說法,比如《左傳》裡說,父親和兒子,哥哥和弟弟,姑姐,侄子和舅舅叫做六親。還有一種說法,根據婚姻和婚嫁的關係分,父母家親戚全部可以歸於六親。

    九族,按直接的血緣關係分為高祖、曾祖、祖父、父親、己身、子、孫、曾孫、玄孫。另一種說法是父四族、母三族、妻二族。歷史上最慘烈的滅族事件是明朝的方孝孺,被朱棣滅了十族。朱棣篡位當上皇帝后,讓方孝孺起草即位詔書,可是方孝孺誓死不從,他是忠與朱允炆的,大罵朱棣反賊,朱棣說你不歸順我就不怕我誅你九族麼,方孝孺說你有種滅我十族。朱棣大怒,誅殺方孝孺十族。本來九族已經到頂了,後來用方孝孺門生湊成的第十族。

    祖宗十八代,具體指的是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上九代分為鼻祖(始祖) 、 遠祖、太祖、烈祖、天祖、高祖、曾祖、 祖父、父親。下九代分為 兒子、孫子、曾孫、玄孫、來孫、晜孫、礽孫、雲孫、耳孫。

  • 6 # 味哎兒

    題主的敘詞是正解。

    五服即九族,其示於下:

    長子.長孫.長重孫.長玄孫.長重玄孫。重玄孫是出五服者。

    老二的子孫等,老三,老四等的子孫都各有自己的長子長孫,但都旁支了。

    主支與旁支構成本宗的家族,主支構成世族。世族單獨永親,各單獨旁支自下傳也永親,只是各支間越來越不親而遠離了。

    上述是下五服,上五服是祖.宗(太爺).爺.父.自己。

    完整的羅列:

    祖.宗.爺.父.自己.子.孫.重孫.玄孫,重玄孫為出五服者。

    以自已為中心兩邊各四輩,折起來共五項,呈雙式的而稱為服。

    而旁支是各輩都有兄弟的分支形式,從而主支為幹,旁支為枝,構成一棵樹的形態。這個樹木乾枝式,也是天干地支的記年方式的干支形式。

    宗親是沒出五服的主旁支都仍為同血緣親人的統稱詞。但指的是下五服仍保同血親,而他們自家再分支的前三代為遠親了,四代以後就是沾點親的了,出五服就不親了。

    六親是自結婚生子後共三個家了,即自家.父家.岳家,三家各有父.母.兄.弟.姐.妹共六項,此為六親。

    祖宗十八代僅指由祖向上再數十八輩,從而呈根的根的根形態了,罵人願用祖宗十八代。

  • 7 # 莫安營

    “五服”、“六親”之稱,竊以為源於“五世之服”、“六世之親”。儒家之仁,乃是有等差之愛,並以為這是人之常情,真實無偽。從整體上分別親疏遠近,自古以“世”論。舊時祭祖,根據親疏遠近著不同之“服”。一世,全身披麻。二世,胸前縫一塊麻布,麻布下方不縫邊。三世,胸前縫一塊略小的齊整的麻布。四世,腰間繫一麻繩。古時四世服盡,“五世袒免,殺同姓也。”五世就免服了,降等(殺)僅當作同姓對待。此即所謂“五服”。孟子曰:“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所謂“出五服”者,意指先祖遺澤已微也。“五世”之後,“六世親屬竭矣。”六世之親,雖已極遠,但略可稱親,六世之後,大約便誰已認不得誰了。前所論一二三四五六世之親,謂之“六親”,泛指一切親屬。

    “九族”,有時泛指,有時實指,一般以為是指高祖至玄孫。至於“祖宗十八代”,大約是兩個“九族”吧,更可能是指全全部部通通統統一一切切。

  • 8 # 前鋒88888

    五服 [wǔ fú]

    五服,,即自高祖至玄孫的九個世代,通常稱為本宗九族。

    在此範圍內的親屬,包括直系親屬和旁系親屬,為有服親屬,死為服喪。親者服重,疏者服輕,依次遞減。[1]六親歷代說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幾種:1、指父子、兄弟、從父兄弟、從祖兄弟、從曾祖兄弟、同族兄弟。2、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亞。3、指父、母、兄、弟、妻子、子女。4、指父子、兄弟、夫婦。5、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從母之子、女之子。三字經對九族的說法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即“高祖、曾祖、祖父、父親、己身、子、孫、曾孫、玄孫”。從秦代起,“九族”有經學上的今文和古文兩種解說,各有其社會、政治背景,分別從不同方面滿足統治者的需要。“九族”泛指親屬。但“九族”所指,諸說不同。一說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孫,即玄孫、曾孫、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說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子(孃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九族”一說的出現,與封建社會的刑法制度有很大關係。封建社會實行殘酷的株連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滅“九族”,即“株連九族”。隨著時代的變遷,今日“九族”之意有了很大變化,其親屬之意已經淡出,變成了對與之有關的一切人的泛稱。祖宗十八代: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上序依次為:父母,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遠祖,鼻祖。下序依次為:子,孫,曾孫,玄孫,來孫,晜[kūn]孫,仍孫,雲孫,耳孫。從小到大為:耳、雲、仍、晜、來、玄、曾、孫、子、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

  • 9 # 良人執戟2

    上述提問的幾個名詞離我們似乎很近,但又覺得遙遠。不錯,中華民族現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現代化的社會賓士。中華農業社會的文化,正賦予新的內涵,然而,正如我昨天的文章所講,農村固有的血緣關係及父系社會的存在並未消失,即使定居城市,這種以父系血緣為紐帶的從屬仍然穩固。什麼叫五服?這個名詞和中華喪葬文化密切關係,由於人們對生的渴求強烈,對死後的身後事十分重視,親屬們在親人去世期間的一係列活動謹遵規矩,不可混淆,如居喪期間根據親疏而著不同服飾,五服是僅限於親族,名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現在農村雖然不同於解放前,但是對男丁的規定仍然是嚴格的。對婦女則是寬鬆一些。限於篇幅,從簡。

    六親

    一般來說指:父子,兄弟,堂父,堂兄弟,然後向上輩延伸。其關係是直係關係,一根滕下的分支。

    九族

    指本姓高,曾,遠,祖,爺,父,子,孫,玄孫。

    在現在農村,一般的居家堂屋都立有先人牌位,迎面中堂紅紙上書口氏堂上高曾祖幾個大字,逢年過節亨受拜。這是規炬,我認為十分必要。

    再多說二句,封建社會種族觀念十分強烈,族有族規,族長,只要大族大姓存在,官府,黑社會是不敢輕易亂動族人的,但是有一條,必須要遵守法律,一旦犯了滔天大罪,是要滅"九族"的,最大的例子為明崇禎年被滅門九族的魏忠賢。

  • 10 # 靜軒聽雨6

    五服在直系關係中,不是包括自己在內的五輩人,而是自己以下的五輩人(不含自己)。在辦喪事時,和死者同一關係的人穿同一種孝服,如子輩是一服,孫輩為二服,曾孫輩為三服,以此類推。旁系亦然如此。

    可以這樣理解,五服就是自己以上五代人,或自己一下五代人(不含自己)。

    這張九族五幅圖,許多人可能沒讀懂。

    我舉例說明一下:

    若父親去世,你和你的兄弟姐妹是一服,孫子孫女是二服,類推。

    若你去世,你的子女是一服,孫子孫女是二服,類推。此時,你的弟、妹(兄、姐不能給你服孝,但要給兄、姐服孝)也應該給你服孝,但比你的子女遠一服,是二服了。

    說的有些囉嗦了,但還是要總結一下:

    你和兄弟姐妹相對於父母是一服,而你相對於你的兄弟姐妹時就比你的兄弟姐妹的子女遠了一服。 即相對於父母時兄弟姐妹是一服,相對於兄弟姐妹時,他們子女是一服,而你是二服。

    向上數的五服,不是上輩人給自己服孝,而是自己相對於上輩人應服的孝。如曾祖處標三服,不是你曾祖給你服孝,而是你和其他同樣稱呼曾祖的人為曾祖服第三類孝(即穿第三種孝服)

    這張九族五幅圖中,中間有三個一服,都是相對於父母來說,子女為一服,即最親的關係,這三個一服,往往會產生歧義,讓人覺得自己和兄弟姐妹不是同一服了,是不是同一服,要分不同物件。

    不知我說的能讓你們聽懂了嗎?

  • 11 # 宮禧福文創

    記得以前,媽媽指著家族中的一個大哥對我說:“這是你沒出‘五服’的大哥,關係很近。”那麼,“五服”到底是什麼?還有我們常說的“六親”“九族”“祖宗十八代”等,又分別代表了什麼意思呢?

    一、五服

    “五服”既是一種血親關係,也是一種服喪規則,總體來說還是在規定親疏等級。

    從中國禮治中為死去的親屬服喪的制度來說,根據血緣關係,分出親疏不同的五等,由親至疏依次是: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也就是規定親朋好友去世了,什麼人應該穿什麼衣服。

    後來,五服也指代五輩人,即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自身五代。像我前面提到的大哥,跟我就是同一個曾祖父,所以,我們的血緣關係還是較為親近的。

    二、六親

    我們說一個人心狠手辣的時候,常常會稱這個人是“六親不認”。那麼,這個“六親”到底是哪六親呢?

    在現代來說,“六親”泛指親屬,但是在歷史上,“六親”卻有多種說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指父子、兄弟、從父兄弟、從祖兄弟、從曾祖兄弟、同族兄弟;

    二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亞;

    三指父、母、兄、弟、妻子、子女;

    四指父子、兄弟、夫婦;

    五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從母之子、女之子;

    六指天地君親師友。

    三、九族

    在古裝電視劇裡,動不動就會有人說“誅滅九族”,那麼九族到底是什麼呢?

    《三字經》中對九族的說法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即“高祖、曾祖、祖父、父親、己身、子、孫、曾孫、玄孫”。

    在封建社會里,“九族”這種說法,其實正是迎合了封建統治者的權威和統治。從漢代起,“九族”有經學上的今文和古文兩種解說,各有其社會、政治背景,分別從不同方面滿足統治者的需要。

    到了現代,“九族”已經跟上面說到的“六親”一樣,變成了對親屬的泛稱,並沒有嚴格的界定了。

    四、祖宗十八代

    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從小到大分別為:耳、雲、仍、晜、來、玄、曾、孫、子、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

    注意,我們自己並不包含在“祖宗十八代”之內。以“自己”為分界線,可以分為“上九代”和“下九代”。

    “上九代”依次為:父母、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遠祖、鼻祖。

    “下九代”依次為:子、孫、曾孫、玄孫、來孫、晜孫[kūn]、仍孫、雲孫、耳孫。

  • 12 # 袁聰

    五服:是指中國民間父系(父姓)氏族包括自己在內嫡系直傳五代人,換句話說是指祖父母、父母、自己本人、兒女、孫兒孫女五代人。

    五服:從自己計算起,嫡系直(系)傳,分為上五服(上五代人)和下五服(下五代人),共計九代人,稱之為:五服,亦可稱之為:九族。

    九族:高(太)高祖父母、高祖父母、祖父母、父母、自己本人、兒子、孫子、曾孫、玄孫共計九代人,稱之為:九族。

    說明•特此申明:五服和九族———是指中國民間現實社會父系(父姓)氏族同一姓氏、同一祖宗、祖先、先輩(前輩),同一譜系不同輩分職份身份的本家庭、家族、氏族的人員與成員;包括、包含外姓外族接進來媳婦,屬於本家庭、本家族、本氏族的歷代媳婦完全是五服和九族在內的人員和成員;不包括因通婚聯姻姻親以外的外族(外姓)父系(父姓)氏族一切人員和成員。

    六親:分為內六親和外六親;內六親———是指與自己同一父系(父姓)氏族、同一姓氏、同一祖先、同一譜系的本族本家家庭、家族、氏族人員與成員,即:祖父母親、父母親、自己本人親、兄弟姐妹親、子女親、孫子女親,共計六親五代人嫡系直親。

    外六親:是指男女通婚婚配聯姻姻親外姓外族父系(父姓)氏族的人員和成員,換句話說,是指不是自己同一父系(父姓)氏族、不是同一姓氏、不是同一祖先、不是同一譜系的外姓外族家庭、家族和氏族人員與成員,即:自己的姻親直傳直接嫡系———1、祖岳父岳母;2、岳父岳母;3、跟自己的妻子同胞兄弟姐妹(其中包括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4、跟自己的妻子同胞兄弟姐妹因婚配所生的子女;5、跟自己的岳父岳母同等輩份、職份身份傍系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6、跟自己的妻子同胞姐妹因婚配出嫁外嫁聯姻姻親姨夫外姓外族“兄弟”之間的關係。

    祖宗十八代:很好理解、解釋和解讀,是指自己的家庭家族、本父系(父姓)氏族,從自己開始計算起直接往上翻同一父系氏族、同一姓氏、同一譜系、同一祖宗、祖先、先輩、前輩嫡系直傳祖傳十八代家庭、家氏、家族和氏族的人員和成員,稱之為:祖宗十八代。

  • 13 # 小綠熊

    三荊

    “三荊”即一株三枝的荊樹,有同根生之意,常常用來比喻同胞兄弟。如《藝文類聚·孝子傳》曰:“古有兄弟,忽欲分異。出門見三荊同株,接葉連陰。嘆曰:‘木猶欣聚,況我而殊哉!’還為雍和。”

    五服

    中國古代服喪制度中,依照與死者血緣關係的親疏遠近,將喪服分為五個等級: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稱為“五服”,與之相對應的是五個不同的居喪時間:3年、1年、9個月、5個月和3個月。

    血緣關係越近,喪服材質越粗糙,居喪的時間也越長,以此來顯示哀痛之意。例如斬衰服是最為隆重也最為粗重的一級喪服,用最粗的生麻布製作,斷處外露不緝邊,一般由諸侯為天子、臣為君、男子及未嫁女為父、承重孫(長房長孫)為祖父、妻妾為夫服斬衰。

    六親

    形容一個人不通情理、不講人情時,往往會說“六親不認”。到底是哪“六親”呢?最通俗的說法來自於《漢書·賈誼傳》,特指“父、母、兄、弟、妻、子”。現代社會已經用“六親”泛指親屬關係。

    九族

    《三字經》中是這樣解釋“九族”的,即“高曾祖,父而身。身有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就是以本身(我)為中心,往上數有四代,包括高祖、曾祖、祖、父四代長輩,往下數也是四代,包括子、孫、曾孫、玄孫四代晚輩,一共九個輩分。

    另有一種說法則認為“九族”為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中,父族四指姑之子、姊妹之子、女兒之子、同族,母族三指母之父、母之母、從母子,妻族二指岳父、岳母。古代刑法制度中的“株連九族”就是這“九族”了。歷史上最慘的一個人,不僅被皇帝老兒株連了九族,還加上一族——門生,湊成十族,這個人就是方孝孺。

    祖宗十八代

    “祖宗十八代”跟“九族”類似,也是按照輩分劃分的親屬關係。十八代裡包含了本身(我)上下各九代嫡系親屬中的成員。

    輩分往上的九代依次為:生己者為父母,父之父為祖父, 祖父之父為曾祖父,曹祖父之父為高祖父,高祖父之父為天祖父,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祖,遠祖之父為鼻祖。為啥叫“鼻祖”呢?據說古人以為“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謂始祖曰鼻祖。喻指最初之祖先。”

    輩分往下的九代依次為:父之子為子,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晜孫,晜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雲孫,雲孫之子為耳孫。將第九代孫叫做“耳孫”,也是很有意思,表示已經很遠,只是耳聞而已。

  • 14 # 聞可言

    五服在民間有親緣關係和喪服兩種說法;六親是跟自己關係最近的人;九族是五服內的親戚,祖宗十八代一句話我說不清楚,我們放到最後詳細說。

    五服

    五服的第一種說法指的是,親人去世以後需要給他穿孝服的5類人,根據親緣關係的遠近分別穿不同類別的孝服。

    一服指的是直系親屬,包括父母和子女

    二服指的是兄弟姐妹、侄子女、孫子孫女、叔叔、伯伯等,總之就是自己的爺爺往下數,三代以內的所有人。

    三服指的是堂兄弟姐妹等,也就是從自己的爺爺的父親往下數,包括他的兄弟姐妹,以及兒子的子女。

    四服就更遠啦,指的是自己爺爺的爺爺的子女們。

    五服可以直接理解為四服的子女,屬於最遠的親屬了,而出了五服的,雖然我們還是有血緣關係的,但是一般不再認為是親戚了,只能說是一個家族的,或者是一個姓的人。

    五服的第二種說法比較簡單,就是指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和自己這五代人。

    六親

    兄弟姐妹、父母、子女、夫或者妻。

    九族

    九族是五服第一種說法內的親戚,不管你處於五服內哪一個位置,往下數上4個輩分,再往上數上4個輩分,總共九個輩分的人,也就是我們的九族了。

    高、曾、祖、考、己身、子、孫、曾、玄

    祖宗十八代

    祖宗十八代指的是,自己上九代和下九代內所有宗族內成員,既:耳、雲、仍、晜、來、玄、曾、孫、子、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

    其中上九代指的是自己的父親、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遠祖、鼻祖,當然也包括他們的妻子;其中父親為1世祖,鼻祖為9世祖。

    下九代指的是自己的兒子、孫子、曾孫、玄孫、來孫、晜孫、仍孫、雲孫、耳孫,當然也包括女兒,其中兒子是第1世孫,耳孫為九世孫。

  • 15 # 飛哥7788556

    現在的年輕人,誰還知道這些

  • 16 # 怕者不賭

    標題是“祖宗十八代”,可是解釋的是“祖孫十八代”。為什麼???有福之家四世同堂都了不起了。即然介紹的是祖宗,就不要說孫子的後代了。中華漢字博大精深,祖宗與祖孫是不能化為等號的。有些人有多代祖宗未必有多代子孫。

  • 17 # 邱B特

    或許網上對“五服”、“九族”的解讀有誤: 實際是“一服”等於“九代”人,“五服”就是5✘9=45代人。“一服”是古代喪葬禮儀九種喪(孝)服飾的規制(孝子、孝孫、重孫……九代孫),按古代人12歲結婚,13歲生子,13歲✘9代=117歲時9代人可能都健在子孫滿堂,13歲✘5代=65歲時5代人如何算是出“五服”呢?

  • 18 # 神秘乳酪zI

    在農村有句俗語,叫“親戚三代、宗族萬年”,同宗同祖的宗親,時隔再久、相距再遠,都是不可背的棄的,所謂“一筆難寫兩X(姓氏)字”、“天下X(姓氏)姓是一家”是也。即使是“宗親”也是有親疏遠近之別的,比如“五服”、“六親”、“九族”與“祖宗十八代”,都是代指特定親屬的。

    一,什麼是“五服”

    在中國,同姓同宗之人,按血脈傳承的順序,也是有親疏之別的。人們常說,某某和某某是沒出“五服”的兄弟,通俗的說法,兩人是“近門兒的”。現今人們常說的五服,指的是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及自身的五代人。其本義是,晚輩為已逝長輩所著喪服的樣式,親者服重,疏者服輕,依次遞減,共分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是為“五服”。許多地方都有“五服之內為親”的說法,就是由自己往上推五代,從高祖開始,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即同出一個高祖的人都是親戚,從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就成為五服。一般情況下,家裡有婚喪嫁娶之事,都是五服之內的人參加。出五服的意思是:親屬關係超過五代,不再為之服喪,叫做出服,也叫出五服。

    二,什麼是“六親”?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據說,父子、兄弟、姑姐(父親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屬)及姻亞(夫的家屬)。二據《老子》說,以父子、兄弟、夫婦為六親。三據《漢書》說,以父、母、兄、弟、妻、子為六親。“六親不認”指的哪“六親”?”當今“六親”,實際上是血親和姻親的泛指,不只是指六種親屬。

    三、古之重罪要“滅九族”,“九族”都有哪些人?

    “九族”一說的出現,與封建社會的刑法制度有很大關係。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滅“九族”,即“株連九族”。在中國古代“抄家”和“滅族”經常是伴隨使用的,目的在斬草除根—完全除去復仇的實力和人脈。

    四、“祖宗十八代”

    “祖宗十八代”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下序稱謂:父之子為子,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晜(讀kun)孫,晜(讀kun)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雲孫,雲孫之子為耳孫。即:子、孫、曾、玄、來、晜(kūn)、仍、雲、耳。書中說:耳孫者,謂祖甚遠,僅耳目聞之也。"遠祖者,幾世乎,九世矣。"為證也!

    從小到大為:耳、雲、仍、晜、來、玄、曾、孫、子、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

  • 19 # 煙雨好

    家族長輩稱謂

    所謂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從小到大分別為:耳、雲、仍、晜、來、玄、曾、孫、子、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九為單數最大,所以算到九就到頭了。

  • 20 # 曹網亮

    一長二短三隻手肆季勤伍不齊;十全十美?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葡葡酒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