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隻幼兔兔

    羅大佑

    當今華語樂壇當之無愧的教父!當代華語樂壇宇宙大爆炸的起點!

    從小聽著《童年》《光陰的故事》《鹿港小鎮》《戀曲1980》等廣為傳唱的歌曲成長,直到長大後某一天,突然發現這些經典之作都來自於羅大佑1980年代初的一張專輯《之乎者也》——才找到了當年華語樂壇“洪荒世界開天闢地”的那個原點。

    有人可能覺得羅主要是校園歌謠的首發者,大陸後來的高曉松、老狼等等都接受了他的傳教,其實現在華語樂壇的主要流派與風格,在羅出道的時候就已奠定了。

    羅大佑雖然天生一副爛嗓音,但其歌唱卻感動了數代人,他的作品囊括喜怒哀樂,表達極富張力,嬉笑怒罵皆能成歌,宣洩著奔溢的感情:

    《明天會更好》的引吭高歌、朝氣蓬勃,《皇后大道東》的戲謔調侃、衝冠之怒,《亞細亞孤兒》的哀憐嘆息、低聲訴說,《童年》的天真爛漫、趣味橫生……

    長大後漸漸發現聽羅的歌,其實需要時代視角、歷史感,乃至人文關懷:

    《滾滾紅塵》為影射張愛玲與胡蘭成的同名電影而作,一句

    來易來去難去,數十載的人世遊

    道出

    分易分聚難聚,愛與恨的千古愁

    《鹿港小鎮》在惆悵的歌聲中唱出了年輕人背井離鄉的無限鄉愁、挖掉了紅磚砌上了水泥牆的時代嘆息、他鄉非故鄉故鄉回不去的原鄉情結——除了羅教父的濃烈原唱,在此推薦彭佳慧翻唱的版本,醇厚的女中音讓《鹿港小鎮》發酵得更加濃郁;

    《東方之珠》從

    小河彎彎向南流

    開始逐漸引出了滄海桑田的變幻,在緩緩道來的敘述中說出了東方之珠每一滴眼淚的尊嚴,唱出了百年滄桑的辛酸、執守與期盼

    ……

    假如這裡有堅固的高牆和撞牆破碎的雞蛋,我總是站在雞蛋一邊

    他的歌永遠為不公高聲吶喊,為弱者大聲疾呼

    他是用歌唱戰鬥的當代魯迅

    真正讓人對羅教父肅然起敬的,應該是他做音樂的態度——13年在中國最強音做評委的時候,他曾說到

    舞臺的起源是用於祭天的,那就是說,中國最強音儘管只是一個真人秀的舞臺,它依舊需要一顆虔誠之心去對待,需要一種對天而明誓的真心

    一個看起來有些叛逆不羈的音樂人,真正踐行的卻是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地地道道傳統士人的信條。

    羅大佑所寫所唱的,是一個頂立天地間大寫的人!

    推薦對他作品感興趣的朋友,可搜他04年在香港開的《搞搞真意思演唱會》,差不多兩個半小時,獻唱了幾乎他所有的作品,其中《鹿港小鎮》那段Solo極為生猛,整場狀態極佳!倘若有生之年還能聽羅教父的現場,不知還能見識到他如此生龍活虎的狀態否。

    李宗盛

    少不聽李宗盛

    宗盛大叔的歌確實是寫給懵懂初開後的人聽的……

    最早聽的宗盛大叔的歌,是小時候常放的《真心英雄》,當時倍受那勵志名句的鼓動

    不經歷風雨 怎麼見彩虹

    長大多聽一些李宗盛,才發現那首《真心英雄》,其實不是典型的宗盛大叔作品。

    第一首能聽懂,有比較典型老李風格的,應是那首膾炙人口的《凡人歌》——歌詞開頭那一句

    你我皆凡人 生在人世間

    配上頗有戲曲感的旋律,頓時抓住了我的耳朵。日後的成長中,也逐漸明白歌中的調侃戲謔,其實字字真經、句句醍醐,皆是現實。在此先概括李宗盛一種典型的風格,即在調侃戲謔,甚至是對自我的調侃戲謔中,看似不經意地道出世間愛恨情仇、貪嗔痴癲。其和周華健、品冠合作的《最近比較煩》以及為趙傳創作的《我是一隻小小鳥》也是這種風格的代表。

    但更多老李的歌,更可能是在人生路上某個剎那聽懂的。

    老李有相當一部分歌很注重情景塑造和氣氛渲染

    比如《漂洋過海來看你》中的那句

    我連見面時的呼吸 都曾反覆練習

    比如由莫文蔚演唱的《陰天》,起頭就是

    陰天 在不開燈的房間

    再比如辛曉琪《領悟》一開口的

    我以為我會哭 但是我沒有

    ……

    都是透過具體的細節刻畫一個場景,同時營造一種氛圍,從而在某時某刻,就會恰到好處地切入聽者的情緒和內心,讓聽者恍然大悟——這首歌其實寫的就是此情、此景、此心境。

    後來聽了宗盛大叔更多的歌,才慢慢發現他的心思細膩非常,對情感的洞悉明察秋毫——不僅早已看透了男人,更十分懂得女人。在為辛曉琪創作《領悟》的時候,辛並未向老李講過自己的心事,辛後來說

    他只是知道我不開心

    老李卻憑此為辛曉琪高度契合地打造了這首讓她一唱成名的《領悟》——在辛曉琪略帶哽咽的開口剎那,《領悟》便觸動了人的心絃,而一首觸人心絃的好歌,首先是歌者自己的心被觸動。那首被陳淑樺、林憶蓮、梁靜茹輪番演繹的《問》,深情款款,觸動心靈,直問靈魂,也足見老李深懂女人心。

    把李宗盛大叔寫的歌和他自己的人生軌跡對照起來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他幫別人寫歌,其實更多寫的是自己。寫了讓趙傳紅得發紫的《我終於失去了你》,嘈老趙,給老趙編了個“功成名就,妞給跑了”的故事,結果這事兒最後卻發生在他老李自己身上——04年,樂壇曾經的金童玉女、絕代鴛鴦,李宗盛與林憶蓮,最終選擇了離婚,各自分飛。曾經老李創作並與阿蓮經典對唱的《當愛已成往事》,怎知一曲成讖——14年臺北演唱會,臺上只剩老李孤零零的一個人哽咽拭淚,與他曾經的阿蓮隔空對唱《當愛已成往事》,讓人莫不唏噓……

    李宗盛的歌是寫給唱給這個時代中人。

    他們凡世奔波、一路塵土、坎坷曲折、苦苦尋覓——是你,是我,是他

    宗盛大叔手下一幫歌手都是他作品的詮釋者,早期的陳淑樺、趙傳,中期的周華健、林憶蓮,近期的梁靜茹等,然而,李宗盛作品最佳的詮釋者,其實是他自己。

    在此推薦大家找他06到09年《理性與感性作品音樂會》看一下,宗盛大叔親口詮釋了幾乎所有自己的作品。其間比較打趣的,是大叔和梁靜茹老少搭班對唱——已是須發斑白的大叔,卻仍一臉少年純真地盯著梁靜茹,還俏皮地彈著自己的眉毛,活像一個老頑童。

    同為華語流行樂壇開山鼻祖,李和羅常常被大家拿來比較,此處Super不再贅述,有興趣的可以網上去搜,只提一個有些意思的講法:

    13年李宗盛出個人新單曲《山丘》的時候,有樂迷在網上半調侃的說

    李宗盛越過了山丘,不是發現無人等候,而是遇見一個屹立在山的那邊等了他許久的人——羅大佑

    然而,在越過山丘的路上,李宗盛卻喋喋不休、字字璣珠,寫盡了一個人種種的人生經歷、生活體驗,一路吟唱而來……

    二十五歲並不是一個評述李宗盛合適的年齡——等走過大叔來時的路,興許五十二歲是一個合適的年紀。

    周華健

    華健是一個幸運兒。

    他天生有一副完美無瑕的歌神級好嗓音,而後天又遇伯樂識馬、貴人相助——李宗盛發現了他,並推薦進入了滾石唱片。在老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創作的高峰期,又用自己一系列的佳作助推華健發展。

    朋友 一生一起走

    小時候每次電視上每次放《朋友》的MV,我都會停下來把它聽完、看完。華健用一位鄰家大哥哥的聲音,緩緩告訴了我即將經歷的成長。MV的情節讓人特別深刻:一群一起打美式足球的少年朋友們,為了每一個對抗爭搶、傳球突破、達陣得分而風雨無阻、相互扶持、團結拼搏。配合著華健歌聲的溫情詮釋,我少時腦海中逐漸有了朋友與友情的定義。以前國內和朋友KTV聚會,華健的《朋友》也是我們必點的結尾曲。

    春去春會來 花謝花會再開

    整個九十年代華健有不少金曲廣為傳唱,包括《花心》《愛相隨》《有沒有一首歌讓你想起我》等,曲風敞亮明媚,給人一種溫暖Sunny的感覺。歌手華健好似一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治癒系大男孩。

    長大後開聽華健和品冠、李宗盛合唱的《最近比較煩》,也挺喜歡其中他輕鬆幽默的唱段

    我也許有天改名叫週轉

    再後來聽了臺版《倚天屠龍記》的主題曲《刀劍如夢》

    我劍 何去何從 愛與恨 情難獨鍾

    轉軸撥絃,開腔起勢,瞬間發現華健對古風古韻也有很好的把握,唱出了武俠世界的痴痴醉醉、恩怨別離。

    華健用一副美好的嗓音,唱那個時代美好的作品——讓人覺得世界當如他的歌聲一樣美好

    若能有機會,我願意到現場,聽這美好的歌聲。

    張震嶽

    Super十來歲就成了阿嶽地道的歌迷

    可08年縱貫線成立的時候,我還是跟很多人一樣想不通:

    Super Band老中青三結合,可怎麼就選了看起來還有些愣頭青的阿嶽?!尤其在還有羅大佑這樣教父級人物的樂隊裡。

    即便當時新生代天王周杰倫因為風格差異大沒法選,那就稍退一點選別的,可為什麼最後就是選了乍一看至少低了半級的阿嶽?

    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一定要追溯回華語樂壇大爆炸的起點——羅大佑開天闢地的專輯《之乎者也》。當我第一次知道羅教父那些風格各異的傳唱名曲都出自這一張專輯的時,我把其中民謠、藍調、搖滾乃至雷鬼的各曲拉通一聽,頓時明白縱貫線中的新生代確實該拉阿嶽。看似嫩氣的阿嶽是能得到羅教父認可的年輕人。

    請隨我把羅教父和阿嶽的一些作品簡單對比一下:

    福利社裡面什麼都有就是口袋裡沒有半毛錢

    80後80年代聽著羅大佑的《童年》度過了自己的童年,90年代聽著阿嶽的《愛之初體驗》進入了自己的青少年

    想要來一包長壽菸 發現我未滿十八歲

    對90後而言,《童年》依舊是童年,依舊十幾歲的時候開始聽《愛之初體驗》。

    充滿天真童趣的《童年》和滿是青春期小心思的《愛之初體驗》,描述的是每一代人不變的成長,它們詼諧的曲調也將陪伴每一代人的成長——它們將成為那種難得被世代傳唱的經典。

    80年代,羅大佑用《戀曲1980》《光陰的故事》《一樣的月光》《是否》等歌謠唱了一代人的風花雪月;90年代以來,阿嶽用他那略帶阿美族風情又稍顯稚嫩的男聲,在《愛我別走》《思念是一種病》《分手吧》《再見》等歌曲中,唱出了新一代人戀愛中的種種小情緒……

    然而,羅大佑當年真正驚世駭俗、一鳴驚人的,實是穿著皮夾克、帶著黑超墨鏡、拎起把電吉他,開口卻唱

    知之為知之 在乎不在乎

    雷鬼風的饒舌歌《之乎者也》半白話半文言

    之之之之之 乎乎乎乎乎

    現在來聽也堪稱神曲!

    結尾一段

    眼睛睜一隻 嘴巴呼一呼 耳朵遮一遮 皆大歡喜也

    大家都知之 大家都在乎 袖手旁觀者 你我是也

    那股不吐不快之怒與憤世嫉俗的勁兒——才是羅教父的精神核心!

    阿嶽和MC HotDog合作了一些歌,可能不少人會覺得比較俗,雷鬼+饒舌風也愈加發揚,但沉下心聽來,其中不吐不快的怒氣和憤世嫉俗的勁兒,其實繼承了羅教父的精神核心。

    對照來聽,阿嶽其實是一位型別全面的新生代創作型歌手——羅大佑的傳承者之一,羅教父真正意義上的徒孫

    縱貫線

    Super Band縱貫線共推出了兩張專輯《北上列車》和《南下專線》

    在此Super特別推薦《北上列車》中的主打曲《亡命之徒/出發》

    有很強烈的電影既視感,充滿了戲劇轉折,說唱+搖滾也演繹得妙趣橫生:

    年輕人阿嶽的亡命暴走苦悶困惑

    宗盛大叔的循循善誘開導人生

    華健大哥的旁白插科連環發問

    羅教父的淺吟低唱深情默默

    ……

    MV拍得也很有意思~

    《北上列車》中Super比較推薦的另外一首是《公路》,可濃烈地感受到四個大老爺們兒仍在路上的那股老炮兒勁兒

    Super雖然沒幸去Super Band的演唱會現場,但仍推薦大家網上搜錄製的縱貫線巡迴演唱會感受下,當四位Super Star合體串燒無數勁歌金曲的時候,全場爆燃,熱血沸騰,感動不已!

    其中一場,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插曲:

    宗盛大叔說

    要是縱貫線寫一本情書的話,至少有200頁厚,不過,其中160頁以上應由阿嶽來負責

    羅教父馬上就出面袒護阿嶽

    他還小啦

    阿嶽卻出人意料地直接回擊

    我又沒結過兩次婚

    華健也拆宗盛大叔的臺,每場演唱會都幫忙宣傳他的單身狀態

    最後害得老李只得承認,自己表演有時心不在焉,因為一直在打望現場有無獵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冰心寫的繁星有哪些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