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阮峰7
-
2 # Ada智愛家長學堂
小時候愛哭鬧且脾氣超壞的孩子,現在有幾種可能性吧。
1、一直被家裡溺愛著,生活條件也不錯,或者成長過程中沒有太多的挫折坎坷,那麼孩子可能現在還是幹著自己的那點工作,比較自戀,自以為是,人際關係不太好,夫妻關係和家庭其它關係也不是太親密,大家都呈現著一種忍受的狀態,或者忍不了就不搭理了。表面上風光,過的不錯,但心裡空虛,不知何去何從的感覺。
2、成長過程中受過挫,因為脾氣壞對自己造成重大打擊,然後發現問題改變自己,最後情緒也好了,有的甚至是走出困境還在某些領域有所建樹的。這種人會有大成就, 因為好的壞的他都經歷過了,閱歷廣,人也比較容易淡然處事。
3、有些所謂脾氣壞的孩子,其實是性格里頭的倔強,不是故事發脾氣,而是與環境衝突的情況下,執著的想做著自己認為可以的事情 ,所以發脾氣。這樣的孩子成人後,如果情緒管理能夠做的比較好,也會有大建樹的,因為他們有很強的堅持性,看準了就不放棄,目標性很強。
4、成為愛撒嬌的一類。小時候愛哭,並且在這方面看到自己的方式對他人很受用的,慢慢長大後,如果環境中又沒有其它特別大的影響,可能就比較會用撒嬌的方式引起他人關注,如果 過度會招人煩,但如果應用得當,也是情商很高、人際很好、又生活的很好的一類人。
-
3 # 雙寶老媽
大多數還是保持著小時候的樣子,脾氣暴躁和壞習慣是不容易改變的
我家表弟就是這樣的人,他是家中獨子,小時候就比較霸道,不管什麼事情只要稍微不如他的意就會發脾氣,一兩歲的時候就是大哭大鬧,再大一點就會躺在地上耍賴皮,上學了也經常會和別人打架,後來讀初中整天在網咖玩遊戲,經常找父母要錢,要不到就發脾氣摔東西
他的媽媽屬於那種比較弱的型別,什麼事情都聽老公的,他爸爸忙上班,沒有太多的時間管孩子,偶然回家父子倆說不上三句話就會吵,幾乎每次團圓都以捱打結束
現在表弟也結婚生子,但他還是保持小時候的一貫作風,上幾個月班就耍幾個月,沒日沒夜的泡在麻將館裡,還玩各種遊戲機,上次玩鯊魚機欠了一萬多,還是他老爸幫忙還的
他老爸現在身體不好,前幾年才把腎割了一個肝又不好了,他老爸住院那會他從來都沒去看過,即便是老爸最不好的時候他都沒有跟老爸說過一句軟話
他老婆是個比較文靜的女人,剛結婚沒多久就因為他打她鬧過離婚,後來經過多方協調才平息下來
記得當時我還問過他“你到底對你老婆有沒有感情,如果沒有感情還不如離婚算了”
他說有感情,不捨得離婚
“那你為什麼要打她呢,有什麼事情不能好好說”
他說那時候自己也不知道怎麼了,控制不住自己,現在他倆雖然沒有在鬧離婚了,但三天兩頭都在吵架,可能只有他們倆在麻將桌上坐對家的時候不會吵架
作為父母對於這樣的孩子真的是愛莫能助,現在除了給他擦擦屁股 留條後路以外還能做什麼呢
-
4 # 行者無疆一起成長
非常高興有機會回答您的提問。我是孔凡伶。
小時候愛哭愛鬧脾氣壞,並不一定長大以後就一直脾氣壞。所以並不能確定長大後怎麼樣了。但是可以肯定,成人以後如果脾氣壞,在工作中很難有好的合作,在家庭中很難有幸福家庭生活。一切發展基礎都是以好的脾氣和情商為基礎的。
個人成長要以穩定的情緒為基礎,否則容易半途而廢;
工作要以穩定的高情商為基礎,否則容易失去同伴的支援;
生活更要以高情商為基礎,否則家庭關係一定會發生裂痕。
怎樣才能幫助愛哭愛鬧脾氣壞的孩子提高情緒管理能力呢?在孩子以哭鬧為手段,要求父母滿足他的願望的時候,家長要果斷拒絕。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孩子更多更有效的陪伴,讓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
當孩子脾氣不好的時候,教孩子學會怎樣迅速調整情緒,讓情緒變好起來。
-
5 # 書霞育兒說
父母多抽時間陪伴,
因為手機控的年代,又因為隔代教育,或者工作忙,父母和孩子之間真正相處的時間很少,有時候也因為孩子還小為理由,寵愛的過度,致使孩子潛意識有種我只要哭鬧,他們就拿我沒辦法,我就是老大的感覺,父母多陪伴孩子,就能發現孩子更多的問題,並能及時糾正孩子壞的習慣。
多陪伴孩子看書或講故事。一般一歲半左右,就可以開始培養孩子,聽故事或者看書的好習慣,最好是爸媽講給孩子聽故事,故事最容易吸引孩子,故事裡的講道理,孩子們更容易也接受,而故事所講的道理和規則,孩子們也能更好地遵守。愛聽故事看書的小朋友,不會很任性,脾氣也壞不到哪裡去。父母一定要多溝通引導孩子。
多些戶外活動。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爬山或者去公園,空氣好,新的環境也讓孩子的心情煥然一新,孩子不停地接受新奇的東西,他會興奮的像是得了很多糖果。根本沒有那個閒工夫,去哭鬧或者發脾氣。
育兒真的是一門了不起的課程,需要我們父母不斷的學習,反思和總結,從小做好孩子的好榜樣,多交流,多溝通,多陪伴。孩子從出生時就是一張白紙。所以後面出現所有的問題,我們都有直接的責任,多看育兒書,多陪孩子,多學習反思,快樂育兒,生活樂無邊!
-
6 # 郭郭親子
哈哈!題主,你說我呢!
一我小時候就是愛哭鬧,脾氣壞。小時候經常被鄰居的一個哥哥作弄,每次他放學經過我家門口,都要在我院子裡作弄我,一直到我哭了才肯罷休。我媽也不管我,每次我哭,她就罵我,我就更生氣了。我媽就罵我連玩笑都不懂的開。感覺小時候都是被大人大孩子作弄大的,非常煩人,可我又拿他們沒辦法,只能哭,然後發脾氣。所以我就被她們說我從小愛哭 脾氣大。
長大後懂的很多道理,自然不會再哭也不會再發脾氣了。有人說小時候愛哭鬧得3子,如果父母親允許他哭,允許他發洩情緒的話,長大後他的脾氣會很好,很溫柔。
二一個同學的老公,據說從小是愛哭鬼,外號就是大哭王,現在可溫柔了,對孩子,對老婆都是輕聲細語的。從沒見過他發脾氣。
三所以小時候愛哭鬧,脾氣壞的孩子長大後都變的溫柔好脾氣了。不過這也要父母怎麼對待他,
如果父母非常煩孩子哭鬧,發脾氣。一旦孩子哭鬧就開始打罵孩子,不允許孩子哭,更不允許他發脾氣的家長,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因為被壓抑的太多。所以他心中的憤怒會在積壓一段時間後突然爆發。孩子容易形成自卑,內向,脾氣暴躁的性格。
所以當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家長應當要允許孩子哭,讓他們把情緒發洩出來,之後再跟孩子講道理。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要引導她用正當的方式發洩出來,比如枕頭大戰,打沙包,畫畫等。
負面情緒就像是垃圾一樣,如果積壓在我們心理太久太多,那心理就容易生病。所以及時清理心理垃圾很重要!!
-
7 # 噹噹小叮噹
我小時候是留守兒童,可以說是我姑姑帶大的,今年春節回老家,她還提起,說我小時候真的是超級愛哭鬼,脾氣又大又倔!周圍的嬸嬸、叔叔們也是這麼說的。
但,令他們沒想到的是,長大後的我,性格溫和、體貼父母、孝敬長輩、關愛兄弟姐妹、樂觀自信、成績優異……工作後和同事、朋友關係也很融洽,事業順風順水,家庭也非常的和睦幸福。
這些,可真不是自誇。
回想起來,我小時候愛哭,可能是因為父母不在身邊,內心委屈、傷心,所以稍有不順意,馬上就要爆發,覺得全世界都欠自己的。總的來說,就是得到的關注不夠吧,所以要哭一哭,想引來看護人的在意,想引來父母的愧疚,想讓他們回來陪在自己的身邊,給自己全部的愛。
當然,小朋友這些“心機”,引來的只是大人的反感、心煩。
上小學四、五年級年級後,學會了寫作文、寫日記,我開始每天記錄自己的心情。不知不覺,和同齡人相比,作文水平竟然在班裡數一數二,多次得到了班主任語文老師的點名表揚。從此以後,我愛上了寫作,愛上了語文課,並且從老師那裡,我借來了無數名著,每天如飢似渴地閱讀,並沉浸其中,內心感到充實、豐盈。大概就是從那以後吧,我很少再動不動就發脾氣,與老師、同學、朋友和父母家人相處,我也找到了更多有趣的話題,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感謝那位喜歡錶揚孩子的語文老師!也感謝那些陪伴我度過孤單童年的珍貴書籍!
是愛改變了我的性格,是知識改變了我的命運!
如果你的孩子愛哭、愛發脾氣,不要急著煩心、發怒,想一想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多去關心孩子,陪伴孩子。儘量控制看電視、玩手機、社交的時間,多和孩子一起閱讀,引導孩子閱讀、思考、創造……這將是他一輩子取之不盡的寶貴財富!
-
8 # 楊李慧子
我從小不哭不鬧,吃了睡,睡了吃,沒啥出息,我弟弟不一樣了,出生整整哭了70天,小學後來也是哭,故意找事,脾氣不好,現在研究生畢業了,工作也穩定了,孝順父母,給父母錢,給我這個當姐姐的壓歲錢,零花錢,給我寶寶買的小衣服一大堆,每次回來請我吃飯,因為他在外地上學一直,工作也在外地了,長沙,自己買的房,都沒花家裡一分錢!對我,父母特別好!特上進,要強的一個孩子,才二十幾歲!給我家寶寶買的,很細心!
-
9 # 毛老師的育兒寶典
不知道這樣的孩子長大會怎麼樣,可以肯定得是會發脾氣的寶寶是智商比較高的寶貝。
孩子都是陪伴才會成長,孩子缺少陪伴就會鬧脾氣。這是一種自我發洩的方式,向爸爸媽媽展示自己不滿。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亂髮脾氣,不講理。說明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想讓爸爸媽媽多陪陪她。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時不時的蹲下身子。聽一聽還不到你的腰那的寶寶的心聲。
多一些耐心,讓寶寶感覺到爸爸媽媽是愛她的,是可以陪伴她的,只是因為爸爸媽媽工作的關係,讓陪伴的時間變得少了,但陪伴時間必須騰出來1至2小時。寶寶在幼兒園回來之後,希望爸爸媽媽和自己玩,而不是看爸爸媽媽玩手機,玩遊戲的。
多一些興趣愛好,讓寶貝感覺爸爸媽媽對自己的不同。可以和她一起畫畫,可以和她一起拼積木,和她一起玩數字遊戲。
多一些閱讀,讓寶貝學會用其他方式發洩。有圖畫書,有故事書,有繪圖書,有字母書,有兒歌童謠書,讓寶貝喜歡上故事,喜歡上閱讀。陪伴也是一種好習慣。
-
10 # 思寶媽媽成長記
愛發脾氣,長大後不得志,出息也渺茫。
情商在職場上很重要,如果脾氣不好,不會來事。有能力也枉然。
從小鍛鍊孩子的情商
首先就是爸爸媽媽跟孩子說話好好說,如:前幾天,我兒子把家裡陽臺上的櫃子把手弄壞了。
自己害怕的不敢出來一直在櫃子裡待著。
暴力的家長:肯定是又打又罵,孩子肯定學會了辦錯事,這樣處理。
溺愛的家長:沒事。
我這麼跟孩子說:首先你沒碰到,最重要。無論怎麼樣媽媽最愛你,其次,你看看有沒有辦法彌補一下。
孩子聽了我這話,特別積極想辦法。
在職場上,我看過太多人因為老闆不公平啊,或者其他自己的問題,發脾氣,這樣的人升職機會渺茫。
在職場上,最重要的是對待問題的態度,這就考驗情商的,
所以從小,爸爸媽媽需要教會孩子處理問題,如果長大後有問題,需要多看看書,《卡耐基》《正面管教》之類的。
回覆列表
這個還真不好判定,小時候脾氣不好,長大後可能就好了也說不定,女大十八變嘛,古語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只能說,做好我們父母該做的,有能力的話能培養他就培養他,給他建立一個自信,獨立的性格,路還是要靠他自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