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花開福貴2021

    唐太宗的岳父,有李廣之能,霍去病之勇,班超之謀,為公認的名將。

    老實說,唐太宗的岳父長孫晟的名氣,遠遠比不上他的女兒長孫皇后,甚至比不上他的兒子長孫無忌。

    長孫皇后在中華歷史上享有千古第一賢后的美譽,玄武門之變前夕曾親自勉慰諸將士,而在夫君即位後,她又經常借古喻今,竭力匡正夫君為政的失誤,盡力保護忠正大臣,被夫君譽為“嘉偶”、“良佐”,在世時著有《女則》三十卷,逝後諡“文德皇后”,葬於唐昭陵。

    長孫無忌是唐太宗的得力助手,策劃並參與了玄武門事變,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後來在立儲之爭時支援高宗,被任為顧命大臣,授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

    唐太宗對長孫無忌喜愛到什麼地步呢?貞觀六年,時為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在受召時,忘記解下佩刀,匆匆入宮。

    這一情節比《水滸傳》裡“林沖帶刀誤闖白虎堂”嚴重上百倍。

    按照大理寺少聊戴胄的意思,長孫無忌佩刀入宮,罪該和監門校尉一同處死。唐太宗既想維持法律公正,又不忍心大舅子就這樣被處死,非常為難,將此案交司法機關複議再複議,最後在尚書右僕射封德彝的巧妙幹旋下,總算免除了長孫無忌和監門校尉的死罪。

    再說回長孫皇后和長孫無忌的父親長孫晟,他其實一個世間罕見的名將。

    宋代張預編的《十七史百將傳》,以及明代黃道周所著的《廣名將傳》,都將長孫晟列入其中。

    長孫晟的曾祖父是北魏上黨文宣王長孫稚、父親是北周開府儀同三司長孫兕。

    長孫晟有多牛呢?

    現在我們說起漢代名將,頭腦裡最先會閃現飛將軍李廣、驃騎大將軍霍去病、定遠侯班超等一系列數熠熠生輝的名字。

    而李、霍、班的特點,長孫晟兼而有之。

    李廣的特點是善射,箭術一時無雙。

    長孫晟的箭術也是妙絕天下,海內鹹服。

    北周風氣尚武,貴族子弟都以騎射矜誇。

    但每次在貴族圈內舉行騎馬射箭比賽,長孫晟都獨佔鰲頭。

    長孫晟也因此在北周天和四年(569年)擔任了司衛上士,而在該年,他才18歲。

    西晉“八王之亂”起,中原板蕩,周邊的遊牧民族乘勢而入,胡騎滾滾,五胡亂華,局勢鬧得一團糟。

    雖說劉裕篡晉,平滅了南燕,攻破了後秦,安定了南方;稍後拓跋燾也蕩清了北方各種大大小小的勢力,形成了南北對峙局面。

    但周邊又有新的遊牧民族紛紛崛起,到了南北朝後期,已經有突厥、吐谷渾、党項和遼東的高麗等等,在中原的北方形成了一股弧形的勢力,對中原構成了巨大威脅。

    而當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東魏、西魏又分別蛻變成北齊、北周,中原北方的東、面兩大陣營彼此忙於攻殺交戰,無暇對外,突厥發展迅猛,一躍而成北方第三大勢力。

    為此,北齊、北周都爭相向突厥交好,北齊傾府藏以結其歡,北周亦每年向突厥獻絹帛十萬段。

    突厥的可汗雖是粗人,但驀然得此好處,樂得坐享其成,同時也隱約懂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好處,得意洋洋地放話說:“但使我在南面的兩個兒孝順,何憂無物邪?”

    北周方面不甘心做突厥可汗的“孝順兒”,想翻身做長輩,祭出了“大殺招”——和親。

    這不,大象二年(580年),北周宣帝宇文贇就封趙王宇文招之女為千金公主,許配給突厥首領沙缽略可汗阿史那·攝圖為妻。

    不用說,用女人來討好對方,多少有點丟臉。

    為了挽回一絲絲顏面,北周朝廷認為突厥人向來崇拜和敬仰武力,而長孫晟是朝內最牛角色,於是就讓他充當汝南公宇文慶的副使,護送千金公主到沙缽略可汗的牙旗之下,目的是讓他適當使點顏色給突厥人瞧瞧,使之不敢對北周太過輕慢。

    的確,北周朝廷此舉收到了奇效。

    此前,北周曾先後派數十趟使者前往突厥,都遭到了沙缽略可汗的輕視和汙辱,長孫晟這一趟出行,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禮遇。

    事情說起來有點戲劇性。

    那天,沙缽略可汗接見長孫晟時,空中有兩隻大雕飛著爭食。

    長孫晟請射兩雕,得到同意後,他抽箭彎弓,說時遲,那時快,一箭飛出,洞貫雙鵰!

    突厥人驚為天神。

    沙缽略可汗喜形於色,隆重地引長孫晟為貴賓,並讓各位子弟貴人都與長孫晟親近,學習其射箭的本事。

    和親使團回國之日,沙缽略可汗依依不捨,盛情挽留長孫晟。

    長孫晟生性豪爽,豁達大度,四海為家,痛快地答應了下來。

    從此,長孫晟成了沙缽略可汗身邊形影不離的哥們,日日伴隨著沙缽略可汗一起吃喝、一起玩樂、一起遊獵。

    如果長孫晟願意,他完全可以在突厥娶上十幾房妻妾,快活終老一生。

    但長孫晟心懷故土——而且,和他交遊甚得的鐵哥們楊堅擔任了北周丞相,執掌了大權,正需要他回國捧場。

    這樣,長孫晟在突厥停留了一年多之後,堅請回國了。

    但在這一年多時間裡,長孫晟遍交突厥高層,而且與深為沙缽略可汗所忌恨親弟弟突利可汗暗中結成了“生死之交”。

    最重要的是,長孫晟在突厥跟隨沙缽略可汗遊獵之時,將突厥山川形勢、部眾強弱等等要情悉記於心,對突厥之事瞭如指掌。

    長孫晟歸國後,將自己所瞭解到的突厥要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楊堅,明確指出:突厥內部並非鐵板一塊,而是矛盾叢生,並不可懼。

    楊堅聞之大喜,大笑道:吾不復懼突厥矣!

    不久,楊堅篡周建隋,建立了隋朝,是為隋文帝。

    既然不再懼怕突厥,隋文帝就一改以前北周對突厥卑躬屈膝的政策,廢除了每年向突厥進貢的做法,下詔書說:“從前周、齊抗衡,中原分裂,突厥坐收漁翁之利,操控著局勢。北周和北齊相互猜忌,都怕突厥偏向對方,所以搜刮百姓而去餵養豺狼。突厥因此更加貪婪。本朝應進攻突厥,樹立本朝威嚴。”

    隋文帝在說這些的時候,並不閒著,他一面下詔修築長城,加強防禦工事,一面調兵遣將,以防突厥的入侵。

    沙缽略可汗怒不可遏,與前北齊營州刺史高寶寧聯合攻陷了臨榆關(今河北撫寧東,一說今山海關),並與各部落相約,準備大舉南侵隋朝。

    隋文帝急召長孫晟問計。

    長孫晟侃侃而談,他說:“如今沙缽略可汗、達頭可汗、阿波可汗、突利可汗等叔侄兄弟各統強兵,都號可汗,分居四面,他們雖然外示和好,其實內懷猜忌,極容易離間。只要我們採取戰國時范雎給秦王提供的‘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計謀,他們的矛盾就會激化,他們一內鬥,我們就好辦了。”

    隋文帝依計而行,派出了兩個使團:一個使團去找沙缽略的叔叔達頭可汗,特賜狼頭纛,假裝對他很欽敬,對他很禮貌,認可他的權力,要與他聯盟;另一個使團由長孫晟親自率領,去找他的“生死之交”——沙缽略的弟弟突利可汗,跟他聯絡感情。

    這麼一來,沙缽略可汗所謂“集結各部”侵隋的行動,只集結到阿波可汗一部而已。

    於是,接下來,長孫晟全力收買阿波可汗,他動用三寸不爛之舌說動了阿波可汗,讓阿波可汗派使者跟自己到長安朝見隋文帝。

    沙缽略是個粗線條的人物,一聽阿波可汗派遣使臣去了長安,就趁阿波可汗不備,率軍襲擊了阿波可汗的營地,收編了阿波可汗的部眾,殺死了阿波可汗的母親。

    這麼一來,阿波可汗和沙缽略可汗反目成仇,勢不兩立,互相干仗。

    在長孫晟的攛掇下,達頭可汗和突利可汗也迅速加入戰團。

    從此,突厥內部互相攻伐,烽煙不息,永無寧日,最終分裂成了沙缽略的東部集團和阿波的西部集團兩大勢力,再也無力南侵大隋。

    當然,這還不是最弔詭的,最弔詭的是,無論是沙缽略的東部集團還是阿波的西部集團,都買長孫晟的賬,對長孫晟畢恭畢敬,敬若神明。

    沙缽略以一敵三,屢戰屢敗,幾有滅頂之災,派人來向長孫晟求計。

    長孫晟為了達到“以夷制夷”的戰略目的,也不願他就此滅亡,而讓阿波一枝獨大;積極建議他向隋請和稱藩,以獲得隋朝的支援。

    隋文帝在長孫晟的授意下,表現得非常“寬宏大度”,既往不咎,原諒了沙缽略以前的不禮貌行為,同意了他的請求。

    之前長孫晟不是和宇文慶護送北周趙王宇文招之女千金公主給沙缽略可汗為妻嗎?隋文帝做了個順水人情,賜千金公主姓楊,認作自己的乾女兒,改封為大義公主,以示自己與沙缽略可汗結成了翁婿之好。

    粗線條的沙缽略接到隋文帝的詔書,覺得自己賺了,樂呵呵地跪拜詔書,笑著對左右官員說:“須拜婦公,須拜婦公。”

    公元587年四月,沙缽略可汗卒,長孫晟持節立其弟處羅侯為莫何可汗。

    莫何可汗在長孫晟的指使下,最終生擒了阿波可汗。

    公元588年十一月,莫何可汗死,其子雍閭都蘭可汗(即葉護可汗)繼位,受大義公主唆使,準備反隋。

    長孫晟出使突厥,誅殺了大義公主。

    為了牽制都蘭可汗,長孫晟讓隋文帝以宗女安義公主許配給突利可汗,扶一個,打一個。

    突利可汗在隋朝的扶助下,大敗都蘭可汗。

    都蘭可汗只得與達頭可汗結盟與突利可汗相抗。

    但是沒有用。

    隋文帝授長孫晟左勳衛驃騎將軍,協助突利可汗與之相攻殺。

    公元560年四月,隋上柱國趙仲卿率兵大破突厥,都蘭可汗敗逃,後被其部下所殺。楊素軍在靈州以北地區與達頭可汗部遭遇,也大敗突厥,達頭可汗帶著重傷逃跑,其眾死傷不可勝數。

    而突利可汗本人被長孫晟劫持到長安,拜見了隋文帝。

    隋文帝冊封突利可汗為啟民可汗——從此,啟民可汗徹底成為了隋朝的附庸。

    安義公主不幸病故,隋文帝又派長孫晟持節送宗室女義成公主嫁給啟民可汗。

    都蘭可汗死,達頭可汗自立為步迦可汗,於公元600年四月率兵進犯隋邊。

    長孫晟時為秦川行軍總管,率突厥歸附各部為前鋒,跟隨晉王楊廣出征。

    長孫晟熟悉突厥民俗風情,命人在泉水上游撒放毒藥。

    突厥人、畜被毒死不計其數,步迦可汗驚疑不定,哀傷無限地說:“天雨惡水,其亡我乎?”連夜拔營遁逃。

    長孫晟率部追擊,斬殺突厥千餘人,俘百餘口,六畜數千頭。

    楊廣設宴與長孫晟慶功。

    酒至半酣,有突厥達官來降,坦誠相告,說:“突厥之內,大畏長孫總管,聞其弓聲,謂為霹靂,見其走馬,稱為閃電。”

    楊廣對長孫晟膜拜不已,將之與漢驃騎將軍霍去病相比,稱讚說:“將軍震怒,威行域外,遂與雷霆為此,一何壯哉! ”

    南宋人葉適卻認為,長孫晟之高明,遠勝於衛青、霍去病。他在《習學記言》一書中寫:“長孫晟終隋世,能以計縻突厥,開闔盛衰,無不如志,卒弱其勢,以成北方之功,過於衛霍用百萬師矣。”

    清末史學家蔡東藩則在《南北史演義》中將長孫晟與東漢牛人班超相提並論,說:“以夷攻夷,為中國製夷之上策,漢班超之所以制匈奴者在此,隋長孫晟之所以制突厥者亦在此。”

    公元604年,隋文帝崩,楊廣登位,任命長孫晟為內衙宿衛,知門禁事,即日拜左領軍將軍。

    公元607年,楊廣北巡至榆林,欲出塞外,陳兵耀武。

    長孫晟先行一步到啟民可汗部喻旨。

    啟民可汗聽說長孫晟來,召所部奚、室韋等數十個部落的酋長出迎。

    長孫晟指點他說:“天子行幸所在,諸侯躬親灑掃,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如今牙帳中卻是滿目荒草!”

    啟民可汗聽罷,不敢怠慢,拔下佩刀,親自除草。

    其餘各部族長誠惶誠恐,爭相仿效。

    為示忠心,啟民可汗又發命舉國就役開御道,西起榆林,東達於薊,長3000裡,寬百步。

    楊廣倍感有面子,大讚長孫晟有辦法,任其為右驍衛將軍。

    兩年之後,即公元609年,長孫晟病逝,享年58歲。

    誠心歸順隋朝的啟民可汗也在這一年去世。

    公元615年八月,楊廣再次出塞北巡,在雁門被啟民可汗之子始畢可汗圍困,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仰天哀嚎說:“向使長孫晟在,不令匈奴至此!”

    明末大儒黃道周在《廣名將傳》作有長詩專贊長孫晟,詩云:

    長孫工射,一箭雙鵰。

    處羅有識,密與之交。

    山川形勢,銀耳昭昭。

    隋有天下,攝圖牢騷。

    南侵合眾,勢盛難消。

    隋主大懼,築城阻撓。

    晟因書啟,胡眾最豪。

    兵力難制,離間易挑。

    上悅其計,賜矗以驕。

    再引使上,疑貳以牢。

    鐵勒反告,能不驚逃。

    染干婚後,警輒奏朝。

    賜射鳶落,獲齎獨饒。

    毒留破敵,聲比雷高。

    受降再出,早死於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京奧運會郎平要放棄主力替補姚迪,而上位梅笑寒?這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