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01034901547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 地支十二:子、醜、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組合成如下六十個計時序號,作為紀年、月、日、時的名稱,叫“干支紀年法”。編輯本段六十甲子順序 1~10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11~20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21~30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31~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41~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51~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用六十甲子依次紀年,六十年一個輪迴。干支紀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開始,2009年的立春是二月四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後才是己丑年,在此之前應是戊子年。公元紀年的一年以立春為界前後分屬不同的干支紀年,這一點不熟悉的人容易搞錯,應特別注意。編輯本段與公元紀年的換算 第一種演算法: 如何將公元紀年換算成干支紀年: 不同資料演算法有所差異,有的給出公式,但本質上是一回事。這裡介紹一種簡易直觀的演算法。首先給每個天干、地支一個編號,從頭以4開始循序排下去,天干10後接1,。地支12後接1。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醜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數在天干中找出對應該尾數的天干,再將公元紀年除以12,用除不盡的餘數在地支中查出對應該餘數的地支,這樣就得到了公元紀年的干支紀年。如2003年,其尾數為3,對應的天干為“癸”;以12除2003得166,餘數為11,對應的地支為未。於是2003年的干支紀年為“癸未”年。注意這是指2003年立春之後,立春之前應是“壬午”年。趙達先生在“祭文”中指出的時間是“癸未清明”,清明是立春之後的第四個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所以趙先生說歲在癸未,而非壬午。 第二種演算法: 1.天干演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0(不管商數)所得餘數,就是天干所對應的位數; 2.地支演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2(不管商數)所得餘數,就是地支所對應的位數;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例1.我們以2010年為例; 天干演算法:2010-3=2007,2007/10=200餘7,7對應天干第7位是庚,即天干為庚; 地支演算法:2010-3=2007,2007/12=167餘3,3對應地支第3位是寅,即地支為寅; 綜上公元2010是用天干地支紀年為庚寅年。為使各位信任此演算法,本人再舉一例來說明: 例2.我們再以1987年為例; 天干演算法:1987-3=1984,1984/10=198餘4,4對應天干第4位是丁,即天干為丁; 地支演算法:1987-3=1984,1984/12=165餘3,3對應地支第3位是亥,即地支為亥; 綜上公元1987是用天干地支紀年為丁亥年。 第三種演算法: 首先,將天干、地支編號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45678910123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56789101112123 如要將公元紀年換算成干支紀年,以公元年的尾數在天干中找出相對應。然後,將公元紀年除以12,用餘數在地支中找出所對應的地支。這樣,公元紀年就換算成了干支紀年。 如:公元1995年 用該年尾數5找出對應的天干為“乙”;然後,用1995除以12得餘數為3,用餘數3找出相對應的地支為“亥”。那麼,公元1995年則為農曆乙亥年。 再如:公元1861年 用尾數1查天干為“辛”,用1861除以12得餘數為1,再用餘數1查詢地支為“酉”。那麼,公元1861年則為農曆辛酉年。 如果某一年的尾數為0或者用該年除以12的餘數為0,則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 如:公元120年 尾數0則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餘數為0,則取地支中的第12位“申”。那麼,公元120年則為庚申年。 如果公元紀年是單個數字,就用該數字在天干、地支中查詢即可。如:公元6年,則在天干、地支中找出6相對應的“丙”和“寅”,那麼該年則為丙寅年。公元8年則為戊辰年。 公元11年,則取尾數1對應的天干中的“辛”和11對應的地支中的“未”。那麼,該年則為辛未年。 公元12年則為壬申年。 公元前紀年與干支紀年的換算 將天干、地支編號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76543211098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987654321121110 具體換算方法同一 如:公元前155年 用尾數5取天干中的“丙”;155除以12得餘數11,對應地支中的“戌”。那麼,該年則為丙戌年。 公元前8年則為癸丑年天干地支紀月 干支紀月時,每個地支對應二十四節氣自某節氣(非中氣)至下一個節氣,以交節時間決定起始的一個月期間,不是農曆某月初一至月底。許多曆書註明某農曆月對應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對應。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餘月份按干支推算。60個月合5年一個週期;一個週期完了重複使用,週而復始,迴圈下去。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農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有歌訣為證: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丙辛必定尋庚起,丁壬壬位順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覓,甲寅之上好追求。下表是地支紀月時對應的節氣時間段、中氣、近似農曆月份、近似陽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構成的月干支: 月地支節氣時間段中氣近似農曆月份近似陽曆月份甲或己年乙或庚年丙或辛年丁或壬年戊或癸年 寅月立春—驚蟄雨水正月2月丙寅月戊寅月庚寅月壬寅月甲寅月 卯月驚蟄—清明春分二月3月丁卯月己卯月辛卯月癸卯月乙卯月 辰月清明—立夏穀雨三月4月戊辰月庚辰月壬辰月甲辰月丙辰月 巳月立夏—芒種小滿四月5月己巳月辛巳月癸巳月乙巳月丁巳月 午月芒種—小暑夏至五月6月庚午月壬午月甲午月丙午月戊午月 未月小暑—立秋大暑六月7月辛未月癸未月乙未月丁未月己未月 申月立秋—白露處暑七月8月壬申月甲申月丙申月戊申月庚申月 酉月白露—寒露秋分八月9月癸酉月乙酉月丁酉月己酉月辛酉月 戌月寒露—立冬霜降九月10月甲戌月丙戌月戊戌月庚戌月壬戌月 亥月立冬—大雪小雪十月11月乙亥月丁亥月己亥月辛亥月癸亥月 子月大雪—小寒冬至十一月12月丙子月戊子月庚子月壬子月甲子月 丑月小寒—立春大寒十二月1月丁丑月己丑月辛丑月癸丑月乙丑月 干支紀月法未普遍實行,主要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推算例項:2004年大致是農曆甲申年。那次甲申年自2004年2月4日19時56分立春起,至2005年2月4日1時43分立春止。這裡的時刻是東經120度標準時。 丙寅月,2004年2月4日19時56分立春~2004年3月5日13時56分驚蟄 丁卯月,2004年3月5日13時56分驚蟄~2004年4月4日18時43分清明 戊辰月,2004年4月4日18時43分清明~2004年5月5日12時2分立夏 己巳月,2004年5月5日12時2分立夏~2004年6月5日16時14分芒種 庚午月,2004年6月5日16時14分芒種~2004年7月7日2時31分小暑 辛未月,2004年7月7日2時31分小暑~2004年8月7日12時20分立秋 壬申月,2004年8月7日12時20分立秋~2004年9月7日15時13分白露 癸酉月,2004年9月7日15時13分白露~2004年10月8日6時49分寒露 甲戌月,2004年10月8日6時49分寒露~2004年11月7日9時59分立冬 乙亥月,2004年11月7日9時59分立冬~2004年12月7日2時49分大雪 丙子月,2004年12月7日2時49分大雪~2005年1月5日14時3分小寒 丁丑月,2005年1月5日14時3分小寒~2005年2月4日1時43分大寒天干地支紀日 干支紀日,60日大致合2個月一個週期;一個週期完了重複使用,週而復始,迴圈下去。確定的文獻指出干支紀日始於魯隱公三年夏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 因為儒略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閏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數是29220日,合80年。這就是說,每80年,干支紀日對應的儒略曆月日日期會反覆一次迴圈。(公元4年本來應為閏年,但因為公元前45年開始實施儒略曆後,“每隔3年”加一次閏日被誤為“每3年”加一次閏日,所以羅馬皇帝屋大維下令前5年、前1年、4年停閏以修正錯誤置閏。) 因為格里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閏年,但是如果遇上整百年,公元年能被400整除才能認定為閏年(這是因為按照現在立法計算,四年一閏的規定使每年多出0.0078天,經過400年大約會多出3天,如果在能被400整除年份的前面3個百年不算閏年,則正好平衡),閏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425日,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數是2921940日,合8000年。這就是說,每80年,干支紀日對應的格里曆月日日期若沒有遇到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會反覆一次迴圈,但整體而言,假設未來從不改格里曆,每8000年,干支紀日對應的格里曆月日日期才會反覆一次完整的迴圈。1912年2月18日,合農曆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9912年2月18日,都是“甲子日”。天干地支紀時 干支紀時,60時辰合5日一個週期;一個週期完了重複使用,週而復始,迴圈下去。必須注意的是子時分為0時到1時的早子時和23時到24時的晚子時,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0時到1時是甲子時,但23時到24時是丙子時。晚子時又稱子夜或夜子。日上起時亦有歌訣:甲己還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下表列出日天干和時辰地支構成的時辰干支,以臺北時間(UTC+8)為準: 時辰地支臺北時間(UTC+8)甲或己日乙或庚日丙或辛日丁或壬日戊或癸日 子時23時—1時甲子時丙子時戊子時庚子時壬子時 丑時1時—3時乙丑時丁丑時己丑時辛丑時癸丑時 寅時3時—5時丙寅時戊寅時庚寅時壬寅時甲寅時 卯時5時—7時丁卯時己卯時辛卯時癸卯時乙卯時 辰時7時—9時戊辰時庚辰時壬辰時甲辰時丙辰時 巳時9時—11時己巳時辛巳時癸巳時乙巳時丁巳時 午時11時—13時庚午時壬午時甲午時丙午時戊午時 未時13時—15時辛未時癸未時乙未時丁未時己未時 申時15時—17時壬申時甲申時丙申時戊申時庚申時 酉時17時—19時癸酉時乙酉時丁酉時己酉時辛酉時 戌時19時—21時甲戌時丙戌時戊戌時庚戌時壬戌時 亥時21時—23時乙亥時丁亥時己亥時辛亥時癸亥時天干地支次序表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 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 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 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 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天干地支的計算方法 (年份-3)/10餘數對天干如1894-3=1891,1891除以10餘數是1即為甲 (年份-3)/12餘數對地支如1894-3=1891,1891除以12餘數是7即為午即1894年是甲午年編輯本段其他相關 天干地支紀年法同時可紀年、月、日、時,分別稱為“年柱、月柱、日柱、時柱”。此八個字就是俗稱的“八字”。一個人的八字就是他出生時間的四柱記錄。關於月、日、時的天干地支紀法,已使用不多,有興趣的讀者可去查閱有關資料。 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對應,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