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聽覺有道周村驗配中心

    糖皮質激素因其多重生物學效應被廣泛應用於臨床多種疾病的治療。然而,在肯定激素治療作用的同時,臨床各科醫生也不能忽視由此帶來的一些副作用,糖代謝紊亂便是其中之一。本期共同關注糖皮質激素導致的血糖升高

  • 2 # 專業中醫

    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會引起,血壓增高,血糖增高,股骨頭壞死等多種併發症。建議如果有糖尿病的話還是停止服用這類激素藥。

  • 3 # 精準健康倡導者廖皓磊

    你問的問題,在臨床藥學的教學中要講12個小時,……

    在這裡難以一一論述,請見諒!

    其實,網上的微課都有,你要真的想知道,請換“頻道”?……

  • 4 # 新禾記

    糖皮質激素會增加肝臟的異生狀況,導致肝糖分解,造成血糖升高。 所以如果有其他的治療方案可選的話,儘量不用糖皮質激素,如果必須使用, 一定要控制量。第二頁要關注血糖的變化。防止血糖過分降低。

  • 5 # 伊伊醫療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糖皮質激素是導致糖脂代謝紊亂的原因,這是醫學共識。樓上有說停用激素的,他們一定不是醫務人員,是否停用激素應該由主診醫生決定,我不妄加評議,我認為還是聽從主診醫生的,該用必須用,至於激素的副作用,客觀對待對症治療就好了。

    下面談下,類固醇糖尿病。

    這類糖尿病在臨床不少見,因為有些病人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是沒辦法的事,如果有其它優選替代方案當然可以選,如果沒有,就事論事。一般這類病人無糖尿病病史,就是給激素導致的糖代謝障礙,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就是類固醇糖尿病(SDM)。

    SDM是一種繼髮型糖尿病,其實不是原發2型糖尿病,兩個疾病還是有差別的,我們隨後會分析。

    一般應用糖皮質激素約10%-40%會出現SDM。 出現原因是

    1.糖皮質激素促進肝臟把非糖的脂肪氨基酸變成糖元和糖,包括肝糖原異生關鍵酶的活性,促進肌肉蛋白質的分解釋放氨基酸及脂肪分解釋放遊離脂肪酸,這時候消耗蛋白質和脂肪生成了肝醣元,肝糖元是能迅速動員為葡萄糖的物質。

    2. 阻止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類似二型糖尿病的胰島素抵抗,抑制胰島素與其受體結合,損傷葡萄糖向細胞內的轉運體。

    3. 直接增加肝糖原合成 主要是激素作用下肝糖原合成酶的活性增強。

    4. 促進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及生長激素的升糖效應,這個是個觀察現象,原因還不是太清楚。

    5. 降低腎小管對葡萄糖的重吸收。

    SDM的病理生理特點接近二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島素抵抗,其實有時也有胰島素分泌不足。

    激素劑量和療程與糖尿病有關。糖皮質激素的劑量越大,應用時間越長,其對糖代謝的損害越嚴重,與劑量明顯正相關。

    腎病患者易患類固醇糖尿病,可能與腎臟病時往往高度水腫,影響胰島素與肌肉、脂肪細胞上受體的結合。

    年齡、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等2型糖尿病的易患因素,對類固醇糖尿病的發生同樣有顯著的影響。故老年人、陽性糖尿病家族史及肥胖應視為高危人群。

    SDM與二型糖尿病不同點

    1. 病情發展較快,大多無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狀

    2.因為腎臟重吸收葡萄糖降低,血糖與尿糖值不成正比

    3. 具有可逆性,大多停藥後高血糖緩解,也有部分不可逆轉我理解他們本身是二型糖尿病的candidates.

    類固醇糖尿病的血糖特點:

    1. 餐後血糖升高,尤其是下午至睡前.

    2.空腹血糖多為正常或或者升高不明顯。

    3. 清晨和上午易發生低血糖。

    SDM治療原則與2型糖尿病一樣,包括飲食、運動治療及選擇合理的降糖藥物等,但有其自身的特點

    1.空腹血糖正常,餐後血糖<10mmol/L時,可以合理飲食和適量運動,嚴密監測血糖變化,觀察至少2周再考慮藥物治療。

    2.單純飲食控制、運動治療效果不好時,餐後血糖>10mmol/L時,口服降糖藥治療,一般推薦應用吡格列酮/吡格列酮+二甲雙胍,但是需要結合患者其它身體指標,這裡不展開了,因為內分泌是太複雜的問題。

    3.噻唑烷二酮類藥物,糖皮質激素導致的胰島素抵抗與噻唑烷二酮類藥物治療胰島素抵抗的作用機制相反,可用來治療類固醇糖尿病。如曲格列酮自減輕胰島素抵抗的同時,改善胰島細胞的分泌功能,吡格列酮能逆轉地塞米松誘發的胰島素抵抗,恢復正常的糖代謝。

    4. 胰島素治療選擇短效胰島素,劑量在午、晚餐前超過早餐前的用量,若下午到睡前的血糖仍高,將早餐前的短效改為中效胰島素。

    5. 糖皮質激素分餐服用、隨著原發病好轉要及時減量;糖皮質激素減量時胰島素應及時減量或停用。

    6. 監測血糖,空腹血糖、餐後及睡前都要測

    7. 血糖控制目標:空腹血糖<6.1mmol/L,餐後2h<10mmol/L,睡前<7.8mmol/L. 對老人、對低血糖反應遲鈍的患者以及短療程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可以適當放寬。

  • 6 # 大海16944

    隨著醫學的發展,風溼系統疾病,免疫缺陷疾病,腫痛等越來越多被診斷出來。糖皮質激素首當其衝被臨床應用。糖皮質激素對抗胰島素引起血糖高,長而久之誘發糖尿病:,另外還要造成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藥源性糖皮質醇增多症等等不良。保護措施。:

    1:合理準確規範用糖皮質激素。對盲目用的庸醫給予抵制。用藥達到治療量後病請控制平穩後,逐步減量,用最小量維持和停藥。如病情不易控制要改用其他免疫抑制劑,或交替使用。由專業醫師掌握。

    2:用糖皮激素時,定期查血糖,發現血糖高服二甲雙胍。同時減少停用糖皮質激素,改或環磷醯胺類。

    3服糖皮激素期間,高維生素高蛋白飲食如豆腐海帶肉蛋奶等。及必要的體力活動。

  • 7 # DrHan

    因為疾病的關係,有些病人需要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有很多副作用,比如類固醇性糖尿病、高血壓、骨質疏鬆、內分泌紊亂、向心性肥胖等等,其中糖尿病是患者最擔心的問題之一。如何預防:個人建議最好早上8點左右服用糖皮質激素、最小有效劑量維持,避免長期大劑量使用;飲食上控制澱粉類、脂肪類食物,多吃高蛋白食品,加強運動,避免肌萎縮,定期監測血糖變化,發現問題及時上醫院諮詢醫生。

  • 8 # 健康守護神阿波羅

    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會導致血糖升高,一般不會導致2型糖尿病,但導致糖尿病加重。因為糖皮質激素促進糖原異生和糖原合成,抑制糖的有氧氧化和無氧酵解,而使血糖來路增加,去路減少,升高血糖

    糖皮質激素是機體內極為重要的一類調節分子,它對機體的發育、生長、代謝以及免疫功能等起著重要調節作用,是機體應激反應最重要的調節激素,也是臨床上使用最為廣泛而有效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劑。在緊急或危重情況下,糖皮質激素往往為首選。

    2型糖尿病是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並非完全喪失,有的患者體內胰島素甚至產生過多,但胰島素的作用效果較差,因此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是一種相對缺乏,可以透過某些口服藥物刺激體內胰島素的分泌。多在35~40歲之後發病,佔糖尿病患者90%以上。

    因此,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可以導致血糖升高;而2型糖尿病是因為病人體內胰島素的降糖作用效果差所致。二者沒有相關性,但因為而者都會使用血糖增高,所以,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患者因限制高糖飲食的攝入。

    糖皮質激素可以促使1水、鹽、糖、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表現為向心性肥胖(庫欣綜合徵),出現滿月臉、水牛背,痤瘡、多毛,高血鈉和低血鉀、高血壓、水腫,高血脂、高血糖或使糖尿病加重,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甚至萎縮,閉經,肌肉消瘦、無力,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和精神症狀等。2.減弱機體抵抗力。3.阻礙組織修復,延緩組織癒合。4.抑制兒童生長髮育。

    因此,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者應注意:

    1 激素不能突然停用,只能逐漸減量。突然擅自停藥,會引起急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足症狀,如肌肉無力、低血糖、血壓下降等。還有可能使原有疾病復發或加劇。

    2 皮質激素對胃腸道也有一定刺激,故宜飯後服。

    3 按時按量服用,服用時間宜相對固定在早餐後半小時。—次服用。

    4 大劑量服用時應注意有無胃出血等,監測大便狀況,可加用胃黏膜保護製劑。

    5 皮質激素可導致骨質疏鬆,可加服用鈣劑,防止骨疏鬆引起外傷。

    6 可食用富含鉀離子的食物如柑橘、香蕉等或服用含鉀製劑,預防激素導致的低鉀血癥。

    7 服用激素後,會出現痤瘡、向心性肥胖、精神興奮、失眠等表現,對此有所瞭解。

    8 服用激素的患者會自覺潮熱且出汗較多,應注意多休息,保持面板清潔乾燥,預防受涼。 9 出院後自服激素的患者,在藥物即將服用完以前就要門診隨訪,根據醫囑開藥或停藥。

  • 9 # 朱蕭俊說健康

    糖皮質激素1950年由英國藥學家亨奇和肯德爾發現,併成功應用於風溼性疾病的治療,使得類風溼關節炎5年的生存率由原來的20%上升到80%。

    臨床上,糖皮質激素之所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使用,是因為糖皮質激素可以用於一些臨床急性症狀的控制。

    比如重症肝病、嚴重急性細菌性感染,在應用足量有效抗菌藥物的同時,服用糖皮質激素,利用其非特異性抗炎、抗毒作用,可緩解症狀,幫助我們度過危險期。此外,糖皮質激素可用於抗菌藥或消炎藥所不及的病症,比如敗血症、SARS。

    但是,糖皮質激素的副作用也不小,比如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高血壓、高血糖、骨質疏鬆、向心性肥胖、感染等。

    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可能會引發2型糖尿病發生。這是由於糖皮質激素可以使得肝內的糖原合成增多,並且減少葡萄糖的分解利用,從而造成高血糖,可能導致2型糖尿病的發生。

    那麼如何預防服用糖皮質激素可能導致的2型糖尿病發生呢?關於安全使用糖皮質激素,有以下5點建議:

    1.在服用糖皮質激素過程中,應採用低糖飲食,並且注意監測血糖。

    2.能夠用其它藥物控制的症狀,比如非甾體抗炎藥可以控制的紅、腫、熱、 痛,就不必使用糖皮質激素;

    3.區域性應用(氣霧吸入)可控制疾病,比如哮喘,就不用全身用藥(口服);

    4.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能夠控制的疾病不必長期使用;

    5.小劑量糖皮質激素能夠控制的病情不能大劑量使用。

  • 10 # 昶健六八健生法

    首先,糖皮質激素主要引起的是類固醇糖尿病。類固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特點是以午餐後血糖和晚餐後血糖血糖水平升高為主。而空腹血糖(FBG)及糖化HbA1c升高不明顯則是類固醇糖尿病區別於2型糖尿病的特徵。

    糖皮質激素對人體在引發糖尿病的危害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促進糖異生;

    2,促進肝糖原、肌糖原合成增加;

    3,減慢葡萄糖氧化過程;

    4,減少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

    5,促進蛋白質分解;

    6,大劑量--抑制蛋白質合成,血清氨基酸含

    量增加,尿中氮排出增加,造成負氮平衡;

    7,久用--生長減慢,肌肉消瘦、面板變薄、

    骨質疏鬆、淋巴組織萎縮和傷口癒合延緩等;

    8,加速脂肪分解,抑制合成;

    9,脂肪重新分佈。

    可以看出,糖皮質激素的使用對短期內引起血糖升高是必然的!而是否會引起永久糖尿病發現和以下因素有關:

     在臨床上常規使用的糖皮質激素用量(,0.5 ~ 1.25 mg/kg)對血糖升高的幅度影響較小,推測糖皮質激素對血糖升高的作用不僅有即時效應還有累積作用。

     誘導類固醇糖尿病產生的糖皮質激素臨床應用平均需要6周左右,糖皮質激素的使用時間長短影響類固醇糖尿病的發生,每增加1天,風險增加1.261倍。

     年齡是類固醇糖尿病被誘導產生的危險自變數之一,即患者年齡每增加1歲,風險增加1.093倍。這可能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高,高齡患者被節血糖的能力相應下降。

     免疫抑制劑的使用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在使用糖皮質激素臨床醫治過程中更易罹患類固醇糖尿病。

     有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壓、肝功能異常等相關基礎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引發類固醇糖尿病。

    因此,糖皮質激素的使用應在控制被髮病的基礎上,採取更小量和更短時間的治療。每日多次、少量糖皮質激素的治療對於減少患者高血糖的發生有效。有研究發現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潑尼松龍治療後餐後血糖升高明顯,多次給藥能有效解決餐後血糖升高情況。

    對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要提前干預,控制飲食,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不規律生活、缺乏必要的有氧運動、喜歡高熱量食物等),進行有氧運動鍛鍊。

    病情允許後要及時的停藥。儘量減少激素的使用時間和劑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美人肩選股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