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洞庭一葦1188
-
2 # 四為堂主人
教頭有許多,許多又如何?
成就教頭者,關鍵在情節。
生平沒波瀾,說也不值得。
英雄林教頭,感人肺腑多。
不唯情和義,故事太曲折。
一部水滸傳,林沖不能缺。
-
3 # 傅世偉
宋代的禁軍屬於中央軍,鼎盛時期,曾達八十萬。這就是八十萬禁軍一名的來歷。禁軍中負責訓練武藝、戰陣及攻防技能的就是教頭,有輔助教頭、教頭、槍棒教頭、副都教頭、都教頭等層級。林沖是槍棒教頭,屬於專業武藝教頭,在教頭中處於總與副總教頭之外級別最高的教頭。從水滸中提到的教頭來看,林沖應該是武藝最高的。
第一、陸謙與林沖喝酒時,曾對林沖說,禁軍中雖有幾個教頭,可誰比得上你的武藝,太尉又看承的好。陸謙是太尉府的虞侯,他的話表明,林沖在禁軍教頭中,武藝是拔尖的,高俅也看重他。
第二、林沖自我評價也是禁軍的高手。林沖與陸謙喝酒時,發牢騷說,空有一身本事,卻屈沉在小人之下。林沖所指小人,不會是高俅,因為他們之間的距離太大 ,本分的林沖不可能產生被高俅壓著的想法。那麼,這個小人明顯就是指在他之上的副都教頭和都教頭。俗話說,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沒有。作為教頭,平常少不了切磋武藝,位置高於林沖的,其武藝肯定不如林沖。故此,林沖才有此說。
第三、林沖名滿江湖。在那個崇尚武力的年代,誰的武藝高,誰的名氣就越大。就連相國寺菜園附近的潑皮都認識林沖,其知名度可見一斑。林沖在上梁山的朱貴酒店裡,曾寫過一首自題詩,其中有江湖馳譽望之句。說明林沖也知道自己在江湖上的名氣和聲望。
第四、王進與林沖比較。王進是禁軍教頭,與林沖一樣,都是父傳武藝。從王進教史進半年武藝,史進便成為準一流高手來看,王進也是實力派,武藝高強。但從王進的名氣和家境都不如林沖,並且王進比林沖年長來看,說明王進的武藝比林沖稍微差點。
第五、林沖與丘嶽、周昂、王文斌比較。征討梁山時,丘嶽是禁軍都教頭,周昂是副都教頭,都是將軍軍銜。二人雖然未必是林沖當年的上司,也沒有與林沖交手,但丘嶽被張清飛石打傷,說明其武藝不如林沖。林沖當初也曾與張清過招,張清的飛石被林沖蛇矛撥飛,並未受傷。而周昂與盧俊義交手,幾十合未敗,說明周昂的武藝還是很高的,但也不會高於林沖。至於王文斌,也是禁軍教頭,兼任團練使。他在給徵遼的梁山軍送給養軍需時,正趕上梁山軍對遼軍的混天陣束手無策時。王文斌自誇其能,不懂裝懂,貿然出戰攻陣,被遼將所殺。其武藝自然不如林沖。
綜上,林沖在禁軍教頭中,武藝是頂尖的。王進、周昂接近林沖的武藝,但稍有不如。
-
4 # 林間行者864
幾個沒印象,你說林沖厲害為什麼老被人欺負隱忍,你說他不行,他敢殺王倫,你說他委屈求全,他卻保不住家人,你說他顧前程,卻沒當上頭領,最喜歡武松,快意恩仇,還有魯智深,看似魯莽,實則智深!
-
5 # 柳生飄雪
先說說王文斌,這個人的武藝到底如何?
書裡是這樣描繪的,“此人文武雙全滿朝欽佩”從書中的敘述,林沖的聲望遠沒有達到王文斌的地步。朝廷讓王文斌押送冬衣,並沒有讓他助戰,是他逞能,以為遼國的陣法簡單,等到陣前才發現,自己不識,只好硬著頭皮攻打遼陣,其實遼軍的陣法變化多端,即便是林沖去打,也是照死無疑,所以不能因此就斷定王文斌的武藝不如林沖。
再說那個丘嶽,被張清的石子打中,是因為猝不及防。而林沖之所以沒被張清打中,是因為張清之前已經打了好幾個人,林沖早有防備。所以也不能斷定丘嶽的武藝不如林沖。
竊以為林沖的武藝和王進的武藝屬於同一檔次,只不過林沖面對的都是江湖上的人物,才讓人有林沖武藝超群的感覺。
-
6 # 茶餘飯後聊閒天
看了看前面人的回答,我就納悶了,就真的沒有一個人看過原著嗎?
前面幾個人的錯誤綜合如下,1.都認為林沖多開過張清的石子,以原著為準,林中沒和張清動手,也不存在躲石子的事情。那麼林沖奪開張清的石子嗎?明確告訴各位,躲不開,因為在後面的征討中,林沖和張清的女弟子交過手,張清的女弟子把林沖打的是滿臉是血,慌張敗逃。
錯誤2.丘嶽死於張清的石子,以原著為準,丘嶽是在船上死於錦豹子楊林的偷襲。
錯誤3,沒有人能正確說出王文斌的死因,以原著為準,王文斌是死於曲利出清刀下。
在鄙視了前面所有回答者之後,本人以原著為準,說下這幾個人。
1.王進,沒有交代他是什麼教頭,但是應當不是槍棒教頭那麼卑微,因為他是要天天去殿帥府報道的,家裡還有旗牌當值伺候他的起居。槍棒教頭能誤入白虎堂說明平時是進不了殿帥府的。王進武功比林沖,王進的徒弟九紋龍的武功和林沖比也就是差了一丟丟,我認為林沖戰史進可能稍有優勢但不足以取勝。具體參考史進戰卞祥不分勝負,林沖平山士奇,山士奇不是酆泰對手,酆泰輸卞祥。其餘的林沖和史進的戰績沒有交集無法比較。因此王進高林沖不是一星半點。
2、丘嶽周昂。丘嶽是都教頭,同時手中有兵權,有正事的官職。全方位強於林沖。武功嗎,這個無法考證,丘嶽傷於張清的飛石,死於楊林的偷襲。這個無法論證和林沖武功的高低,因為林沖也無法躲過張清的飛石。
3。周昂是副教頭,高於槍棒分教頭的職位,也是身有官位的,因此混的比林沖好。武功和盧俊義大戰10餘回合,武功至少是不輸於林沖。周昂和盧俊義十幾個回合未分勝負,也不落下風。這份武功真是算的上十分了得了。
4.王文斌,死於曲利出清的刀下,但是朱仝卻能生擒曲利出清。因此王文斌的武功在梁山難進八驃騎,低於林沖。
-
7 # 紅塵彌勒
按照題主的說法,整部《水滸傳》中,確實不乏和林沖一樣的禁軍教頭,從開篇就出場的王進,到後來的若干教頭,都有點示。
不同的是,林沖是整部書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對他的重點描繪,其他教頭卻沒有此樣待遇,只是浮皮潦草的蜻蜓點水式一掠而過,並沒有留下足夠的雪泥鴻爪,以此來判斷林教頭和他們的武藝高低,有些強人所難,也難免各執一詞,或者乾脆掛一漏萬。
我個人的看法是:林沖的武功絕不在各個教頭、都教頭之下。整部書中,他絕對是武功的領軍人物之一。
林沖在受石碣排座次的排名中,他的字很有看點,也表明了作者的態度和觀點——天雄星豹子頭林沖(關勝的是天勇星大刀關勝)。最權威的漢字解釋是:
雄,單指男性,或者陽性,與雌相對(雄飛雌從繞林間)。
是為首者,強有力的,代表了高強、威武、剛健、豪放和勝利。是優勝者,也是最為強有力者。
這也從書中可以管窺全豹——林沖歷經大小百十戰陣,無一敗績,無一潰遁。無論對手是什麼樣響噹噹的傑出人物,都難以撼動豹子頭的優勢,頂多是打個平手。
至於有些人提到的交鋒記錄,說某某強於林沖,只能說其不懂武功的壓制效應。武功本身並沒有高下之分,只有精熟與粗鄙之別,無論是哪一門武功,都不可能天下無敵,重要的是練習武功的人。況且,天下武功本來相生相剋,也叫陰陽制衡,即便是武功再弱的末尾頭領,也有可能因了一時的先手取得制勝良機。比如書中提及的連環馬,呼延灼的個人武功修為可以吊打金槍手,卻被徐寧一個傳授破了鐵桶陣法,一敗塗地。
似這種無謂糾纏的孰高孰低論戰,我看可以休矣。歸結到一點,只要你喜歡某個人,哪怕你把他說成宇宙第一,也在臆想之中,並不違反你的個人道德底線——這就是所謂的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如此而已。
-
8 # 不羨鴛鴦只羨仙10
談談個人的看法。林沖武藝來自祖傳,與王進一樣,是真正的高階教官。林沖性格隱忍,不事張揚,不過一旦爆發,會創造性發揮。戰績上,林沖屬於防禦型打法,不容易輸,但取勝機率也不高。書中的幾個教頭,訓練水平、戰鬥經驗、實戰能力應該都比不了林沖。
-
9 # 富貴健康樂逍遙
再不要問我《水滸》問題,凡是喜歡《水滸》的人都是一些思想邪惡的低階趣味人,這些人有很強的暴力傾向,最好早點把他們看管起來,免得這些流氓畜牲跑到幼兒園砍人,或者搞自殺式襲擊。
《水滸》就是一本無道德底線,傻缺至極的破爛書!一本宣揚愚忠愚孝封建思想的糟粕書。堅決要求國家封殺《水滸》和《三國演義》這種宣揚暴力負能量的垃圾書。
-
10 # 禁街虎1
這個得分幾方面說:一,出場率,水滸傳第一位出場的教頭是王進,從他出手來看,器械功夫沒的說,絕對高手。教徒有方,不但得法,所授各項技藝在徒弟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徒弟只學了半年就如此厲害,師父應該更強的多。但是王進出場一次後就消失了,沒有對戰記錄。
後來出場的林沖,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這是專職,主要就是教授器械功夫,徒弟有八十萬人之多————這個應該是虛的,能教授某個部門的一部分禁軍已經忙不過來了。從名頭來看,林沖的器械應該不輸於王進。
後出場的幾位,丘嶽,周昂,都沒有什麼出彩的戰績。王文斌更是幾十回合被遼將斬殺,如果和林沖對陣恐怕都討不到便宜。
最搞笑的還有柴進莊上的洪教頭。說是教頭,也就是個混吃喝的江湖騙子,在一般人眼裡確實是武藝不錯,但是到了林沖面前,一棒打翻。柴進雖然養了很多莊客,但是武松這樣的都不被他放在眼裡,洪教頭這個高傲的傢伙能被柴大官人敬重,想來也是有兩下子的。此人出場不只是增加笑料,而且更加襯托出林沖武藝的高強。
所以林沖如果和這些教頭對陣,即使沒有勝算,但是也不會輕易敗北。都是高手,勝負只在一閃念間,手略鬆一鬆就會清名不保,性命堪憂。
回覆列表
《水滸傳》中共出現了五位八十萬禁軍教頭,除林沖外,其他幾位情況簡介如下:
1、王進,開篇時出現,因被高俅報復,離職夜走,遇史進,教授史進,隨後史進武藝大進,可見,王進武藝不在林沖之下,後來,林沖亦談到其與王進相識。
2、王文斌,在宋江徵遼被阻於混天象陣時,作為朝廷慰問官員出現,《水滸傳》中說他為了炫耀自己,不懂裝懂,說混天象陣不足為奇,輕率出戰,死於遼將曲利出清槍下。因他單獨攻打混天象陣而亡,綜合後來梁山破陣時全員出戰的情況,無法判斷他武藝高低。
3、丘嶽,八十萬禁軍都教頭,即相當於總教頭,在高俅攻打梁山時出場,然而其運氣不好,脾氣暴躁,出場即遭到沒羽箭張清的暗算,被飛石打中面門而死,武藝高低不好判定。
4、周昂,八十萬禁軍副教頭,遂丘嶽一道出場,可週昂性格穩重,同時與盧俊義、秦明交戰,卻不落下風,可見,周昂武藝高強,不在林沖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