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泰岱程碩
-
2 # 孤篇論
說說勾踐怎麼殺了吳王闔閭的?
話說吳王闔閭打敗了楚國之後,就成為了當時南方最大的勢力,並且在當時,吳國和越國本來就處於隨時兵戎相見的境地,終於,在公元前496年,越國的國王逝世,此時由勾踐上任越王,本來素有不和的兩個國家,吳王趁著越國舉國喪事的時候,舉兵攻打越國,吳越兩國在今浙江嘉興西南的地方發生大戰,本以為越國在舉辦喪事,闔閭能一舉攻破,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吳王打敗,並且自己身受重傷,回到吳國不就就不治身亡,臨死前闔閭對夫差說"勿忘報越國之仇"。夫差也謹遵父親的遺命,並養兵蓄銳,為他日攻打越國而時刻準備著。
臨死前吳王闔閭的遺命,夫差時刻謹記,終於在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二年),吳王夫差在夫椒(在太湖之中)擊敗越國,攻入越國都城會稽,成功報仇的夫差,並沒有一舉將越國殲滅,而是志得意滿,,一意孤行的答應了越國的求和,並且提出了要求越國為自己奴隸,就連伍子胥冒死諫言也落得一個被賜死的境地,死前他還說了一句:“必取吾眼置吳東門,以觀越兵入地”,最終越國真的殲滅了吳國,成為了春秋的最後霸主。
韜光養晦的范蠡助其成就霸業越王勾踐之所以能從夫差的手中苟延殘喘,並且能在多年以後回到越國,韜光養晦終成霸業,與范蠡息息相關,范蠡作為勾踐的臣子,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跟著勾踐在吳國受盡侮辱,也未曾想過離開勾踐半步,並且在這樣的情況下,依舊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支撐著勾踐活下去的勇氣。
(1)勸服勾踐為儲存性命而答應吳國任何要求
勾踐之所以能在吳國臥薪嚐膽二十年,並且最後返回到自己的國家,范蠡是第一功臣,首先范蠡勸服勾踐儲存性命,為他日復國而儲存生命,
(2)動搖夫差的惻隱之心
按照吳越雙方的協議,在越國戰敗兩年之後勾踐比要攜帶家人前往吳國任夫差調遣,范蠡也隨越王到了吳國,夫差也知道範蠡的賢才,便想說服范蠡叛越歸吳,范蠡的一番話讓夫差動了惻隱之心,在政治上,摻雜個人感情,夫差註定會失敗。
范蠡說:“臣聞亡國之臣,不敢語政,敗軍之將,不敢語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號,用兵與大王相持,至令獲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鴻恩,得君臣相保,願得入備掃除,出給趨走,臣之願也!”(3)鞏固軍事力量,消磨敵方意志:
范蠡建議勾踐勸農桑,務積穀,不亂民功,不逆天時。先抓經濟,繼而親民,穩定社會。施民所善,去民所惡。協調內部關係,內親群臣,下義百姓。有人生病,勾踐親自去慰問。有人去世,就親自去辦喪事。對家裡有變故的免除徭役。一系列的措施,使百姓得到安定。為了提高軍事力量,范蠡重建國都城。在建城的過程中,范蠡建了兩座城,一座小城,一座大城。小城是建給吳國看的,而大城建得殘缺不全,面對吳國的方向,不築城牆。這樣就迷惑了夫差。重視軍隊訓練,提高士氣,增加戰鬥力,組織了敢死隊,以最高金額獎勵。為了進一步迷惑夫差,范蠡又投其所好,派人送給他最喜好的東西,以討夫差的歡心。還向夫差進獻美女,消磨夫差的意志。
一位忠誠的妻子關鍵時刻給予勇氣勾踐的妻子雅魚,本是高高在上的妃嬪,在吳國卻過著奴隸般的生活,並且被吳國設計遭受到他人的侮辱,在當時,女子的貞潔高於自己的生命,但是雅魚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受到非人的待遇而放棄自己的生命,反而給了自己更多的勇氣,讓她能給丈夫勾踐有足夠多的毅力堅持下去,為日後復國埋下了重要的一筆。
關注歷史,關注@孤篇,銘記過去,共同成長!!
-
3 # 蟻史為諫
答:這個問題本身沒有聯絡。吳王闔閭是春秋戰國時期吳國君主,他重用伍子胥振興吳國率領部隊打敗楚國;雖然是殺了吳王僚才成為一國之君的卻不可否認他的能力。
背景:中原各國為了牽制南方的楚國,在楚國的後方支援吳國的建設;吳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周朝,勉強可以算中原諸侯的遠親建立時就是為了與楚國為敵的。而越國又得到楚國的支援,在楚國侵略吳國時越國也從後方協助楚國。
吳王闔閭在伍子胥的輔佐下,先是奪得了國內的統治地位;然後帥軍攻楚差點滅亡楚國,伍子胥也如願報仇,將楚王掘墓鞭屍。
正當闔閭稱霸南方準備滅了越國穩定後方的時候意外發生了。公元前496年在進攻越國的時候,強大的吳國軍隊遇到了勾踐訓練的特種部隊。這支部隊無法阻止吳軍的進攻卻可以實施斬首行動,他們成功的重傷了闔閭導致闔閭不治而亡。
闔閭死後,夫差繼位。夫差每天讓人在宮殿內大喊“夫差!你忘了先王的仇了嗎?”看的出來夫差是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後來伍子胥多次提醒他都沒有想起父親仇恨。
吳國的強大,並不是越國能夠抵擋的;很快吳國兵臨城下,勾踐只好出門投降。投降之前先送美女金錢給勾踐的重臣伯嚭,讓他在夫差面前說好話;於是勾踐成功的保住性命(成為夫差的奴隸,為夫差養馬)。
第二步,經常給伯嚭和夫差送去大量的金錢和美女。其中一個美女叫西施(傳說最後和范蠡私奔而去)。朝中有重臣伯嚭說好話,回家了又有美女吹枕邊風;夫差對勾踐漸漸的開始信任,開始認識到了勾踐的忠誠。
三,這些還不夠,要想徹底得到夫差的信任還最後差一步。有一次夫差便秘幾天都拉不出來,終於有一天拉了一點出來;勾踐立馬衝上去用手指挖了一點送到嘴裡,之後開心的對夫差說“恭喜大王馬上要痊癒了,因為您這便便的味道是痊癒的前奏”。當時夫差差點被感動的哭了……
沒過幾天夫差果然痊癒,這時候無論伍子胥如何反對也沒能阻止勾踐回國了。
伍子胥被夫差賜死,吳國在勾踐的精心設計下滅亡。范蠡做為滅吳的功臣,在勾踐成功之後帶著西施跑到了陶地做起了陶朱公(急流勇退,後來成為一代首富)。
文種作為另一個功臣被送到了地府去輔佐先越王。
嘗便便者得天下,勾踐逃出生天最終滅了吳國有三個原因:
一,夫差記憶力不好。
二,吳國內部腐敗。
三,勾踐夠賤。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如果想搞明白,真要多看幾本書。過去只有一本《史記》記得比較接近,其次是《國語》,其他的就不好講添油加醋加了多少情節,以前只能按照《史記》的說法描述。現在,《清華簡》已經出土,我們看到春秋戰國時代另一手第一資料,我們當然要修正過去的不實說法。
當然,有人會產生疑問,《清華簡》難道記述的就是準確的歷史?這個問題是這樣解釋的。首先,按照《史記》的記述,是不合乎邏輯的。假如,越國殺掉了吳王闔閭,那麼繼承人夫差難道不是苦大仇深?難道滅越後抓住勾踐,接著就冰釋前嫌,也不替前面的吳王報仇了,也不考慮越國可能捲土重來,把越國的精神支柱放回去,好讓將來勾踐來抹夫差的脖子?合情合理嗎?所以說,如果《清華簡》提供了一種更為符合邏輯的說法,且沒有逾越當時的歷史背景,那麼它的歷史記載就是可信的。甚至,我大膽預測,將來還會有新的地下證據證明《清華簡》的記述更為接近史實。
因為,我們中國有歷史的自信,中國的史書都是信史,即便怎麼挑毛病,只能挑出一些不影響大局的事情來。回到殺闔閭這件事,即便《史記》記錄細節有誤,但是闔閭因為徵越,大傷元氣,死掉了,這個前因後果沒有問題,剩下的無非是細節問題。下面,我先從《史記》入手,談談闔閭被殺的說法的來歷,然後結合《清華簡》,探究闔閭真實死亡的原因。
據《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第一》記載,闔閭是何許人?
闔閭原稱公子光,是吳王諸樊之子(《左傳》、《世本》作吳王餘眛之子)。 吳國在吳王壽夢在位時期開始強盛。 吳王壽夢死後,四個兒子,前三個兒子諸樊、餘祭、餘昧相繼即位,四子季札德能最高卻無心王位,屢辭王位而不授。餘昧病故,餘昧的兒子僚即位,是為吳王僚。 闔閭心有不甘,常常認為自己的父親兄弟四人,應當傳位給叔父季子。季子既不接受國家,而自己的父親最先繼位。既然沒有傳位給季子,自己就應當繼位。於是暗中招納賢能之士,準備襲擊吳王僚,奪回王位。闔閭
那麼,吳王僚何許人?公元前527年(吳王夷昧四年)正月,吳王夷昧去世 ,依照吳王壽夢遺命,兄終弟及,當立弟季札。季札避讓,逃位離開。於是吳人說:"先王有遺命,兄死弟繼位,定要傳位到季子。季子現在逃避王位,那麼王夷昧便是最後繼位的。現在夷昧去世了,他的兒子應當繼位。"就擁立夷昧之子僚為吳王,是為吳王僚。這說明,吳王僚繼位是合法的,根本沒有一點僭越。但是,闔閭利用專諸獻魚腸劍刺殺吳王僚,第一是亂臣賊子篡位,第二其中必有苦衷。
吳王僚二年(前525年),吳王僚派闔閭率軍攻打楚國,闔閭戰敗而且丟失先王的船。闔閭懼怕獲罪,便偷襲楚軍,奪回王船後才回軍。這就是闔閭的原罪,一開始沒把事情辦漂亮,以後就有把柄在吳王僚手裡了。吳王僚想什麼時候翻臉就能翻臉,所以闔閭有懼。
吳王僚五年(前522年),楚國逃亡之臣伍子胥前來吳國投奔,闔閭以賓客之禮接待他。闔閭羽翼漸豐,形成了自己的小集團,不再害怕吳王僚。
當初伍子胥投奔吳國,勸說吳王僚:“楚國可攻破,希望再派闔閭去。”闔閭對吳王僚說:“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殺害,勸大王討伐楚國是為了報私仇罷了。攻打楚國未必能攻破。”伍子胥知道闔閭有野心,想殺吳王僚而自立為王,又不能說穿此事,於是就將勇士專諸推薦給闔閭。闔閭大喜,便以伍子胥為賓客。伍子胥退隱鄉下從事耕作,以等待專諸的行動。這就是闔閭的苦衷,不怕前方打仗吃苦,就怕後面小人算計,乾脆,一不做,二不休。
然後,我們看看闔閭怎麼死的。
吳王闔閭十九年(前496年)夏,闔閭興師伐越,越王勾踐帶兵在欈李(今浙江嘉興南)抗擊(史稱“槜李之戰“)。越軍派遣敢死隊挑戰,三次衝向吳陣,全部失敗。最後越王讓犯死罪的囚徒走到吳軍陣前,舉劍自盡。吳軍只顧觀看這種奇怪的現象而放鬆防備,越軍趁勢攻擊,在姑蘇(今江蘇蘇州)大敗吳軍。越國大夫靈姑浮用戈攻擊闔閭,斬落闔閭腳拇指。闔閭被迫還師,軍隊退卻七里,闔閭因傷重死於陘,後葬今天的蘇州虎丘山。臨死前闔閭命立太子夫差為吳王,對夫差說,你能忘記勾踐殺死了你的父親嗎?夫差回答說不敢忘。靈姑浮何許人?
根據《左傳》,勾踐登基時,親自掌管大將軍印,封靈姑浮為大司馬、巖鷹為侍衛統領。闔閭十九年(前496),吳王闔閭興師伐越,兩軍在今浙江省嘉興南交戰。越大夫靈姑浮以戈擊闔閭,斬落闔閭大趾,得到闔閭一隻鞋子,闔閭被迫還師。靈姑浮後在凱旋途中病死,其夫人為越國大將軍石買之女。那麼,石買是誰?
根據《越絕書》,石買,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的大將,大將軍。據《越絕書》言:石買性格殘暴,在吳越之戰時,他領兵出戰,但是濫殺無辜,失了軍心,一些軍士上告越王勾踐,石買為越王所殺。然後我們看《清華簡》的記載——
2017年,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交付上海中西書局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七輯整理報告出版,它收錄了傳世文獻未見的4篇佚籍,其中1篇《越公其事》是勾踐“逆襲”滅吳的另一個版本,講述了一些細節。
在夫差傾全國之力大敗越國之後,並沒有對越國君臣斬盡殺絕。真實原因就在於夫差滅越實力不足,不得不與勾踐禮貌許和,在越國舉國順服情況下同意退兵。
當時,勾踐令大夫種見夫差求和,話語裡軟硬話都有。大夫種說,一旦同意求和——“君如為惠,邀天地之福,毋絕越邦之命於天下,亦使句踐繼纂于越邦。孤其率越庶姓,齊和同心,以臣事吳,男女服”。又說,“君如曰:‘餘其必滅絕越邦之命於天下,勿使句踐繼纂于越邦。’巳! 君乃陳……王親鼓之,以觀句踐之此八千人者死也”。這就是軟硬兼施。說明當時兩邊都打乏了,雙方都要找個臺階下了。
夫差痛痛快快答應了越國的求和要求。即便申胥(伍子胥)反對也無效。
《越公其事》記述的過程符合歷史發展的邏輯。
歷史上根本沒有什麼勾踐入吳三年為奴的事,更沒有“服侍夫差,為其前馬”的受辱事。勾踐未受大恥,日後自然也不需要“臥薪嚐膽”,自灌雞湯。
這說明什麼?
當年,闔閭敗了是真,但直接死亡原因可能不是受重傷,至於越王勾踐沒傷著他,大臣或許傷著他,這個傷口還能有多深呢?闔閭回去了,又過了相當一段時間才死去,在兩千年前沒有抗生素的情況下,更證明闔閭的直接死因應該不是那無足痛癢的戰場傷害,而是因為舉國征伐還沒能消滅弱小的敵國,這種恥辱帶來了身心的挫敗感,窩囊死了。這樣,越國臣服了,與闔閭之死也沒有多大瓜葛(至於出兵替父報仇只不過是個藉口),夫差自然也不好提替父報仇了。
最後的結論,吳王闔閭征伐越王勾踐,兩敗俱傷,壓根沒佔到什麼便宜,自己撤軍了,越王勾踐也無力追擊,而且害怕窮寇反噬,不如見好就收,從容回師。誰從誰手裡“逃生”不就很明確了嗎?
這樣寫,沒有別的意思,歷史的複雜性超出我們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