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山海
-
2 # 尋荀文化
這個問題太大了,不是幾句話可以說明白,簡略大類分析一下。
1.軍事及疆域,蒙古天下第一,消滅大宋是包圍政策,宋的四周附屬國都滅了,最後才滅了宋,想想多可怕。
2.科技,世界很多發明都是在宋朝事情。陶瓷的技術現在都達不到那個時期水平。
3.文化,史書文學節日等等清明上河圖都可以看到。
4.國庫,年年給金國金銀若干,國庫依然如故。
5.金融商業經濟,清明上河圖及小說野史可以看到繁榮比現在還強大。紙幣最厲害事情。
6.思想哲學宗教學派,改變了世界,衝擊改變太大。
等等,需要長篇大論,引經據典。
-
3 # 大國涅槃
綜合國力(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是衡量一個國家基本國情和基本資源最重要的指標, 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科技、教育、人力資源等實力的綜合性指標。
1.首先宋朝在經濟上是毋庸置疑的的全世界第一,富得流油。這一切有一部分要歸功於唐朝打下的良好經濟基礎。清明上河圖就充分描述了當時宋朝一派繁榮場景。
2.政治上宋朝的一些制度也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
3.唯有軍事上比較弱,弱的原因有宋朝當時重文輕武,這從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時候就已經奠定。其二唐朝時候把一些戰馬交給胡人去養,國內只屯兵。造成了後期騎兵打步兵,自然潰不成軍,慘敗而歸。
4.科技,教育,人力資源等方面都是當時世界前列。並且四大發明中的三大發明都誕生於宋朝,可見當時宋朝科技的發達。
-
4 # 涼州七里
具體如何,真的很難講,因為過去800年了,當下從文獻中統計兩宋的GDP的方法本來就不科學,只能從一些痕跡來進行分析。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陳寅恪著名宋史學家鄧廣銘對宋代文化的一系列論述,是對陳寅恪經典論斷的進一步發揮。他先是認為:“兩宋期內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 的高度,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之內,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這一評價與陳寅恪的“造極說”的表述基本一致。但他後來對宋代文化空前 絕後的評價略有修正:“宋代的文化,在中國封建 社會歷史時期之內,截至明清之際的西學東漸的時期為止,可以說,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宋代文化的發展,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時 期之內達於頂峰,不但超越了前代,也為其後的元 明之所不能及”。他似乎有意把明清之際西學東 漸以後的中國文化劃出了比較的時段。實際上, 陳寅恪的“造極說”,主要著眼於宋代文化的總體精神,而鄧廣銘後來的修正主要著眼於西學東漸以後中國文化新增進前所未有的新成分。但無論如何,正如鄧廣銘所說:“宋代文化發展所達到的高度,在從十世紀後半期到十三世紀中葉這一歷 史時期內,是居於全世界的領先地位的”。
宋朝作為中原第一次整體亡於異族之手前的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在經濟、文化方面的登峰造極是毋庸置疑的,到底好到什麼程度今天已經不得而知,但對比中世紀歐洲肯定高出兩個層次,對比北方少數民族,這個就不好說了,畢竟兩次被滅。
綜合國力(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是衡量一個國家基本國情和基本資源最重要的指標, 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科技、教育、人力資源等實力的綜合性指標。我們將國家戰略資源劃分為八類資源和23個指標,這些指標的總和構成了綜合國力。如何界定和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或戰略資源,國際上尚無統一的定義和計算方法。概言之,綜合國力可以簡單地定義為一個國家透過有目的的行動追求其戰略目標的綜合能力。細說一下,就是在給定時間上具有掌握經濟創新週期的能力,並利用這種控制能力形成有效的軍事能力,反過來創造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加強現存的經濟優勢,也為保持國家的戰略優勢以及從國際體系中獲益提供基本條件。
就是說,綜合國力是想幹嘛就能做到的能力,而絕非各種因素累加的結果,所以俄羅斯把持著綜合國力第二的寶座(說實話,種花家太謙虛了),而一種歐洲國家沒有美國的庇護的話,只能在鐵甲洪流的威脅下瑟瑟發抖。
因此題幹問的是兩宋的綜合國力,那就不好那經濟文化這些軟實力來說事了。如果冷兵器時代的GDP能夠轉化為軍事力量,那麼宋朝將會對周邊少數民族形成碾壓性的優勢,但事實絕非如此,西湖的樓臺軒榭也許可以轉化成真金白銀,卻永遠不能換回北方失地。
站在這個角度,我們可以將兩宋時代的綜合國力劃分為軍隊戰鬥力、國家整合資源能力和地緣格局、經濟實力以及文化感召力,這決定了他們在民族對決中的表現。
兩宋軍隊的戰鬥力一直令人堪憂,在主動進攻時的表現往往非常一般,關鍵在於缺乏足夠的騎兵,這在戰術選擇受到很大侷限,更缺乏擴大勝利果實的能力,所以一直被少數民族騎兵牽著鼻子走。在南宋時代雖然建立了非常完善的防禦體系,但畢竟是被動防禦,最終被蒙古所滅。
國家資源整合能力可以理解為內部凝聚力。內訌作為歷代王朝的通病在兩宋發揮得淋漓盡致,主戰派和主和派的爭吵不休,有時候只是為了爭權奪利罷了,比如韓侂冑與史彌遠的黨爭。而導致宋朝滅亡最大的突破口在於大將劉整因為畏懼賈似道的迫害而投降蒙元,導致對手第一次擁有了成建制的強大水軍以及襄陽被攻破,導致局面無法收拾。
地緣格局而言,兩宋是歷代王朝中最差的。燕雲十六州的割讓導致長城防線形同虛設,中原王朝只能用血肉之軀來抵禦北方的虎狼騎兵;而首都建立於位於黃河南岸周圍無險可守的開封,增加了防守成本,也導致防禦的困難。
經濟實力的確一枝獨秀,但是然並卵。
文化感召力這個東西,往往是建立在把對手打趴下的前提下方能派上用場的,比如漢唐,需先讓對手臣服,再贏得尊重。
因此,宋朝的綜合國力不過爾爾,管遼朝叫老弟,對金國先叫叔叔,後叫伯伯,面對蒙元的時候叫親爹都不管用了。在面對遼金的時候尚且能夠形成暫時的均勢,各種合約的簽訂既是媾和,也是雙方相互不能奈何的體現,但面對十三世紀世界上最恐怖的軍事力量的時候,就不可避免的敗下陣來。
-
5 # 孓邡
有錢沒骨氣
士大夫權利過大,讀書人的福利太好了,當兵的地位太低了,都想著當讀書人誰願意去當兵的年代。
宋朝是個悲劇,所以有了百無一用是書生,那個時候美女在青樓,精英不是在青樓就是在去青樓的路上的時代。
宋朝的西軍是宋朝最能打的軍隊,但陝西要北據 契丹 西戰西夏。多少家庭被這樣的壓力壓垮,而富有的江浙河南卻不想負重。真是天下雖富,忘戰必危。
-
6 # 汝瓷導報
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上,唐宋元明清是中國文明中具有明顯時代印記的歷史,而宋朝是非常濃墨重彩的一代,從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歷時31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北宋一朝和南宋一朝,不僅政治文化繁榮,更發展了社會經濟,很多領先世界的發明在此產生。
宋朝是科技發明領先世界的一代,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節省了印刷的成本,沈括改進了古老羅盤讓它一直指向南方,不僅如此,宋朝還發明瞭火藥技術改變了戰爭的形式,同時在文學、數學、天文學、建築工程學、冶金行業、航海技術、陶瓷技術等各方面都有影響世界的發明。
在文學方面,宋朝的文化繁榮得益於他開放的政治形態,唐詩宋詞是中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豪放派和婉約派佔領了北宋和南宋文壇,其作品也代表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從繁榮到衰敗都能從詩人的篇章裡找到王朝更迭、文人墨客的身影。
在數學方面,首創了世界上第一所數學專科學校,也就是國子監所管轄的六學之一的算學,專門培養數學人才,同時還編寫出版了中國古代第一部數學著作《九章算術》,標誌著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確立。
在天文學方面,宋朝著名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製造家、藥物學家蘇頌製造了假天儀,是中國現代天文館中星空演示的先驅。
在建築學方面,宋朝的園林技術得到了全面發展。皇家園林高貴恢弘,貴族園林效法自然又高於自然,美景與自然的相互映襯,還有一些寺廟園林藝術、陵寢園林,也將木構建築的發展推向了頂峰。
在冶金技術方面,宋朝的冶金技術日臻成熟,自北宋開始用煤冶鐵的技術已經很高超了,宋朝的火器多用含硫量低的南方之鐵,火器的發明投用於軍事應用效果一般,經常有皇帝用冶金術於煉丹修仙等。
在航海技術上,宋朝不負海洋強國的名稱,宋代的大型海上船隻最大的有千噸級別,幾百噸的司空見慣,這些船隻都是可以承受風浪的遠洋艦船。宋朝人已經學會運用指南針、季風規律、水密隔艙等新的航海技術,宋朝曾有遠洋艦隊從南方港口出發,到達今天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經馬六甲海峽沿印度半島行駛到阿拉伯半島。這個路線的航程足有20多萬海里,不輸後世鄭和的遠洋。
在陶瓷製作方面,宋朝的四大官窯汝、官、哥、鈞、定窯蓬勃發展,並在北宋掀起了以汝窯為首的官窯品牌大比拼,給世界留下了很多瓷器精品,讓瓷器成為中國的一張名片。
中國宋朝雖然不算是政治強國,甚至還一度對外稱臣納貢,他的朝代時間也不算最長,但是他從各種方面豐富了中國的政治經濟文明,是中國歷史上承前啟後的朝代,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回覆列表
宋朝很富強,經濟、文化發達居當時世界前列,宋朝確實很富強的嗎!
歷史上,北宋,文化與文明建設,以及經濟發達水平,堪稱世界一流;軍事武器裝備,火藥應用,強弓勁弩,如神臂弓、床子弩、火器、重弩等,都是世界最頂級的,打不過遼、金,緣於錯誤的治國方略,“聯金滅遼”的戰略錯誤,自己的戰略決策把自己送上死亡之路!
北宋,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時代, 文藝復興,應該是文化、文明建設的高峰期,確實出現了,中國文學史上又一個文學高峰,中國文學史上“唐宋八大家”,六位在宋朝;代表每一個時代的文學高峰的文學體裁,上古神話,先秦諸子百家,漢賦,唐詩,宋詞,注意啊,宋詞的出現,文學又呈現了一個文學高峰,空前絕後,領先世界。
北宋,無可比擬的經濟革命,據經濟學家測算,北宋時期GDP佔世界總量的30%左右,經濟水平為世界發達國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北宋時期二年的鑄幣量,相當了明朝二百年的鑄幣量,發行貨幣是要有物質基礎保障的。
那為什麼?作為一個文化、經濟發達的大國,而遭受北方文化、經濟並不發達的遼、金部族的吊打呢?
主要原因在於, 北宋重文抑武的治國方略、分權制的軍事體制自認為正確,而實際誤國、誤民的問題。
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以掌握軍事實力的軍事將領,趁後周國主年幼,發動“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登上帝位,因而懼怕歷史重演,“杯酒釋兵權”。
因而,抑制武將,重文輕武,軍事上,以不識軍事的文官統率軍隊,且統兵之官,定期輪換調轉,造成將不識兵,兵不識將,的確達到了趙匡胤所忌的武將擁兵自重、造反奪皇位的目的,然而,極大的削弱了古代親兵親將傳統的軍隊的戰鬥力,後來出現的“岳家軍”很能說明問題。
大家熟知《水滸》中,大文豪蘇軾家僮出身、毫無軍事才能的高俅,身居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長之職——掌控禁軍的太尉,雖然《水滸》小說中醜化了的,歷史上是實有其人其事的!
而且將軍隊分為禁軍——中央軍,為軍事主力,主要護衛京城,分散兵力駐各地,監視地方;遇有戰事,領兵將軍臨時選調,並不瞭解掌握部隊情況,且有統兵文官、宦官監軍,決策折騰來折騰去,戰機稍縱即逝,怎容時間,雖然禁軍兵力最高曾達120萬之巨,但是,形不成強大有力作戰能力,使戰鬥力大打折扣,猶如一盤散沙,不堪一擊!
地方軍廂軍及州府兵、縣丁,皆農夫、市鎮遊民,毫無戰鬥力可言。
因而,北宋,已進入封建社會先進的文化、經濟實力大國,當時位居世界一流,而軍事實力,卻是與文化、經濟大國不相符,兵員雖多,為不戰之兵,將軍亦廣,而無能戰之將,一句話,將熊兵弱。
對文化、經濟落後的,處於落後北宋封建社會一個社會形態的奴隸社會的遊牧民族,遼、金本身弱小的民族,反而變成了強悍的“馬背民族”,在錯誤的治國方略、軍事體制下,不堪一擊,唯有以先進的生產力產生的發達經濟財富,源源不斷的輸送財富以求和苟且。
“聯金滅遼”,導致北宋滅亡的最大戰略錯誤,遼國存在,是金國攻宋的緩衝區,金遼戰爭,大宋,坐山觀虎鬥,兩敗俱傷,一舉出擊,殺無力還擊之敗軍,最大贏家是大宋帝國,何樂不為!“聯金滅遼”,把遼國緩衝區喪失,為金國“為虎添翼”,自己把“最大贏家”拱手送給金國,自取滅亡,嗚乎!
面對強敵,不思進取,改革治國方略、軍事體制,甚而採用“聯金滅遼”的錯誤戰略,乃至喪權辱國,民族氣節盡失,卑躬屈膝,自稱“侄皇帝”、“兒皇帝”苟且偷生,以至最終造成徽欽二帝北虜五國城,落井觀天,強大的北宋帝國消亡,留下先進發達國家不敵弱小落後民族的歷史笑話!嗚乎,嗚乎唉哉!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