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全球街頭美食

    現在人們一有時間,就想出去走走,很多人出去走走就是為了欣賞一下旅遊景點的風景和感受當地的文化習俗。

    很多出去旅行的人他的心態不對,有很多人出去玩就是為了拍張照片發朋友圈炫耀,雖然出去旅遊拍照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這只是旅遊帶來的附加行為,是因為你出去玩的風景很優美你想把記錄下來,而不是你要拍照炫耀才出去旅遊,一旦本末倒置就會玩得很不開心。

  • 2 # 老許2604

    旅遊拍照是必須的!回來後,看著照片,可以清楚的回憶起,旅遊時的美好時光!五、六十年代,我們沒留下照片。動遷前,我們也沒留下照片!成了我們終身遺憾!

  • 3 # 濤王子

    建議出門多走走,去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看看,我去過,是中國政府實施大熊貓等瀕危野生動物遷地保護工程的主要研究基地之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是中國乃至全球知名的集大熊貓科研繁育、保護教育、教育旅遊、熊貓文化建設為一體的大熊貓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研究機構。[1]

    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

    地址

    成都市成華區成都外北熊貓大道1375號

    中文名稱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外文名稱

    Chengdu Research Base of Giant Panda

    地理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

    氣候型別

    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

    佔地面積

    1000畝

    預定門票52.00元起

    攜程旅遊提供

    去訂票

    景點美圖

    共41張

    景區熱度指數

    | 合作伙伴:百度地圖

    近30天近一年

    2019-08-01

    預測值:631.04

    近30天熱度指數均值為739.65

    基地沿革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是在成都動物園飼養、救治、繁育大熊貓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20世紀80年代,邛崍山系冷箭竹開花枯死,一部份大熊貓因缺食飢餓而被救護集中到成都動物園。[3]

    共3張

    大熊貓基地

    1987年,為了加強對病餓大熊貓的救治管理,將大熊貓的教育展示功能與救護研究功能分離,強化大熊貓科學研究,提高大熊貓繁育水平,成都市人民政府決定建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並與成都動物園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3]

    1990年後,成都基地與成都動物園分成了兩個獨立的實體單位。[3]

    1992年,大熊貓博物館對遊客開放。[4]

    1997年,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在國家計委、成都市計委、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共同資助1500多萬建立了國內第一家開展中國特有瀕危保護研究的開放實驗室。[5] [3]

    2000年,在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系統率先開展公眾保護教育工作,成立科普教育部。[1]

    共4張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2001年,開放實驗室被四川省科技廳命名為“瀕危動物繁殖與保護遺傳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同年,成都基地與四川大學合作開展研究與實驗。[3]

    2003年,基地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人才開發先進單位”,並獲批國家人事部授予的全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6]

    2006年,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授予“國家AAAA級景區。[1]

    2007年,該實驗室被國家科技部正式批准成為“瀕危野生動物生物學——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此同時,在成都基地和四川大學分別建立了現代化的大熊貓博物館、動物標本館和瀕危動物基因資源庫。[3]

    共11張

    成都大熊貓教育研究基地

    2011年,由基地和全球科思基金會聯合創辦的“大熊貓保護生物學國際研究中心”也在基地掛牌成立。[6]

    2014年9月,基地被授予“全國技術人才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1] 10月1日,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 “熊貓谷”對外試開放。[1]

    2015年4月20日,“熊貓谷”正式對外開放。[1]

    2019年4月,與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等8家單位聯合發起西南旅遊景區聯盟。[7]

    基地概況

    組織機構

    根據2017年5月基地官網資訊簡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在管理上實行“主任辦—部(中心)—班組”三級管理模式。主任辦設5個領導崗位,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含副書記)4人。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內設機構為5個部,名稱分別為:綜合秘書部、動物飼養管理部、動物疫病防控部、動物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野放繁育研究中心。[8]

    獲得榮譽

    根據2017年5月基地官網資訊簡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先後榮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發的"全球500佳",以及"中華綠色科技金獎","全國環境綜合治理優秀工程","四川省百佳綠化先進單位","國家科普教育示範基地"等殊榮。[9]

    2011年—四川電視節“金熊貓”國際記錄片獎

    2012年—全市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

    2012年—2012年百姓推薦景區

    2013年—飼養班被評為“工人先鋒號”

    2014年—全國技術人才先進集體

    2015年—成都市未成年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教育示範基地

    2015年—成都市模範單位

    2015年—2014年度成都市城市節水工作先進單位[9]

    科學研究

    科研概況

    截至2016年,先後承擔了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前“973”專案)1項、國家“十五”高技術研究(“863”計劃)專案1項以及多個省、部、市級科研專案和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科研專案,70餘個科研專案分獲國家、省、市級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取得14項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10] [1]

    研究成果

    科研獲獎

    根據2017年5月基地官網資訊簡介,基地共取得國家級科技成果8項,省部級科技成果26項,市級科技成果32項,先後出版《大熊貓生殖與疾病研究》、《大熊貓的生殖生理及人工繁殖》、《大熊貓遷地保護:理論與實踐》等18本專著,並在國際國內各重要雜誌發表論文逾400篇。[11]

    專案名稱 獲獎類別 時間

    大熊貓DNA 指紋探針研製及DNA 提取方法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1999年

    大熊貓雙胞胎育幼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2年

    圈養大熊貓人工授精技術

    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3年

    展開全部

    熊貓繁育

    1987年,成都基地以從野外搶救留下的6只病餓大熊貓為基礎,成功繁育大熊貓62胎、88仔,幼仔存活數54只;圈養大熊貓由1991年的8只增加到2005年的47只,是全國大熊貓主要輸出單位之一。[10]

    合作交流

    截至2016年,成都基地與國際自然聯盟、世界自然基金會等保護組織,以及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基因組多樣性實驗室、美國施米桑林國家動物園保護研究中心、美國奧克蘭市東灣動物園協會、英國曼徹斯特動物園協會、英國利物浦大學、日方慶應義塾大學、日本大學、澳洲昆士蘭大學、南韓三星農園、西班牙馬德里動物園等12個國家的有關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形成了廣泛的國際研究網路平臺。從1989年起,與國際自然聯盟保護繁殖專家組(CBSG)聯合,先後主辦了“瀕危動物基因資源庫培訓班”、“貓科動物獸醫培訓班”、“種群遺傳管理培訓研討會”、“大熊貓非干擾性繁殖內分泌培訓班”等國際學術培訓活動。1994年起與日本白濱野生動物園開展了為期10年的大熊貓合作繁育研究,其間在日本產仔成活4只;從1999年11月起,與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合作開展為期10年的大熊貓繁育研究,成功繁育幼仔2只。[10]

    繁育合作

    繁育合作

    日本和歌山白浜野生動物園

    1994年起,基地與日本和歌山白浜野生動物園開始進行首個大熊貓國際合作繁殖計劃,合作繁育大熊貓共8胎15仔,成活12只,大熊貓“梅梅”2000、2001、2003、2005、2006年連續產5胎9仔,成活7仔,創造了首例圈養大熊貓秋季發情冬季產仔成活和連產9仔成活7仔的佳績。

    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及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

    基地自1999年與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及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開展“國際合作繁殖計劃”以來,旅美大熊貓“倫倫”於2006、2008、2010年共產下3胎3仔。2006年出生的大熊貓“美蘭”現已歸國,併成為了“地球一小時”全球形象大使。

    西班牙馬德里動物園

    2007年9月,成都熊貓基地與西班牙馬德里動物園正式合作開展大熊貓國際合作繁殖計劃。2010年9月,雌性大熊貓“花嘴巴”成功產下一對雙胞胎。

    展開全部

    科研合作

    2008年9月24日

    世界自然基金會

    震後大熊貓種群數量及其棲息地評估,協助保護區重建生態保護基礎設施,保護教育,社群可持續經濟和大熊貓野化放歸計劃方面開展合作

    2011年6月7日

    全球科思基金會聯合

    創辦“大熊貓保護生物學國際研究中心”

    ---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基因組多樣性實驗室

    圈養大熊貓親仔鑑定研究”等多方面的研究;中國貓科物種樣品庫建立(國際貓科動物樣品庫);華南虎基因資源庫和保護學研究;野生大熊貓遺傳多樣性研究

    展開全部

    1989年起,基地連續組織並承辦了大熊貓保護領域重要的國際性學術研討會——大熊貓繁育技術委員會年會。[12]

    1998年至2000年,組織了三次“大熊貓生物醫學檢查活動”;1998年至2009年,開展了包括“大熊貓細管凍精方法比較研究”、“圈養大熊貓親子鑑定研究”、“大熊貓微衛星技術研究”、“貓科動物取樣工作”、“圈養大熊貓遺傳管理培訓研討會”等10次技術培訓。[12]

    公眾教育

    科普教育

    2003-2016年,成都基地共接待國內外中小學生10餘萬人次,培訓自願者800餘人次;走進各大專院校、社群、中小學、幼兒園和自然保護區宣講、傳播野生動物保護和環境教育知識300餘次,並對學校老師保護教育能力、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保護教育能力進行培訓;編輯出版了《大熊貓》雜誌、《我愛動物——動物保護情感教育》系列教材、《探秘熊貓——成都熊貓基地校外實踐課堂》系列教材;為嘛咪澤自然保護區及岷山地區自然保護區編輯製作了環境保護教育鄉土教材,並製作了“時尚與動物保護”、“亞洲龜危機”、“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寵物主人”、“志願者手冊”等各種宣傳品。[4]

    教育專案

    類別 專案內容

    能力培訓類專案

    學校教師培訓

    保護區工作人員和教師培訓

    動物園保護教育從業人員培訓

    未來教師保護教育工作者培訓和保護教育教材開發

    動物福利·動物行為·動物情感培訓

    ---

    展開全部

    科普場館

    成都基地在開展大熊貓繁育研究的同時,建立了大熊貓博物館、熊貓活體與環境展示場、園區說明牌、互動講解站、熊貓魅力劇場以及網際網路站等宣傳教育設施。[4]

    大熊貓博物館

    大熊貓博物館分為大熊貓、昆蟲、脊椎動物三個展區,展示面積3000平方米,展出動物標本1600種12000件,植物標本30種30件,其它實物展品80件,從1992年起對遊客開放;新建大熊貓博物館展示面積共3000平米。[4]

    大熊貓科學探秘館

    “大熊貓科學探秘館”展示面積1200平方米,由美國漫思奇設計公司(Main Street Design)設計,採取寓教於樂的方式,互動地向遊客展示熊貓基地在大熊貓繁殖、育幼、遺傳、內分泌研究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所做的各項研究工作。[4]

    熊貓醫院

    “熊貓醫院”展示面積150平米,有大熊貓寄生蟲標本、大熊貓常用藥品以及各種大熊貓致病菌浮雕、各式展板等。[4]

    大熊貓廚房

    “大熊貓廚房”展示了各種大熊貓食用竹及竹筍、水果,大熊貓窩窩頭製作原料、流程以及成品供遊客品嚐,並配以簡單圖文說明。[4]

    旅遊指南

    交通訊息

    自駕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北郊斧頭山,距市區10公里,有一條寬闊的熊貓大道與市區相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出現唇外翻怎麼辦呢?