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河有話說
-
2 # 書香
先提高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的主要農產品價格,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解決三農的農業生產增收,農民收益相應增加。緩解三農壓力。
-
3 # 姜王甫
我來說句實情話:凡是出生在50年代的人你們回憶一下吧,還要喊提高農副產品價格不是個辦法是下下策!現在的農副產品價格一斤蔬菜5一7元一斤就不算低了,農村雞蛋1.5一個,農村傳統餵養的活豬23元錢一斤還低嗎?農村土地撂荒的主要原因是多數農民透過外出打掙到了錢,在城裡買了房年輕的人去了城市,如果城裡房屋和各種建設都聚被完善了,各種工廠工人都像60一70年代全部實行非農制,農村人進不到廠農民就只能回農村種莊稼,家家戶戶的土地保證就不荒廢了。現在是外出打工比做莊稼,建國以來至1979年前中國的農村人都以農為主不許外出,沒非農業人口的糧票出門有錢也吃不到飯,每月定工26天不做其26天還倒扣一天的工分,你們說農村計程車地哪時候有沒有荒廢的地方?
-
4 # 老有所為24
問題的根本,不是提價就解決的事,國際糧價低於中國市場,才是癥結!但中國14億人口,不能因噎廢食,農民發展農業,大有前途!
-
5 # 吉存根
哪是肯定的,農副產品農業產品不提高價格,農民種田不掙錢,不如外出打工掙錢,所以勞動力外出,農田只能撂荒了。
-
6 # 54弓
是休耕,不是撂荒,這是解決農產品過剩價低傷農,保價促使農民增收增效最有效的辦法。
農產品價提高必須遵循市場規律,價值規律,全面提價,消滅撂荒是必引起農產品產量大增,而市場消費這塊基本固定,人每天吃多少糧食不因為產量增加而增加,這必引起產量過剩,引起脹庫,當國庫裝滿時,多餘農產品出路這是個大問題,必會走向市場,引起低價傷農。
這幾十年農產品歷史瀝瀝在目,價高大量生產,糧多脹庫,所以國家才出巨資退耕還林還草,保證了糧食生產和農產品穩定,提價能短時間增加收入,負面影響很大,就拿玉米來說,在前幾年玉米價達到一定高位,引起大量生產,最後糧庫裝滿,不得不由玉米市場調節,之後玉米價大跌,五六角一斤,這幾年使終在低價,致使玉米生產年年減少,置今年供不應求的局面,生產今年的高價。
所以說,不必要對撂荒在意,在市場的引到下,市場會調節撂荒面積,短缺了,價高了,自然就會重新生產。
-
7 # 天石園
対於農產品漲價問題,我們要看準,看清,怎麼做對農民,對華人有利,就怎麼做。經過多次的農產品漲價,農民和華人已體會到了,這種漲價對農民,對華人都不利,農產品漲價後帶來其它很多附屬品漲價比例比農產品高的很多。而農民,和華人吃了一大虧。反而人們更難受了,覺得還不如不漲。
要想對農民有好處,提高農民種地積極性,最好就是按地和產量進行補貼。這是真正促進農民種地積極性的最好辦法。即農民得利,華人也不吃虧。兩全其美,和樂不為。
-
8 # 信任大叔
現在最要緊的是解決好所有農產品用各種化學物造假,光鮮亮麗比毒藥還害人,嚇得什麼水果疏菜都不敢吃,連生產者都不敢吃自己種出來的產品。科學在進步,人心在變壞,沒有老前輩忠誠老實,品德就不用說了。前記記載人不滿三尺,鬼計多端,確實應唸了。
-
9 # 很講道理有點偏激
提高農副產品價格後種地的農民肯定會比以前多點,但這個合理的點很難把握,中國農民基本是靠天種地,收成收入很不穩定,還有個問題是中國農民群體確實太大,撂荒去打工大都是迫不得已,一般農民都想能一家人團團園園幸福的生活,只因在家務農收入太低不夠家庭讀書婚嫁及生活條件的改善才去外面闖蕩,可如果種地比出去打工還賺錢,回家種地的農民多了以後就會出現一哄而上一上就賤的局面,所以解決土地撂荒要從多個方面著手:更新觀念,精準補貼,合理定價,保底意識,設施跟上,積極引導,主管內行,全心全意。
-
10 # 田心堂的老五
土地撂荒不單純是農副產品價格的問題,土地分配製度直接影響到土地的使用效率,本來一大塊好地分給幾家人,一家種糧其他人不種,種出來不夠老鼠和鳥吃,水從田的這邊過去水尾田,水還沒到己經幹了,種什麼東西出成績都難。
回覆列表
這說法是最不正確的。農副產品中的主食產品,是人民生活基本保障,不能高價岀售。越是生活必須品,如糧食,鹽,食用油等,越要平價。再富裕的地方也有不少窮人,現在有的家庭兩夫妻工資加起來不到5000元,還要養兩個孩子,兩個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