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南史

    現在思想開放,加上各種瞭解資訊的途徑多了,由於在長期“尊劉貶曹”的薰陶之下,突然出現了“尊曹貶劉”的說法,就容易隨風倒出現了這種逆反心理。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自問世以來,就開始流傳甚廣,讓人們瞭解了三國將近一個世紀的故事,它比起枯燥無味的正史來講,具有更多的趣味性,也就增加了可讀性,更容易讓讀者接受,但同時由於作者並不是寫史書,所以嚴謹性不夠,因為是一部小說,肯定會代入作者自己的感情傾向,也就繁衍了“尊劉貶曹”的概念。

    由於中國古代是封建社會,由於封建封建社會的統治者的需要,其實“尊劉貶曹”在很多時期都能發現蹤跡。

    比如:司馬光寫的《資治通鑑》,雖然形式上還是以魏為正統,但他在描述劉備改元登基之後,加入了一段很長的議論,這種議論其實也是司馬光自己的感情傾向。司馬光之所以繼續採用魏的年號,只是為了記敘的方便而已,而且很多時候,字裡行間還有一些“蜀漢”才是正統的意味。

    同時,還有儒學大師朱熹,在《通鑑綱目》中甚至將司馬光所用的魏年號統統改為蜀漢年號,這也是一種個人的感情傾向。

    其實說白了,還是因為封建統治者的需要,“尊劉貶曹”很早就出現了的,在蘇軾《志林》中說:“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輒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到了元朝,《三國志平話》把“帝蜀寇魏”推向高潮,到明清時期,毛宗崗父子修改《三國演義》終於使“尊劉貶曹”達到頂峰。

    於是,忠與奸,仁與狠的鮮明對比成功地塑造了先主與曹公的藝術形象,很多關於三國的藝術表演,其實都是“尊劉貶曹”。

    在封建制度下,普通百姓的思想被禁錮得很嚴重,因此普通百姓需要英雄人物來作為精神糧食,而封建統治為了更好的統治百姓,也需要有忠君愛國的典型人物形象作為楷模。“尊劉貶曹”思想自然是主流。

    雖然從現在的角度看,《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確實有一定的傾向,但從當時來講,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到了現代,由於網路的暢通無阻,“尊劉貶曹”的觀念也開始悄悄地變成主流。

    總而言之,每個人都有自己看歷史的角度,同時對待歷史的理解也有不同的看法,但如果只是為了譁眾取寵,為了滿足自己的逆反心理而歪解歷史,這也是不可取的。不管是“尊曹貶劉”還是“尊劉貶曹”,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很多時候不能為來反對而去反對。

  • 2 # 星下靜思

    現代很多人“尊曹貶劉”,並非是純粹意義上的“尊”或“貶”,而是人們渴望迴歸歷史真相。社會進步的表現,就是能夠理性地思考,還原事實的真相,讓歷史真正起到“前車之鑑,後事之師”的作用,而不是一味信任帶有感情色彩或政治色彩的一家之言。

    曹操劇照

    羅貫中先生寫《三國演義》,如果不遵從“尊劉貶曹”的角度,那麼這本小說就不符合封建統治階級的政治利益,一定會被封殺或禁止,我們的傳統文化就少了一部名著。特定的時代背景,誰也不能跨越,為了文化藝術,羅貫中也要服從於當時的政治背景。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是羅貫中先生根據陳壽《三國志》、裴松的註解、民間故事傳說,經過藝術加工創作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羅貫中運用了乾坤大挪移的功夫,讓很多人物和事件源於現實生活,卻高於現實生活,讓喜歡想弄清真相的現代人不斷地追根問底。

    劉備劇照

    劉備沒有說的那麼好

    劉備能夠白手起家,最後成功在益州稱帝,這一點就說明劉備有足夠稱道的能力。劉備作為劉姓的漢室後裔,有權利也有責任奪回劉家天下,這一點道理在封建時代合情合理,他的政治目標和方向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劉備在實現政治目標中的方法就存在一些問題了,並不能因為要取回本屬於自家的天下就可以不擇手段了。舉個小例子吧。

    取益州,奪自家兄弟的基業,這一點就有違道義。劉備應劉璋邀請幫助抵抗張魯,劉備非常痛快地答應了,只是到了益州後吃的用的全靠劉璋供應,卻不提打張魯的事,用劉璋的錢糧不斷拉攏民心,為自己落下了仁義愛民的好名聲。這還不是劉備不厚道的地方,當得知曹操要攻打荊州時,劉備要回援,但又捨不得益州,於是與孫權用部分地盤作了交易換取了荊州的安全。勝過親兄弟的劉璋,在劉備撤軍要人要糧時,仍然是努力供應,但已滿足不了劉備的胃口了,於是劉備藉機對劉璋下了殺手,最終奪取了劉璋的基業。劉備用小恩小慧換取仁義之名,用翻臉不認人的決絕辦法實現自己的大志。

    曹操劇照

    劉備稱帝后,為了自己仁義的名聲,把錢財幾乎都賞賜了出去。劉備當然不願意當個窮皇帝,在劉巴的建議下,精於算計的劉備就製造出了價值百錢的銅錢,用十幾銖的銅錢當作五百銖的銅錢,有效地掠奪了民間的資財,數月之間就搞得府庫裡面裝滿了物資。 鑄行虛幣大錢的方式,榨乾了百姓們的血汗錢。用小利惠民,卻榨取百姓之骨髓,手段不可謂不狠。你看,劉備真的有說的那麼仁義嗎?

    曹操沒有說得那麼壞

    曹操自小的思維方式就不同於常人,為人既正直又狡詐,也是一個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一切代價的梟雄。但曹操說話做事,似乎沒有藏著掖著,如:殺了呂伯奢一家後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明白地表達出了自己的人生觀;為報父仇,打著討伐陶謙的旗號,大肆屠城、濫殺無辜;軍隊打仗缺乏軍餉,又在軍中設立了發丘挖墓的“摸金校尉”。這些壞事,都是曹操做出來的,確實壞!

    曹操劇照

    但是,曹操也有好的一面,甚至歷史貢獻還很大。政治上,曹操是個“唯才是舉”的人,三次釋出“求賢令”,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招攬庶族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在依法治國方面體現了突出的政治才能,自己也落下了“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名號。軍事上,曹操一生平定了呂布、袁紹、袁術、張繡、劉表、馬超、張魯等多個軍閥,經常是以少勝多,創造軍事奇蹟;對於北方的少數民族,也給予痛擊,為北中國的和平穩定奠定了基礎。在軍事理論上,曹操不僅精通兵法,更是結合戰爭實踐形成了獨到的見解,註釋完成了《孫子》十三篇,讓後世很多名將推崇有加。經濟上,曹操大興屯田制度,有效解決了軍隊給養和減輕百姓負擔的問題,對於東漢末年的經濟起到了很大的恢復與促進作用。在文化上,曹操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他的詩作《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劉備劇照

    結語

    劉備和曹操,都是時代的梟雄,各有其優長,各有其缺點,但功是功、過是過,留給我們的是經驗和教訓,都是寶貴的財富。人們之所以認真地議論“尊劉貶曹”或“尊曹貶劉”,都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禮義仁智信”的再認識,只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中華文明才會得到更好的傳承。

  • 3 # 屮篛

    尊曹貶劉,其實現代人獲取資料後的一種看法改變

    南宋之前正史以曹魏為正統的居多

    如陳壽三國志曹操為武帝紀,劉備為先主傳。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歐陽修明正統論皆以曹魏為正統。曹魏又佔領了兩漢十三州中的九個州,相比而言蜀漢,東吳相對來講的確有割據政權的意味。

    南宋之後蜀漢為正統的論調佔上風

    南宋為宋高宗難逃建立的政權,和金朝西夏形成了南北對立類似三國的局面,其中不免以蜀漢情形自詡。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三國志載:

    “宋太祖篡立近於魏而北漢、南唐亦近於蜀,故北宋諸儒皆有避而不偽魏。高宗以後,偏安江左近於蜀,而中原魏地全入於金,故南宋諸儒乃紛紛起而帝蜀。”

    其中南宋華夷之辯也異常高漲,貶斥隋唐之說亦起,如沈括夢溪筆談:

    中國衣冠,自北齊以來,乃全用胡服。窄袖緋綠,短衣,長靿靴,有蹀躞帶,皆胡服也。窄袖利於馳射,短衣長靿,皆便於涉草。胡人樂茂草,常寢處其間,予使北時皆見之,雖王庭亦在深薦中。予至胡庭日,新雨過,涉草,衣袴皆濡唯胡人都無所沾。帶衣所垂蹀躞,蓋欲以佩帶弓劍、巾分(這兩個合起來是一個字)帨、算囊、刀礪之類。自後雖去蹀躞,而猶存其環,環所以銜蹀躞,如馬之秋根,即今之帶銙也。

    又如朱熹<朱子語類>:

    “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領衫、靴、鞋之屬。 先王冠服,掃地盡矣。 中國衣冠之亂,自晉五胡,後來遂相承襲,唐接隋,隋接周,周接元魏,大抵皆胡服.

    南宋鄭思肖<鐵函心史>:

    普六茹堅小字那羅延僭稱隋,僭謚文帝,普六茹譯姓曰楊。奪偽周宇文闢之土,而並僭陳之天下,本夷狄也,魏證猶引「楊震十四世孫」書之,此必普六茹堅援引前賢以華族譜雲,並宜黜其國名、年號,惟直書其姓名及甲子焉。如遇某祖、某帝、朕、詔、封禪、郊祀、太廟等事,宜書曰:「普六茹某僭行某事。」呂后稱制八年,武后稱制廿一年,牝雞之晨,俱惡逆事,書法同前;但仍書曰呂后;但武后本非高宗後,其名不正,亦不當以後書之。如自古以來,諸國之名仍存之,蓋出於天子之所封也。若論古今正統,則三皇、五帝、三代、西漢、東漢、蜀漢、大宋而已。司馬絕無善治,或謂後化為牛氏矣。宋、齊、梁、陳,藐然綴中國之一脈,四姓廿四帝,通不過百七十年,俱無善治,俱未足多議,故兩晉、宋、齊、梁、陳,可以中國與之,不可列之於正統。  李唐為晉載記涼武昭王李暠七世孫,實夷狄之裔,況其諸君家法甚繆戾,特以其幷包天下頗久,貞觀開元太平氣象,東漢而下未之有也,姑列之於中國,特不可以正統言。

    連隋唐正統都差點被剝奪,自不必說曹魏的正統地位了。隨著南宋對蜀漢地位的拔高,不免影響後世戲曲小說。三國演義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戲曲也多以曹操為白臉奸臣,以蜀漢正統。後來清代崇尚關羽,並對之大力推崇,使得蜀漢正統更深入人心

    隨著現代網路發達,曹魏正統又回到了人們的視野

    新中國之後,隨著網路的發達,文盲的減少。百家講臺等節目,興盛了起來。曹魏正統隨即又被人們所熟知

  • 4 # 東山南火A蘇

    劉備是梟雄,曹操同樣是梟雄。現代人從未尊曹貶劉,只是看待曹操更加客觀和理性了。

    有人說:如果一個人當了一輩子偽君子,裝了一輩子君子,那麼他的行為就接近於真君子。毫無疑問,劉備絕對配的上這句話。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偽裝一時容易,偽裝一輩子卻難。

    劉備在世人眼裡的形象可以用一個“哭”字概括。哭漢獻帝、哭伏皇后、哭關羽和張飛、哭趙雲……這個哭的形象,全拜羅貫中所賜。同正史中的劉備,出入比較大。在正史中,劉備哭的次數比較少。印象中,只有一次比較深刻。正是因為這次,讓我對劉備刮目相看。

    投靠劉表時,在一次宴會上,劉備竟然稀里嘩啦地哭了起來。周圍的眾人,一下驚呆了,劉表慌忙問其原因。劉備說:想起來當年還年少,現在轉眼間到了中年,仍然一事無成。身體也開始發胖了,看來以後騎馬(征戰天下)也困難了。想到這裡,心裡難免發悲……

    這句話,讓劉表一行人聞之駭然。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劉備內心的英雄之志,他並不是甘於平凡的人。

    除了英雄之志,劉備的人品也不錯。

    黃權因為被吳軍斷了歸路,被迫投降了曹丕。眾人勸說劉備將黃權的家人問罪,劉備卻將黃權投降的罪責,全部攬到了自己頭上。非但沒有為難黃權的家人,而且讓人按時給俸祿。

    當時,魏國境內流傳著黃權家人已經被害的訊息。曹丕對黃權說:劉備已經囚禁了你的家人。黃權說:不可能,因為我懂故主,他不會這樣做。後來,真如黃權說得那樣。

    古人云:君子坦蕩蕩。由此可見,劉備和黃權君臣之交,配得上這句話。

    從未隨意濫殺,也沒有品德上的重大過錯。劉備這個人沒有多少可以貶低的地方。

    至於曹操。要不是羅貫中的小說影響,應該屬於一箇中性人物。歷史上像曹操這樣的人物很多,但是同曹操一樣有才華,有能力的人卻很少。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正如曹操說得那樣:天底下如果沒有曹操,不知道多少人稱孤,不知道多少人道寡……歷史人物本來就是相當複雜的存在,不能以現在的道德標準去評價古人。古代的君臣關係,同樣是種十分微妙的關係。曹操可以放過漢獻帝,漢獻帝不一定會放過曹操。曹操可以不圖名利,他的手下不可能不要。

    可以說:在曹操那個位置,可能沒有幾個人會比他做得更好。至於曹操是身不由己,還是處心積慮。我們已經不得而知。可是有一點,曹操至少沒有對劉氏家族趕盡殺絕。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證興衰。曹劉二人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絕對沒有多少值得我們去尊崇一個,貶低一個的地方。

    歷史應該實事求是。

  • 5 # 教父gateriver

    曹操很了不起的英雄!不畏強權,作為八校尉之一時候就嚴格執法,董卓篡權之時謀劃刺殺董卓,統一北方。

    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實際上的統治者,但是直到去世也沒有逼宮。

    善於用人,手下有自家兄弟,有呂布舊將,袁紹舊將馬騰舊將。

    曹操絕對是三國時期,一靠譜的領導人。

  • 6 # San途河

    簡單。

    因為大家越來越在乎結果,而不在乎初衷了。

    曹操再混賬,人家擁有大部分天下。

    劉備再高潔,也就是偏安一隅。

    這很符合資本鼓動下浮躁且直接的價值觀。

    成功者一定很優秀,否則他怎麼能成功?

    失敗者一定是辣雞,否則他為什麼會失敗?

    大部分人根本沒經歷過波瀾起伏的人生,根本不懂什麼叫“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而那些借勢借時的人,也絕不會乾脆的承認自己選對了風向,而是去抽絲剝繭描繪自己之所以能成功的細枝末節。但實際上,這些說起來冠冕堂皇的東西,不說是徹頭徹尾的騙局,但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資本家們為自己臉上貼的金,為自己的成功描繪的虛擬事實,讓你相信他那攥著別人血淚換來的富貴,是他努力的結果。

    知道為啥大老闆,大官僚往往很信鬼神風水之說?因為他們心裡知道自己德不配位,很怕丟失掉現在的任何一點東西,所以無論鬼神之事是不是真的有用,只要能慰藉他的心靈,他就願意為之買單,這也是到如今神棍們還能大行其道的核心原因。

    曹操相當於屈居現實的快樂,劉備相當於超脫理想的苦難,在如今的社會價值體系下,你願意作何選擇?是找個成功當外衣,享受生活;還是褪去虛偽,去追逐理想?這樣一看,所謂理想,是不是一文不值?

    而更多的人,只是知道曹操更成功,更富有。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你們縣城的首富,怎麼能和馬爸爸比成功呢?哪怕你們縣首富是真的腳踏實地,從不偷稅漏稅,捐款捐物,收納殘疾人還熱愛工廠工人,給全額獎金還買全額保險。可他有馬爸爸那麼大名氣和影響力嗎?他沒有!

    崇拜更富裕更成功的人,已經成了一種病,這種病就是無原則的對結果進行無底線的宣傳和誇大。只要有錢,殺人換來的也不會有絲毫心理壓力,但,這樣會創造出大家想要的理想城邦嗎?

    當每個人都為錢可以不擇手段的時候,地獄怎麼不會到來?道義還有何意義?可不就是曹操們的勝利,劉備們的隕落麼。

  • 7 # 可而可有

    沒有劉備,曹魏就能提前統一,就沒有司馬篡位,就不會有後晉的黑暗歷史。漢室氣數已盡,劉備就是逆勢而為,導致三國戰爭延長上百年

  • 8 # 鹽湖提鋰

    1.實幹興邦,空談誤國。劉備雖然算不上空談,最終成就跟曹操可是差的不是一點半點。曹操的實際成果可是大半個天下,也就比劉備建立的蜀漢版圖人口大個十來倍吧。

    2.現代人都血統論看得更淡。誰是正統?劉備還不是繼承前朝的政府,劉備只是前朝宗親就是正統了?那臺灣島上的那個怎麼說?那個政權還是當年原生政權親自搬過去的,放漢末等於漢獻帝搬到四川親自執政。難道你要認臺灣當正統?

    經歷了蒙元、滿清的正常現代人應該都能意識到,只有國力才是正統的唯一標準。你實力強你就是正統,朱元璋也得捏著鼻子認蒙元是正統,不然蒙元留下的政治資產不想要了?劉秀建立的東漢能當正統也不是因為他姓劉,而是他統一了天下。拿劉秀來舉例說明劉備是正統,簡直是本末倒置。

    3.曹操雖然失敗多,“昔日濮陽攻呂布之時,宛城戰張繡之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可是人家都復仇了呀!白門樓擒呂布、張繡來降、慫恿韓馬對立佔據關中西涼。雖然因周瑜活的太短沒找回場子,可連番對濡須用兵也迫使孫權口頭誠服了,算贏了一小半吧。

    反觀劉備,雖有漢中之勝,可早年敗於曹操太多。總體來看打不過曹操打不過呂布打不過袁術打不過孫權,只有坑同宗的時候才是唯一的正戰績。

  • 9 # 江城隱士Qs60

    曹操壞的明顯啊,無所謂尊,只不過覺得他是真性情。劉備假仁假義,打著仁義的招牌,壞事沒少做,不管怎樣,他為人是虛偽的。

  • 10 # 瀚墨尋夢

    尊劉貶曹,是《三國演義》所遵循的基本思想,《三國演義》之前,習鑿齒的《漢晉春秋》和朱熹的《通鑑綱目》以及《三國志評話》等書都是尊劉貶曹的,這是宋、元、明、清漢族士大夫知識分子和一般民眾共同的心理觀念,而《三國演義》調動一切手段使這觀念成為全書主線,並給人強大藝術感染力,將劉備作為漢王朝正統繼承者,極力渲染他憂國憂民的諸般優秀品質,將曹操鑄造成亂臣賊子的“漢賊”形象,《三國演義》更加深了民眾的尊劉貶曹的思想傾向。

    三顧茅廬

    1954年夏,毛主席在北戴河休息時,常吟誦曹操的詩《觀滄海》,主席的保健醫生說,自己從小到大,認識的人都說曹操是奸臣,戲臺上是大白臉。主席說:“曹操是政治家、軍事家,還是個詩人,能文能武,三國時魏國就是他建立的,他統一北方,打擊豪強,施行屯田制,開荒生產,提倡節約,改革了東漢的弊制,使社會穩定,促進了社會進步,不應該肯定嗎?說他是奸臣,白臉,那是封建正統觀念製造的冤案,這個案要翻。”

    曹操

    當時毛主席作詞《浪淘沙.北戴河》,詞中有對曹操讚許之意。

    1958年,主席閱讀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三國志集解》,書中多有貶損曹操的批註,主席忿然寫了批語:“此篇註文貼了魏武不少大字報,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1959年3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郭沫若“為曹操翻案”長文,從學術角度論證曹操的歷史作用,講曹操當時對人民是有貢獻的,對民族的發展文化的發展是有貢獻的,曹操的這些方面的貢獻,比起同時代的人物是最大的。他寫了話劇《蔡文姫》就是為曹操翻案而作。

    當時上海美術出版社正出版發行《三國演義》系列連環畫,要出六十冊,已出版了一部分,當時因這翻案事,連環畫停頓了下來,沒畫的不畫,己畫還未印的不印,隔了兩年以後,連環畫還是繼續下去,最終六十冊出完,發行上億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真族在歷史上建立過哪些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