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神評
-
2 # 瓊林夜話
蟹妖~~~
光緒不是一個昏君,但也不能說是一個明君,而是一個壯志未酬的皇帝,整個一生都在慈禧的操控之下,最終被慈禧用砒霜毒死。
光緒幼年繼位,親政之後,慈禧並不想把權力交給光緒,便連同醇親王奕譞和禮親王世鐸,以訓政的名義繼續垂簾聽政,控制朝政。
光緒一親政,便顯示出了極大地魄力和抱負。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光緒力主抗戰,命李鴻章籌備戰備,翁同龢、李鴻藻等商議戰事。七月初一,光緒釋出對日本宣戰的上諭。儘管光緒積極備戰,但慈禧、李鴻章等卻並沒有打仗的意思,最終,清朝戰敗。
後來,康、梁等公車上書,主張變法,光緒看完之後,立即著手變法事宜。然而,變法只進行了一百多天就被慈禧等守舊派給阻止了。慈禧太后重新宣佈訓政,並打算立端郡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大阿哥”,以取代光緒。
後來,光緒皇帝形同傀儡,被慈禧囚禁在瀛臺。1908年,光緒被慈禧毒死於瀛臺,時年38歲。
-
3 # 小玥歷史
我個人覺得光緒帝不算昏君,他的功績是甲午之戰中他力主反擊,大力支援維新變法,也曾試圖改變王朝的命運卻生不逢時。
後因變法失敗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值得表揚的也就是維新變法。錯的是不應該拉攏袁世凱加入維新變法,袁世凱告密榮祿,導致變法失敗 。
-
4 # 擅長寫作文
首先我們先要看什麼是昏君?殘暴不仁,荒淫無度,對內搞得民生凋敝,百姓生活困苦,橫徵暴斂,當然就屬於昏君暴君的範疇。
但我們返過身來看看光緒,好像沒有聽到或在有關史料中看到這些。但沒有這些就說明他是一個好的君主嗎?也並非如此。我們先來說說光緒帝當時所處的環境。
內部:西宮干政
當時名義上作為掌權者的光緒,實際上卻沒有一點的權柄可言,而是他時常稱為“親爸爸”的慈禧對人事任免,政務決策大權獨攬。自此,“各地政事所出皆不決於上”
百日維新,戊戌變法
既然光緒帝自己能知道自己身為傀儡的處境,那重新要回本該屬於自己的權利本也無可厚非,但錯就錯在太過急躁。(要麼就像漢獻帝一樣,終老一生。要麼就像漢武帝一樣,重新從竇太后等老派手裡把屬於自己的奪過來)。可惜,光緒沒有漢武的氣魄,也不具備漢武的權謀和耐性,更是所託非人。
書生造反,十年不成。這句話一點錯都沒有,康有為等人固然符合了光緒對振興大清的希望,但袁世凱從自鎮守北韓回國伊始,便已認清了當時的政治環境。軍權早已不為他所留。
沒有自己的智囊團和軍事力量是最致命的打擊。
外部:八國聯軍侵華,義和團 甲午戰爭 中法戰爭
當時經過第一次鴉片戰爭,各國列強對清廷都從剛開始的試探變成了徹底的侵略。再加上內部的義和團,捻子軍等各地起義。讓本已經千瘡百孔的朝廷局勢變得更加糜爛。而光緒此時因為維新變法已被慈禧囚禁在瀛臺,再也回天乏術。
光緒不是一個昏君,也不是亡國之君,但清廷卻已顯露亡國之相。總得來說,他想過改革,但同崇禎帝一樣,早在他出生的那些年前,結局就註定了。
-
5 # 四川達州人
算不上昏君。
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昏的資本,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傀儡皇帝,說是君都很勉強。又何來什麼昏君的定義?
-
6 # 夢野豔齊
豔齊說正史:光緒皇帝不是昏君。
說光緒皇帝不是昏君,理由有四點。
一、光緒皇帝不是那種沉迷於享樂之徒。他所處的地位,決定了他擁有三宮六院,但他的精力沒有無度地消耗於那些方面,而是用在勵精圖治上了。在百日維新期間,他一日下達數詔,可見一斑。當時,變法速度之快,大有一日千里之勢,他若未投入相當大的精力,不可能出現那樣的陣勢。他有志向,他不願看到大清傾覆,不願做亡國之君,他要效法日本明治維新,以求帝國中興。
二、他重用的人士也不是一群低能之輩。像康有為像梁啟超,都是人之精英。他們參政議政,自然會開闊光緒的視野,導引光緒遠離迷濛。
三、光緒皇帝在從政上自有主見,在用人上敢於衝破阻力提拔人才。像維新派人士大都出身低微,但他肯於破格使用,委以重任。他也敢於決斷。像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祿寺、太僕寺、大理寺衙門,裁撤湖北、廣東、雲南三省巡撫及東河總督的職務,將禮部尚書六人一併革職等,都做得乾脆利落。
四、危難之際,光緒還能關照追隨者逃離險境。當他得知慈禧以詆譭祖制罪
決定捉拿康有為時,他馬上密令康有為離京,表現了他重情義,不願目睹手下人為自己犧牲的品格。他沒有為了保全自己,而置他人於死活不顧。
也就是說,光緒皇帝是一個不甘平庸,銳意有所作為的人。只是他過於自信。他沒有搞清他有多大的根基就急切從事,從另一方面,又說明他政治上還不夠成熟。假如他能審時度勢,選擇更佳的時段推行他的新政,結局也許不會是那樣。等他意識到他手中掌握的權力與慈禧相比微乎其微後,再想做出相應的行動為時已晚。
換句話說,他在與後黨的較量中還存有軟弱的一面。
因此,儘管可以斷言他不是一個昏君,但同樣可以斷言,他也稱不上一代英明之主。他在激進中還缺少沉穩。或者說,他還不能審時度勢,把握好進退方略,還缺乏翻雲覆雨摧枯拉朽的魄力。
-
7 #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我對光緒評價不是太高,給大家參考。
光緒在政治上發揮作用的時間不太長,大約10年左右。但是這十年對於中國非常重要,發生了兩件大事,一個是甲午戰爭,一個是百日維新。
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轉折點。從1840年以來,中國在列強面前反覆失敗,早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落後。但是,主流的知識分子仍然不能接受這個事實,他們那種文化上的優越感還是沒有消除。這極大的阻礙了向西方學習的步伐。
而日本沒有這方面的障礙,它的西化是非常迅速而成功的。甲午戰爭日本開始打上門來了。
這個時候,作為中國的最高領導人,光緒對中國的現狀沒有清醒的認識,對戰爭的前途沒有做清醒的分析,犯了輕敵的錯誤。李鴻章告訴他打不過日本,他根本就不相信。所以他所做的戰爭準備和動員都是遠遠不夠的。
日本的歷史學家有一個分析,認為當時中國已經軍閥化,甲午戰爭是日本和直隸之間的戰爭,中國中央政府根本無法調動全國的資源。這可能是一個因素,但是光緒本人在這方面的責任不容否認。當時日本再強,也還沒有達到列強的級別,中國不是必敗的。只不過一個直隸的力量肯定不是對手。
所以說光緒這個時候不是中國頭腦清醒的那一部分人,他對戰爭的失敗負有重大領導責任。
有人覺得當時中國的問題就是被投降派出賣了,所以主戰就是愛國,光緒主戰那光緒就是好樣的。那你跟光緒犯的是同樣的錯誤。這個思維不扭轉,以後中國還會重蹈覆轍。
甲午戰敗對於中國的影響極其深遠。中國的知識分子終於發現原來放下優越感,向西方學習,連日本都可以成為列強。從此以後,像日本那樣走西化道路開始成為主流。
那麼百日維新為什麼失敗了呢?問題還是出在光緒。你要向西方學習,應該怎麼學?走出去請進來,先把人家怎麼回事搞明白呀!他的身邊為什麼沒有西洋顧問?為什麼沒有日本顧問?這合情理嗎?他的那些措施真的可行嗎?為什麼不進行輿論準備?不進行理論探討?
光緒的維新從一開始就註定會失敗的,就算他政變成功,把慈禧太后抓了,把後黨保守派都幹掉了,他一樣無法成功。他依靠的那幫人根本成不了大事。
他的毛毛躁躁,錯失了滿清王朝最後的機會,做了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之君。
-
8 # 不沉的經遠
一般來說,昏君是指貪婪殘暴、昏聵不明、荒淫無道的君王,光緒顯然不屬於這種型別。
光緒主政時間不長,不過做事也算勤懇,能在當時提出維新思想,雖然在用人上有所欠缺,最後也失敗了,但是也算是做了一次有益的嘗試。
光緒最大的問題是在位的大部分時間處於慈禧的壓制下,因此有了親政的機會時比較急於表現自己,而且生在深宮之中,和外界接觸太少,特別是對當時的國際形式瞭解不夠,有些想法以我們目前的觀點來看有些幼稚、急躁,犯了一些錯誤。
但是總體來說,光緒最多算是能力有限,加上西方的衝擊,使得要面對的局面完全和歷史上不一樣,有些不適應,昏君是算不上了。
回覆列表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
光緒帝與珍妃光緒帝的一生充滿悲情,最終在孤獨、抑鬱中終結生命,這讓當時甚至是後人都覺得光緒是一個軟弱無能的昏庸皇帝,事實真的如此嗎?如果真的是這樣為什麼還有諸如莊士敦這樣的很多名人對他有很高的評價呢?那麼光緒皇帝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光緒帝光緒皇帝一共在位了34年(1875-1908年),在他執政期間,整個朝廷一直被慈禧太后所左右。1889年,19歲的光緒帝大婚,第二次垂簾聽政的慈禧立即交出了皇權,並依據宮中條例,從慈寧宮移居到了寧壽宮,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慈禧在光緒親政後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光緒帝不顧慈禧及眾多朝臣的反對,極力主戰,反對妥協,但終因朝廷腐敗,而以清朝戰敗告終。光緒帝在甲午戰爭中站在愛國家、愛民族的立場上“一力主戰”,他反對妥協,痛斥頑固派割地求和的可恥行徑。儘管最後這次戰爭的結果是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加深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半殖民地程度,然而,無論是在戰爭過程中,還是在後來簽約、準約的時候,光緒帝始終以鮮明的態度為維護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尊嚴使作出了最大的努力,因而歷史對他是無可指責的。
馬關條約中日甲午戰爭失敗之後,光緒帝痛定思痛,經過深刻的反省後毅然主持維新變法運動,給予維新派有力的支援。在變法過程中,他親手描繪了近代中國第一副發展資本主義的藍圖,並全力推進,企望付諸實現。他抬頭看世界,主張向西方學習;低頭看民眾,主張廣開言路。他不僅允許低階官吏獻言呈奏,甚至丟開“祖宗成法”的束縛,鼓勵紳商士民上書言事,頗有民主作風。當時曾有頑固者阻攔說:如果把這些權利都分給下層民眾了,那皇上就沒有大權了!光緒帝毅然駁斥了他說:倘若能夠救中國於水火,我即使沒有了權利那又有什麼關係!
康有為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牽制住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這一股勢力,但反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整個維新整個維新不過歷時103天。政變後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對外宣稱光緒帝罹病不能理事,實將他幽禁於西苑瀛臺,成為無枷之囚。
光緒皇帝召見外國使臣作為一個年輕發奮的君主,光緒皇帝以社稷為重,推行變法,不輕易退縮妥協,以求自保,反而在關鍵時刻,為了變法信念,置生死安危於度外。這已經超出了一位傀儡帝王的行為價值選擇,即使從人格上看也是值得稱道的。也許,身為帝王,百年來他受盡冷落和責難,甚至有人指責他“懦弱無能”,但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的先驅者,他的人格是顯示出一定亮色的,是不必諱言的。
慈禧與光緒1900年,敵對西方侵略者及基督教的義和團運動興起。1900年6月20日,德國公使以及日本外交秘書被殺的事件拉開了群眾圍攻使館的浪潮。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沿途燒殺搶掠,大清守軍兵潰千里。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明白是自己導致了這一切,她根本沒有勇氣留在紫禁城面對得勝的洋人,這不足為奇。對此,慈禧太后假裝為了她的子民,為了領土完整,犧牲自己的利益將皇帝之位歸還給光緒皇帝,把得罪洋人的頭號元兇嫁禍於光緒,保全自己。她極力要帶著光緒逃走,假如她遭遇不測,她的外甥就必須同自己一起承擔。
西逃的儀仗光緒帝呢?他不僅沒有恐慌,反而異常興奮。一旦洋人打進來他就可以趁機擺脫慈禧的控制,掌握大清朝的實權了。此時的光緒心想,偷偷摸摸的逃走,不是帝王應該乾的,所以寧願被囚被殺,也不願違背心中的價值觀念。據《德宗遺事》記載:太后之將奔也,皇上求之曰:“無須出走,外人皆友邦,其兵來討拳匪,對中國家非有惡意,臣請自往東交民巷向各國使臣面談,必無事矣。”太后不許。上還宮,著朝服欲自赴使館。小閹奔告太后。大後自來,命褫去朝服,僅留一洋布衫,嚴禁出戶,旋即牽連出狩矣。
光緒皇帝雖然最終還是被慈禧玩弄於股掌之中,未能實現救國大志,但作為衰世皇帝,他具有勵精圖治,救亡圖存的進取精神。同時,他的弱點太過鮮明,那就是對慈禧太后的獨斷專橫逆來順受的軟弱性格。這也是他從小就被束縛、被壓抑造成的後果,加上當時的情勢,使他不敢也不能與太后徹底決裂。光緒總的來說是一個心有所為,但無力為的皇帝,他的變法雖然失敗了,但這是一個藥引,給後來人看清了清政府大多數統治者的面目,認識到了中國已經不是透過一個外科手術就可以救得了的,它的社會制度實際已經千瘡百孔,一抹殘陽,只有重新整理社會制度,改變政治體系,重新開闢一個新天地才能舊貌換新顏。
光緒與慈禧如果從光緒的抱負來看,可以認為是一個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