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安麥科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第十屆海外高層次人才座談會暨海外院士青島行“雁棲湖論壇”中,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袁隆平以流利英語完成了一次長達20分鐘的演講。

      開場時袁老謙虛地說“I speak broken English”,然而演講全程,幾乎未見停頓或錯誤。他卓越的科技貢獻和精彩的演講內容獲得了現場觀眾數次熱烈的掌聲。

    袁隆平向我們證明了,原來奮鬥這件事,與年齡無關。

    我們說他老了,該休息休息了,他卻說,89歲又怎樣?我還要繼續追夢。

    1930年出生的袁隆平,如今已經快90歲,如果是尋常的老人,可能早就安心呆在家裡頤養天年,可他卻一直心心念念著我們這13億人口的糧食安全問題。

    袁隆平一生80%的時間都是在農田裡度過的。即便環境艱苦,但他卻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堅守著自己的信念。

    1949年,袁隆平義無反顧地報考了西南農學院的農學系,畢業後,被分配到了湖南農校任教。

    除了教課之外,他每天抽時間拎著水壺和饅頭下試驗田與稻株為伴。

    到了60年代,自然災害肆虐,很多人餓死的、病死的,當時就連袁隆平的身體也難擋吃不飽的災難。

    殘酷的現實擺在眼前,袁隆平愁得連覺都睡不好。

    當時還沒有雜交水稻這一東西 ,這是連發達國家都攻克不了的技術難題。

    當袁隆平提出要攻克這一難題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他在痴人說夢。可他偏偏不服輸——“外華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們華人不行!”

    90年代前後,有關雜交水稻的爭議不斷湧現,年過半百的袁隆平,卻還是和年輕時一樣,用實踐來回應爭議。

    下田對於老人來說可不容易,他卻生生克服了這個困難,他的胸中有一團火,任何非議與質疑都沒法把它澆滅。

    他對待水稻比誰都認真,只要在生長期,就必定每天下田觀察,就算眼睛剛做了手術,就算肺部感染,一天要打三次針,他也從不間斷。

    1998年,全國一半的稻田開始種植雜交水稻,後來,他又研究出了海水稻,甚至帶著團隊跑去沙漠上種稻……

    最懂他的妻子,有一天忍不住質問他:“你這樣長年累月的大海撈針,難道就不會感到厭煩嗎?”

    他回答妻子道:“只要能深入不懈的追究下去,我就可能成為第一個告訴世界這個秘密的人,讓無數華人免於飢餓。”

    1976年起,雜交水稻在中國大面積生產,平均比常規稻增產約20%左右。這堅定了袁隆平讓雜交水稻“走出去”造福人類的信心。為此,以袁隆平為首的中國專家付出了良多。其中之一便是:授人以漁。

    功夫不負有心人!近日,中國雜交水稻在非洲創高產紀錄,讓全世界為之振奮。

    袁隆平此生都只為了一個朴樹又堅定的夢想——讓雜交水稻造福世界。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的一生都系在農田上,近90高齡了,還是一有功夫就跑去農田考察。

    他不光是水稻專家,更是一個不斷學習,永遠不知疲倦的人。他會拉小提琴、打排球、會跳踢踏舞、還會說俄語和英語!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大國的典範!

  • 2 # 一切都為你

    鑿壁偷光的故事!古時候,有個叫匡衡的人,非常喜歡學習,但自己家中沒有蠟燭。鄰居家中有,但光線照不到他家,於是他想個法子在隔壁牆上鑿了個洞引來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匡衡喜歡學習讀書,可是因為家裡太窮買不了這麼多書。正好縣裡有個富貴人家不怎麼識書,但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做僱工,但不要報酬。於是主人很納悶,問匡衡這是為什麼。匡說自己太喜歡書,並且請求主人把家裡的書都讓他讀完。主人聽了很感動,於是成全了他,因此匡衡成了一代的大文學家。

  • 3 # 水三命

    如果說哪個名人努力奮鬥,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創作出《平凡的世界》這篇鉅作的偉大作家――路遙。

    路遙先生一生困苦,一生清貧,也一生奮鬥。他七歲時,因家境貧寒過繼到西北十里的郭家溝村伯父家中。當時的環境是一個清平盛世,是一個著名的人口高峰,也是一個教育普及的黃金時期。路遙也和同齡的農家孩子一起進了村辦小學校。

    路遙在延川縣城關小學上學時,正是著名的三年困難時期。在當時,僅就吃飯一項就足以折磨人。吃飯是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人們的尊卑貴賤全由吃的好壞而定。而路遙吃飯,屬於那種最差的吃的學生。吃的最差自然最沒面子,只好用其他刺激來平衡。這刺激就是看書或編織笑話,這樣做有點像自娛也像自嘲,但這卻是一種創造。拿笑話當飯吃的孩子非等閒之輩!路遙下決心改變自己的處境,愈發埋頭讀書,為的是日後當個幹部吃那些豬肉燴粉條之類好東西。為此他也做好了詳盡的準備。甚至將來當了幹部怎樣走路,怎樣說話都想過了。並且很快以優異成績上完了中學。正準備報考西安石油化工學校。轟然而來的文化大革命大潮,將他席捲而去……

    路遙一生都是在拮据中渡過。在他的創作中,路遙由於沒有得到家庭的應有溫馨,沒有得到生活上的照顧,他晚上進行創作經常吃著幹饃,喝著開水,鹹菜也沒有,更談不上營養品。他經常半夜三更敲鄰居門說:有沒有饃,給我吃一點。當然鄰居都是好朋友了,依了他,但那個年代大家彼此都在一個生活水平線上。所以說,路遙身體垮掉,與他長時間超負荷的精神勞動有直接的關係,同時,與他內心深處無法表白的傷痛亦有不可撕裂的原因。

    路遙在創作百萬字鉅著《平凡的世界》時身染重病。那時,他經常處在艱苦環境中。“在煤礦一呆就是一個冬天,三四個月不出山。進山的時候,還是滿山翠綠,出來時,已經是白雪皚皚,一片綠葉子都不見了。只有屋子裡的窗戶,變換著一年四季的風景。一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每天睡覺的時候,就感覺第二天再也爬不起來了。但睡上五六個小時,稍微恢復體力後,又開始了工作。”

    煤礦裡生活條件極差,尤其是在冬天,唯一的蔬菜只有大蔥,路遙就只能整天去對付大蔥饅頭。他是有意找到這樣偏僻的地方埋頭創作的。在相當長的日子裡,他只和老鼠為伴,兩三個月很難和別人說上一句話。喜悅,激動,憂傷,都只能和自己訴說,那種寂寞、孤獨之情,超乎想象。

    “寫第二部時,這架從未得過病的“優質機器”開始出現問題,有時就趴在桌子上,頭枕一本書,在那裡艱難地工作。第二部完成後,他的身體徹底垮了下來,舌頭呈焦炭般的黑色,喉嚨腫得連水都咽不下去,一天24小時痛苦得無法入睡,既吸不進去氣,又吐不出來痰,有時折磨得在地下滾來滾去而無一點辦法。中醫西醫都看了,就是檢查不出病症,打針吃藥毫無效果。當《平凡的世界》獲茅盾文學獎後,他依然沒有去領獎的路費,他的弟弟王天樂開玩笑說:你最好別得諾貝爾獎,我給你籌不到那麼多盤纏,惹得路遙直罵:日他媽文學(據王天樂回憶)。

    拮据的生活並沒有消除路遙先生的鬥志。他從小立志要改變自己的生活道路,他絕不像他父親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在土地上操勞一輩子,他要走出黃土地,要創作自己的生活。

    當他選擇以寫作改變自己命運的時候,他就不擇場所的寫作。草垛旁,牆根下,豬圈邊……或坐或靠,五合板膝蓋上一支,便可進入狀態。身邊練琴的、練唱的、背詞的,嘈嘈雜雜亂成一團,他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他曾對好友語重心長地說“咱們寫文章的人,不讀書或者讀得少,就很難寫出好文章。要想當作家,就得像牛吃草一樣的多讀多學。”

    《早晨從中午開始》裡還有一段記錄創作《平凡的世界》時的細節。為了準備資料和背景材料,路遙曾在圖書館裡貓了一年的時間,翻閱了大量歷史資料,作了幾十萬字的筆記,以至於手指磨出了老繭。

  • 4 # 峰哥鏡頭裡的故事

    1936年,安迪•葛洛夫出生在匈牙利布達佩斯一個猶太商人家庭。不愁吃不少穿,童年時,他掃生活無憂無慮,在父母的膝下享受著幸福的時光。

    可是,壞命運很快就找到了他,4歲那年,他被傳染上猩紅熱,這一次讓他差點一命嗚呼。雖然父母用盡了全力把他從死神手裡奪了回來,但高燒為他留下了後遺症:耳膜由於中耳感染而破得像個漏斗,他不得使用上助聽器。

    5歲的時候,他的父親被政府召集到勞改隊後就失蹤了,後來才知道被送到了前線。回來時已患了很嚴重的病。8歲的時候,德國納粹佔領了他的家鄉布達佩斯,開始搜捕所有的猶太人。他與母親無處可逃,只得隱姓埋名,靠偷來的證件勉強生活著。

    生活沒著落,活著都難,他沒法出去讀書,只靠母親教他認識了 一些字。14歲的時候,他想出去掙點錢幫助母親,於是,他加入了當地的青年報,投身記者行列。他很愛這個工作,更珍惜這個工作的機會,但由於年齡小、文化水平低,沒有經驗,很快就成了報社不受歡迎的人。他初次嚐到了文化水平低的難處。此後,他又做了幾樣工作,但都因文化低而最後不得不退出。他在心裡暗暗下決心,如果有機會,他一定要去大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20歲的他逃到了美國。剛到美國時,他一無所有,於是,他想辦法打工賺錢,生活稍稍穩定了一些,他便進入紐約城市大學學習,這是移民的“牛津大學”。初來乍到,他的英語很不好,只可以讀、寫一些簡單的英語,說和聽的時候就跟不上了。他常被科學課上的技術名詞弄糊塗。他的知識太貧乏了,對知識,他有一種飢餓感,於是,他拼命地加班加點地學習,最終闖過了語言這一關,幾乎門門成績都是A。後來,他一年級時的導師評價他時說:“我對他如此強烈的事業心感到有點吃驚。飢餓對一個人的成長的確有好處”。

    大學畢業後,他又讀研究生,一直到博士畢業。後來,他參與英特爾公司的建立,併成為執行長。1998年1月,因為在英特爾公司創造了輝煌的業績,他戰勝了英國王妃戴安娜、克隆羊多莉之父伊安•威爾馬特和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成為美國《時代週刊》新一屆的年度世界風雲人物。這也是葛洛夫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 5 # 牛仔vlog

    在中國連綿不斷的五千年曆史長河中,聰慧的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其中的內容絢麗多彩,讓後人無法忘卻,古人遺留的古書籍記錄了歷史的演進過程中的或大或小的事物,歡迎大家來到我的百家號,我是杜鵑紅說歷史的小編,今天讓小編帶大家一起重溫歷史,讓我們一起進入歷史。

    歷史總是在不斷的延伸,在古代皇位一直以來都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職位,這些皇帝有的是善於治理利國家的好皇帝,有的卻是昏君,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是朱元璋的故事,他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可以說是歷代帝王中的佼佼者了,朱元璋的一生分為好幾個階段,小編來帶大家瞭解一下。

    朱元璋並不像別的皇帝一樣生下來就是榮華富貴的生活,他出生於一個貧苦困的農民家庭,因為家裡特別的貧困朱元璋只能下學在村裡放牛羊維持家裡的生活,在他的父母去世時朱元璋不得已去了皇寺做了和尚,之後那個寺院的糧食也不夠吃了,沒過多久朱元璋就離開了寺廟獨自去街上流浪了。

    朱元璋在外流浪走遍了各個地區並且看到了不同的社會氣息,在外漂泊的3年裡他長見識了也變得堅強了,但同時朱元璋也變得殘忍了,當時在元朝末年封建社會欺壓百姓,各地區的人享受的權利也不平等,後來朱元璋在25歲時參加了起義,他的機智勇敢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尤其是郭子興的賞識。

    朱元璋也為郭子興做了很多的功勞,成功的成為了他的心腹,後來郭子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朱元璋,在郭子興因病去世後朱元璋無疑就成為了最厲害的主帥,後來朱元璋經歷了很多磨難終於獲得了大權,因為從小出身於貧苦家庭他懂得生活和一切都來之不易,朱元璋知道自己讀的書並不多。

    他就一直在靠自己努力,每天日夜操勞國家大事也不肯休息,即便是這樣朱元璋還是非常的不放心,他擔心自己的後代不能這麼的優秀,所以他就每天的完善各種制度,也為他的後代省了不少麻煩,他的一生非常的不容易,朱元璋非常討厭貪官,對待一切貪官都是嚴厲懲處,他每日都非常辛苦。

  • 6 # 誠47549951

    看過“焦裕祿”的電影,為了老百姓能夠過上好日子,不顧自己的身體狀態,每況愈下,最後得了癌症不治身亡,作為現在青年,特別是在農村支教和當村官的青年,應該學習焦裕祿前輩的精神。

    另一部“瀨寧”,這部電影應該值得每個小學生,學習的必修課,從小樹立著為國家奉獻的精神,作為一名合格的少先隊員,有著忘我的精神。

  • 7 # 奇聞六點半

    你聽過鑿壁偷光嗎?

    這個故事大家小時候應該就都聽過:

    西漢匡衡,家裡非常窮,喜歡讀書的他,因為家中沒有蠟燭所以無法在夜晚讀書。這個時候鄰家有蠟燭,只是光亮照不到他家,於是匡衡為了讀書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偷光苦讀孜孜不倦的學習,匡衡最終成了著名的學者。就是這種刻苦的學習精神讓後人稱頌,也是“鑿壁偷光”故事的由來。

    就是這個流傳千古的故事和精神,你知道後來的發展不

    偷光的匡衡剛開始並不順利,根據漢朝規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經"中的一經,即可透過考試獲得官職,考試得甲科者,可為郎中,得乙科者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補文學掌故。匡衡九次考試,才中了丙科,被增補為太原郡的一個文史小官。匡衡繼續發揚努力艱苦求學的精神,多年後終於被漢元帝發現賞識,封他為郎中,後來又陸續升遷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